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次韩流?
文娱 第三次韩流? 文娱 | 2022-10-17 11:36 第三次韩流? 娱乐硬糖

不知安七炫接过感谢牌的时候,是否也和演讲的李秀满一样,想起了22年前的“北京一夜”。

作者|毛丽娜

编辑|李春晖

2022年7月19日,首尔The Plaza酒店举办“中韩建交30周年友好论坛”,两国大量政要出席。作为初代团代表人物,前HOT成员安七炫获得了“中韩友好大奖”。不知安七炫接过感谢牌的时候,是否也和演讲的李秀满一样,想起了22年前的“北京一夜”。

2000年2月1日,北京工人体育馆内外人头攒动,HOT北京演唱会的上座率甚至超过北京国安队主场作战夺冠之夜。五个来自韩国、平均年龄仅20岁的男孩,在神州大地盖章认证了“韩流”的魔力。

这是韩国流行音乐第一次对华强势输出:抒情歌里加入大量RAP,却并不违和;提炼古典乐最精华的部分作为歌曲的bridge,为流行增添几分厚重。

韩流席卷一代年轻人,当然也引起了不少成年人的警惕。但随着以HOT为代表的初代韩团或解散(2001年HOT解散)或名存实亡,韩国流行乐在中国存在感降低,韩剧更受到中国大众欢迎。

直到2005年,二代团登上舞台,随后韩国流行乐开始了第二次对华输出。中毒性的旋律、整齐的刀群舞,彼时大街小巷循环播放着二代团金曲,韩国综艺也借势爱豆在中国观众那里有了姓名。

这场韩流盛世持续了近10年,直到 “限韩令”出现。在一定程度上,“限韩令”给了内娱偶像成长空间,加之韩国本土偶像团进入瓶颈期,“韩流”似乎已成历史。人们从反复追问“限韩令”何时解封,到终于认定即便解封,韩流也风光不再。

但今年夏天,韩流却忽然大有卷土重来之势。以IVE、New Jeans为代表的新一代女团成为新的年轻人追逐讨论的对象,跳韩舞、学韩星打扮,都是社交媒体上的热点话题。

韩流是如何在来华受限的情况下曲线入华的?特别是,当下中韩民间情绪对立已如此严重,韩流又是如何俘获人心的呢?

未听其歌,却知其名

经历过前两次韩流的老韩饭,提起现在的韩国流行乐,多会用“辣耳朵”来形容。韩国音乐人对拼贴曲的热爱,使得一众韩国团体的音乐不再似过去那样朗朗上口。即使是所谓的“阳间曲”,如果放在一代团、二代团的时代来审视,也很平平无奇。

但歌“难听”“普通”,并不妨碍韩流爱豆在内地的认知度。硬糖君此前写《女团盛世再临?》,评论区一位读者的留言就很具有代表性:“图文里的人我一个都不认识,但名字全听说过。”对于多数人,他们或许没听过这些韩流新人的作品,甚至不知道他们是演员、歌手还是偶像团,却对这些人的名字很熟悉。

听歌识人,变成了识人听歌,背后是收听习惯和传播方式的变化,韩流产品的内容也做出了调整。

作品先行的时代,社交媒体发展也不完充分,是听觉大于视觉的时代。韩国流行乐想要突破语言、文化的壁垒,就必须在“好听”上用心思。越是早年的韩国流行乐,“阳间曲”含量越高。

如今触达大众的渠道变得更丰富,视觉的重要性超过听觉,韩流的重点也从作品转移到了“人”。在音乐先行的时代,好听耐听是首要标准;在人即作品的时代,好看与否,能不能引起话题,是新的衡量维度。

在视觉时代,好看的脸蛋比好听的音乐更抓人。与前辈团相比,现在的韩团无论男女在颜值上都有极大提升。二代团时代,像神童这样胖胖的实力派尚有出道机会。但在2022年的韩国,颜值身材不达标的人,即使再有实力也几乎不可能通过组合形式出道。

漂亮脸蛋不仅对粉丝有致命吸引力,也能借势时尚影响粉丝以外的群体。BLACKPINK就是典型例子。在其他韩团万马齐喑的时候,粉墨靠着时尚表现力突围,引领了包括BM风、挂耳染、胶片风等时尚潮流。即使不追韩团的人,也对这四个女孩有所耳闻。

而每当她们有新动作,都会引起广泛关注。关注她们的人倒不一定都是为了听歌或者看姐姐们有多漂亮,而是想通过她们的动态及穿搭,提前get即将到来的流行密码。

这一波韩流,就是要复制粉墨的成功模式。今年才出道的New Jeans,掀起了一股回归千禧风的热潮。阔腿牛仔裤、紧身小背心,New Jeans一定程度上成为青少年时尚的风向标。

从各大高奢的代言人遴选看,年轻的韩国爱豆也成了这几年时尚圈的香饽饽。AESPA出道就有纪梵希傍身,成绩并不算优秀的实力女团NMIXX也在前不久拿下LOEWE,出道两个来月的NEW JEANS则与CHANEL走得很近。这种将年轻爱豆输送到时尚圈的做法,也让韩国爱豆的知名度在非饭群体中不断提升。

音乐是有欣赏门槛的,但八卦没有。与过去相比,如今韩流在遴选成员时,更偏爱那些“血雨腥风”体质的人选。就像热歌需要传唱度一样,在人即作品的时代,话题性就是传唱度。比如张元英身上的争议性,就极大提升了组合的影响力。

3.0时代的韩流,业务能力、歌曲好听与否不是首要。成员的颜值能不能第一时间抓住大众,ta身上的话题性够不够在社交场域常议常新更重要。从这一点来看,IVE就是标准产物,也难怪能成为新人怪物。

不再贩卖“老乡情”

韩流的内容在变,韩流入华的方式也在变。

过去韩流入华,主要靠“老乡情”。HOT时代特殊,内地流行乐尚处于萌芽阶段,更别提偶像了,初代团完全是瞄准了市场空白。但到二代团大举入华之际,国内已经有《超女》《快男》《好男儿》等选秀节目。当时二代团成功入华,与中国成员的存在有直接关系。

2005年11月初,13人大型男团SJ出道,来自东北的中国小伙儿韩庚,成为SJ打开内地市场大门的钥匙。出于“支持在异国打拼的中国孩子”这一淳朴心愿,SJ在华粉丝增长极快不说,为了让公司更重视韩庚,粉丝也很舍得花钱。

就算没有中国成员,在2.0韩流时代,各韩团也多半有个会说中文的成员。比如少女时代的金孝渊,就曾在北师大附中进修过半年汉语。

EXO更是把“老乡情”发挥到了极致。四名中国成员的存在,引来不少对韩流本无兴趣的年轻人入坑。

但随着二代三代团成员约满到期,以及“限韩令”的存在,最近几年新出道的韩团中,中国面孔变少了。目前韩国最火的三组新人女团,成员有韩国人、日本人,甚至还有越南人,唯独少了中国人。

没有中国成员增进“老乡情”,三组新人女团在中国的人气却都不错,因为韩团的出道预热模式变了。

还未出道前,公司就会放出大量预告物料做前期铺垫,预热期有时会长达半年甚至更久。这些预告物料包括准出道成员们的宿舍生活、练习室记录、cove热门作品等等,内容细碎日常,且制作成本不高。有些甚至就是成员用手机自拍的,镜头及剪辑都不考究。

物料粗糙倒不是因为公司没钱,而是韩国人也在暗戳戳搞“养成感”。虽说《PD48》中,樱花妹被韩国练习生实力吊打,但48系粉丝的死忠度也让韩国人悟到了养成系的重要性。《PD48》成功出道的几位樱花妹,各回各家后仍有强大号召力,这就是日式养成体系与韩国练习体系碰撞后,形成的“double kill”效应。

如今的韩团也开始化用日系养成玩法,通过社交账号的长期预热,建立粉丝与爱豆的感情纽带,形成“我看着ta一路成长到出道”的陪伴感。那么有没有老乡情的加持,似乎也就不那么重要了。

与此同时,这种预告物料还解决了韩流一直存在的问题:候鸟饭。

候鸟饭是指哪个团有热歌就追哪个团的流动粉丝。他们的忠诚度极低,在二代团扛大梁的时代,几乎大部分韩国本土粉丝都是候鸟饭。这就是以作品为第一的弊端——粉丝的爱因歌而生,也会因歌而灭,不能源源不断的产出大热曲,候鸟饭就会离去。

可是一旦建立了有养成性质的感情纽带后,粉丝脱饭的步伐就没那么潇洒了。“毕竟是自己看着一路走来的孩子啊”,有了这重感情因素,粉丝对爱豆的包容性也会更高。没发现吗,这几年韩国在团恋爱都不再是“死罪”了。

韩流影响下的内娱偶像体系

这几年中韩民间摩擦不少,从“东洋风”到推特上那些指华为韩的韩国二创作品,中国网民一度对韩国极为抵触,甚至以“偷国”呼之。甚至你悄悄去扒那些激情转发韩团消息的账号,他们可能也曾激情转发“偷国滚出去”。

虽然这些网友会表示,“我没给偷国人花过钱,就是纯粹白嫖而已”。可是在流量时代,不需要花钱,关注本身就能带来收益。那么,在韩国艺人无法来华,且民间对立情绪严重的情况下,这一波韩流究竟是如何引爆的呢?硬糖君只能说,雁过留声,韩流在中国埋下的种子,并没那么容易磨灭。

第一波韩流持续时间虽短,对内娱的影响却很深远。一方面,它把“韩流”这个概念带到了内地,并成功推广了“韩流=流行”这个观念。直到今天,小县城的店员仍有可能向你推销“韩版”时尚服装。

另一方面,当年HOT等韩团几乎是一代中国青少年的“集体偶像”。他们长大成人后,会利用各种机会“圆梦”。比如二代三代团时期不少中国练习生,就是受到初代团影响而赴韩练习的。

以二代团为开端的韩流2.0时代,这些中国练习生终于有机会组合出道。随着他们此后回国发展,韩国那一套练习生体系也被带回国内。

“限韩令”给了内娱偶像团发展的机会,但其背后却始终有着韩流的影子:业务能力要过硬、穿高跟跳舞是基操、舞台必须全开麦。内娱这些爱豆准则和饭圈玩法,本就来自韩流。

加之这些从韩国“毕业”归来的中国偶像们,在表演时下意识模仿运用的也是韩国那一套打光、妆造、舞台设计。这就使得00后、10后虽然并不像80后90后们,受到了韩流的直接影响,但他们对韩流的玩法及内容根本不陌生,这不是需要花时间接受的新事物,而是完成度更高的旧相识。

建立标准,就能左右局势。以低门槛的内容产品大举攻入市场,再通过人才培养进行持续的概念输出,不断变换内容形态、借力最新传播方式,这是韩流再度入华成功的关键原因。

类似的故事也在中东国家上演。韩剧大举进入中东市场,中东不少年轻人将韩国视为DreamLand。逼得土耳其政府不得不出台“土版限韩令”,遏制韩流在土发展。

受政策影响,内娱爱豆如今也在积极寻找海外增长点。在越南娱乐争夺战中,起步更早的我们最终被韩国人后来居上。“偷国”行径固然可恨,但文化输出方面确有一套,为我所用岂不是更好?

-END-

本文由娱乐硬糖投稿一鸣网,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文章非经授权请勿转载,

向一鸣网投稿,请点击投稿按钮,详情请参阅《一鸣网投稿须知》。

互联网人都在关注的微信号

难道你还没有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