押金挤兑、创始人出局,生与死并非共享单车的休止符
出行 押金挤兑、创始人出局,生与死并非共享单车的休止符 出行 | 2018-12-24 09:08 押金挤兑、创始人出局,生与死并非共享单车的休止符 孟永辉

对于共享单车来讲,最为紧迫的不是考虑生与死的问题,而是应该找到继续前行的营养,合理的盈利模式和发展思路或许才是真正最关键的。

有关ofo押金的话题尚未结束,胡玮炜不再担任摩拜CEO的消息再度刷屏,共享单车或许已经成为这个寒冬之下最契合时宜的话题。


这个曾经被资本捧上天的所谓的“新四大发明”最终还是因为资本的原因倒在了继续前行的路上。让人唏嘘的或许并不仅仅只是其生命周期的短暂,更多的是那个曾经被我们极度看好的事物却陷入了从未有过的困顿里。


曾经豪情万丈的雄心壮志最终抵不过现实的残酷,共享单车最终还是倒在了互联网红利落幕的路上。

 

很多人会将共享单车的失败归结为创世团队的年轻化、商业模式的不合理、核心技术的缺失等诸多问题,但是他们却并未看到当资本的大潮鼓动着市场的巨浪将共享单车这个弄潮儿推向历史前台的时候,究竟有多少人在为他们认为的那些人、那些商业模式、那些技术鼓掌。


因此,当共享单车真正陷入困境的时候再次牵怒于此颇有一番苛刻的味道,思考共享单车未来的路或许才是真正驱动其未来发展的最佳方式。

 

对于这个问题,很多人会将拥抱巨头看成是唯一且正确的事情,因为有了巨头的庇护,共享单车不必再担心融资风险,而是更多地可以关注业务本身,从而梳理和改变那些在资本鼓动下犯下的盲目扩张的错误。


而胡玮炜的去职似乎正在告诉我们,仅仅只是投身巨头,缺少本质意义上的改变,共享单车并不是找到了安全的避风港,离去只是迟早的事情。

拥抱巨头并非共享单车的归宿,

独立造血能力才是

背靠大树好乘凉。这个道理最终让很多人认为只要能够得到巨头的垂青,共享单车的发展就会获得转机。


然而,他们不知道的是投身巨头仅仅只是短暂地捱过了资本的寒冬,真正决定他们是否能够与巨头有蜜月期的关键依然在于自我造血的能力上。

 

因此,一味地去寻找和互联网巨头接触的机会,而不去真正回归共享单车的业务本身,仅仅只是在短时间内获得安全,长远来看,共享单车依然需要再度进行蜕变,才能走得更加长远。


摩拜的经历清晰地告诉了我们这样一个道理,只有真正找到破解共享单车以资本为主要驱动力的困局,才能在巨头的生态体系里获得话语权,而如果无法获得突破性的发展,共享单车只会变成一个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

 

深度思考共享单车的自我造血能力,破解以往以资本输血为主的发展模式成为决定共享单车到底能够走多远的关键。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保持当下共享单车的投放状态,规范和提升运营服务的效率,才能让共享单车的面貌一新。


如果依然只是盲目地扩大投放量来占据市场的话,这种发展模式只会给共享单车的发展带来负面影响。

 

首先,城市管理问题会更加突出,共享单车会更多地被诟病。引发共享单车问题的关键是盲目投放和扩张带来的城市管理上的问题,如果依然是盲目进行投放和扩张,共享单车首先会遭遇城市管理上的诸多问题,最终让这种简单粗放的发展模式失去市场。


因此,一味地增加投放,不仅会增加自身在运营上的成本,甚至还有可能会影响到共享单车在用户当中的形象,最终被人人喊打。

 

其次,共享单车自身将面临更大的困境和难题。一味地增加投放只会将共享单车自身的运营团队过度庞大,共享单车的运营成本将会大大增加,而在短时间内找不到合适盈利模式的共享单车面对不断增加的运营成本,可能会陷入更大的困境里。

 

特别是在人力成本和运营成本已经成为当下几乎所有企业都在面临的困境的背景下,共享单车未来的发展势必会陷入新的被动局面里。


因此,共享单车的盲目投放所带来的自我成本增加的问题,最终让它不得不选择另外一种更加贴合实际的发展方式。

 

提升共享单车的自我造血能力,找到一条脱离于资本输血之外的发展模式,或许才是真正决定共享单车到底能够走多远的关键所在。


从当下的情况来看,对于共享单车来讲,寻找现有业务量下的盈亏平衡点,在实现成本不增加的前提下,如何找到更多的变现可能性,成为未来一段时期发展的关键所在。

 

我们看到以摩拜和ofo为代表的共享单车对自身的产品进行了升级,从当初仅仅只是做自行车,到现在电动车、助力车等产品,共享单车的产品开始丰富和完善起来。

 

从运营上来看,共享单车平台从早期的仅仅只是关注投放而疏于管理,到现在的会划定特定的区域进行停车,有关共享单车的管理也在开始迈上正规。


这些表现从一个侧面可以看出,共享单车不再仅仅只是一个简单、粗放的发展模式,而是更多地开始回归一种健康、良性的发展轨道。

 

另外,我们看到ofo在盈利方式也进行了相关探索。无论是尝试车身广告,还是探讨大数据、区块链技术在共享单车上的应用,这些都在说明共享单车平台试图寻找新的发展的可能性,而不仅仅只是将发展目光聚焦在共享单车本身。


虽然这些新的尝试最终以不同的方式而告终,但是共享单车在其他领域的应用的可能性都在告诉我们,共享单车并不仅仅只是单车本身,它同样可以具备更多的想象空间。

 

因此,一味地去拥抱巨头,并非是共享单车的最终归宿,即使是在互联网巨头的生态体系里,共享单车如果找不到合适的发展方式和变现渠道的话,出局只是迟早的事情。


当人们还在将ofo当下面临的困境归咎于ofo董事会中的veto right的时候,摩拜胡玮炜的退出或许从另外一个层面告诉我们,共享单车即使投身巨头的怀抱,如果找不到一个合适的商业模式,实现自我造血的话,它在巨头的生态体系下,同样有被出局的风险。

结束就是开始,

共享单车或许正开启新征程

共享单车领域的两大巨头轮番出现问题让整个行业的发展蒙上了一层阴影,很多人会简单地认为共享单车的时间已经不多,被市场抛弃将会是必然的事情。


然而,如果我们试想一下,我们生活当中如果没有共享单车的时候将会出现怎样的情况,最后一公里的出行难题或许将不会因为城市公共自行车得到解决,人们的痛点又会产生。

 

因此,简单地认为共享单车将会退出市场的说法未免有些太过武断了,当下共享单车面临的发展困境或许只是代表了一种以资本为主导的发展模式的落幕,而新的发展方式或许正在共享单车市场里萌芽。

 

共享单车的盈利点并不在共享单车本身,增强共享单车与外部行业的联系,才是其下一步发展的关键所在。很多人会简单地认为共享单车的盈利点仅仅只有租金和押金,于是,未来获得足够多的租金和押金,他们便开始了疯狂的投放。


这种发展方式是典型的资本运作模式,简单、粗暴带来的必然是对于自身的无尽伤害。


因为共享单车的盈利点绝不仅仅只是在于共享单车本身,它与外界行业之间的联系以及由此产生的支撑加持和应用或许才是共享单车在传统商业模式之外开启的全新发展方式。

 

特别是随着物联网时代的来临,共享单车作为人们生活当中的一个不可或缺的产品,它与人们生活相关的应用或许能够为我们找到更多的发展可能性。从共享单车身上获取大数据来支撑相关产业的发展,将共享单车看成是联通传统行业的方式和手段,从而让共享单车的发展更加多元……这些都是决定共享未来发展的关键。

 

找到共享单车投入和产出的平衡点,才能让共享单车的未来更加清晰。早期的共享单车的发展可以说是相当粗放,这和其他的互联网时代诞生的经济模式并无两样,找到共享单车的投入和产出的平衡点,并且真正让共享单车的发展不再只是资本驱动的发展模式,而是真正具有自己的节奏,或许才是决定未来共享单车能够走得更加长远的关键所在。

 

从当下共享单车的市场格局来看,整个市场当中的地位和规模已经基本确定,行业的洗牌也已经将那些靠风口吃饭的入局者们洗了出去。


因此,当下共享单车遭遇到的发展困境,从另外一个角度似乎正在告诉我们,共享单车下一个发展将会开启,而找到共享单车的投入与产出之间的平衡点,或许是一个临界点,突破了这个临界点,共享单车的发展将会进入到一个突飞猛进的发展期。

 

互联网技术已难以奏效,共享单车需要找到新的发展突破口。共享单车上半场的发展是由资本和互联网技术联合驱动的,当互联网技术不再有效,资本退潮的时候,共享单车必然需要找到新的驱动力。


而当下的情况却是,互联网技术退潮,新技术方兴未艾,共享单车的发展正在遭受资本市场和技术市场的联合出逃。


在这个时候,共享单车最为迫切的是找到新的发展突破口,并且由此开启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

 

尽管ofo的尝试被人诟病,但是我们不得不说这是下一步共享单车真正应该加持的东西。如何找到共享单车新的增长势能,如何将共享单车的发展摆脱互联网技术的困囿,或许才是真正决定未来共享单车到底能够走多远的关键所在。

 

摩拜胡玮炜、ofo戴威,这两个共享单车的掌舵人无疑是近段时间以来人们热议的焦点。除了人们对于共享单车的未来不看好之外,他们所代表的互联网创业时代的标签同样值得我们关注。


对于共享单车来讲,最为紧迫的不是考虑生与死的问题,而是应该找到继续前行的营养,合理的盈利模式和发展思路或许才是真正最关键的。

-END-

本文由孟永辉投稿一鸣网,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文章非经授权请勿转载,

向一鸣网投稿,请点击投稿按钮,详情请参阅《一鸣网投稿须知》。

互联网人都在关注的微信号

难道你还没有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