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它三分钟「盘」它三天?年轻人社交,你想多了
社交 用它三分钟「盘」它三天?年轻人社交,你想多了 社交 | 2019-01-17 23:55 用它三分钟「盘」它三天?年轻人社交,你想多了 吴怼怼

有点常识?

用它三分钟「盘」它三天?年轻人社交,你想多了

01

关于常识

梁文道有一本书叫做《常识》,大抵传达了这样的观念,这是一个人人都想给别人传授点什么的时代,却偏偏又是一个常识极度稀缺的时代,“本书所集,卑之无甚高论,多为常识而已。若觉可怪,乃因此为一个常识稀缺的年代。”

梁文道这本书之所以畅销,在于人们发现了多数人的幼稚和浅薄。蔡澜最近答网友问之所以走红,在于蔡先生用段子手的方式点破了那些粗鄙的人生观和爱情观。许知远对谈马东的时候,马东说了一段这样的话,只有5%的人留下来的东西才会被社会传承,而另外95%的人只是在生活,我们生活的意义并不只是要被传承。

绕了一圈说常识,是想说,常识是讨论的基石,社交也是如此。

互联网圈一天发布三款社交产品,没一个能打的,倒是给了一些媒体狂欢的素材。他们使用马桶、多闪和聊天宝可能还不足三分钟,但是可以盘个三天,三家发布会、公关和媒体“合谋”搞了个闹剧。

衬托张小龙,不需要这么用力的。

02

关于年轻

年轻究竟是什么?年轻人和年轻人不一样,城镇90后和城市90后就不一样,有喜欢听罗大佑的95后,也有不惜一切追吴亦凡的95后。笼统贴上年轻人的标签并不合适,就像曾经不少互联网产品宣称目标用户是全网用户一样。

多闪的发布会上,头条CEO陈林居然扯了什么社交产品是天然全球化,不知道他哪只jio想到的这个论断。转而就被魏武挥反驳了,最后还是骆轶航出来打圆场解了围。喔,也有可能他都没意识到这是个“围”,毕竟比较喜欢关注社交终局这种大而泛,空洞又无趣的话题。

总有人以为研究清楚年轻人了……并不是产品团队年轻,做出来的产品就年轻,都不用举年纪大的例子,我直接举已经过世的例子吧。远在天国的乔布斯不仍旧在影响当下全球的年轻人嘛?

如果多闪真的是想主打年轻,那应该喊话QQ,喊话陌陌,要么,也没想做产品,只是想讲故事。

03

关于匿名

王欣的马桶和快播一脉相承,嘴上说着技术无罪要看用的人,但手上还是老一套,想打擦边球,甚至释放人性之恶。匿名社交早有前车之鉴,比如无秘的没落和平庸,比如陌陌现在其实更多仰仗直播业务。

和菜头的说法更加有力,「熟人匿名社交是个老问题,这个老问题并不会因为换个人做就有什么改观,也不会因为加了个限时聊天群就会有本质性的改变。熟人匿名社交就像是把枪发给了每个人,又免除了他们的法律责任,那么,流血就永远都是难以避免的。谁愿意生活在一个子弹乱飞,熟人随时从自己身后开枪的社区呢?」

不过,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你们都欠王欣一个会员了,一个不生产任何内容搞播放器的,一个培养了用户习惯枪版盗版而不买电影票的……

你们朋友圈求腾讯视频和爱奇艺会员的时候,想过为内容付费吗?人家视频平台最后还得靠独家综艺,从饭圈入手,才算是把会员模式推广开。

04

关于“封杀”

天下苦微信久矣???三个问号脸。不知道这句话从何而来,但能确定是不过脑的一句话。

试想一下,如果一个全民级社交应用恰好不是张小龙团队掌舵,我们是不是有可能每天开屏被广告问候,公众号可能就彻底变成信息流还给你夹带点医疗广告甚至虚假广告?所以,苦微信说的是那些想搞社交而不得的某些企业,想蹭微信热度to资本市场的36线小明星(ceo)。

至于所谓的封杀,我从用户角度来看,一堆脏的二维码和通知被扔到朋友圈,不封做啥,留着过年?

好,有人想谈垄断和互联网共享精神,这一点,吴主任一篇文章解读很到位,我也通过他这篇文章收获一些常识。「微信作为腾讯公司的财产,可以做腾讯想做的一切。不管是屏蔽抖音还是屏蔽任何链接。同样的道理,头条系的任何产品,阿里系的任何产品都不支持微信支付,也是人家的自由。完完全全正当竞争。这件事情奇怪的是,居然要解释一遍。更奇怪的是去年抖音理直气壮碰瓷微信不成,还上演了一把含泪告用户书,我们不哭。别这样,企业做这么大了,有点素质哈。」

吴主任下面回复网友的留言也很精彩,是关于知识产权和互联网精神的常识普及,比如思考问题当然可以参考国外的做法,但不意味着国外没有恶法,以及别把存在即合理当个口号背诵。

我把吴主任这篇文章分享到即刻后,即刻一位即友四爷siye总结也很到位,很多人思考问题的出发点都是服务于“利己”,而「万物共享」式的利己才是真正的「歧视」和「不公」。

05

关于罗永浩

罗永浩的脱口秀伊始,他就澄清了,聊天宝的创始人腼腆,他是作为投资方代表登台,完成这场发布会。

按照老罗的风格,再走投无路也不至于把产品做成这个样子。

但老罗接的这场秀,确实在消耗他个人人品。不过,这不妨碍,聊天宝或许能在下沉市场打开局面。

对老罗来说,锤子科技何去何从才是心头一痛。

06

关于科学“盘”

吴主任的《支持微信“封杀”这那的》和和菜头的《如果你想做一款震惊世界的社交软件》两篇是常识之作,而大多数科技媒体的文章,不过是为了完成写作任务而写作,在不自觉中配合了公关的表演。

-END-

本文由吴怼怼投稿一鸣网,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文章非经授权请勿转载,

向一鸣网投稿,请点击投稿按钮,详情请参阅《一鸣网投稿须知》。

互联网人都在关注的微信号

难道你还没有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