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AI实现“能力进化”,是所有企业的终极归宿
AI 借助AI实现“能力进化”,是所有企业的终极归宿 AI | 2017-12-11 17:55 借助AI实现“能力进化”,是所有企业的终极归宿 李北辰

如何利用AI提升业务决策效率,化数据新技术力为业务新能力,已成为几乎所有行业生存的关键。

AlphaGo大胜李世石和柯洁,人工智能写的小说入围大奖赛,人形机器人“阿特拉斯”后空翻比人还灵活……过去一两年,人工智能在大众认知中的渗透度节节攀升:大把社会资源涌入这一领域;它频频登上社会版面而非科技版面的头条;各路速成专家学者,对其做着各种乐观或悲观的解读。

诚然,就在此时此刻,人工智能正在以前所未有的广度,深度和速度,成为这个时代的社会基础设施,并在大数据、计算力和算法三股合力的联合作用下,如百年前的电力系统那样逐渐渗透进各行各业。

但问题是,对于一个普通大众消费者,至少在现阶段,你很难对他说清AI到底与他有何关系——舆论对于AI的布道,仅仅停留在“高深、前沿、无所不能”的印象里。

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现在大多数AI团队醉心于技术本身,缺乏产品化和场景化的能力。但事实上,少有人只为技术本身买单,AI团队的重心应尽快从技术本身,向让技术落地的场景化产品转移。换句话说,AI团队应该尽可能向他人“赋能”。这也解释了为什么不久前,AI应用与可视分析领导者海云数据将图易6的发布会定位于“新能力,新服务,新共享”。在他们看来,人工智能的现实意涵,并非如AlphaGo和阿特拉斯那般玄幻,而是一种落于脚下的全新思维,一种真实便捷的解决方案。

考虑到如何利用AI提升业务决策效率,化数据新技术力为业务新能力,已成为几乎所有行业生存的关键,这种依托AI构建的全新思维和解决方案,无疑将变得日趋重要。

 

这个时代需要关注用户能力进化

如你所知,“用户”已经成为这个时代的核心关键词,无论产品设计、运营工作,还是品牌,整个科技行业都在围绕用户价值深挖市场。

什么是用户思维,简单说,就是站在用户角度直接描述产品利益点,让用户不用思考就能一秒判断:“啊,这就是我想要的东西”。这中间省略了用户思考判断、货比三家的过程。有人因此把用户思维视为一种良好的体验,认为体验做好了就能够获得市场。

这话本不错,不过仅仅抓住了用户价值实现的一个点。现在,用户的需求已经进化到了更高的层次,这种需求是对自身能力进化的需求。以智能手机为例,它之所以发展如此之快、在短短几年时间就覆盖了全球数十亿用户,并非是因为它的屏幕如何美观、操作如何便捷,而是它推动了用户获取信息、社交能力的自我进化。

To B行业亦是如此,自企业诞生以来,内部高效运营及管理就一直是一个人们非常关注的领域。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有句名言:管理者,就必须卓有成效。在这里,卓有成效即是企业高层追求的能力。但事实往往与目标相背而行。传统条件下,企业管理者的触角一直无法抵达市场的最末端,进而无法将管理做到“卓有成效”。

海云数据创始人、CEO冯一村在发布会上举了一个更生动的例子。亨利福特有一句名言:“如果我当年去问顾客他们想要什么,他们肯定会告诉我是‘一匹更快的马’。”这句话可以帮助人们很好地理解能力的定义。从马到汽车,作为交通工具,本质是在为人类提供“出行的能力”。当一个顾客说出“一匹更快的马”时,他真正需要的能力是“更快”,而不是“马”。“更快”是一种能力,而“马”只是实现这种能力的一种选择。马给了人一种“每小时10km/h的出行能力”;车给了人一种“每小时100km/h的出行能力”。

但他同时指出,用户大多时候不知道到他们自己需要的是什么,就如乔布斯说的,只有你把产品端出来给用户的时候,用户才知道我原来要这个。因此,以往单纯以满足用户需求的“需求论”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必须转移到能力服务上来。

据介绍,在此次发布会上海云数据重点展示的智警大脑即聚焦公安业务能力进化,通过将图易6中的能力模块与公安业务相结合,在40个细分领域内形成了200余个行业能力,致力于解决包括但不限于“巡警的危机、刑警的困境和警令的无奈”这三大难题。

 

这个时代需要全新AI服务系统思维

当下,大数据、人工智能正在跨越技术商业化的临界点。交通运输、城市服务、智慧医疗等诸多领域开始形成技术开放平台。作为一次划时代意义的技术革命,人工智能带来的商业变革正在渗入到各行各业。

但是,高新技术与业务场景之间的“玻璃墙”依然存在。传统的项目需求经验导致固化的产品设计思维,许多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产品出现了缺乏顶层设计、没有前瞻性及重复建设等问题。

归根结底,还在于人们对于用户业务价值需求理解太少,技术与产业脱节。这就是为什么大家都在谈人工智能商业化,但真正实施起来却很难。尤其是在2B领域,这一现象更为严重。

如果说推动用户能力的自我进化是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的最终目标,那么在人工智能应用落地前、形成产业实力前,还需要有全新的人工智能思维,找到一条切实可行的路径。答案就在“新服务”这三个字上。这种新服务是以大数据、人工智等技术为支撑,满足用户不同业务场景需求的服务,是企业为用户提供系统化解决方案的能力服务。

单以人工智能为例,众所周知,数据、算法和算力这“三驾马车”是人工智能得以应用的基础,但除此之外还必须将业务场景囊括进去。业务场景是人工智能应用落地的核心,每一项技术必须以解决业务场景需求为目标,帮助用户实现业务场景中的效率提升与价值变现。

清华大学人工智能专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朱小燕在海云数据发布会上即表示,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相辅相成,技术是支撑,产品是主导,场景是关键。技术、产品只有与场景结合,才能发挥作用。

当然还必须看到,场景是易变的。首先在一个主场景会细化为多个次场景,其次业务场景也会随用户中个体的不同而变化,这就决定了人工智能企业不能以解决某一个场景为标准,而是要覆盖几乎全部场景。

海云数据“新服务”模式的提出,就是以改变整体系统为目标,赋予用户不受场景约束的自我进化能力。以海云数据基于图易能力服务平台研发的“智警大脑”为例,该产品不仅适用于公安指挥中心,而且专门为公安高层提供了局长驾驶舱、移动手持终端等场景的应用,满足公安各种业务场景的需求。 

这也是为什么冯一村在展示智警大脑时在发布会上说:“整个智警大脑围绕公安行业不同的警种、情报、反恐、消防、交通及整个指挥中心包括科信,衍生出不同的行业应用、不同的行业节点,实现40个警种接近两百个行业的不同应用。”

 

这个时代需要夯实价值变现“新基础”

人工智能为用户变现价值提供了智力方面的支撑,但是如果让单独任何一家企业为用户提供全方位、全场景的服务,恐怕都会力所不支。

而另一方面,未来科技世界融合发展的趋势日益显现。软件、硬件、数据、AI之间渐渐不会再有界线,企业在提供服务中也不再是单打独斗,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共同“瓜分”技术带来的市场红利。合作共享、协同共赢成为新的共识。

在海云数据的设计中,AI能力服务平台就是一款基于共享共赢理念搭建的平台,旨在打通行业上下游的壁垒,整合和连接行业所有资源,为用户提供全新能力服务,变现价值。

据介绍,海云数据通过搭建图易平台,将科研机构、创业团队、咨询团队、院校团队、资本、政府以及产业链上下游软件商、集成商等合作伙伴嵌入其中,并与下游公共安全、交通运输、智慧城市、军民融合领域用户实现有效对接。这样,多点对多点,通过AI能力服务平台这个中转“路由器”建立紧密联系,从而使AI能力找到释放的出口。而且,除了用户,能力服务平台中的组成者之间,也可以进行能力、市场、财力优势互补,形成利益“共同体”。这一模式被冯一村定位为“新共享”。 

上古资本创始人李汉生在海云数据的发布会上从创业的角度也对模式提出了思考。他说,投资要看懂两件事情:一是一定要关注科技,而且特别要关注人工智能;二是要关注如何创业,只有一项技术不是一个好的创业项目,好的创业项目一定要有技术,同时要把技术跟产业结合产生一个新的商业模式,这个商业模式今天不能只有一个单维的模型,一定要有多维度的,让企业可以一层层地往后发展。

而海云数据的“新共享”无疑是李汉生所说的“一层层往后发展”的新模式。据介绍,图易能力服务平台将包括用户开放平台、资源平台、赋能平台、能力平台、客户平台、业务平台、资本基金平台和AI学习平台8大平台。到2018年年底前,除AI学习平台外,其他7大平台将全部建成并投入实战。到2021年,生态平台上核心合作伙伴将达到30家,实现数据自主采集、自主分析,每天可同时执行100个复杂项目。

《未来简史》的作者尤瓦尔·赫拉利将人类区别于动物的因素之一归结为大规模合作,胜利几乎永远属于合作顺利的一方。当代商业社会已经走到比合作更进一步的共享经济阶段,海云数据“新共享”的思维模式或许已经按住时代的脉搏。

-END-

本文由李北辰投稿一鸣网,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文章非经授权请勿转载,

向一鸣网投稿,请点击投稿按钮,详情请参阅《一鸣网投稿须知》。

互联网人都在关注的微信号

难道你还没有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