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利润同比下滑31.37%,“增量不增利”的比亚迪到底是怎么了?
企业服务 净利润同比下滑31.37%,“增量不增利”的比亚迪到底是怎么了? 企业服务 | 2019-02-28 10:00 净利润同比下滑31.37%,“增量不增利”的比亚迪到底是怎么了? 俊世太保

比亚迪新能源车销量激增、燃油车销量继续下滑的现状引发了业内人士的担忧。

2018年,宏观经济下行、中美贸易摩擦、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坡、购置税政策退出等多重因素叠加共振影响,多个行业均受到不同程度影响,尤其是汽车行业整体下行,寒风阵阵。


2月26日晚间,比亚迪发布的2018年度业绩快报显示,公司营业总收入为1300.55亿元,同比增长22.79%,连续保持了六年的同比增长;但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7.91亿元,同比下滑31.37%,净利润连续两年下滑。


比亚迪的滑铁卢或许并非偶然


比亚迪是国内乃至全球新能源整车销售的龙头企业,市场给予了比较高的估值。即使在退补的影响下净利润下滑严重,即使市场环境不好,依然尚未出现明显的杀估值的走势,可见公司承载了相当高的预期。


微信图片_20190228100133.jpg

但比亚迪在公告中指出,2018年三大主要业务均承受压力。在主营业务汽车行业中,尽管新能源汽车销售高速增长,连续4年蝉联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冠军,但是年内行业需求下滑的背景下,燃油车业务盈利水平受影响。


如今汽车市场正处于寒冬之中,一方面,从厂商来看,对于市场的预估不够准确。每个企业都以本年度的销量为基础,对下一年的销量预估很高,于是大量的投入来做规划、制定产能以及铺开战略。但实际上消费者的需求是有限的,市场体量已经达到峰值,加之经销商数量多、库存积压大,导致盈利下降,这是车企对销量预测的“寒冬”。


另一方面,从产品来看,新车在转向二手车,燃油车在转向新能源。市场总量不变,由于牌照、指标等等问题,置换的量越来越大,而新增的量就会收到影响;同样的,新能源车越来越多,燃油车也会受到影响,这是新车和燃油车的“寒冬”。


比亚迪的核心竞争力到底在哪里?


近几年比亚迪的新能源汽车销量一直在稳步攀升。比亚迪2017年财报数据显示,当年集团实现销量40.97万辆。其中,传统燃油车销量为29.6万辆,同比下滑9.2%;新能源汽车销量为11.37万辆,同比增长13.4%,居全球新能源汽车企业销量榜首。


而据比亚迪官方公布的2018年销售数据,全年销量总计为52.07万辆,同比增长27.09%。其中,燃油汽车销量为27.29万辆,占比为52.41%;新能源汽车销量为24.78万辆,同比2017年增长了一倍以上,占比为47.59%。


比亚迪之所以能够脱颖而出,主要取决于两大优势:


一方面,比亚迪靠电池起家,并拥有核心的三电技术。目前中国只有两家车企能够独立研发和制造芯片,98%的企业都是高度依赖进口,其中一家是中国中车,主要为大型车提供芯片,而另一家就是比亚迪。


另一方面,比亚迪相对于国内的汽车厂商来说,更具有国际化和全球化的能力。目前比亚迪在全球范围内,都设有工厂、销售服务团队和完整的供应链体系。产品覆盖乘用车、大巴、叉车、矿车、港口运输车等等,是一个全面的产业化布局,也是全球化的基础。


微信图片_20190228100139.jpg

“增量不增利”,比亚迪陷入尴尬局面


比亚迪汽车近几年来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表现可圈可点,但2018年在整车销售总量同比增长27.09%的情况下,全年净利润却比2017年出现了明显下滑。比亚迪2017年财报显示,当年集团实现销量40.97万辆,净利润为40.66亿元,如今却是下滑至27.91亿元。


光大证券研报分析认为,2019年新能源汽车面临着补贴退坡的风险,今年将是行业洗牌,结构调整的关键一年。为了应对补贴政策逐渐退出的关键过渡期,伴随补贴超额退坡风险,未来新能源汽车的竞争终将回归到产品和技术的市场化竞争中。


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进一步表示,与同价位燃油车相比,新能源汽车不仅利润要低的多,而且占压资金量也较大。与此同时,新能源补贴资金并非当年到账,且很多汽车经销商将国家财政补贴和地方财政补贴进行了“一刀切”操作,把地补未补的部分补了出来,这样每台车的成本就都增加了。


很显然,当补贴退坡后,单车的利润会继续下降,而明年(2020年)补贴完全退出后,车辆仍需以一个市场可以接受的价格来销售,这对比亚迪乃至整个新能源车企来说都将是非常严峻的考验。


进入2019年后,比亚迪新能源车销量激增、燃油车销量继续下滑的现状引发了业内人士的担忧。有分析人士指出,比亚迪最好还是“两条腿一样长”,否则走路将不稳定。如果今年1月是消费者赶在补贴退坡前集中提前购买新能源车的话,比亚迪今年的状况可能会很糟糕。

-END-

本文由俊世太保投稿一鸣网,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文章非经授权请勿转载,

向一鸣网投稿,请点击投稿按钮,详情请参阅《一鸣网投稿须知》。

互联网人都在关注的微信号

难道你还没有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