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分钟吸收23万字《爆裂》精华,揭秘未来9大生存法则
干货 6分钟吸收23万字《爆裂》精华,揭秘未来9大生存法则 干货 | 2017-11-23 08:44 6分钟吸收23万字《爆裂》精华,揭秘未来9大生存法则 盒饭财经

6分钟吸收23万字《爆裂》精华

策划、编辑丨子墨


丨盒饭财经(ID:daxiongfan)


大家有没有看过电影《她》?这部影片的主人公谈恋爱不找真人,反而与一位人工智能相谈甚欢,结果主人公爱上这位AI的时候,才突然发现,这个AI在同时与很多人谈恋爱。


再说一个大家更熟悉的事情:柯洁对战人工智能“阿尔法狗”,最终以0:3大败。


先不要觉得惊讶,人工智能的发展速度远远超过我们的想象,这就不得不让我们思考一个问题:人类真的会被人工智能取代吗?有个人解决了这个问题——伊藤穰一。


0fdf4231e2b5463f98e81fcfe518c0fc_th.jpg


这个人是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主任,可以说是集企业家、科学家、社会学家等等身份于一身的厉害角色。看起来很精英很尖子生的感觉,然而早年的他却是很叛逆的。


辍学、去夜店当DJ都是他干过的事儿,做DJ时候拍摄的照片现在还能找到。


就是这样一个人,像凯文·凯利一样预见了未来,未来是什么?科技发展,机器将取代许多人类的职业,人工智能变得越来越先进,也会代替人类做很多事,人类面临的生存挑战和压力也将越来越大,怎么办?



伊藤穰一联合《连线》杂志特约编辑杰夫·豪写了一本书爆裂,这本书最近也比较火,书中讲出了面对未来被人工智能颠覆的挑战时,人类应该遵循的9大原则。


这9大原则不是那么容易掌握的,因为它涉及到人类自身思想意识与行为习惯的变革,所以需要人类认真思考和消化。这9大原则,人类哪怕掌握一个,也相当于拥有了应对未来社会“人机大战”的子弹。尤其是企业未来发展涉及到的经营、管理、市场拓展、危机处理、投资决策、战略规划等等方面。


第一个原则涌现大于权威


权威是说传统的企业管理模式里就是领导决策,下级执行,强调领导的绝对权威。但“涌现”则是没有权威的领导,而是把很多个体的专业技能放到一起合作,反而产生1+1>2的效果,还会生成新事物。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蚂蚁。单只蚂蚁(包括蚁后)智力水平很低,但蚁群知道附近有没有食物,何时采取躲避动作,需要出动多少蚂蚁去寻找当天的食物或抵御攻击。蚁群表现上看起来好像没有领导者,但通过内部信息共享和传递,每个个体能量发挥到最大化,所以常常能以小搏大,一群蚂蚁联动能够搬动比它们自身体积大数倍的物体。


“涌现大于权威”在当下体现在“万人互联”以及未来的“万物互联”。


第二个原则拉力优于推力


“推力”策略是说事先把资源“推”过去等灾难发生,而“拉力”则是黑天鹅事件发生后迅速“拉”资源来解决。实际上,检验一家企业实力的最好办法就是在类似黑天鹅事件发生后的应急机制。



专家说:9级以上地震在日本1.5万年才会发生一次,但它偏偏发生了。像这样的灾难提前准备反而没必要,那样政府就没有资源干别的了。灾难不可预测,企业需要增强信息交流和供应链能力。也就是说平时打好基础,建立健全的信息交流体系,增强供应链能力,对于不可测的突发事件也就能游刃有余地解决。


第三个原则指南针优于地图


地图代表按图索骥,但指南针代表探险、抄近路、发现宝藏。书中引用了《爱丽丝梦游仙境》中的一段神对话:


爱丽丝:“请你告诉我,我应该走哪条路?”

柴郡猫:“那要看你自己想去哪儿。”

爱丽丝:“去哪儿都无所谓。”

柴郡猫:“那选择哪条路对你来说也就无所谓了。”

爱丽丝补充说:“只要能去一个地方就行。”

柴郡猫:“只要你走得够远,就一定能到达那里。”


一边是地图,画好路径照着走就行了,这样一不小心走到丛林深处,甚至危险地带自己都浑然不知。但是指南针的好处就是不断调整方向,不断产生新的决定和想法。作者用这两个物品做了最为形象的比喻,暗示企业不能按图索骥,而是要保持一种随时可以调整方向和新思路的活力,才不会因为既定的决策导致整个体制陷入危险之中。


像很多大公司就是这样,恨不得把未来几年的发展甚至细节都安排好,但那样一旦发现处于危险就很难调转码头。


作者认为,人们必须用兴趣、可能的机会来驱动学习,自主、终身学习,而不是被动接受知识。这样人类才不会被人工智能取代。


第四个原则

风险优于安全


作者认为,未来没有什么是绝对安全的,所以必须拥抱风险、敢于试错,允许失败。


书中举例,有个项目,想让一个公司投资60万美元。这个公司说:我做投资决策得谨慎,要先做个可行性研究,结果这个研究花了300万美元,这就是过于追求“安全”造成的僵化决策体制。



正确做法是:先搞起来再说,要冒险才能进步。当然前提是供应链必须成熟。


第五个原则

违抗优于服从


人才很多时候都是叛逆型的。作者伊藤穰一就是个典型例子,当然还有哈佛辍学创立了facebook的扎克伯格,都属于这类人。


作者认为,没有违抗就没有大发明,创造力需要摆脱束缚,要敢于违抗管理者的意愿。



20世纪初杜邦(DuPont)公司有位科学家,叫卡罗瑟斯(Carothers)。他的老板斯泰恩(Stine)让科学家们自由做研究。但他后来的老板博尔顿(Bolton)要求大家研究能赚钱的东西,科学家卡罗瑟斯仍继续专注于自己的兴趣,利用自由研究时期的科研成果,最终发明了尼龙。事实证明,那些勇于违抗领导,敢于坚持自己的方向并潜心钻研的人最终都有了成就。


第六个原则

实践优于理论


与其计划和等待,不如先动手做再随机应对,这样才更高效、成本更低。


杜邦公司的工程师在华盛顿州设计世界第一个全尺寸钚生产反应堆——B反应堆,一起工作的物理学家恩里科·费米不明白他们为什么设计那么多规划图,他对化学工程师格里纳沃特说:“你们应该尽可能快地搭建好设施,走捷径,让其运转。一旦发现它不能运转,在找到原因后,再建一个可以运转的。”工程师们的设计没有跟迅速到位的资金和材料同步,但费米却建议他们先实践。事实证明费米是对的。




这个例子讲的就是没有完美的计划,只有在实践中不断调整方向才是最高效的办法。


第七个原则

多样性优于能力


在一个机构里,人才的多样性比单一化有优势。


2011年秋季,研究人员花了10多年,终于成功破解了一种类似艾滋病的病毒使用的蛋白酶结构。为这一发现做出贡献的国际团队名单中,有一个电子游戏玩家团体。这个游戏叫“蛋白质折叠游戏”,它要求玩家确定蛋白质在酶中的折叠结构。


有些玩家还在上中学,而且很少有人拥有科学背景,特别是微生物学背景。这是人才多样性的典型例子。




这个例子打破了人们既有的认识:专业的人才能做专门的事,我们也可以理解为我们常提的:跨界融合。不同专业背景的人、团队在一起做一件事,反而碰撞出不一样的花火。所以未来组织管理的趋势就是一定要具备包容性,接纳不同背景和经历的人加入团队,才是最有效的团队组建策略。


第八个原则

任性优于力量


也就是说“以柔克刚”,面对飓风的攻击,要像芦苇那样暂时低头,而不是像橡树那样强硬,却被飓风刮倒。韧性优于力量表现在企业要保持低成本和形成免疫系统效应。大公司往往像橡树一样,认为自身强悍,不愿在突然出现的攻击面前做出让步,最终极易导致其抗不过风险而陷于困境。



2012年下半年,美国银行遭受了DDOS(一种计算机病毒)攻击,公司信息、技术基础设施陷于瘫痪,然后停止运转。该贸易集团表示,行业目前没有为防御此类攻击做好准备。安全专家们认为,遏制病毒,就要像抗体或免疫系统一样思考。




发展对抗病原体的新预防措施用来应对感染,一个有韧性的组织会从错误中学习并适应新环境。


第九个原则

系统优于个体


企业进行科技创新时要考虑到对全球网络的影响,不能只考虑能赚多少钱,要生产出真正改变和优化人们生活的产品。


比如谷歌在介绍无人驾驶汽车时,强调汽车本身只是一个“个体”驾驶它的人工智能是“系统”,只不过其中融入了其他所接触的系统。传感器和软件都设计成能处理现有道路设施情况,比如醉驾和帮助行动不便者驾车等共同问题。如果只是基于“个体”设计,无人驾驶汽车就只会是昂贵的玩具。


这一点强调的就是企业的社会责任问题,企业发展过程中,常常会遭遇社会责任与经济利益之间的矛盾,短期内利益可能占上风,但如果想让企业走得更远,成为伟大的企业,就必须在这二者之间做出理性的取舍。




-END-

本文由盒饭财经投稿一鸣网,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文章非经授权请勿转载,

向一鸣网投稿,请点击投稿按钮,详情请参阅《一鸣网投稿须知》。

互联网人都在关注的微信号

难道你还没有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