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孩子万元“巨赏”主播现象频发,多家直播平台答复“惊人一致”
直播 熊孩子万元“巨赏”主播现象频发,多家直播平台答复“惊人一致” 直播 | 2018-05-15 15:12 熊孩子万元“巨赏”主播现象频发,多家直播平台答复“惊人一致” 张书乐

5万、7万、9万……熊孩子巨资“打赏”主播,直播平台该负什么责?在熊孩子的直播打赏问题上,平台方要求家长自己提供证据,而事实上,这样的证据,确实家长很难提供。而防沉迷系统、对有此类行为的主播进行封号,或许是最有效的解决办法。

先节选几则媒体报道:

华商晨报5月15日报道:

“(母亲)银行卡里5万元钱时隔几天仅剩下两毛钱,调查后发现竟是9岁女儿利用绑定银行卡的手机登录虎牙直播平台,将钱分别打赏给了不同的主播……”

北青网5月14日报道:

“刘先生告诉记者,自己10岁的女儿,在仅仅4天内,花掉了信用卡与余额宝账户接近7万元的金额,用于“打赏”美拍平台上的主播。”

扬子晚报5月14日报道:

“南通如皋的章女士怎么也想不到,自己朋友圈里火爆的小视频平台,让上小学的9岁女儿也“沉迷”其中。更令她意外的是,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女儿打赏主播前后竟花掉了自己银行卡里的1万多元。”

南方都市报3月1日报道:

"3天内,银行卡上9万余元不翼而飞。河北沧州的朱女士怎么也没想到,竟是11岁女儿所为———为看主播做彩泥,女儿春节期间在快手平台充值113次,全部用于打赏。"

诸如此类的报道很多,而解决的情况如何呢?

10.jpg

我们先做文抄公,罗列下新闻,看看不说话:

华商晨报的报道中,虎牙是这样处理的:“孩子母亲决定维权,包括向直播平台申诉。平台给出的回复始终是证据不足,申诉材料未通过审核而给予驳回。”

北青网的报道中,美拍是这样处理的:“刘先生为美图公司提供了美拍账号ID、女儿消费记录、女儿与主播的聊天记录等等,却还是得到“目前查看您的账户没有未成年人使用的痕迹”与“有其他证据证明未成年消费的可以继续提供”的回复。”

扬子晚报的报道中,这个小视频平台是这样处理的:“直播客服人员告知她,这需要证明打赏确实是孩子操作的并且反映的情况属实。”

南方都市报中是,快手是这样处理的“朱女士向快手平台提交了相关证据后,却被告知不足以证明,因此无法退款。”

是否发现了一个规律:

在熊孩子的直播打赏问题上,平台方要求家长自己提供证据,而事实上,这样的证据,确实家长很难提供。

当然,可喜的是,上述案例因为媒体的曝光,所以最终的结果大多是家长追回了一定的损失。

但没有媒体聚焦的那些家长呢?会如何?或许只是得到了一个“请自证”的冷漠答复。

北青网就此类现象的高发以及处理中平台方的责任,和书乐进行了一番交流,愚以为:

从大义上来说,平台方应该对于准许未成年人进入“直播间”,以及对于内容上可能出现未成年人不宜接触的信息导致的社会问题负责。

20.jpg

直播防沉迷系统,绝不能只是摆设!

而从具体的社会现状来看,则需要更多的制衡手段。

如今,直播网络消费打赏日渐成为一种常态化的消费模式,但是针对未成年人的防范与引导相关制度却并不完善,导致不良事件频出。

在这种背景下,防沉迷系统作为一项基本配置,应是必须存在的。

最早发轫于游戏直播的直播平台,应该继承游戏防沉迷的做法,对未成年人进行一定的限制和准入,尤其针对不具备“工资”的未成年人在直播平台上的打赏等消费现象,应该有一个安全门槛。

与此同时,直播平台应该承担起未成年人进入泛娱乐类直播平台入口监管的责任。

仅仅以“无法辨识用户是否成年”、“无法控制用户打赏”之类理由,规避自己的责任,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态度。

或许有人会认为,这样的技术手段很容易绕开,但至少可以让大部分未成年人在规矩之内体验内容,至于另一部分用各种手段绕开的未成年人,则可以通过其他手段,逐步完善。

而对于平台方来说,没有任何借口,就是用技术去进行一定的封堵。哪怕漏洞百出,但也比不作为和事后推诿要积极和有效。

30.jpg

诱惑未成年人打赏的,发现就该封号!

同时,平台在对内容控制以及主播的具体讨赏行为上可以做的事情很多。

例如从后台数据中调取特定的资料,或者在直播过程中,通过算法、监控等手段,发现并加诸醒目提示。甚至内容创作者(如主播),可以在自己直播中,进行“友情提示”等等,都比不作为和事后推诿要积极和有效。

表面上看,主播在这些讨要礼物的手段上,相对可能会比较隐蔽,比如离开直播间,通过QQ或微信之类的社交工具进行交谈。

但是对于民事行为能力不完全(消费权利也在其中)的未成年人来说,这种索要于情于理于法都是不正确的。因此,最好的办法是发现一起、严

查一起,平台方未必一定要以罚款之类的方式进行解决,对于主播来说,封号才是最严厉的处罚。

从事实上来说,发生此类问题的主播,往往不是头部主播,这种封号的做法,对于平台的流量来说影响不大。

因此,比起推诿或占小利来说,反而严惩此类主播,或严惩此类行为,用红线进行制约,通过敲山震虎的方式来威慑,对平台有百利而无一害。

为什么直播平台还不做呢?请让我们大声疾呼吧……

张书乐 人民网、人民邮电报专栏作者,互联网和游戏产业观察者

-END-

本文由张书乐投稿一鸣网,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文章非经授权请勿转载,

向一鸣网投稿,请点击投稿按钮,详情请参阅《一鸣网投稿须知》。

互联网人都在关注的微信号

难道你还没有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