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出行独角兽开始“觊觎”两轮自动驾驶
出行 当出行独角兽开始“觊觎”两轮自动驾驶 出行 | 2019-01-24 09:28 当出行独角兽开始“觊觎”两轮自动驾驶 脑极体

在单车自动驾驶上, Uber真的有优势吗?

对于去年一年都处于水逆状态的Uber来说,2019年急需“搞点大事”出来重振旗鼓。


在几天前的一场机器人会议上,Uber就宣布了一件大事——成立“微动力机器人”(micromobility robotics)团队,研发拥有自动驾驶技术的电动踏板车和自行车。


从3D机器人部门负责人Chris Anderson的透露来看,加入自动驾驶技术以后,未来用户可以通过Uber呼叫附近的电动踏板车或自行车,自行车们则会自动行驶到用户身边,使用过后,这些电动车则会自己找到充点电进行充电。


在四轮自动驾驶上屡屡受挫的Uber,有可能在两轮自动驾驶上扳回一局吗?


在单车自动驾驶上,

Uber真的有优势吗?


其实从技术上来看,包含摩托车、踏板车、自行车等在内的单车自动驾驶都已经有了相关DEMO产品。


在2004年,美国国防部高等研究计划局就曾经推出过一辆名为Ghostrider的实验版自动驾驶摩托,不过当时的研究方向也只是聚焦在让单车跑起来,并没有涉及避障、寻路等现实场景应用必备的技术。


在2017年,英国一家名为AB Dynamics的企业在一辆BMW C1的基础上进行了改造,加入车载机器人控制系统和激光雷达传感器、GPS和无线控制软件之后,实现了固定路线下的单车自动驾驶。


从出行市场的角度来说,单车出行的成本更低,而且能够更好地应对交通拥堵和狭隘路况。而且用两轮出行分担城市短途出行,也能让汽车司机接到更多长途出行的单子,间接提升收入效率。


这样看来,Uber借助自己在自动驾驶上的技术累积和出行市场布局,提供包含自动驾驶技术的单车来补充用车需求,的确是一条合理的思路。


可仔细思考就会发现,这一切并不尽然。


最重要的是,单车自动驾驶技术并不比汽车自动驾驶简单,甚至很多地方是不互通的。


和汽车自动驾驶一样,单车自动驾驶也要面临车网交互、车车交互、交通事故应对与预测等等难点。但和汽车自动驾驶不同的是,单车自动驾驶还要面临着如何保持平衡的问题。有过骑摩托经历的人应该知道,摩托车的重量动辄能达到100kg左右,在上下车、转弯时人类有时都可能保持不了平衡,更不用提自动驾驶了。


在这一方面,目前只有Honda掌握着引入陀螺仪和AI算法来帮助摩托车自动保持平衡的技术。Uber这种门外汉,显然在单车自动驾驶技术上毫无优势。


而且从应用场景上来看,单车自动驾驶能够解决的问题也完全不在点儿上。


单车自动行驶到用户需要的地方、再自动行驶到充电点上充电,看起来节省了用户寻找单车的时间,可仍然不能解决单车分时租赁中遇到的很多问题。例如从续航和等待时间出发,单车放置点肯定不能距离用户太远,那么如何在拥挤的城市中为这些单车找到一席之地就成了一个很大的问题。还有共享单车曾经遇到过的被破坏情况,ofo和摩拜只是在路边放着都会有人进行破坏,更不用提“飘”在马路上的自动驾驶单车了。


不管从技术优势还是应用解决方案上来说,Uber提出的“自动驾驶单车”都是一项几乎成谜的业务。


风雨前夕的单车出行市场

与接盘侠Uber


那么Uber到底为什么要推出这样一项蜜汁业务呢?


其实从去年年中开始,Uber就已经开始布局单车和电动滑板业务了。


在去年一年中,Uber收购了一家名为JUMP的电动滑板、电动单车(单车)分时租赁创业公司,并与另一家创业企业Lime进行合作,开始在包括旧金山、纽约、DC等等美国城市开展相关业务。


但和共享单车一样,共享电动滑板、电单车同样面临着盈利困难的问题。在美国共享电动滑板的平均价格大约在1美元起步+每分钟0.15美元,共享电动车虽然稍贵一些,但是结合硬件成本和折旧费用,仍然是入不敷出。


和中国不同的是,同样承担密集的人工运营成本和后期维护,在高昂的劳动力费用下欧美共享滑板和电单车企业所承担的风险更大。尤其中国东莞、深圳承担了大量电单车和电滑板产能,在中美关系诡谲变化的2018年,这些创业公司的供应链甚至一度中断。在未来,电单车和电滑板的硬件成本显然会大幅度提升。这对于整个行业来说都是个坏消息。


对于卖身给Uber的JUMP来说,已然在风暴来临前“成功上岸”,但对于Uber来说,无异于为了完成出行生态布局而拿下一块烫手的山芋。


在IPO之前,吞下滚烫的山芋


只是如今对于Uber来说,已经到了再怎么怕烫,也要将这块山芋囫囵吞下的时候。


过去一年Uber之所以在自动驾驶上拼命挣扎,是因为大多数人都已经看到,网约车很难成为一个良性竞争的市场。只要有平台带资入局,愿意为乘客和司机让利,就可能将其他玩家拖入价格战的泥潭之中。


加上网约车与本土生态的紧密关系,Uber的全球化路线也并不顺利。除了在欧美市场与后来者Lyft短兵相接以外,东南亚市场干不过Grab,印度市场有软银支持的Ola,就连中东市场都有新崛起的Careem。


Uber非常清楚的地知道,只有依靠技术才建起水坝,拦住自己疯狂流失的市场份额。


而自动驾驶就是一个极好的选择。


以自动驾驶发展状况来看,固定路线的定点接驳必然会先自由驾驶一步落地。这时Uber这样的出行运营商就可以凭借自己的用户体量和对城市出行需求的熟悉来消化技术并且进行变现。不管是否真的能够实现对于技术研发成本的覆盖,对于资本市场来说,都属于“自动驾驶技术变现样版”这样非常吸引人的故事,对于尚未IPO的Uber来说,就已经足够了。


只可惜Uber自己太不争气,对于自动驾驶测试激进态度和几次失败,加上和Waymo的糟心官司,已经让行业和资本市场对其丧失了信心。


在去年10月刚刚拿到丰田融资时,Uber的估值一度曾经达到1200亿美元,而在最近Uber的估值已经跌到了不足900亿美元。足足四分之一的估值被挤泡沫,让人很难将责任都归咎于股市颓靡之上。


相传本来Uber准备在1月份冲击IPO,但因美国政府停摆而被拖延了进程。其实这段时间,也恰好给了Uber再讲一个新故事的机会。


这一次Uber讲出了一个“技术赋能单车出行”的故事,虽然这个故事的成立程度接近于在艺考现场展示超人的跳远技术,却也是今天Uber所能拿出的最好的剧本了。


可我们也都见过那些只善于讲故事的企业的下场,Uber是否会步其后尘,还要看前线业务上能否承受的住下一次冲击。

-END-

本文由脑极体投稿一鸣网,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文章非经授权请勿转载,

向一鸣网投稿,请点击投稿按钮,详情请参阅《一鸣网投稿须知》。

互联网人都在关注的微信号

难道你还没有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