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润对谈张泉灵:教育孩子,希望你别再做这些错事
看点 刘润对谈张泉灵:教育孩子,希望你别再做这些错事 看点 | 2019-07-19 09:41 刘润对谈张泉灵:教育孩子,希望你别再做这些错事 刘润

有功德,不作恶。


张泉灵,前央视著名主持人和记者、投资人。

对于读者来说,她很有名的一句话,也许就是:

“时代抛弃你时,连一声再见都不会说。

那是作为个人的一种深深的焦虑。于是她在42岁时决定重来一次,从央视的主持人和记者,转变为一名投资人。

最近,听说她又变了。成为了少年得到的董事长。

untitled.png

我很好奇,她转型这么成功,为什么不一直做投资,又突然回头扎进了教育市场?

她告诉我,她13岁的孩子马上要读初二了,压力迎面而来。

“时代抛弃你时,连一声再见都不会说。”再想这句话,也是作为母亲的一种深深的焦虑。

而且,现在的教育太有问题,极大抹杀了孩子们的自驱力和热情。

这是一个真实孩子的寒假安排:

早上5点到7点钢琴,9点到11点数学,12点到13点足球,14点到15点橄榄球,15点到16点围棋,16点到18点英语,19点30到20点30游泳,21点到22点钢琴。

这样不对。

她告诉我,她要做一件事:

把孩子们自驱力的种子,种进热情的保护区。

untitled.png





 1 


为什么自驱力这么重要?

因为自驱力是驱动自己得到一种东西的能力。但现在的孩子,往往是没有自驱力的。

他们得到东西太容易,哪怕失去了也不觉得可惜。

泉灵老师的孩子也有这样的问题。她希望逼自己的孩子一把。

年初的时候,泉灵老师带着自己12岁的儿子去了趟非洲,要登上海拔5895米的乞力马扎罗山。

她希望在这座意为“灿烂发光的山”上,逼自己的孩子到一次极限,去完成一件伟大的事情,激发他的自驱力。

untitled.png

极限在登顶前后的36个小时。这是噩梦。这个噩梦,有连续几个高潮。

首先,早晨7点从3700米的营地出发,要走10-11个小时抵达4700米营地。

然后,睡不到两个小时,起床。吃毫无胃口的饭。准备登顶。23:00,准备出发。

之所以在半夜,是因为4700米的乞力马扎罗自然条件脆弱,营地不能建得很大。而且半夜出发是为了避免赤道雪山白天可能的强对流天气。

一路上,只能看见前面如长蛇般的头灯队。在山顶,风的硬、云的湿,都加剧寒冷的痛苦。

在这36个小时里,她们各自遭遇了3次肌糖元和肝糖元几近耗尽的状况。

那是什么感觉?就是,一步都走不动了,手都抬不起来了。

身体根本来不及分解蛋白质和脂肪供给不断地能量需求,结果是脑子异常清醒,但一个动作都做不出来。

母子二人只距离十几米,互相看得见,但就是过不去。

这时,只能等着登山助理迅速拿出能量胶放进你的嘴里,把你“救”回来。

然后,继续往前走。

登山就是这样,如果再高一点,倒下,你就永远留在了高处。

她儿子那时才明白:为什么珠峰上会有那么多的尸体了。

untitled.png

在走之前,她和登山助理说的最后一句话是:

安全底线,你们专业的定,让他下就下。安全之上,让他自己决定。目标,我不决定。

她不能逼孩子,他要自己逼自己一回。

12岁,是允许登乞力马扎罗的最小年龄。

泉灵老师告诉我,她那天在山顶等孩子等了许久,但是不知道他会不会出现。

直到被冻得快神志不清时,她才看见一个穿着橙红色羽绒服的身影。

那一刻,她眼角湿润了。

她还是问了自己的孩子,你为啥逼着自己上来。教练不是说如果不行,就下去吗。

12岁的儿子和她说:“来了不就是为了爬到顶吗?”

极限,迸发出自驱力。

untitled.png





 2 


必须承认,这种自驱力,在教育中实在是太过重要。有了这种自驱力,孩子们才会驱动自己去学习。

我特别认同泉灵老师的看法,我也深有体会。在《商业洞察力》中,我举过自己的例子,想起自己小的时候,是如何喜欢上写作文的。

读小学时,我喜欢的是数学,作文,我一直是,呵呵。

有一次,我在小学生报上读到一篇作文,叫《我的十岁生日》,心血来潮也写了 一篇。写都写了,别浪费,于是我把这篇文章给了语文老师。

没想到,我的语文老师做了让我至今难忘的事情:在课上朗读了这篇文章,并表扬了我。

那种感觉,像吃了5个鸡腿、10个冰淇淋。我找到了一点点写作的乐趣。

后来,我初中写诗,送给了美丽的实习老师;高中,给报社投稿,拿到人生第一笔稿费;大学,写散文集,印刷成册;工作后,写博客,写出传遍网络的《出租司机教我的MBA课》;再然后,写书,一本、两本、三本、四本;再再然后,连载专栏,《5分钟商学院》……

每次倒带过去,我都会想起那个场景:阳光明媚的下午,笑盈盈的语文老师,给全班朗读作文。

她可能永远都不知道,一个孩子的热情不经意间被点燃,激发了他体内的增强回路,甚至让这个孩子一生都发生改变。

untitled.png

但是,但是,泉灵老师提醒我,我这样的经历是极其偶然的。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这么幸运,如果把热情和自驱力都建立在偶然性上,那这太可怕了,也太不负责了。

我听完之后,后背发凉。

泉灵老师说,她想要做的,就是帮孩子们把这种偶然性,变成必然性。让每个孩子都有学习的自驱力和热情。

这件事特别特别有意义,但又特别具有挑战,我很好奇,这么难的事情她要怎么做?

untitled.png


泉灵老师告诉我,她在国内外做了很多调查和研究。

在国内,国家课改学校中,有一所学校做得很好:北京十一学校。

这所学校的教学目标很明确,并且擅长开发学生们的自驱力。

比如说,语文课上要学习《史记》,教材中会有一篇文章,普通学校就是让孩子掌握中心主题、段落大意、人物思想……

在十一学校里,除了要掌握这些,可能还会有一些非常有趣的问题,他们会问孩子:

“你觉得历史上最佳的君臣组合是谁?如果你可以自由选择君臣,你想怎么组合?”

想回答好这个问题,孩子们必须对历史有通透的了解,知晓各个朝代的君王和下臣,知道他们的政治主张和优缺点,才能搭配出历史上最好的组合。


但泉灵老师认为这还不够。于是她又研究了国外的体系和方法。

在得到3周年开放日的演讲中,泉灵老师展示了一张语文学习的金字塔图,语文能力下面到底是什么?

untitled.png

第一反应,是教育学家。找到一个好老师。

那么教育学家依赖什么?

比如一个好的语文老师,他是不是要考虑给孩子适龄的文本,适合他的阅读难题的文本。

所以教育学家下面还有一层文学家,哪里有更好的文本让他感受到。

再往下是什么?

文学家下面是语言学家。

他可能会清晰地知道你7岁的孩子究竟该认识多少字,应该理解哪些连词,但有一些词可能一样是连词,是需要更大才能理解的。

再往下挖是什么呢?是儿童发展心理学。

比如所有孩子在发育过程中,逻辑能力是逐步提高的。如果你也有孩子,一定有这样的印象,孩子6个月的时候,你跟他玩一个游戏,他会笑。

为什么呢?

因为6个月的时候,他还没有推理能力,你很容易就能逗乐他。

但是等到孩子2岁的时候,他可能就不笑了,因为他开始有了推理能力,这是儿童发展心理学,这可能是最底层的逻辑。

真正做教育一定要挖到这一层。不能四处看,要向下挖。

untitled.png





 3 


我问泉灵老师,不了解孩子们的发展心理就进行教育,会有多严重的后果?

她告诉我,正是因为不了解孩子们的发展心理,所以许多中国学校、中国家长在教学中做错了很多事情。


有些事情明显开始早了。

依据孩子不同的发展心理路径,一般要到9-11岁才建立抽象能力。那么在一二年级时,就不应该让他们去概括中心思想和段落大意。

《乌鸦与狐狸》的故事,什么是最重要的?孩子们很难回答。

他们可能会说,乌鸦找到了一块肉,这特别重要。

你不能说错,因为没有肉就没有后面故事的一切,但这显然不是我们想要的答案。

我们可以问,你知道主人公是谁吗?主人公遇到了什么麻烦?请问他做了什么要去解决麻烦?他做到了什么最后才能解决麻烦?

这些问题,对于一二年级的孩子来说,只要认真看文本,他们全部都能回答。但是更抽象的能力,需要慢慢生长,到了三四年级天然就知道了。



但有些事情,我们明显开始晚了。


一个孩子大概在5岁的时候,有初步的推理能力,这时他应该具备很基本的与人交往的能力。


孩子应该会讲因为所以,不仅会说我想做什么,还能说出三个为什么。

在5岁阅读文本时,他应该说我喜欢谁,原因一二三,我希望成为谁,原因一二三……

但我们学写议论文,给自己的的论点寻找论据,这个训练却是从初中才开始。

为什么有时觉得中国的孩子不讲道理?那是因为你从小就没有让他讲道理。

untitled.png




所以泉灵老师一直思考,怎样把教育做好?

她想以儿童发展心理学为基础,为学习交付一系列工具化的方法。

为此,她专门研发了一套线上课程,在北京和上海的学校做了试点。

比如说北京的建华学校,一年级的某个班级,为刚刚入学的孩子们提供语文课同步的工具训练。

举个例子,她教这些孩子,怎么能更好地提问。

泉灵老师说,在我们生活的三维世界里,问题无非是三个角度:细节、宏观、时间轴。

所以从这三个角度,她给了孩子们三个工具,这三个工具有很可爱的名字:放大镜、小翅膀、小沙漏。

小学第一课,通常是《我爱北京天安门》。用这三个工具,孩子们对课文和插画观察都会不一样。

用放大镜,观察细节。孩子们不会只问这是什么地方,他们会观察,天安门上有几个门洞?哪个最大?门钉是一样的吗?正面有,反面有吗?……

用小翅膀,飞高一点。孩子会问,天安门有多宽,天安门是在北京中间吗?……

用小沙漏,过去现在未来都将在视野之中。孩子会问,天安门哪一年建立的?是先有天安门,还是先有广场?……

泉灵老师给了我一些孩子们利用工具学习前后的变化情况,这些作业最真实地记录着孩子们的成长。

1.png

_ _ _ _ _

2.png

_ _ _ _ _

3.png

_ _ _ _ _

4.png

_ _ _ _ _
_ _ _ _ _








 左右滑动,点击可查看大图

她的语文课,不是咬文嚼字,不是给模板怎么写作文,她的语文课是摸索不同孩子在不同年龄段,应该掌握什么样的能力,然后给予他们工具。

她告诉我,回到线下的真实教育环境中寻求反馈时,这套经过4年精心打磨的线上课程,得到了老师们的高度赞许和认可。





 4 


把孩子们自驱力的种子,种进热情的保护区。

但我还很好奇一个问题,泉灵老师,为什么一定要选择语文这个学科?

她说,因为语文,是最基础的学科,语言,是最基础的能力。

即使从功利角度看,现在的课程改革体系,也需要更高的语言能力。

初一的孩子,都要进行非连续文本的阅读训练,摆在他们面前的是几个不同的材料 ,这几个材料有共同的主题,有内在的逻辑和相关性。需要孩子们概括出共同的理解。

原来的模板式训练,无死角的知识点覆盖的学习方式,拿不到好成绩了。

这样的改革,更接近成人真实面对的状态,是无序混乱的世界,要抽取各种要素解答问题。

而以语文为基础的语言和文字能力,在日后的工作中更重要。

公司员工,级别越高,演讲能力越强,写作能力越好,这几乎是一定的。

1.png

我特别赞同泉灵老师的观点。在我看来,语言有两个作用,一个是思考,一个是沟通。

当我们在思考一个问题时,大部分是基于语言的。不信,你可以现在想想明天吃什么,如果不让你用语言文字来表达,很多人可能是想不出来的。

准确掌握语言,是有助于思考的。

而良好的沟通能力,也一定是优秀人才的必备技能。

如果说的扎心一点,想想自己在职场上多年位置平平,无法成功的原因,可能就是输在语言能力上。

你不能说服别人,你就会被别人说服。你不能指挥别人,就会被当成小兵来使唤。

2.png

泉灵老师说,语文学习一定是从小开始积累的,但偏偏我们很多家长和老师,伤害了孩子们的自驱力和热情,直接毁了这部分能力。

很多孩子,从小就被伤害。

泉灵老师痛恨许多语文老师,孩子们文言文不理解,课文不会背诵,作文写不好,那些语文老师都说,你多看、多读、多写、多背就好了……

这样的方法不对啊!

就像我也特别痛恨许多数学老师,毁了许多孩子的数学热情。这些孩子一直惧怕数学,到了大学,经常是选什么专业都可以,唯一的要求就是不学高等数学。如果有高数,打死都不学这个专业。

孩子们的自驱力和热情,就这样被赤裸裸地伤害了。

这些能力一旦被毁,长大重新建立实在是太困难了,甚至都来不及了。

所以泉灵老师说,她一定要在这些孩子最小的时候,把他们自驱力的种子,种在热情保护区。

现在我可以理解,她为什么要重新回头扎进教育市场。她有能力用系统性的方法帮助孩子建立一种获得所有能力的基础——语言能力。

更重要的,她有情怀保护这些孩子的热情,把偶然性的自驱力,变成每个孩子的必然。

3.png




最后的话

教育这件事情,很难,特别难。

泉灵老师要以儿童发展心理学为基础,为学习交付一系列工具化的方法,把这件难的事做成。

教育这件事情,也需要一些情怀。

泉灵老师要把孩子们自驱力的种子,种进热情的保护区。

教育用泉灵老师的话来总结就是:有功德,不作恶。

好的老师也不是在教,是在帮助学生学。

她被大家叫了十几年的泉灵老师,终于今天当了老师。

前一个泉灵老师,是职业里的尊称,真实含义是这样,我和你之间是有距离的,我尊敬你,但请你自重。

后一个泉灵老师,是一个职业称呼,这个意思指的是,要用尽所有气力,把最好的知识、认知和经验都给孩子。

刘润,“刘润”公众号主理人,互联网转型专家,前微软战略合作总监。任海尔、中远、恒基、百度等多家知名企业战略顾问,他总能将复杂的问题,抽丝剥茧地探寻出商业本质,发布在他的公众号“刘润”(ID:runliu-pub)上。


-END-

本文由刘润投稿一鸣网,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文章非经授权请勿转载,

向一鸣网投稿,请点击投稿按钮,详情请参阅《一鸣网投稿须知》。

互联网人都在关注的微信号

难道你还没有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