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亚创投媒体是怎么撕逼的
区块链 东南亚创投媒体是怎么撕逼的 区块链 | 2020-07-02 09:34 东南亚创投媒体是怎么撕逼的 差评

指某报道缺乏论证,只知道煽风点火。

6月23日,东南亚创投媒体TechinAsia主编Terence发了一篇公开信,标题叫做【当记者们试图干掉创业公司】。 


原文截屏

这封千字文虽然我们没太看得懂。但是目的显然是暗讽2019年扩张到东南亚的印度创投媒体The Ken。 指某报道缺乏论证,只知道煽风点火。 


老牌创投媒体

TechinAsia是东南亚最老牌的创投媒体之一了,创立于2010年,并在2015年去YC镀了一下金。在访问量上一直是排在东南亚几家创投媒体的前列。TechinAsia也在盈利模式上不断尝试,很长一段时间TechinAsia都是做一般媒体公司做的事情 - 办活动。从新加坡到雅加达到东京,活动一个接一个。 

然而, 这个商业模式似乎不是很好。去年开始TechinAsia把所有的活动整合到一个 - 只在雅加达做。 

TechinAsia的其他媒体业务,包括数据、调研、广告赞助等都没有太大的起色。一段时间TechinAsia大力推广招聘业务,招了一堆销售整天骚扰创始人和HR总监问要不要登广告找人。后来,业务还在,销售好像歇停了。同样歇停的还有一堆新加坡的所谓HR Tech创业公司。 

2018年中,TechinAsia开始对内容(文章)进行收费,每个月18美金。我们对他收费是表示支持的,虽然这个价格我们认为对东南亚还是高了。支持的原因是东南亚需要一个主流的创投媒体,而且收费之后付费读者会对内容有更高的要求。 

问题就是,TechinAsia这几年来的内容实在是乏善可陈。除了转写融资公关稿和发布一些注定失败的创业者的无病呻吟之外,他们也在试图创作一些深入的内容:比如说对一度非常高调的生鲜跑腿公司Honestbee失败的追踪报道,以及对被文化水平不高的人称为“印尼版美菜“的Stoqo停止运营的报道。 

但是,深度报道始终没在点子上。作者们似乎更关系创始人是不是脾气不好老发火,而不是这个商业模式到底能不能成立。因此,很多外围的试图创业者觉得内容很不错,业内老兵都普遍觉得这18美金付得有些鸡肋。 

而且自从去年编辑团队改组之后,社区内容和投稿筛选似乎也有些问题。今年三月更是发布了某奇葩CFA的文章说冬海(SEA)应该把不赚钱的Shopee卖掉,专注赚钱的Garena。

能有比这个更愚蠢的评论么? 

当然,作为流量最大的创投新闻网站,偶尔还是有一些有意思的内容的。比如几个月前的一篇怼印尼金融管理局(OJK)在P2P牌照发放中种种问题的就还挺有可读性的。 


创投记者梦之队

The Ken在印度已经做了好几年了,由一帮记者组成的创始团队一开始就决定了只做深度报道,而且每篇可能都花几个星期的时间做调查和采访 - 每天只出一篇,并且坚持付费和网站通过技术手段禁止保存PDF。

The Ken在印度圈子里面反响很不错。2019年他们找上了长期在泰国混迹的英国人Jon Russell。后者从2008年开始就笔耕不辍,先后供职ZDNet、TheNextWeb和TechCrunch。墨腾的老朋友Jon也是一个有理想的人,一直也觉得在区域里缺乏深度的报道。一拍即合,Jon很快便拉来了在新加坡的Ben Cher、在马来西亚的Ka Kay Lum、在菲律宾的Jum Balea、以及在印尼的Nadine Freischlad,组成了一支区域创投记者梦之队。 

或许是为了一炮打响知名度,或许真是为了填补区域内创投媒体普遍没有骨气没有深度的孔雀,The Ken一开始就选择了怼知名创业公司。 

圈内人的感觉就是 - “解气”!很多一直没有人在媒体前敢说的、媒体也不敢说的,The Ken一鼓作气都说了出来。Iflix、Gojek、Zilingo、Circles.life、 Akulaku甚至马来西亚政府都被他怼过。更不用提相当奇葩的Revolution Precrafted和One Championship了。


各种怼

顿时,名声打响,大快人心。不过每年120刀的订阅费收起来确实不太容易。毕竟,有时间有耐心把认真调研过的每篇文章仔细读完的还是少数。 


印度犹太记者

在The Ken进来之前, 东南亚主要有TechinAsia、E27和DealstreetAsia三家,都设立在新加坡(其他国家有创办过一些类似机构,但是后来都因为受众群体太小而没有有效存活下来)。

TechinAsia之前已经详细说过。Dealstreet Asia创立于2014年,由来自印度的Joji Thomas Philip设立 - 主要关注区域内的PE和VC的投资。Joji本人是个工作狂,一开始就疯狂初稿、疯狂融资。当然,大部分投资人对这项投资能否有财务回报是持怀疑态度的,不过Joji的努力和这项投资的“战略价值”还是让一些人拿出了支票本。


2019年,日本媒体集团日经入股了一批区域性的财经媒体,包括把Dealstreet Asia的所有投资人买断 (财务回报还是有了)。日经本身也做一些中规中矩的东南亚创投报道 - 而且也是英国老牌媒体金融时报的东家。 

有过几次尝试把这几家的报道打包出来收订阅费,不过现在看来还是各自独立运营、自负盈亏。其实这或许是更好的选择。 

Dealstreet Asia相当高产,每天能出几十篇稿子,也有很多独家爆料。不过广度和深度似乎很难兼得,墨腾的很多朋友都是把Dealstreet Asia每天的Newsletter扫一遍,但是并没有太多点开的意愿。 


最近帮OYO李泰熙做了一波公关

公关稿堆填地

2006年创立的E27定位更多关注初创企业的报道 - 曾经也有一段时间(2015年左右)写过一段比较深入的报道,也举办过称作Echelon的大型创投会展。之后因为经营不善和TechinAsia的竞争等原因,一蹶不振。几番改革和裁员之后,现在已经蜕变成了公关稿发布平台了,全然没有营养。 


Echelon展会

除了这几家,就是36氪旗下的Kr-Asia了。做了几年,也很努力,但是似乎从来就没有进入主流。或许和其太过中规中矩和不加过滤的中国报告(很不错,但是人家看了没感觉呀)有关。 

另外,除了Nikkei Asia Review之外,路透社、彭博社、英文南华早报也都有关注东南亚的创投发展 - 不过精力主要集中在独角兽公司,对于细分领域和相对没那么出名的公司报道相对较少。也很能理解 - 毕竟全球的读者对这个兴趣也不大。 


印度式的争吵

不停怼人的The Ken其实也不太平 - 包括在印度本土的分裂。创始员工Ashish Mishra去年离开创立了The Morning Context - 做的是几乎一摸一样的东西。我们其实觉得后者要成功很难,毕竟市场容量就这么大,The Ken已经占据了人数不多的高端用户的心智,再做一个几乎一摸一样的未必容易。

但是曾经的伙伴现在并不和气。The Morning Context开始指责The Ken滥用商业机密信息,The Ken也指责The Morning Context诽谤。双方目前正处于打官司的阶段。

此时TechinAsia进来掺和一下,估计也是对The Ken早有不满了。

有意思的是,Paytm创始人Vijay Shekhar Sharma投了The Ken和DSA。不过虽然有阿里爸爸加持,Paytm在目前印度反中的民族情绪下日子可能不太好过。 

这里还要重点说明一下(过去两年说了大概有3576遍了吧),虽然墨腾平时有很多在微信上面的分享,也有一个目前反应还很不错的英文博客The Low Down,但是我们真的不是媒体,也从来没想做过媒体。 

但是我们支持更多的朋友来做媒体,多元化的见解总归是有好处的。 

墨腾创投总部位于新加坡,在印尼、中国、阿联酋均设有常驻团队,并在东南亚、印度、中东、拉美等新兴市场拥有强大的在地资源。墨腾长期关注海外高速发展市场,利用在地资源、执行经验和团队孵化自有、合资或合作项目,同时制定方案协助海外市场探索者和投资者决策与落地。



-END-

本文由差评投稿一鸣网,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文章非经授权请勿转载,

向一鸣网投稿,请点击投稿按钮,详情请参阅《一鸣网投稿须知》。

互联网人都在关注的微信号

难道你还没有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