IPhone x 全面屏来袭:智能机城头或全面换大旗
百鸣计划 IPhone x 全面屏来袭:智能机城头或全面换大旗 百鸣计划 | 2017-09-13 12:58 IPhone x 全面屏来袭:智能机城头或全面换大旗 刘志刚

西部时间9月12日上午10点(北京时间9月13日凌晨1点)苹果举行新品发布会,这一次的发布会地点是全新建造的史蒂夫·乔布斯剧院。苹果作为科技圈的风向标,历来备受关注。再加上今年是iphoen系列上市十周年,新机的意义更是非凡。 苹果这次一共发布了包括iPhone 8、iPhone 8 Plus和为iPhone十周年献礼的iPhone X,这也是苹果史上首次让三款新iPho

西部时间9月12日上午10点(北京时间9月13日凌晨1点)苹果举行新品发布会,这一次的发布会地点是全新建造的史蒂夫·乔布斯剧院。苹果作为科技圈的风向标,历来备受关注。再加上今年是iphoen系列上市十周年,新机的意义更是非凡。

苹果这次一共发布了包括iPhone 8、iPhone 8 Plus和为iPhone十周年献礼的iPhone X,这也是苹果史上首次让三款新iPhone同时亮相的发布会。除了性能提升,外观上最大的改变当属全面屏设计。

进击的国产机与追随者苹果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苹果一直以来都是屏幕的领导者,2007年,把这些功能整合在一起,不用键盘就可以操作的iPhone,在乔布斯的站台下,腾空而出,改变了整个智能机世界。从此带来了智能手机的全新革命,苹果成为了用一块屏幕取代键盘操作的智能手机时代开启者!

可是自此之后,苹果在屏幕上一直以来都是跟风的小弟。被苹果寄予厚望的全面屏创新,其实已经是安卓阵营的二代技术。

全面屏、双摄像头等新技术都是率先出现在安卓机身上,去年小米推出了全面屏手机MIX,三星推出了全面屏手机S8。今年三星和小米又分别推出了全面屏手机Note8和MIX2。此外ZUK、夏普等品牌都在iPhone X发布之前推出了全面屏手机。

从目前来看,小米和三星在全面屏上走得更远。他们在第一代全面屏上遇到的问题,目前已经有了相对的解决方法。

其实,屏幕创新上不止全面屏,前两年风靡一时的曲面屏最先由三星引领,之后,在智能手机圈逛起了一股创新热,一度成为了众多高端机的标配,不少低端手机转型进军高端机市场,曲面屏更是成了抬高身价的万应锭。

至今,曲面屏未曾出现在苹果手机上,当然,不少人说曲面屏属于小众爱好者的心头肉,苹果新机历来种类少,一年就那么两款,不像其他智能机,种类多,可以尝试,精品化路线的苹果自然不轻易冒险。

不论具体缘由如何,其本质上都折射出了苹果的创新停滞。

“爱憎分明”的全面屏:优点突出,缺点显著

风光的全面屏手机,典型的处女座,爱憎分明,优点突出,缺点也同样显著。

优点方面:打破体验与操作的“二律背反”。

乔布斯说,手机最适合的尺寸是3.5英寸,苹果不会推出大屏手机,尽管后来被打了脸,乔布斯仙逝后,便推出来了大屏手机,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智能机尺寸过大,确实会影响操作体验,这也是为什么大屏盛行的时代,小屏幕手机iphone E推出后依然有不少人选择购买。

尺寸大了,有助于提升用户体验,观影效果更佳,但是手感上没有小屏手机好,这像是一个不能调和的矛盾,二者此消彼长,所以发展到5.5寸后,屏幕的尺寸增加开始缓慢。全屏幕手机很好的解决了这一矛盾:在智能机大小不变的情况下,屏幕进一步扩大,“房本面积”不变的情况下把原来的“公摊面积”进一步返还给用户,既扩大了屏幕,手机大小又没变化。

全面屏的根本在于保证单手握持的前提下,增大手机显示区域的面积,能够满足这一点的,才是全面屏的根本意义所在。

另外,对厂商来讲,全面屏备受推崇,源自于大家都愿意共同炒热,最好能达到当年,物理按键全面进化到触屏的效果。

如今智能机,增长乏力,单靠自然增长显然难掩颓势,唯有扩大市场需求量,在使用良好的情况下,要想说服用户换手机,唯有冠以潮流之名,因此各大厂商心照不宣,大肆宣扬全面屏,为的就是刺激用户换机,除此之外,硬件厂商生存困难的另一原因是,价格过于透明化,供给远大于需求,价格战下,智能机盈利微薄,全面屏手机虽然成本高,但是价格更贵,这无疑是增加毛利润的良策。

缺点方面,全面屏可以说是槽点满满。

首先,全面屏技术是近两年最大的智能手机创新,一些传统智能手机的成熟技术被放弃,听筒、通话、前置摄像头、返回键等等均需要全面设计,全面屏的采用背后有着各种技术的创新和妥协。

通俗的讲,全面屏的幸福是建立在舍弃众多功能的痛苦之上所建立起来的。

其次,全面屏面临两大问题:成本高,产能少,良品率低。

屏幕,是智能手机的关键组成部分,通常也是最贵的那部分。受工艺、原料、供应商等因素限制,全面屏的成本要比直板屏幕高得多。以三星S8为例,从 Tech Insights 的拆解报告来看,S8的全面屏成本高达67美元,而S7的直板屏幕成本仅为47美元,S8光屏幕成本就上涨了40%。而Note8的屏幕尺寸比S8更进一步,达到了6.3吋,成本自然是水涨船高。

由于全面屏技术不够完全成熟,良品率低,产能少,尽管iPhone 8在9月份发布,但由于需求量较高、量产时间较晚等原因,很可能持续缺货到2018年第一季度。

对供应链来说:每一次创新都是对供应链的挖坑。供应链要做好必须解决四大瓶颈:备料、产能预估、工人排期、良品率。

备料俗称准备手机生产前期所需的元器件,一般来说,手机厂商需要提前三个月向供应链下订单,任何一个元器件的确是,都会导致生产线无法运作。前期的备货完成后,生产环节作为智能制造重要的一环成为备货后的下一步动作,在这一环节中,手机厂商需要和工厂方面就交货日期进行协商,工厂会根据双方商定的产能安排生产线。工人排期是产能能够按照预定时间提取新品的保证,而良品率在手机上起着异常重要的作用,因为如果良品率达不到一定的要求,就会让每部手机的成本上升到难以承受的水平。

不难看出,任何一个优秀的概念产品方案要真正走向市场,和供应链有着密切的关系,全面屏风靡,增加了供应链的管理难度,要想一下子调整方向,无疑难度极高。

最后不得不提的就是,全面屏较之前的手机更容易碎屏,不过话又说回来了,有痛点代表着,有提供新需求的土壤。有统计表明,75%的手机维修都与屏幕相关,而费用惊人,三星S8+更换屏幕总成的官网价格为2099元,iPhone7plus的价格是2688元,几乎可以购买一款中档新机了,而全面屏的屏幕更薄,承受冲击的能力更差,因此碎屏风险大增,互联网保险行业,无疑将迎来了新的增长空间。

“阿拉伯效应”凸显:国产机或将全面全屏化

目前全面屏的手机虽然还没有成为正式的大潮流,但是按照以往的惯例,iPhone 8发布会就是科技圈的“春晚”,终会有新奇功能成为本年度的智能机圈的“金句”,然后风靡智能手机圈,而今年这个“金句”没有意外的话,自然将是全面屏,有分析师预估,明年全面屏渗透率达到30%

虽然,全面屏是小米等国产机厂商最先推出,不过市场总是健忘的,或者叫选择性遗忘,大家不会看小米,毕竟没那么大的行业号召力,即使苹果是追随者,但是大家记住的依然是苹果。

这就像阿拉伯数字一样,首创者是印度,是印度人发明的,但是是阿拉伯商人带到世界各地的,人们称其阿拉伯数字,手机圈也是如此,尽管苹果这么多年来,一直都是追随者,但是被只有被苹果“抄袭”过去,才会迅速风靡。

智能机的下一个时代,将是由小米等首创,苹果引用,阿拉伯效应下,然后其他智能机快速跟进全屏幕时代。

另外,这里还需要插一句,最近全名屏手机大行其肆,大家都感觉苹果是追随者,其实严格意义上,并非如此。

尽管苹果全面屏手机,9月13号才上市,但是其谍照早已经流出,再者说了,智能机手机圈的研发者应该会比圈外的人更容易得到相关信息,与其说比苹果早日推出全面屏或者与苹果同时间推出全民屏手机,不如说是,“保险+借势”的跟风。

苹果推出,很快就能成为行业趋势,这些手机厂商,即使比苹果早几个月推出,得知苹果要推出全面屏,也是一种跟风或者借势,另外,苹果推出全面屏,自己跟风甚至早几天推出,也相当于上了层保险,创新方向没有跑偏。

万变不离其宗:铁打的创新,流水的战场

智能机市场,玩家云集,各家有各家的创新方法论,不过归根结底,其创新大潮基本相似,都没有脱离当下主流的流行底片。比如如今大屏风靡,大部分厂商都在围绕屏幕大做文章,之前的一个潮流是都在围绕着摄像头开展创新。

但是万变不离其中,流水的战场,铁打的创新,行业趋势可以分阶段,但是能击中用户G点的需求也许并未那么的泾渭分明,是多次创新的全集。全屏幕手机强势袭来,上一个时代的摄像拍摄技术依然是用户的痒点。

企鹅智库一项调查显示95后比非95后更乐于在社交网络上分享日常心情和生活照片,分享生活照片的比例达三成。相对于文字而言,图片能够更加直观地展现自己,跟视频相比,图片的生产更加方便,自己随心所欲美化自己的空间更大。

智能机厂商们追求热点创新没有错,但是切不可全盘押注,全盘否定要知道,任何“过左”或者“过右”都是非理智行为,另外创新也不能盲目随大流。

企业创新潮流就像品牌借势一样,不是所有热点都要借,还要考虑品牌调性,不可盲目。另外“上一个时代”的摄像技术其潜力远未充分挖掘出来,比如VR/AR技术,依然是”藏在深闺人未识“。当然,对于智能机厂商而言,同时压宝两条路,布局摄像技术和全屏幕,步伐也许会走会更为稳健。

 

科技自媒体刘志刚,微信号:13124791216,订阅号互联网江湖,转载保留作者信息,违者必究。

本文经「原本」原创认证,作者刘志刚,访问yuanben.io查询【475U3BRK】获取授权信息。

-END-

本文由刘志刚投稿一鸣网,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文章非经授权请勿转载,

向一鸣网投稿,请点击投稿按钮,详情请参阅《一鸣网投稿须知》。

互联网人都在关注的微信号

难道你还没有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