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神秘的酒泉卫星基地丨罕见苹果机、特斯拉,保密条例遍地现
看点 进神秘的酒泉卫星基地丨罕见苹果机、特斯拉,保密条例遍地现 看点 | 2023-12-12 12:15 进神秘的酒泉卫星基地丨罕见苹果机、特斯拉,保密条例遍地现 出行一客

中国在航天领域上实现了从小到大的积累,下一步则是从大到强的豹变;相信中国航天可以尊重科学、善用市场,加上前辈的精气神,一切可期


文 | 李皙寅(发自酒泉)

编辑 | 施智梁

穷尽四种交通工具,用20个小时,连续奔波3000公里,抵达边塞,就为一睹真颜?谁有这么大魅力?去酒泉基地,看火箭发射!

酒泉机场不在酒泉市,而在嘉峪关。从上海出发,没有直达,总用时最短的航班需要七个小时。

由于基地通知,火箭发射改期到周日午前,叠加周六午后,才能从上海出发。自此,我设置了一场绝对称得上特种兵的旅行——预计合计2867公里,路上17.75小时,穷尽四种交通工具,去观礼火箭发射,具体如下:

第一程,上海到兰州,乘飞机1890 公里,用时3.25小时,路上我看到阳光穿透云层,看到一道奇妙的彩虹;

空中如光柱一般的彩虹

摄/李皙寅

第二程,兰州机场至永登火车站,搭乘滴滴全程54公里,用时1小时,感谢网约车平台,规划无缝衔接,节约了时间;

第三程,从永登搭上火车,前往嘉峪关,全程663公里,用时9小时;这趟车从云南昆明起到乌鲁木齐,算是一条小网红线路,对我来说,则是为数不多能够赶得上火车,为此用上了12306候补抢票;

从永登站赶往嘉峪关站的火车卧铺

摄/李皙寅

第四程,达到嘉峪关站,前往酒泉卫星基地,搭乘巴士车,全程260公里,用时3.5小时;一路上,看着戈壁滩和沙漠,感受着大漠孤烟直、长河“朝阳”圆……

前往酒泉基地的路上,路很好,人很少,一片荒芜

摄/李皙寅

当众人听到这一安排的时候,惊呼我开启了一场行为艺术。岂可知道,其实这也是独属于出行媒体人的浪漫——无论天涯海角,总能够借助公共交通抵达。

如今,我在写下这些字的时候,挺能理解两句古诗——千里江陵一日还……轻舟已过万重山,这是一种畅快;还有一句就是——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是一种达到边塞时,面对位置和荒漠的孤寂感。

淡淡地想,这种感觉也许在未来几十年后的每一天还会出现,比如当人类能移民太空,向地外空间探索的时刻,心态也会类似吧。只希望,那时候,人类早日往返太空,就像如今在地面和天空一样简单。

01 

保密条例遍地

酒泉基地,这里被誉为中国航天发射基地的“老大母”,最老最大的母基地,说起来,最大的两个字就是神秘。

酒泉卫星发射基地又称“东风航天城”,位于荒无人烟的巴丹吉林沙漠深处。就连东风航天城的名字由来都尽显神秘:20世纪60年代时,发射基地与北京三个总部的有线电话长途通信的秘密代号为“东风”,所以基地一直沿用了“东风基地”这一名称。

在基地内,宇航的元素随处可见

摄/李皙寅

当时,这里有全国唯一一条全程由解放军托管运营的铁路线,直到建成的半个世纪后,才正式出现在中国交通版图上;隐姓埋名的不只是地名和道路,更是人。一位功勋卓著的军官,在基地获得了个人二等功,因为保密需要,导致获奖证书的事项被迫留白。为此转业后,地方政府为此存疑不予认可,他也没有多说,隐姓埋名四十年,直到基地全省找寻他,家人才知道他在哪里服役、做过什么……

即便到了今天,从我接到邀请,到进入基地,无时无刻不在受安全教育——“基地拍摄难度不大,只有两处不能拍,这不能拍、那不能拍”,一位同行的投资人如此吐槽。他看我一脸不信,拉着我走了一公里,在营房面前看到了一块大牌子,上书十个大字。

“泄密必被捉,被捉就杀头”。坦白说,这是我这辈子看到过最直白,最入心入魂的警示了。我一度想举起相机拍一张警示牌,考虑到看不远处站在“哨兵尊严,不可侵犯”防弹盾牌后的战士,我吞了口口水,想了想,还是用眼睛记录吧。

现在,走出基地,写下这些文字的时候,感觉那位投资人说到底也没毛病。在基地最大的便利店,去买手机充电器,老板翻了半天后说——“基地里常驻的人都不用苹果,我们进货很少……”

我愣了愣,转头想了想,确实,在基地里也没看到任何一辆特斯拉(印象里好像也没看到任何一辆电动车)。当然,基地里不用苹果、看不到特斯拉都可能有其他解释,比如基地配发了国产手机,大家没兴趣买苹果;再比如,酒泉实在太冷,基地实在太偏,纯电动汽车在这儿用起来不方便。但,这些都无时无刻不体现着这里的神秘。

乃至于,虽然基地内的5G信号极佳,我也特地带了拍照装备,但他们不少时刻都只能默默地在车上、在储藏柜里等着。

02 

人迹罕至大漠深处,突显一座现代城市

航天城习惯于各处皆保密,以数字编号,和饭店老板聊天的时候,她如数家珍地说,x号生活区最大、Y号那边有个烧烤店不错,夏天人很多……

基地内的食物选择也挺丰富,在最大的一处生活区,我看到了东北水饺、秦岭面条、广式奶茶、西式汉堡。当然,饿了么上搜不到这个地方。在此感慨一句,超市选择真丰富——连哈尔滨特产饮料格瓦斯都有三种口味——特浓、无糖和日常款。

看了看物价,和正常超市差不多,略有一点上浮,但考虑到这偏僻的交通,感觉一切都能理解,毕竟这里实在是太偏远了。

从嘉峪关市驱车前往,近300公里道路,路况极好,但人迹罕至。或许是得益于努力种树的原因,脑补中飞沙走石的场景倒是没看到,低矮的灌木丛和沙漠植物并不少见,但从广袤的戈壁滩到沙漠,确实是满目荒凉。

白天还好,晚上行车的话,那种身处黑夜,犹如在大海中漂泊的孤寂感,或许还有一丝恐怖吧。沿路上偶尔会看到牌子指示东风航天城的位置,但和一般路牌不一样的是,这些牌子只有名称却没有公里数。

遥想建设之初,苏联专家认为,按照正常工期至少得建设15年,结果从全国各地抽调的部队用时一年,就完成了一期工程的基础建设,交付使用。那时住在干打垒、地窝子里,吃苦菜喝苦水成为最开始几十年中战士们的常态。

东风航天城有两处“圣地”,一处是载人航天发射场,一处是东风革命烈士陵园。烈士陵园位于9号和10号之间,被人们亲切地称为“9号半”。这里安息着672位为航天事业贡献了心血和生命的英烈,聂荣臻元帅的英灵也安葬于此。

“我们讲究三奉献,献了青春献终生,献了终生献子孙。”在基地走访中,听到了太多官兵在此牺牲奉献的故事,因故未能前往9号半祭奠,留下了一丝遗憾,待下次补回。

值得一提的是,2023年基地内的高中升学率质量极高,九成以上的毕业生进入本科及以上高校就读,创下历史新高,后代们很争气。

这里分享个冷知识,基地地跨两省(自治区),近2800平方公里的面积中,约95%归属于甘肃酒泉市,5%的子基地归属于内蒙古阿拉善盟,非军事禁区部分由酒泉市管辖。为了“补偿”当时为了建设基地做出巨大贡献的内蒙古人,基地中心内的税收归属于内蒙古阿拉善。

身处其中,会觉得这是一座干净、整洁的城市。

双向四车道,有红绿灯、有抓拍摄像头,还有专用的测速装置,提醒来往的车辆注意时速。

特别的是,航天的元素遍布各处,比如太阳能补能的路灯顶端,就是火箭的造型;比如路名,再比如琳琅满目的航天口号、标语,介绍航天历史的看板。

直插天际的白桦树以及灯头处设计成了火箭状的灯杆

摄/李皙寅

整个新城的基建十分完备,在主要生活区,5G信号满格;人工湖畔,有阿那亚相近风格的凉亭,认真浇筑的塑胶跑道;零下10℃,我还在路边的自动售卖机中,买了瓶VC饮料;可见一切维护得很好。

在基地里,我看到一处条幅——中国铁建愿为中国航空发展作贡献。这个“愿”字颇有味道,见过这么多施工方,见过这么多口号标语,这一个个口号的出发点和情感全然不同,直接透露着建设航天城光荣的情绪。这种参与其中的自豪感,或许也是整个基地面貌如此之好的原因之一吧。

基地内还有一处科普公园,在难得能够允许拍照的地点,我看到了两个大家伙——BF-1和DF-2,前者是火箭,后者是导弹,它俩都有特别的故事。

风暴一号(FB-1)是航天科技集团所属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抓总研制的一型两级液体运载火箭,主要用于地球低轨道卫星发射。

风暴一号火箭,它的发射标志着中国实现了一箭多星

摄/李皙寅

风暴一号是中国首次成功完成“一箭三星”发射的运载火箭,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了“一箭多星”技术的国家,表明中国掌握了导弹多弹头技术。

东风-2弹道导弹(DF-2),是中国自行研制的第一种弹道导弹,其研制成功标志着中国能够独立研制高技术水平的战略级武器,首次拥有具有实战能力的核弹道导弹以及由本土攻击敌方的远程打击能力。

东风二号导弹,能携带核弹头,射程1300公里

摄/李皙寅

在这座基地里,过往的功绩数不胜数,如下为大家送上两段相声贯口:

在这里发射成功的有:中国第一枚近程导弹、第一枚中程导弹、第一次导弹携带核弹头;“东方红一号”卫星由“长征一号”火箭发射成功,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自主发射人造卫星的国家;中国第一颗返回式人造卫星;中国第一枚远程运载火箭;中国第一次用一枚火箭将三颗卫星送向太空,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一箭多星发射技术的国家;中国第一次为外国提供搭载业务的卫星等等。

载人航天领域更是战果辉煌:1999年11月20日,“神舟”号试验飞船从这里发射升空,拉开了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序幕。此后,“神舟”二号、“神舟”三号、“神舟”四号、“神舟”五号飞船,“神舟”六号、“神舟”七号载人飞船,相继从这里成功进入太空预定轨道……

03 

飞向太空,中国人的千年之梦

宋朝,有个人叫万户,每次在院子里仰望星空的时候,他都羡慕鸟儿,希望能够上天翱翔。为此,他做了很多尝试,比如用一把藤椅,在上面加上了类似窜天猴一样的爆竹,希望点火升空……每年中秋,我都会在家里聚餐的时候,给亲朋和邻居家的小朋友,表演探月飞天的皮影戏,这也是难得,能从游戏机和动画片里“抢回”所有孩子注意力的时刻。

同样,在基地内的东风湖畔,有一处雕塑,很眼熟。敦煌壁画上的飞天神女,嗯,飞天茅台上也是同款。仔细回想,从嫦娥奔月到玉兔登月,从万户飞天到神舟入天,中国人的浪漫便是如此——始终带着古人的美好愿景,好奇天空、向往未来。

基地内,有一处很有名的地方,名叫问天阁, 这一命名大有来历。“圜则九重,孰营度之?”屈原行吟泽畔,写下《天问》;“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苏东坡怀想岁月之起源,遂生出此感慨。

问天阁既是航天员们的餐厅,也是检疫室与医疗室,同时还是健身的场所,航天员们的公寓也在此处。

再来一个冷知识,每一位航天员出征前,都会在宿舍的门板上签上自己的名字。这正是第一个飞向太空的人类,苏联航天员加加林当时的动作,这也成了宇航员们对他、对人类的勇敢先锋们的致敬。

“如果一个行业希望发展得好,那需要商业化,让更多资源加入;也需要去魅化,让大众乐意并能够了解。”有一位业内的老先生曾对我如是说。在他看来,在探索外太空这一议题前,人类命运共同体,需要更多人更多资源加入其中。航天应该更加开放,并被大家所熟知。

这次来到酒泉基地,也是为了观礼和报道星际荣耀的火箭发射任务。在12月10日,双曲线二号可重复使用液氧甲烷验证火箭(代号SQX-2Y)在我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开展第二次飞行试验任务,本次试验飞行高度为343.12m,飞行时间63.15s,目标横向位移50m,火箭着陆平稳精确,状态安全恢复,飞行试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自美国的SpaceX(太空探索技术公司)进入规模化商业运营,猎鹰9号液体火箭走通了可回收、重复使用的道路之后,国内相关可复用火箭技术的发展就始终受到各方关注,火箭复用可以降低进入宇宙空间的整体成本,是人类向太空大量运物、运人的关键技术。

曲线二号可重复使用

液氧甲烷验证火箭(代号SQX-2Y)

图源/官方

在现场,我看到了数座发射塔,源自不同的商业航天公司,在这背后是越来越多人投身于航天事业,让人期待着这一产业的蓬勃发展,期待着太空移民的时刻早日到来。

当你穿过了暴风雨,你早已不再是原来那个人。不记得是在哪里看到的这句话,到此刻感触很深,从一穷二白到全球前二,中国在航天领域上实现了从小到大的积累,下一步则是从大到强的豹变。相信中国航天可以尊重科学、善用市场,加上前辈的精气神,一切可期。

-END-

本文由出行一客投稿一鸣网,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文章非经授权请勿转载,

向一鸣网投稿,请点击投稿按钮,详情请参阅《一鸣网投稿须知》。

互联网人都在关注的微信号

难道你还没有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