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翻九扑”局面难掩,热衷影视剧翻拍的华谊们到底图什么?
文娱 “十翻九扑”局面难掩,热衷影视剧翻拍的华谊们到底图什么? 文娱 | 2017-12-07 14:50 “十翻九扑”局面难掩,热衷影视剧翻拍的华谊们到底图什么? 任倩

翻拍热后的冷思考。


一鸣网特别报道(文|任倩):国内影视行业似乎陷入了“炒冷饭”怪圈。


从四大名著到金庸武侠,从青春偶像到家庭伦理,甚至韩剧、日剧…影视作品的翻拍热潮从未停歇,这次“回锅”的是人气偶像剧《放羊的星星》。日前,在华谊兄弟“I计划”发布会上,正式宣布《放羊的星星》IP将进行改编升级重现,由东阳向上影业有限公司、华谊兄弟娱乐、北京自在传媒出品,原版导演沈怡再度操刀。


经典重塑,究竟是是情怀杀还是毁青春?


放羊的星星.jpg


翻拍热后的冷思考


十年前,《放羊的星星》开播便稳占收视冠军宝座,狂揽多个奖项,更让“仲夏夜之星”元素红遍街头巷尾。十年后,“仲夏之恋”回归,以猛烈回忆杀直击剧迷内心,瞬间占据热搜榜首,成为焦点话题。网友对此褒贬不一,有期待,有唱衰,但是更多还是对于原作的回味。


不仅仅是《放羊的星星》。从目前各大卫视、影视制作方放出的2018年影视剧制播表来看,仅立项备案的翻拍剧就有十几部,包括《流星花园》、《来自星星的你》等偶像剧,《情深深雨濛濛》、《半生缘》等年代剧,当然更少不了《鹿鼎记》、《笑傲江湖》、《倚天屠龙记》等金庸剧。


“翻拍剧”已然成为影视剧的重要类别,一大波经典影视作品不是被翻拍就是在准备翻拍的路上。据不完全统计,《红楼梦》被翻拍了18次,《神雕侠侣》被翻拍了14次,《西游记》被翻拍了11次,《水浒传》被翻拍了8次,《笑傲江湖》被翻拍了7次。


可惜的是,观众似乎并不买账,批评质疑声不断。由琼瑶同名小说改编的经典电视剧《还珠格格》可谓是迄今中国重播次数最多的影视作品之一,更是被译成英、日、韩、蒙、俄等语言国际发行,2011年由琼瑶亲自编剧的《新还珠格格》一经播出便引来各方吐槽,从选角到剧情,从演技到服化,无一逃脱。另外一部一直被翻拍,从未被超越的是一定是《神雕侠侣》,最新一版的走红不是因为剧集如何精美,选角如何贴切,而是女主陈妍希的鸡腿造型。与此同时,网友纷纷怀念起李若彤版本的小龙女:精致深邃的五官,高冷淡然的气质,似乎将小龙女的神韵刻画到了骨子里。


当然这也无可厚非,毕竟珠玉在前。从作品来说,沾染了当下急功近利的作风,多数翻拍粗制滥造,一门心思为捞钱而失去正确方向;以观众来看,比较对象不再是原小说作品,而是先前的影视作品,有较之原创剧更高的起点,而后来者无法突破先入为主的思想,结果必然贻笑大方。


然而现实是,即便千夫所指,还是赚足了看客眼球,一定程度上关注度飙升,增加收视,这一切的虚假繁荣就这样蒙住了局中人的双眼。经典毕竟是经典,翻拍也只能是翻拍,翻拍剧的再创作环节绝对是最难以把控的点——改了,丧失经典的韵味,十足的山寨感;不改,缺乏新意,何谈超越。特别是对于海外翻拍而言,更是无法直视,就说日前也算是火了一把《深夜食堂》,该剧翻拍自同名经典日剧《深夜食堂》,由黄磊等一众大牌明星出演,却创造了豆瓣评分2.8分的成绩。有颜值,有演技,有大牌,有原作的IP撑场,原本也是期待满满的作品,最终口碑跌至谷底,说到底还是海外作品的水土不服。日版的茶泡饭和木鱼花猫饭,体现着日式饮食文化特色,而中国版却生搬硬套,将日版的茶泡饭改成了方便面,把木鱼花猫饭变成了鱼松饭,大大脱离了国人的生活日常,“翻车”也是意料之中。再看这么久以来的翻拍剧,叫得上名的寥寥无几,一时热度消退后的观众还是轻易地被原作夺回眼球,甚至直接对翻拍剧产生反感情绪。


可怕的是,影视圈依然对翻拍乐此不疲,一往无前。


IP乱象成翻拍导火索


究其根本,还是IP的匮乏。


在这个内容为王的泛娱乐产业中,IP热度只增不减。所谓IP不仅仅是一本小说,抑或一款游戏,一部电影,而是经历长时间的沉淀和积累,广为人知且拥有大量的粉丝基础,极具潜在价值,适合多业态持续开发,也是泛娱乐产业中最为重要的核心。


如今的影视剧素材源不外乎以下几种:小说改编、经典翻拍以及国外再创作。也就是说,除却国内外影视回炉重造,小说IP成了影视剧的主要来源。


小说改编影视作品这一现象发端自2008年,风靡于2011年。《步步惊心》、《甄嬛传》、《失恋33天》等剧作的出现再引发热潮,《古剑奇谭》、《匆匆那年》更使得小说IP改编影视得到迅猛发展。纵观当下热门IP剧,无一不改编自小说。《诛仙•青云志》根据当代作家萧鼎2006年出版长篇武侠小说《诛仙》改编;《盗墓笔记》系列电影、电视剧根据南派三叔2007年出版小说《盗墓笔记》改编;《花千骨》根据Fresh果果2009年出版仙侠奇幻小说《花千骨》改编;《三生三世十里桃花》根据唐七2009年出版著古风言情小说《三生三世十里桃花》改编…深究不难发现,近几年的热门IP剧多取自零几年的小说作品。


也是,优秀的小说IP也需要精耕细作。然而在追求“短平快”的影视娱乐圈,沉淀十余年的佳作很快就在近几年消耗殆尽,最终导致小说IP被过度开发,素材源极度缺乏。


IP的供不应求随之而来的却不是不断积累、维护,甚至从零打造新IP。市场升温之后,热门IP剧可观的票房收视让急功近利的投资人们看到了捷径,“IP”成了“猎人”们虎视眈眈的“猎物”,循迹而来,如饿狼扑食般抢占争夺,各大文娱公司争相出手积极布局,寄希望于拥有群众基础、具备粉丝效应的项目。


IP交易之风盛行,低买高出成来钱最快的方式,这也让很多“中间商”看到了“差价”。许多文娱公司专门低价购入,囤积一段时间坐等涨价,继而高价卖出,其中也不乏IP被来回倒卖,不惜炒作包装尽一切可能抬高“身价”。


市场愈发病态,IP匮乏、天价IP等乱象让影视行业叫苦不迭。虚高的IP之后,制作方将目光聚焦经典剧作重塑,如此一来便成了退而求其次的最佳选择。


资本为何一意孤行?


“十翻九扑”,这是对于翻拍影视的最佳诠释。然而各制作公司仍然在翻拍扑街、扑街再翻拍的路上义无反顾,说白了还是利益驱动。


吐槽谩骂也好,唱衰质疑也罢,这对于翻拍作品本身是有益无害的。利用原有影视作品的高人气、好口碑以及品牌效应,迅速拉拢观众,绝对省去了一笔可观的宣传支出。另外,争议性即关注度,流量得到保证的基础上,再依托原有IP的成熟商业模式,回报看似更加稳妥。


以2017版《射雕英雄传》为例,该剧大胆启用杨旭文、李一桐等新生代演员,由华策影视发行,东方卫视平台首播。在宣布重拍启动之时,网友纷纷高呼“求放过”、“毁经典”,然而结果是,《射雕英雄传》项目盈利情况良好,不存在亏损情况,华策影视还表示将继续做海外市场的发行。在华策影视年报中也显示,一度被唱衰的新射雕贡献了高达3.3亿的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7.67%。


吸睛的终极目标还是吸金,制作方当然深谙此道。借助翻拍剧的超高关注度和收视率,新人演员圆“一夜成名”的美梦似乎是分分钟,包括上文提及的杨旭文、李一桐;《一起来看流星雨》的张翰、郑爽等等,从名不见经传到家喻户晓,新人与流量明星只差了一部翻拍剧的距离。总之,无论翻拍成功与否,走红已成必然,这条捷径也就不乏带资进组的小演员。再看后续,往小了说,启用小明星,出场费用低,意味着净利润更加可观;往大了说,从零开始培养新人后期带来的回报更是无法想象。


另外,随着企业对于品牌宣传重视度的提高,愈发对影视植入青睐有加,砸重金只为几秒钟logo露出已成常态,广告植入也就成了圈钱利器。有数据显示,一般由电视剧原班人马演广告,在电视剧里面中插播出的创意广告,报价一般在150万元/条-200万元/条。而冠名费一般和平台及剧目相关,网络视频上的热剧报价在千万元级(费用包含了前贴片等资源);压屏条的热剧报价在15万元/个-20万元/个,且起售数量还有要求。


除此之外,还有巨额网络平台授权费。因市场需求,“网台同步播出”已成当下影视剧的固有模式,而这也为影视剧争取了更多盈利。以《赢天下》为例,该剧发行方唐德影视就信息网络传播权转让事宜与浙江天猫技术有限公司(优酷网)签署了《电视剧〈赢天下〉信息网络传播权采购协议》,授权费用为单集750万元,该剧暂定60集,总费用合计高达人民币4.5亿人民币。


商业回报稳妥,产业价值就有了,赚的盆满钵满已是预料之中,这大概就是制作方前赴后继的原因吧,如此坐享其成何乐而不为呢?然而“新瓶装旧酒”总显得缺乏诚意,长此以往没有新鲜血液注入的影视圈终将沦为一潭死水。

-END-

本文由任倩投稿一鸣网,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文章非经授权请勿转载,

向一鸣网投稿,请点击投稿按钮,详情请参阅《一鸣网投稿须知》。

互联网人都在关注的微信号

难道你还没有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