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ber的中东之行会不会成为一场空欢喜?
观点 Uber的中东之行会不会成为一场空欢喜? 观点 | 2018-10-17 15:07 Uber的中东之行会不会成为一场空欢喜? 消费最前线

Uber能否将Careem收入囊中?

   

Uber拟收购迪拜竞争对手Careem,此举是为拓展中东市场做准备。交易对Careem的估值为25亿美元。目前,关于这笔尚未做出最终决定,两家公司可能最终放弃这笔交易。

 

与Careem的“死磕”之战

 

今年7月份,传出Uber要和Careem握手言和,共同努力发展事业的消息。毕竟只有永远的利益,没有永远的敌人。宿怨已久的Uber和Careem真的可以“一笑泯恩仇”?

 

正如Uber在东南亚遇到了Grab、在印度碰上了Ola,中东市场也为Uber的扩张准备好了最大的敌人——Careem。相逢就是敌人,Careem开始了和Uber的“死磕”战役。

 

5年前Uber踏上了中东,彼时的Uber有着极强的侵略性,为了加速扩展市场,Uber在全球烧起了战火。在推进欧洲、印度以及本土美国市场发展的同时,Uber又盯上了中东这个市场。而在中东Uber的最大绊脚石是——Careem——成立于2012年、总部位于迪拜的阿拉伯乘务共享公司。

 

这个时候的Uber还没有卷入诸如职场性骚扰丑闻以及Uber司机犯罪等安全恶性事件的风暴中,所以在面对Careem的时候,Uber采取了最简单粗暴的竞争方式,融资、烧钱补贴、抢占市场。这种竞争方式被运用在各行各业,其埋下的隐患也屡见不鲜,在急速扩张中,忽视原则,重量不重质,积重难返。

 

“火烧全球”的Uber并没有时间想那么多,先是2015年,Uber投资中东市场2.5亿美元,用于向司机支付奖励、扩展员工数量,Careem紧跟其后C轮融资6000万美元准备好与Uber“火并”;然后是2016年6月份,在Uber从沙特公共投资基金(PIP)又筹集3.5亿美元后,不甘示弱的Careem不久又筹得沙特电信(STC)1亿美元的投资,年末进行E轮融资3.5亿,并于2017年6月融资再追加1.5亿。其战役的精彩程度不亚于滴滴与快的之战。

 

Uber在中东的进击路似乎就是与Careem不死不休的战斗史。人们都在等着看鹿死谁手。

 

直到今年5月份,Careem计划募集一笔高达5亿美元的融资,除了为将来IPO铺路,大有准备和Uber“死磕”到底的架势。但随后不久就传出消息,Uber准备和Careem谈合并业务。谁先举起了白旗这并不重要,两家公司都被几年来高成本的竞争投入压的难以喘息,而且Uber深陷信誉危机。当然,促成两家走向合作的还有另外一个原因——软银——Uber和Careem共同的东家。

 

基于利益考虑,软银并不希望Uber与Careem交战,毕竟都是自己投资的公司,哪一个落败都将给自己带来损失。软银希望Uber退出中东市场,但继撤回俄罗斯、东南亚的业务后,Uber也不愿意一退再退,对于最大股东软银的要求,Uber也表现出了十分的抗拒。

 

Uber在中东的困境,似乎是其在全球市场的缩影,抑或是全球市场的“不待见”,让Uber在中东也不能毫无顾忌的与Careem拼命。当年急速扩张埋下的隐患,种下的苦果,逐渐显现。

 

声名狼藉的Uber回天乏术?

 

2017年,这一年,Uber似乎打开了潘多拉的盒子。

 

叫嚣着“最安全搭车”的Uber,还没有从强奸案、连环枪击案的泥淖中爬出来,紧接着又被“删除Uber”、职场性骚扰丑闻打的晕头转向。

 

1月份,移民禁令实施后,Uber暂停了价格管制,允许Uber司机在用户量大的时候上调价格,此举引发公众的强烈不满,认为Uber破坏了出租车协议,尽管Uber解释其中有所误解,但是在发生种种Uber司机恶性事件后,Uber基本等同于性侵、枪击、犯罪等字眼,罪名累累的Uber已经毫无信誉可言,“删除Uber打车软件”行动爆发,一夜之间,20万用户卸载Uber打车软件。

 

这仅仅只是一个开始。

 

2月份,前Uber工程师Susan Fowler在博客上发表长文,指责Uber人力资源部对性骚扰无作为。一石激起千层浪,针对Uber男性至上的工作文化,以及公司弥漫着对女性的侮辱、边缘化、歧视和性骚扰行为纷纷被披露。

 

4月,意大利罗马法庭宣布对Uber实施禁令,要求Uber停止运营;6月,Uber创始人兼CEO特拉维斯·卡兰尼克引咎辞职;8月,菲律宾LTFRB(陆路运输专营权和监管委员会)吊销Uber营业许可证1个月……

 

Uber不敌战斗民族的Yandex NV,合并业务后退出俄罗斯市场;软银注资10亿美元后成为其大股东,要求其退出东南亚市场,不久Uber退出东南亚市场,自此,Uber失去其在亚洲的第二大市场。值得一提的是,东南亚Grab也是软银投资的,在注资Uber取得15%的话语权后,为了避免其投资的公司窝里斗,Uber退出东南亚似乎是必然的结局。而对于中东市场,难保不会是另一个东南亚。

 

Uber,全球大溃败中。

 

在Uber声名狼藉的时候,声誉良好的“好人”Lyft却是实实在在的坐收了渔翁之利。Lyft市场份额从20%上升到35%,要知道Lyft现在分的蛋糕曾经都是Uber身上的肉。不知如今的Uber会不会对当年没有一举收购Lyft感到后悔,曾经不屑用超过20亿美元的价格收购Lyft,现在却要付出更高的代价。

 

在特拉维斯·卡兰尼克辞去CEO后,Uber董事会任命达拉·科斯罗萨西为新一任的CEO。其中过程不再赘述,但结果倒是颇有一些悉尼与墨尔本争冠,却花落堪培拉的无意。而沉稳持重的达拉·科斯罗萨西似乎是关上潘多拉盒子最好的人选。

 

在退出东南亚市场的时候,达拉·科斯罗萨西曾表示,继出售东南亚业务之后,不会再将Uber其他地区业务出售给竞争对手,未来将专注于核心市场。所以在中东市场,Uber对于Careem的态度就是,即使不能收购Careem,也要取得合作公司一半以上的股份。Uber成功收购Careem的几率究竟有多大?

 

Uber能否将Careem收入囊中?

 

目前,Uber正在讨论收购Careem的相关事宜,希望通过收购Careem进一步向中东市场扩张。关于此次收购,Careem的管理层正尝试基于交易的价值来说服股东。

 

此次收购能否成功?作为中东最大的本土乘务公司,Careem有其优势和特点。

 

首先为用户提供针对性服务。推出包括信用卡、现金等支付方式,以适应不使用信用卡的人群和地区;在预约服务方面,除了网上预约,Careem还提供24小时预约电话。与之相比的Uber仍然只支持信用卡付款和手机叫车。

 

Careem还提供多种服务模式,包括“即时叫车”“一键预约”“连续预约”三种模式,其中“连续预约”是指在连续几天在同一时间、地点去同一目的地,只需要预约一次就可以。但Uber却是专攻“即时叫车”服务。

 

而对待司机方面,Careem会为司机购买统一服装,组织系统培训,培训司机规范着装,服务礼仪等,以便提供更好的服务。Careem和Uber的司机大多数是来自贫困地区或者是无业游民。不同于Uber纯粹补贴的形式,Careem会邀请司机成为股东。

 

无论是培训、统一着装或者是分配股份,都是在增强司机的集体荣辱意识、利益相关理念,同时也是提高服务质量和安全度。一个将自己视为公司的一份子或者是公司形象的代表的司机,在一定程度上其提供的服务质量和乘车安全系数都会远远高于无责任、无规则的司机。Uber正是欠缺这种意识,造成之后一发不可收拾的局面。

 

Careem的良好服务得到了很好的市场反馈,截至2018年,Careem服务已经扩展到整个中东地区甚至更远,覆盖11个国家80多座城市。根据以上所述,Careem并非没有实力与Uber继续“死磕”,Careem曾获得包括中国滴滴、日本Rakuten、德国戴姆勒以及沙特STC(沙特阿拉伯最大电信公司)等多方巨额融资,其中包括目前Uber最大股东——软银——也是Careem的股东之一。

 

虽然Careem的管理层正尝试说服股东接受Uber的收购方案,但其可能性依旧很小。

 

先不论与Uber的交易可能会阻止Careem潜在的IPO(首次公开招股),单就Uber目前的现状来讲,也确实不容乐观。虽然在达拉·科斯罗萨西担任CEO后,Uber实施业务紧缩模式,重点发展核心业务,情况略微有所改善,但今年Uber无人车撞死行人事件以及性骚扰诉讼案仍然是笼罩在其上空的阴霾。

 

Uber的“劣迹斑斑”已经消耗尽人们对其的耐心和信任,稍有不慎,任何一点风吹草动都会将Uber再次卷入口诛笔伐的谴责风波中。人,是一种会翻旧帐的存在。Careem一旦选择和Uber合作,就意味着和Uber共荣辱,势必会受到Uber不良声誉的影响。

 

并且相比于Uber处处遭封杀的待遇来讲,Careem和政府的关系还是不错的,到目前Careem遇到的最大监管障碍是遭到阿布扎比运输监管机构TransAD监管。如果Careem被Uber收购,Careem可能会受到政府对待Uber相同的“恶意”。

 

遑论Careem其他大小股东,软银能否接受注资的Careem被注资的Uber收购?作为Uber最大的股东,对于公司发展策略以及方向都有很大的话语权,并且没有了软银这个“钱袋子”,Uber能否筹集出收购Careem的25亿美元?

 

Uber在对于和Careem合作的策略是,如果不能将其收购,至少要拥有合作公司一半以上的股权。无论是收购还是合作,Uber都是铁了心要掌握绝对的话语权。这对于Careem股东就是一个危险的信号,虽然两家合作可以减收高成本的竞争投入,但是选择合作可能会付出更高昂的代价。

 

一旦失去话语权就意味着失去自主权,Careem所推行的发展策略就可能被搁置,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为司机分配股权的问题,Uber能否给予Careem超过50万名司机同样的待遇?所以说,影响收购的不单单是Careem股东的态度。

 

Uber的中东之行,还在路上。

 

 

 

-END-

本文由消费最前线投稿一鸣网,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文章非经授权请勿转载,

向一鸣网投稿,请点击投稿按钮,详情请参阅《一鸣网投稿须知》。

互联网人都在关注的微信号

难道你还没有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