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饿不死,就勇敢做最喜欢的事
观点 只要饿不死,就勇敢做最喜欢的事 观点 | 2019-07-22 09:25 只要饿不死,就勇敢做最喜欢的事 刘润

勇于选择而不后悔,随心随遇而不逾规。

勇于选择而不后悔,随心所欲而不逾规。

人生由一个个选择构成,从大学毕业到今天,自己做了太多重要的决定。

这些选择,让我欣喜、惶恐、焦虑、迷茫……

人很少从一而终待在一家公司,一家公司也很少一直养一个人。最终的最终,都只能靠自己。

而离开工作了14年的微软,离开这家大公司,可能是我这辈子最勇敢的决定。

一回忆青春,就唏嘘过往。

但总体而言,我过得非常开心,因为我一直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情。

世界上很多事情,都架不住一句,“我喜欢”。




 1 


1998年6月,我从南京大学毕业。

毕业后,我进了一家软件公司,跑到了北京工作。这家公司可能很多人都没听说过,叫北京长天。

和现在很多年轻人一样,刚开始工作,一个人背井离乡,很不容易。

为了省钱,我把市区的房子退了,改住通县,简单来说,算是郊区。今天这个地方,应该改叫通州了吧。

我当时上班,都要坐一种叫京通快速的东西进北京,每天看到一个牌子,上面写着“北京欢迎您”。到了市区,再换地铁,到那个以“张朝阳”名字命名的区去上班。

这真的很有空间感,至少很有距离感。

那段时间,过得挺苦,成天东奔西走,和生活作战。

尽管北京每天都在欢迎我,我也始终没有成为一个北京人。


后来,有个很好的朋友进了微软,我才知道微软原来是可以应聘的。之前自己从来没敢想过这件事,离得太遥远了。这是世界上最好的软件公司,是神一样的存在,而比尔盖茨是我偶像。

但,如果有一天真的能为他工作,该有多么好。

忐忑、不安、憧憬、兴奋,这些心情最后交织在一起,心里逐渐有个声音,试试吧。试试吧。试试吧。

那就勇敢的试试吧。

因为我实在是太喜欢了。

当时我在北京工作,而微软招聘的岗位工作地在上海。于是,我只能坐彻夜的火车,赶去上海面试……

说实话,我太想加入微软了,也太紧张害怕了,一夜无眠,只能一直背英文简历。

背背简历,可能是最能让自己多点安全感的事了。

我就这样,一路从北京背到了上海。

untitled.png

终于到了上海的办公室,面试开始后,才发现背的简历并没什么用......

我清晰地记得,那天的面试从早上9点半,一直持续到下午4点半,我一点东西也没吃,就一个人坐在会议室里经过6轮面试,每个面试官面试我1个小时。

他们是四个大陆人,一个香港人,和一个美国人。

整个过程像是一场车轮战,我全程高度专注,也是对体力的巨大挑战。我那时才知道,来微软面试,是个体力活。

面试中,我听到的问题也匪夷所思,比如:井盖为什么是圆的?上海到底有多少辆自行车?……

处在当下那个时空的我,还没想那么多,只是觉得微软招的好像都不是“正常人”。

终于到了第7轮面试,我离开会议室,被带到另外一个房间,我知道,最后的大Boss要来了。

我看见房间里坐着一个非常高大的男子,后来我知道,那个人是唐骏。    

untitled.png

又是一个小时后,唐骏站起来握我的手,说:

“恭喜你加入微软。”

嗯,这也许就是勇敢选择的回报。





 2 


所以在1999年的12月份,我加入了微软。

我特别开心,但我必须诚实地说,我当时的真实想法是,我要认真工作,榨干一切能学习的东西。我这辈子在微软,最多只干两年,把该学的都差不多学会了,就出去干一番大事业。

结果干了两年之后,发现微软这家公司...有点大,能学的东西...有点多。好吧,那就继续待在微软,于是一不小心,就在微软干满了5年。

但你知道的,5年是心里的关口。你一定会想,我居然能在一家公司干5年,而且是一瞬之间,5年时光就这样没有了。

突然,你会敏锐地意识到心里的迷茫,我已经干这么久了,那么,未来要干什么啊?我还喜欢这份工作吗?

甚至,心中还有一个念头闪过,我是不是应该离开微软了?

然后,一丝恐惧升起。如果离开微软,所有的光环,不错的职位,优渥的薪水,都没有了。怎么办?

——

我就这样纠结着纠结着,又干了两年。 

我发现,我还是没有勇气离开微软,没有勇气放下一切。

没办法,我只能寻求其他的方案,最后决定在微软内部换工作,从技术部门跳到市场部门。

我必须承认,市场部门对我的诱惑力很大,技术部门的人总是说市场部门的人太"sales",市场部门的人总是说技术部门的人太"technical",从1985年开始,我就一直和计算机打交道,我想换一换,看看自己是不是适合和外部客户沟通。

不管怎样,这也一定是勇敢的选择。

通过微软内部面试之后,人力资源部告诉我,因为薪资结构不同、岗位不同,加入市场部门后:

1)我必须搬出独立办公室,坐在工位上;

2)不再管任何人,变成独立贡献者;

3)基本工资下调20%。

那次我没有考虑太久,就决定转岗。管多少人才算成功?赚多少钱才算成功?今天你拥有的,可能恰恰是阻碍你往前走的包袱。

而且,我在大公司里待得有点疲了,怕了,我渴望改变。

更重要的是,这样的变化,我想要,我喜欢。





 3 


但是,但是,我心里依然清楚地知道,没有永远的事情。我没有办法一直干下去。

时间特别爱捉弄人,加快岁月的流逝,让人永不满足,让人感到害怕,也暴露人性的弱点。

在微软待了10年之后,我那种惶恐的心情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峰。

10年,10年,你能想象吗,在一家公司干了10年是种什么样的心情?

人的一生,有几个10年?我的青春,几乎都留在了这家公司。

我开始想,我是不是这辈子都会在这了?我真的能在这一辈子吗?这家公司,愿意让我待一辈子吗?

我开始写信给我的朋友,拼命写,告诉他们我心中的焦虑和困惑,告诉他们我不知道下一步该怎么办。

我也给李开复老师写了信,当时开复老师和我说,不然你来我这里吧。当时他在谷歌,是谷歌中国区的CEO。

我就这样和开复老师,和我的朋友们漫谈长聊,聊着聊着,一不小心又聊了4年……

一不小心,一不小心,生活似乎就是由这样很多的一不小心构成。

我们就在这些“不小心”中间,度过最美好的岁月和时光。

然后,猛然发现,我在微软,不小心待了14年。

我太害怕了。再这样下去,我可能真的一辈子在这里。

直到,直到,直到有一天,微软再也不需要我。

我需要勇敢地选择,我需要离开。我想做自己更喜欢的事情。





 4 


有一天,我接到一个电话,很重要。来自我的朋友,他在江苏人保工作。

他遇到一个很大的困惑,说最近一段时间感受到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巨大变化。

那是风云突变的2013年。

那一年,余额宝出现了;

那一年,苏宁相对2012年的收入,大概只上涨7%,利润却可能降了95%;

那一年,微博崭露头角,锋芒毕露……

那一年,江苏人保邀请了一家全球知名的咨询公司,帮他们解决心中的困惑:面对这个高速变化的时代,如何抓住流动的客户?

这家咨询公司经过调研,访谈各种各样的员工高管,设计各种各样的表格之后,在展示的PPT上,宣布了自己的结论:

建立一个呼叫中心。

我朋友一听,不靠谱!

建呼叫中心,那是什么年代的事情...而且这是他们最擅长的一件事情,不用别人来告诉。

当时我下意识地觉察到,机会来了。咨询行业,要迎来结构性改变。


——


在过去,咨询公司能做大,基于两个基础要素:

第一是成功案例。总结之后写下来,案例库越来越大,越多越好。

第二是这些公司,从商科非常好的学校招特别多聪明的孩子,教他们咨询的方法论,比如波士顿矩阵、MECE法则、七步法则……

这些聪明的孩子们拿着方法论,根据案例库里的情况,去指导帮助那些遇到困难的公司。

所以当他们根据方法走完所有流程,做完案例的匹配,得出的结论就是,建立呼叫中心。

但是现在这些,都没用了。

因为过去的成功经验都是基于当时的社会环境,但是在这个巨变的时代里,没有先例,没有范本,所有的知识库、案例库,可能立马失效。

咨询行业,要被打回原形。从可复制的流程化工业化,变成每个人的手艺活。

挂掉电话,我隐隐约约意识到,这也许是机会。我该走了。





 5 


所以,我做了个意料之中,却依然十分艰难的决定,离开微软。

尽管当时我很多事情都没想清楚,还没有产品和服务,想法也没有变成商业模式,但是,算了算了,想没想的清楚,都走吧。

这一次起心动念还不走,我可能真的永远都走不掉了。那时,我已经37了。

这次的决定,不是降薪20%,不是降薪50%,是降薪100%,从此之后,一分钱的稳定收入也没有!但是,算了算了,走吧。

所以我在2013年5月,正式离开大公司,离开微软。

我深知,微软给我的一切,都不是我的,只有我给微软的,才是自己的。我决定从微软这条大江,跳到无边无际的大海中去,放弃借来的镶着金边的光环。

我问一位前同事:你当时离开的时候,是什么感觉?

他说:

没什么感受,直到第二天早上。你刷完牙,洗完脸,吃完早饭,收拾好自己,准备去上班时,突然发现,自己再也不需要去那个去了十几年的地方上班了。一种强烈的伤心,突然袭来。

你从梦中突然醒来:我居然真的离开了。

离开微软,离开这家大公司,这一定是我这辈子最艰难,但也是最勇敢的决定。

但我为了自己更喜欢的事情,走了。





 6 


离开之后,我选择让自己Gap半年,从工作中脱离出来,好好体验生活。

我知道,之前的14年根本没有时间,以后的14年,可能也没有时间。

我花了两个月的时间,在上海宋庆龄基金会做志愿者。

又花了两个月的时间,旅行,去完成2011年的梦想,环游世界。

我去了趟北极,到了北极点之后,啪的一声,我在上面插了根杆子,然后握着杆子绕了一圈,在北极点用最小的半径,环球世界,实现了我的梦想。

回来之后,又花了两个月的时间,写下一本书,《人生,就是一场突如其来的旅行》。


Gap结束,我明白一切要从头再来。我要清零自己。

我把所有的东西,全部收了起来。各大航空公司的白金卡会员,各大酒店的白金卡会员……我把所有的卡都收起来,换上了一张地铁卡。

我以前都在高级写字楼上班,在航空公司的贵宾室里工作,现在要每天挤地铁,去社区图书馆,和那些已经退休20年的老头老太在一起。

坐在他们旁边,我拿出笔记本电脑,开始思考问题。

但我知道,我很勇敢,我很喜欢。

新生活,开始了。




最后的话


这是我的故事,关于我的希望、焦虑和迷茫。

我看见很多人一样焦虑,他们是年轻人、创业者,甚至是企业家。我想,我或多或少懂那种感觉。

我们被巨大的未知吸引和诱惑,也对未来的不确定紧张和黯然神伤。

可是,这恰恰是生命的精彩之处。面对未知,如果人生的每一个决定都是在确定增加50%薪水,提升一级头衔的前提下,才迈出下一步,估计我们此生会寸步难行,或者越走越窄吧?

人很少从一而终待在一家公司,一家公司也很少一直养一个人。最终的最终,都只能靠自己。

我因为喜欢,而加入微软;我也因为喜欢,而离开微软。

有人问我如何选择工作,我每次都会说,只要饿不死,我就做最喜欢的事,毫不犹豫。

所以,如果你对更广阔的海洋有渴望,对自己更强大的能力有信心,就别被恐惧拴住了自己。

勇于选择而不后悔,随心随遇而不逾规。

故事有点长,回忆青春,与你共勉吧。



-End-

刘润,“刘润”公众号主理人,互联网转型专家,前微软战略合作总监。任海尔、中远、恒基、百度等多家知名企业战略顾问,他总能将复杂的问题,抽丝剥茧地探寻出商业本质,发布在他的公众号“刘润”(ID:runliu-pub)上。

-END-

本文由刘润投稿一鸣网,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文章非经授权请勿转载,

向一鸣网投稿,请点击投稿按钮,详情请参阅《一鸣网投稿须知》。

互联网人都在关注的微信号

难道你还没有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