跌过的坑再踩一次,滴滴式焦虑何解?
一鸣网PRO 跌过的坑再踩一次,滴滴式焦虑何解? 一鸣网PRO | 2020-03-25 20:12 跌过的坑再踩一次,滴滴式焦虑何解? 子橙

面对渐成红海的即时配送服务领域,滴滴想要从中分蛋糕,恐怕没那么容易。

虽然疫情已经被初步控制,但仍有不少企业还没有走出其带来的阴霾。穷则思变,原业务单量减少的滴滴近期21城上线了跑腿和同城取送件服务。继共享单车和外卖服务之后,这是滴滴对本地生活服务的再度出击。

 

据滴滴方面公布的数据显示,从目前试运营的情况看来,粮油蔬菜、药品等生活物资是跑腿员代买的热门商品。毕竟每天首单低至一毛的价格轰炸也是下了血本的获客操作。

 

根据QuestMobile在今年2月发布的《2020中国移动互联网“战疫”专题报告》,从1月24日至2月2日,盒马、叮咚买菜、每日优鲜的日活跃用户规模增速均超过100%;而多点Dmall、京东到家的日活跃用户规模也获得了双位数的增速。

 

而今滴滴再度拓展本地生活服务,一方面疫情下的生鲜、外卖等行业的即时配送需求激增,此举能够为受疫情影响的代驾司机增收;另一方面,试水即时配送行业,某种程度上对当下的业务瓶颈也是也是一个缓解项。

 

有了这些考量,这次新服务的上线似乎是顺理成章。但是面对渐成红海的即时配送服务领域,滴滴想要从中分蛋糕,恐怕没那么容易。

 timg (2).jpg

 

竞争者不容忽视

 

目前来看,即时配送行业竞争者不在少数。从2013年开始,人人快送、闪送、UU跑腿、邻取等相继入场2016年起,达达、百度外卖、美团、饿了么相继推出跑腿业务,顺丰也推出同城急送服务。

 

然而这只是开始。2018年,阿里发力本地生活服务,年初95亿元收购饿了么,其后又2.9亿美元战略控股点我达,引发行业内外轰动。就算不提美团在港上市,闪送、UU跑腿、达达-京东到家等即时配送公司均获得资本青睐。新一轮拉锯战在2019年爆发,美团推出“美团配送”新品牌并升级配送开发平台之后,饿了么接招,独立“蜂鸟即配”,两大头部加上顺丰,又为即时配送的战场添了一把火。

 

不得不提的是,今年入局即时配送服务之前,滴滴在本地生活服务上早已有了探索,但滴滴外卖和共享单车业务的失利,让其不得不重新聚焦出行主业。

 

然而贝恩咨询曾发布的《2018年中国新型出行市场研究》显示,滴滴依然支配着出行市场,并占据着九成的交易额,但却很难说这些都是滴滴的用户,有60%的订单并非来自滴滴自己的APP,他们可能来自微信、支付宝、高德地图、携程等其他平台。这更为滴滴的复苏增添了无形的压力。

 timg (3).jpg

 

服务场景模糊

 

值得一提的是,滴滴在2018年上线过的外卖服务,可以看作是其在即时配送服务(本地生活服务)领域探索的滥觞。同年4月9日,滴滴外卖在试运营8天之后,正式在无锡上线,当日订单数即突破33.4万单,排在无锡市场第一。但很快,滴滴就因外卖补贴被相关监管部门叫停,业务量迅速下落。

 

同年5月10日,第三方数据机构DCCI发布了无锡外卖市场调研报告,从网络外卖平台使用状况、使用习惯、服务满意度的维度出发,对无锡市网络外卖市场进行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在无锡市场份额方面,滴滴外卖只有6.9%,美团外卖和饿了么分别为51.6%和34.8%。

 

其后由于两起顺风车安全事件重创了滴滴口碑,加上其他一些运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于是滴滴将外卖服务转战海外,但也并没有太大起色。

 

撇去林林总总的干扰项,新业务要面临的首要问题还是服务场景。有了这样的场景,平台才能更高效地完成订单、餐馆(其他诸如快递点、药店等)、司机、用户之间的匹配。而不是靠短期补贴来对抗已成规模的美团、饿了么等即时配送平台。

 

实际上,滴滴近几年深耕出行市场,积累起了一定的优势。比如成熟的司机管理体系和丰富的司机、车辆资源,不错的地推团队,司机运营和出行配对的相关算法,成熟的LBS(基于移动位置服务)能力以及精细化运营的管理团队,造就了用户在出行等相关服务上对于滴滴的倚重。

 

滴滴此前的介绍中,也只称首批滴滴跑腿员由滴滴代驾司机担任。目前,报名滴滴跑腿的代驾司机超过一万名,他们经过培训便可以骑行电动车接单。然而特殊时期所以市场还能够挖掘,但是跑腿业务作为巨头平台本地生活服务的必备功能,仍享受着大批流量的眷顾。

 

而对于以外卖为代表的即时配送业务,滴滴尚欠火候,就算滴滴在理想状态下能够匹配的也只有司机、地推团队和部分算法。加上即时配送涉及到的服务点显然更多更复杂,更不要提配送过程中代驾司机对原本很少接触的小路的熟悉程度以及路线规划经验等问题。

 timg (4).jpg

 

能否化解业务瓶颈尴尬

 

顺风车事件对滴滴带来的影响仍未消散。极光大数据显示,滴滴出行月均DAU曾从2018年8月的1600万左右下滑至12月的1105.7万,4个月内下滑近500万。大众对安全问题的顾虑导致整个出行市场都受到波及。贝恩咨询曾研究预计,中国出行市场的交易总额将在2020年达到720亿美元,但据最新预测,这一数字在2021年才会缓和增至600亿美元。

 

为了挽回企业形象,2019年9月,滴滴联合笑果文化推出自制脱口秀《七嘴八舌吐滴滴》,柳青携一群员工参加节目回应吐槽。同年12月,滴滴还作为联合出品方,推出选秀综艺节目《出发吧,师傅!》,该节目中的参赛选手均是来自滴滴、嘀嗒等出行平台的司机师傅。

 

然而屋漏偏逢连夜雨,安全问题的影响还未消退,2019年,高德、美团等聚合类出行平台就开始攻城略地,截流滴滴的部分订单。这对滴滴来说挑战不小。作为聚合平台,高德和美团合作的势能仍不可小觑,地图带来的流量和美团的多生活场景服务能力还是让滴滴这样的垂直服务平台难以望其项背。

 

流量之后还有因安全问题大整顿导致的运力问题。去年夏天,为弥补运力不足,滴滴上线第三方服务商“秒走打车”,并推出网约车开放平台,与广汽、东风、一汽等多家车企达成协议,把车企自营的第三方服务商接入滴滴网约车开放平台。

 

12月,顺风车在下线16个月后回归,但是久违的服务运力还是吃紧。虽然其在去年重点运营了拼车业务,打出“一折拼车”的口号,以此缓解运力不足的问题。但是不久之后的疫情,更是让其再度困厄。

 

估值的缩水就是佐证。滴滴在2017年年底一轮40亿美金融资中,估值高达560亿;但据胡润研究院发布《2019胡润全球独角兽榜》数据,截至2019年6月30日,滴滴估值为516亿美元,2017年底缩水44亿美元。

 timg.jpg

 

结语

 

不得不提的是,近几年滴滴也在酝酿自己的应对方案,一直在本地生活服务上探索不断。从票务、酒旅到外卖,撇去疫情影响,刚刚上线的跑腿服务或许只是滴滴对于本地生活服务的试水。

 

战略纵深是一个企业开拓创新的必由之路,但是在拓展业务边界方向上,腾讯、百度之流在电商、搜索领域的策略转变,还是昭示了一定的风险性。

 

据《晚点LatePost》报道,3月24日下午,滴滴出行发布全员信宣布了一系列人事调整,同时公布了未来的三年目标。滴滴称,集团高级副总裁兼普惠出行与服务事业群总经理付军华因为个人原因离职。这是滴滴四个月内第三起涉及重要高管的人事变动。

 

在全员信中,滴滴称接下来三年的目标“0188”,即每天服务超过一亿单、国内全出行渗透率超过8%、全球服务用户MAU超8亿。而据了解,疫情期间滴滴单量曾一度跌至千万单以下,目前网约车和代驾业务也还在恢复中。

 

可见对于滴滴来说,推出此项业务虽有一定风险仍是不得不做的抉择。由于本地服务与出行之间的亲缘性,与快车、专车等业务亦不完全冲突,加上滴滴此前在外卖和共享单车业务上积累的一定经验,趟这一趟浑水似乎也无可厚非。

 

事实上,对滴滴而言,重度垂直是其出行业务得以突破的组织优势。然而流量瓶颈的催命符一刻不停歇,其他对手的多维平台化运作又不断抢占市场,滴滴的下一步能不能走得平坦还真的很难说。

-END-

本文由子橙投稿一鸣网,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文章非经授权请勿转载,

向一鸣网投稿,请点击投稿按钮,详情请参阅《一鸣网投稿须知》。

互联网人都在关注的微信号

难道你还没有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