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服务机器人来了,护士们危险了吗?
生物医疗 医疗服务机器人来了,护士们危险了吗? 生物医疗 | 2018-11-15 10:05 医疗服务机器人来了,护士们危险了吗? 冬冬

医院服务机器人作为医疗机构降本增效的重要方向,开始大举扩张落地。

在“降本增效”的新时代议题下,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迎来空前爆发的机会,从软件解决方案到硬件载体,从巨头到创业创新,在人工智能这个大赛道上,各细分领域玩家云集,集聚出一股新的势力。作为人工智能技术的最佳载体的机器人也遍地开花。

在医疗行业,一直以来面临着资源不足、患者支出成本高、医疗机构效率较低的痛点,而这恰恰为人工智能在医疗行业的落地提供了基础。依托于人工智能技术的创业创新在医疗各个场景逐个击破,仅在机器人范畴,就有包括手术机器人、制药机器人、康复机器人、远程医疗机器人、陪伴机器人、医院服务机器人等大范围落地,有效的推动医疗信息化的发展。

其中,医院服务机器人作为医疗机构降本增效的重要方向,也开始大举扩张落地,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服务机器人市场规模达到13.2亿美元,同比增长约28%,高于全球服务机器人市场年均增速。2018年上半年,中国服务机器人市场规模增长至16.4亿美元。其中,家用服务机器人、医疗服务机器人和公共服务机器人市场规模分别为6.5亿美元、5.2亿美元和4.7亿美元。与此同时,资本的热情点燃了业界对医疗服务机器人市场的关注。

医疗服务机器人有什么不一样?

机器人迎宾,机器人上菜……,各类机器人开始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入侵,从目前的行业现状来看。机器人率先涉足的往往是一些重复性、机械类的工作场景,在医疗机构,包括医疗物资配送、引导、分诊等等场景也是目前服务机器人落地的首选场景。事实上,近年来,随着智慧医疗的持续推进,越来越多的AI终端已经成为医疗机构标配。

数据显示,在医疗场景中,手术机器人占比16%,康复机器人占比41%,医疗服务机器人占比17%,健康服务机器人占比8%,其他类型机器人占比17%。而服务机器人目前分为To B与To C两大场景,医疗场景To B的机器人是服务于医疗机构、医生、医护人员,如物资配送、消毒,其次包括一些自助的配备诊断检测功能如血压仪、体温计等设备的终端,可以通过AI、物联网等技术将数据传输给医生,降低医护的工作负担,提升效率。

但目前来说,C端的医疗服务机器人因价格等因素制约,大部分尚停留在概念阶段,只有当整个机器人的上下游行业都比较成熟了,这种医疗护理机器人才能够往toC的方向发展。

u=1732465798,1957537638&fm=26&gp=0.jpg

在B端,医疗服务机器人也有着诸多的特殊性,医疗服务机器人与文化娱乐、生活服务机器人又不同,生活场景类服务机器人相对来说门槛较低,医疗服务机器人更加强调稳定性,与场景的接洽能力、协同能力,这也意味着在技术层面要求更高。以AGV为例,工业AGV一般来说都是重复性场景与路线,一套系统可以重复使用,并且工作环境也是相对稳定的,而在医疗场景,路线往往是不一样的,功能需求每次也不相同,工作场景也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在整个医疗机器人较高的行业门槛下,这种极高的技术要求在避免市场同质化的同时,企业也要面临长时间的医疗注册认证周期,需要大量的研发资金投入。同时,在研发专业度方面,对企业要求也非常高。

人工智能本质上市对大数据的应用,尤其在医疗行业是一个专业性极强的领域,机器人要取代人力是不太可能的,更多的将是医疗场景中的一个辅助角色,一方面是给医院的工作人员提供更加高效的工具;另外一个方面就是能够代替简单的重复性的劳力,而让他们能够从这种大量的重复性的日常工作中解放出来;其次,比如医学科等对于医护人有辐射、传染危险的场景可以以机器人作为代替或者协助,保障医护人员的安全性。

场景落地能力是目前医疗服务机器人行业的核心竞争力

对于医疗服务机器人行业来说,目前尚处于最初的发展阶段,这对于机器人品牌来说,一方面需要在研发方面大力度投入,另一方面面临着巨大的销售压力,所以如何快速的落地,自我造血,是现阶段医疗服务机器人品牌活下去的唯一方式。

这也意味着,医疗服务机器人更偏向于需求驱动创新类型,即从医疗场景的痛点,反向驱动技术创新,更多的是去迎合医疗场景的痛点,这恰恰能保证产品的落地能够更加的快速,在现阶段的想象范围,包括医疗物资管理、智慧医疗院内感染控制、机器人底盘等几大类有着明确的需求。

u=4265926270,2417467688&fm=26&gp=0.jpg

事实上,目前在医院等医疗机构,智慧医疗开始大面积落地,包括分诊,挂号等传统需要消耗大量人力、时间成本的环节,通过物联网、人脸识别、语音交互、人工智能等技术,为医院搭建智慧化的医疗服务体系,在智慧医疗、各类智能终端的落地中得以缓解;其次,在医疗物资管理方面,软硬件一体化的智能解决方案可以真正实现提升配送效率、精细化管理,降低医院成本。

与此同时,医院这一场景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环境,职能部门复杂冗长,要实现真正的智能化,前提是需要构建一个统一、一体化的系统来承载这些服务机器人的正常运作,即如何实现与医院整套系统的协同集成。目前来说,医疗机器人行业发展尚在初期,包括大部分的解决方案提供商也是在近两年成立,这很难的软硬件层面形成标准共识。其次,医疗属性明显,面临非常严格的医疗产品准入机制。

万亿市场大门才刚打开,快速破局面临诸多难题

结合医疗场景及服务机器人市场目前的现状,我们也不难窥见,机器人将在未来的医疗场景起到巨大的作用,据BCG波士顿咨询数据,预计未来5年年该领域复合增长率能稳定在15.4%,未来将形成万亿的产业链。但回到当下,这一市场才刚刚起步,在国内市场渗透率不足5%。这背后还有一系列难题需要解决。

仅以物资管理这个场景来说,事实上是彻底的重构医院内的供应链体系,一方面,医院物资供应种类繁多,其次,运送场景复杂,运送过程中要考虑建筑结构,比如科室、病房、楼层、门诊、护士站,载入配送过程如何劈开人流等等,其次包括物资追溯等方面也需要精准化把控,都需要针对医院做个性化的智慧化定制。智慧化的物资管理配送方式是医疗机构降本增效的有效方式,但要真正实现普及还需要很多的路要走。自然对于其他场景,目前也存在诸多的难点。

其次,从整体来看,我国医疗机器人尚处于研发与临床阶段,尚未形成完善的产业链体系与规模化产业,另一方面,医疗机器人是属于技术密集型产品,需要各维度的技术融合等这一系列问题都需要创新、时间与资本一起的解决。

u=2681391640,1340623039&fm=200&gp=0.jpg

但无可否认的是,医疗机器人在场景应用中有着巨大的潜力和优势,也正因此,一股蓬勃的创新力量也在集中爆发,共同打开一个新时代的大门。相关研究报告指出,预计全球医疗机器人市场将由2011年的54.8 亿美元发展到2018年的136 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为12.6%,同时,据预测,未来手术机器人和康复机器人的行业规模,将分别由2014 年的32 亿和2.2 亿美元增长到2021 年的200亿和32 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速将分别达到29.9%、46.6%同时,服务机器人作为医疗场景最易落地的分支所创造的成绩,必将在其他领域继续上演共同迎接一个新时代的带来。

-END-

本文由冬冬投稿一鸣网,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文章非经授权请勿转载,

向一鸣网投稿,请点击投稿按钮,详情请参阅《一鸣网投稿须知》。

互联网人都在关注的微信号

难道你还没有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