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众走向刚需,少儿编程还面临哪些难点?
教育 从小众走向刚需,少儿编程还面临哪些难点? 教育 | 2018-11-29 10:34 从小众走向刚需,少儿编程还面临哪些难点? 张新宇

文章摘要:少儿编程市场资本融资火热,市场遇冷。行业发展还面临很多痛点和难点。

一鸣网11月29日消息(编辑|张新宇)近年教育领域越来越重视素质教育,80后和90后家长对孩子全面健康发展的重视程度比较高。五花八门的校外兴趣培训班雨后春笋般不断出现,这其中少儿编程以新奇的授课方式,提升孩子逻辑思维,创新能力的口号博得了学生和家长的关注。

也因此,在少儿编程这个赛道上,资本与创业者共同作用催生了一个新的风口,有数据显示,全国共有超过160家少儿编程企业,其中有超过50家获得了融资。但值得注意的是,也有数据显示,在国内,少儿编程的渗透率还很低,只有0.96%。除了一线城市,对于二三线城市,少儿编程还是个相对陌生的领域,还有较大发展空间。

与此同时,作为一个新加入中国教育市场赛道的行业,整体来看,目前中国少儿编程教育市场相对而言是比较落后的,要真正发挥出市场规模效应,少儿编程还有很多路要走。

社会认可度不够,家长看法不一

因为教育文化本身的差异,家长的接受度相对于美国而言还有很大差距。而对孩子教育有决策权的家长的态度则会影响市场本身。毕竟编程对于很多家长来说是一门比较陌生的学科。再加上其学科体系不完善,家长们也不能确定少儿编程能给予孩子什么。

少儿编程教育为了吸引小孩,把游戏化会作为一个主攻方向。但这在大多数家长看来,界面“花花绿绿”,与机器人、游戏结合,更偏向玩乐,对升学没有明确的帮助。

小码王创始人王江就曾表示:我们认为这个行业刚起步,还不存在激烈竞争的问题,大家你做你的,我做我的。套用罗辑思维罗振宇老师的一句话,“没有什么竞争,只有追赶用户”,大家把各自的事情做好。可见少儿编程行业目前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认可度不够,缺乏获客来源。

与其它教育领域竞争不具备优势

就算不考虑家长的态度,少儿编程教育目前依然存在一些困局。从国内的大形势来看,家长大多面向的还是语文、数学、英语这些K12教育体系中的课程。素质教育方面,家长大多还倾向艺术教育。根据《中国少儿编程行业研究报告》显示,截止2018年10月,国内少儿编程行业市场规模约为30亿至40亿元,而中国教育市场总规模已经超过9万亿元。相比这个数字少儿编程市场占据的份额微乎其微。

资本在这种情况下也会更加偏向于其他学科的投资。虽然近年有一些少儿编程品牌获得融资,但是与整个教育行业相比,还是凤毛麟角。这也会影响少儿编程的办学质量。2018年前三季度,教育行业共计发生了445起融资事件,融资额共计430.66亿人民币。而在科创教育的融资领域细分赛道上,少儿编程的融资总额为7.82亿元。来看少儿编程的融资情况,大部分占比还是在天使轮。

timg (3).jpg
授课内容同质化,体系不健全

通过了解各个品牌的课程体系,不难发现,授课模式同质化。越来越多的品牌开始主打内容游戏化,授课方式千篇一律,缺乏核心竞争力。虽然各品牌的宣传五花八门,但核心课程没太大差异。这个行业还不够成熟,目前可能还没有精力去探索不同的授课体系。

大部分的方向都是借鉴国外产品加上少部分的自主研发的课程体系,用户很难从中辨别哪个产品更好。市场上品牌越来越多,但各个品牌之间缺乏差异化竞争。在这种情况下,一旦头部品牌聚集,其它品牌就会失去市场份额。001bggGNzy72TzA1ZP6ec&690.jpg
师资力量缺乏,门槛较低

编程本身就是一个很复杂的学科,需要一定的逻辑、抽象、数学基础,一些人从高中或者大学时代开始学都不一定能消化,让小学生学会是非常不容易的,能否做到主要依赖于师资、课程和形式。不仅如此,作为少儿编程教育老师,一方面要懂编程本身,另一方面则需要是幼教人才。而且不论是课内还是课外,编程教育都需要手把手的指导,很难像英语口语一样通过视频直播来教学,这进一步提高了对师资的要求。

懂编程的年轻人,基本都去做编程了,毕竟编程是一个高薪工作,编程老师的招聘与IT行业招聘存在竞争关系。根据前程无忧发布的《2017人力资源白皮书》数据显示,计算机行业一线城市平均年薪可达10万+,在前程无忧上搜索“编程老师”,最高月薪为8千/月。因此目前少儿编程师资是极其匮乏的。

一方面是师资要求高,一方面是准入门槛低。一些少儿编程教师的准入门槛低到让人汗颜。获得B轮融资的少儿编程品牌“编程猫”的招聘条件没有教师资格的要求,甚至没有编程专业的要求,而是赫然写着对数码产品熟悉,微信的重度使用者这样无关痛痒的条件。

面向整个中国市场,少儿编程的渗透率还很低,只有0.96%。在这么低的渗透率下,除了商业模式的不断探索,科学准确的明晰少儿编程对于教育,人才发展的意义显得尤为重要。


-END-

本文由张新宇投稿一鸣网,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文章非经授权请勿转载,

向一鸣网投稿,请点击投稿按钮,详情请参阅《一鸣网投稿须知》。

互联网人都在关注的微信号

难道你还没有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