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点资讯为何会被“低估”?
企业服务 一点资讯为何会被“低估”? 企业服务 | 2019-03-04 10:26 一点资讯为何会被“低估”? 俊世太保

关于一点资讯“增长”的问题是当下急需解决的。

2月25日晚间,内容分发行业传出大消息,凤凰新媒体以总代价4.48亿美元现金出售一点资讯母公司Particle已发行股票总数的32%,全力支持一点资讯优化股权结构和拆除VIE架构,以方便国内科创板或A股上市,而以此价格估算,一点资讯的投前估值将达到14亿美金。


一点资讯成立于2012年,估值从6000万美元成长到4亿美元,增长了数十倍。毫无疑问,对凤凰新媒体来说,这是一笔成功的财务投资,但在自己昔日的对手今日头条长成估值750亿美元的巨头,晚3年上线的趣头条当下市值也已超40亿美元的背景下,一点资讯似乎错过了什么。


或许因为一点资讯存在感较低,存在被低估的可能性,但为什么在信息流广告这条赛道上,一众玩家估值都高速增长的今天,资本市场却并没有给出一点资讯更高的估值,这却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用户规模并不等同于“估值”


一点资讯估值最好的参考标的无疑是几乎同一时间起步的今日头条。根据官方披露的消息,截至2018年底,一点资讯月活用户规模达到2.8亿,日活用户超过7000万;而对比竞争对手,据QuestMobile数据,截至2018年12月,今日头条App月活用户规模为2.39亿。


两家公司横向对比,一点资讯的月活用户规模和今日头条App几乎相当,然而两家公司的整体估值却相差50倍。从这个角度来看,一点资讯确实被严重低估了,但事实上,对两家公司估值进行对比的时候,用户规模和「估值」却并不能简单的划上等号。


微信图片_20190304102904.jpg

作为类比,我们可以参考下海外两大社交媒体平台Snap和Twitter的一些数据。根据最新一季度财报,Snap四季度营收3.898亿美元,同比增长36%;净亏损1.917亿美元,同比下降45%;全球每日活跃用户为1.86亿人,同比零增长。Twitter四季度营收为9.09亿美元,同比增长24%;净利润为2.55亿美元,同比增长180%;全球日活跃用户为1.26亿,同比增长9%。


Twitter的日活跃用户比Snap少6000万,但前者的市值为230亿美元,后者的市值却仅有130亿美元,相差100亿美元。两家公司市值之所以差距悬殊,很大程度上是因为Twitter的经营业绩比Snap更好,并且连续多个季度实现盈利,而最关键的指标则是Twitter单用户贡献价值大约是Snap的3倍。


除开营收和利润上的差距之外,Twitter具有更深的护城河,这也资本市场愿意给出高估值的原因。过去两年,Snap遭遇Facebook围追堵截,日活跃用户更是在一段时间出现负增长。Twitter则在社交新闻领域持续深耕,并且进一步拓展出直播和流媒体业务,形成特有的内容矩阵,最终也在2017年扭亏为盈。


类似Snap被“低估”的困境,同样摆在一点资讯面前。虽然一点资讯整体用户规模可能有头条系(抖音月活跃用户规模为4.26亿,海外占比20%))的一半,但这些用户所创造的营收却可能连后者的十分之一都不到,而在产品护城河上,依靠单一平台的一点资讯也显然和头体系相比较。


一方面,信息流市场竞争激烈,根据此前艾瑞网的数据,2018年整体市场规模已增长至1174亿元,同比增长70%。字节跳动、百度和腾讯三巨头占据市场9成份额,其中字节跳动一家占据的市场份额接近4成,再考虑信息流市场还有微博、快手等中型玩家,属于一点资讯的市场份额恐怕不容乐观。


微信图片_20190304102911.jpg

另一方面,字节跳动如今已成超级内容平台,覆盖短视频、问答、图文、知识付费等多条赛道,并且绝大多数业务都做到了行业领先的位置,用户使用时长仅次于微信,形成了极强的用户粘性。而一点资讯的流量更多来自于手机渠道的预装,本身品牌感知度不强,在市场竞争力不够。事实上,太过依赖收卷机厂商也压缩了一点资讯的利润空间。据媒体报道,在与OPPO的合作中,一点资讯将10%的股份转让给OPPO,并将客户端广告收入与其五五分成。


资本市场更愿给“增长”高估值


另一家被拿来评判一点资讯被「低估」的公司,则是去年刚上市的趣头条。据此前招股书披露,上线两年,趣头条月活6200万,平均日活2100万,而Q3财报数据则显示其日均活跃用户为2130万人。从用户数据来看,一点资讯月活是趣头条的4倍左右,日活规模也接近3倍,但其估值却只有后者一半。


同样拿Twitter和Snap进行比较,两家公司四季度财报公布后,Twitter当天股价暴跌10%,而Snap则暴涨22%。之所以业绩更差的Snap股价表现更强势,很大程度上是因为Twitter对一季度的展望不及分析师预期,而Snap的各项经营数据都在趋向变好,尤其是日活用户停止下滑,资本市场认为Snap正在形成很好的上升趋势。


一直以来,资本市场都愿意给「增长」更高的估值,虽然Twitter当季业绩数据比Snap更好,但资本市场却更看重Snap的增长潜力。如今这个问题同样落在了一点自身上。一点资讯在此之前没有对外公布过营收数据,但在摩根大通的早前的一篇报告中,有这样一句话,「2017年一点资讯营收较上一年增长两倍,公司管理层对2018年全年营收或再翻一倍的展望态度相当积极」。


微信图片_20190304102951.jpg

再看趣头条,根据其三季度财报,当季营收为人民币9.773亿元(约合1.423美元),同比增长520.3%,另一家竞争对手今日头条则2018年实现了500亿元营收的目标,相比2017年的170亿元增长了近3倍。换句话来说,2018年,一点资讯营收虽然勉强跑赢了整体市场70%的增速,但无论是行业领头羊,还是后面的追赶者,他们的营收增速均远超一点资讯。


微信图片_20190304102956.jpg

增速落后于竞争对手往往意味着市场份额和竞争力的持续下滑。事实上,QuestMobile的数据也说明了一些问题,2017年6月,一点资讯月活用户数逾1.8亿,连续两次将天天快报甩在身后,跻身行业前三;但到了2018年,一点资讯在越活跃用户规模上已经滑落到第二阵营,排名更是在趣头条之后。


微信图片_20190304103042.jpg

这种滑铁卢并非偶然。严格意义上,一点资讯是一家高度依赖手机厂商的内容平台。QuestMobile的数据显示,一点资讯生态流量总用户规模达2.80亿,终端合作流量占比高达66%,一点资讯App及OPPO版仅占16.5%。其中,终端合作流量就包括一点资讯在其股东OPPO和小米的浏览器中获取的流量,一点资讯的OPPO版产品也是与手机厂商的预装合作。


深究背后原因,通过手机预装获得的用户量往往缺乏粘性,而信息流产品的用户使用时长和营收呈相关,这导致一点资讯的收入增长远低于同类竞争对手。与此同时,一点资讯的内容过于“精英化”,虽然一点资讯的用户量伴随着小米、OPPO手机的销量增长而扩张,但用户粘性却并没有相应的提升。


所以从「增长」角度来看,一点资讯估值落后于趣头条并非偶然。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电信运营商的宽带和4G渗透到广大农村地区,下沉市场用户逐渐成为互联网用户增长的核心群体,资本市场也更愿意给「下沉市场」更高的估值。抓住下沉市场红利的趣头条的增长潜力已远超一点资讯。


一点资讯如何才能抓住机遇?


在完成去VIE结构之后,一点资讯很可能将会回归A股市场,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颁发的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也是重要的依托,但关于“增长”的问题却是当下急需解决的。


在宣布完成资本运作之后,一点资讯创始人兼CEO任旭阳在内部信中所说,“与行业巨头相比,我们仍然有巨大的改善和进步空间,从长远发展计,必须有时不我待的压力和紧迫感,抓住市场上稍纵即逝的机遇。”


机遇到底在哪里?我觉得一点资讯或许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1、随着移动互联网的红利期已经过去,综合资讯类产品的用户使用时长正在被短视频产品取代,如今行业前三的百度、今日头条和腾讯都在短视频这个赛道中投入重金,对一点资讯来说,独立的短视频产品或许是时候推出了。


2、手机渠道是最好的下沉渠道,尤其OPPO和小米更是跻身中国智能手机出货量前五,但一点资讯的内容却没有因地制宜的完成下沉,并最终在用户增长方面被趣头条等一系列依靠“赚金币”激励体系的平台吃掉了增长空间。一点资讯现在迫切需要好好利用手机预装渠道实现真正的市场下沉。


3、手机预装虽然可以快速获取用户量,OPPO和小米的市场份额也不低,但华为的出货量才是市场排名第一,如果未来没办法占领华为渠道,一点资讯可能还是会竞争中落后于对手。毕竟用户每一次换手机,实际上都是一次洗牌,用户粘性才是取胜的关键。


4、苹果正在计划进入新闻订阅领域,这其实也是一点资讯的机会,毕竟在中国市场做内容资讯产品,对海外科技巨头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一点资讯应该尽可能和苹果接触,以便能够占领iPhone的渠道,这对其来说数亿用户的增量市场。


5、一点资讯有成功国际化的经验,尤其在美国市场,News Break更是打败TopBuzz跻身新闻类App第一名,能够讲好全球化故事也会是不小的突破。一点资讯需要将News Break的成功经验在其他内容领域也进行复制,例如短视频和直播。


6、百度和腾讯在内容领域都和今日头条有着激烈竞争,在脱离凤凰网的体系之后,一点资讯可能需要借助巨头的力量,以便能够实现快速的增长,毕竟当下时间就是金钱,而一点资讯仍然是可以左右这个市场不小的变量。

-END-

本文由俊世太保投稿一鸣网,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文章非经授权请勿转载,

向一鸣网投稿,请点击投稿按钮,详情请参阅《一鸣网投稿须知》。

互联网人都在关注的微信号

难道你还没有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