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科技助眠正在狂收智商税,AI会改变这一切吗?
AI 高科技助眠正在狂收智商税,AI会改变这一切吗? AI | 2018-08-07 09:37 高科技助眠正在狂收智商税,AI会改变这一切吗? 脑极体

想用AI解决失眠? 现在还为时过早

在深夜的朋友圈里,失眠似乎是一种很浪漫的情绪。不过对于真正受其困扰的人来说,失眠可一点都不浪漫。


入睡难、醒得早、多梦、睡眠质量差……这些都是或轻或重的失眠表现。不仅让人心情烦躁、注意力难以集中,还会直接反映在生理上,引发偏头痛、高血压等等反应。更可怕的是,失眠还会常常和抑郁、躁郁这些心理疾病相伴而生。


那么又有多少人受到失眠的困扰呢?


去年,赛诺菲中国曾经和腾讯健康一起推出过一份报告,里面提到,通过在全国362个城市进行抽样调查,他们发现北上广深有近八成的人曾经或者正在经历失眠。


我们知道,在任何一个领域中,只要有庞大的受众,就必然会衍生出很多智商税产品。在睡眠这种关乎健康、却又没有标准治疗方法的领域尤其如此。


随着科技水平的发展,“高科技助眠”这种看似无害的产品就顺势出现了。


高科技助眠究竟有多可笑?


人类和睡眠之间的斗争,从后宫娘娘们的安神汤就开始了。但安神类、安定类药物在副作用和依赖性上的风险,常常使人们心存芥蒂。加上随着近代医学的发展,我们开始了解到睡眠与大脑运动之间的密切关系,那些以大脑为目标、物理疗法的“科技助眠设备”开始火了起来。但恕我直言,这些科技助眠设备,十个有九个都是智商税。


税目一:存上白噪音就身价翻倍的音箱


用声音助眠,可能是很多朋友都尝试过的方法。在烦躁得睡不着的夜晚,听听雨水声、白噪音甚至ASMR,都是帮助自己放松下来的好方法。我们都知道这些音源是随手可得的,音乐平台、小程序、直播里都能听到助眠音乐。


但当这些音乐和音箱搭配销售,就摇身一变成了售价几百元的“音波助眠仪”。




这一类产品通常和收音机的工作模式差不多,可以插入含有催眠音乐的“魔音卡”(店家原话)进行播放,可以设置定时开启关闭,还要利用干电池供电,更可怕的是魔音卡还需要另行购买。


这一类产品通常在100元到1000元之间,大多标榜着美国进口的名号,销量最高的一款竟然以800多元的价格卖了上百台。隔壁智能音箱厂商看到这个售价,估计要气死。


税目二:差价十倍的电疗仪器


如果说白噪音助眠还有一定实践经验,那么电疗助眠仪就已经彻底走向玄学了。


电疗助眠产品一般长这个样子:




也有的长得像个摩托头盔,通过与用户的耳朵、头皮进行接触,传导电流脉冲。其原理综合中医与西医,一会儿说耳朵和头皮上有安神的穴位,一会儿又说耳朵是距离大脑最近的反射区,可以通过脉冲发射特殊品频射指令诱导大脑睡眠。


同时店家还在详情页中警告用户,如若购买高仿产品,会因大脑接收到混乱无序的脉冲信号而导致精神错乱……


然而我们在阿里巴巴上发现,同样产品售价仅有35元,到了淘宝上就摇身一变买上几百元。怪不得店家要这么激动地反对“高仿”了。


税目N:那些在卡通片里出现的产品


如果说前两种产品还会利用外观和高大上的名词包装一下自己,那么剩下的高科技助眠工具在画风上开始越来越奇怪。


比如把螺旋图案粘在风扇上,卖个1000块……




又或者把微笑.jpg和螺旋图案放在一起,卖他个300块……




当然,以上这些产品不一定都具有代表性,有的可能根本没人购买,但依然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了科技助眠市场的需求和混乱程度。


科技助眠的正确姿势,

是了解你的睡眠


那么物理角度的科技手段究竟能不能帮助我们更好的睡眠呢?


答案是肯定的。


即使抛开生物科技和医学对睡眠的研究,建立在脑科学和神经科学之上的人工智能,都在试图帮助我们更好地睡眠。


毕竟在过去的很多年,睡眠都是一种“玄学”——我们不知道为什么会睡得好,更不知道为什么会睡得不好。睡眠具体和哪些疾病有联系,也是一片模糊。


但我们逐渐发现睡眠是一种有迹可循的生理状态,脑电信号、眼动状态、呼吸、体温这些体征都与睡眠状态有所关联。如果我们可以从中找到睡眠本身的规律,就能更好地摸清睡眠状态和疾病之间的关系,甚至可以找到睡眠质量差的原因。


这种采集数据、分析数据的工作,自然可以靠机器学习来完成。


例如斯坦福大学和巴黎萨克雷大学的一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就利用深度学习算法对睡眠时的脑电图进行研究,寻找睡眠阶段变化的正常规律。这样就可以帮助那些有睡眠问题的患者发现是哪一阶段出现问题,从而更高效地进行治疗。


最近谷歌旗下的公司Verily则选择面对更实际的问题——睡眠障碍疾病,例如睡眠时呼吸停止的睡眠呼吸暂停症、突然入睡的发作性睡眠以及常见的梦游、夜惊、尿床等等。




Verily选择的方法,是通过对脑电图、眼动频率、呼吸频率包括体温进行记录和挖掘,从而通过患者的体表数据状态来预测是否会发生睡眠障碍疾病并且进行提醒。如果这项研究进展顺利,对于睡眠障碍疾病患者来说意义非凡,在睡眠中突然停止呼吸、或者在开车时突然睡着,这些都是可能危及生命的瞬间,能够进行预测并得到提醒,很可能在关键时刻挽救回一条生命。


想用AI解决失眠?

现在还为时过早


可能很多人要问了,机器学习能找到睡眠问题的原因、能够对睡眠疾病进行预警,但是能够彻底解决睡眠问题吗?


很可惜的是,即使是全能的AI,目前也还没有办法利用科技解决你的失眠。


目前普通人可以接触到的AI“助眠产品”,大多只有以下两种作用:


1、 追踪睡眠状态,帮助调整作息习惯


现在很多智能设备都可以追踪睡眠状态,也就应运而生了一批睡眠状态分析软件。很多睡眠分析软件会结合机器学习模型对于用户一整天行动数据进行分析,包括几点钟睡觉几点钟起床、走了多少路、是否久坐不起等等。从而对用户提出几点钟喝杯咖啡、增加运动量等等个性化的建议。


2、 创造更好的条件,辅助睡眠


除了追踪睡眠之外,现在还有一类智能硬件是从外部条件上辅助睡眠。例如ReSTBed的定制床垫,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调整硬度,如果你睡着之后很不老实、喜欢动来动去,床垫还会感知压力而调节硬度,提供舒适的躺卧感帮助用户入睡。


不光是床垫,甚至有企业推出了一款名为SleepNumber360的智能床,可以感知到用户躺下,加热脚部;感知到用户在打鼾而提高头部位置;甚至可以学习用户的习惯,提前调整好床的状态……




相信看到这些AI助眠产品大家也能知道,想要光依靠AI来助眠是不可能了,用调整床的角度来助眠,效果可能还不如数羊。但相比前文提到的智商税产品,通过机器学习来更好的了解自己的睡眠,还是有牢靠的科学依据的。


睡眠本来就是一桩复杂的学问,不能光靠AI解决,但通过AI对睡眠数据的挖掘和预测与其他学科结合起来,会让我们越来越了解睡眠,去应对睡眠上的难题。相信到了那时候,那些“高科技助眠”的智商税产品,也会随之土崩瓦解。

-END-

本文由脑极体投稿一鸣网,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文章非经授权请勿转载,

向一鸣网投稿,请点击投稿按钮,详情请参阅《一鸣网投稿须知》。

互联网人都在关注的微信号

难道你还没有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