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离好莱坞中的科幻世界还有多远?“地铁的士”为我们提供了一套可行性方案
MR学院 我们离好莱坞中的科幻世界还有多远?“地铁的士”为我们提供了一套可行性方案 MR学院 | 2017-03-21 17:08 我们离好莱坞中的科幻世界还有多远?“地铁的士”为我们提供了一套可行性方案 Johnny

现在有一家叫做“地捷科技”的公司推出了一套“地铁的士”的方案,在满足小空间和高速度之外,实现交通大运能是其重要的使命。

一鸣网特别报道(Johnny):飞行器大概是科幻片中最具代表性的事物,它一般以宇宙飞船作为起飞和登陆基站。它看起来酷炫的原因很大一部分是由于满足了人们对自由和速度的追求:小空间和高速度。但这还不够,现在有一家叫做“地捷科技”的公司推出了一套“地铁的士”的方案,在满足小空间和高速度之外,实现交通大运能是其重要的使命。


  timg3.jpg


  地铁的士旨在让人们告别等待,实现一站直达的新交通时代。以场景化的描述为:你将会乘坐一辆前后双人座的叫做飞舸的交通工具,在经过一段距离的站内抛送之后,它会落在一架匀速循环运转的动力轨道中,然后你就会被直接送往目的地。在登入和登出的整个过程中,完全不需要等待。与传统的搭乘地铁相比,它省去了途中上下车的等待时间,这是一场关于传统交通彻彻底底的革命。


  blob.png

  赵毅团队设计的飞舸模型

  

  根据地捷科技创始人赵毅的表述,这个点子的产生其实并不突兀。他指出,传统地铁存在的问题是每站均停,但每站下车的人可能只是车上10%的乘客,这导致将会有90%的人为10%的人做出等待。一场通勤下来可能有近一半的时间浪费在等待中。对这个问题的思考让他萌生了一个大胆且疯狂的想法:创造一个全新的交通模式来实现大运能。

  

  基于仿生学的新交通:动力轨和立体变轨

  

  如何实现让人们告别等待和一站直达,赵毅花了10分钟左右的时间来解决这个问题。赵毅面临的第一个关键点是如何为相同目的地的人匹配并在他们完成直达的过程中不影响其他乘客的搭乘体验。解决这个关键点的方案便是动力轨道系统,通过让轨道匀速运转,将飞舸放置在轨道中来实现相同目的地的人一站直达。

  

  随之而来的一个关键点便是如何在运动的过程中完成乘客的上下车,赵毅引入了立体变轨系统。通过站内的助力轨将乘客送入轨道,在达到目的地之后再通过飞舸顶部的顶轨迅速接入站内顶轨从而完成从主动力轨的脱离。


  blob.png

  赵毅的新交通模式的轨道系统模型:主动力轨和立体变轨

  

  看似自然的解决方案实是充满了深刻的仿生学知识。从人体仿生学的角度看城市交通:密密麻麻的街道好似毛细血管,主线道的地铁则是它的动静脉;但两者不直接连通,所以一定会有换乘难、最后一公里等问题;而由于毛细血管的通勤量不足,由此造成了堵塞。

  

  但令人惊讶的是人体的红细胞在动静脉里快速穿梭,在达到毛细血管之前几乎不做停留交换。这令赵毅想到,要想实现一站直达的大运能,就要像红细胞那样被血液赋予统一势能,这是动力轨产生的仿生学基础。

  

  乍看上去,这款交通系统与现已成型的 PRT(个人快速运输系统)有相似之处,但地铁的士的动力轨与立体变轨两项核心专利,将 PRT 模式升级为 HC-PRT,这样的升级可以解决现有 PRT 的大动能问题。


  blob.png

  基于仿生学的HC-PRT

  

  可以想象,人们在家门口即可以乘坐到一个有轨 PRT,通过上部的立体式轨道也就是所谓的「毛细血管」被运输到主要的动力轨道上即「静动脉」,到达目的站,通过分离式车站的站台以及立体变轨,PRT 就从「静动脉」上脱离到达最终目的地,即回归到「毛细血管」。

  

  项目落地的三个问题:唯一性、可论证性和可替代性

  

  对于这个大胆且疯狂的想法如何落地成为它的最大阻力。但金融出身的赵毅显得分为冷静,他不是匆忙地书写BP对接投资人和与相关负责人洽谈,而是花了2年的时间来论证项方案的可行性。论证的问题主要有三个:唯一性、可论证性和可替代性。

  

  唯一性主要表现在地铁的士的方案在全球是否是独一无二的,这个问题的另一面放映在人类社会发展的这么长久的历程为何从没被人提出过。对这个问题的思考还要提到两个理论:当斯定律和布雷斯悖论。当斯定律认为:在交通经济学中,更多的需求将会导致更多的道路增加,而更多道路的增加将导致更多的私人驾驶和商业驾驶并重新进行道路选择。因此,总需求总是大于总供给的,这决定了未来的交通不可能达到供给平衡。

  

  已经提出55年的当斯定律从未被人反驳掉。除了当斯定律之外,在布雷斯悖论中还表述了这样一种出力不讨好且与人们直观感受相背的交通网络现象:在一个交通网络上增加一条路段反而使网络上的旅行时间增加了,而且是所有出行者的旅行时间都增加了,这一附加路段不但没有减少交通延滞,反而降低了整个交通网络的服务水准。

  

  传统交通在过往所形成的这种“惯性”以及新思维落地的阻力,使得迄今为止没有出现过像地铁的士这样的方案落地,即使像早前提出的PRT更多地则是对已有交通方案的补充而从未能够将其颠覆。

  

  基于此,赵毅提出了未来交通的三大特点:1、一体化,城市只有一种主要交通工具,所以没有换乘难。2、非私有化,交通的目的是为了到达,而非炫耀交通工具,非私有化交通使工具循环使用,解决了停车难问题。3、傻瓜式,不用看地图,不用 GPS,也不用自己开车。

  

  这套方案的可能性集中在技术方面,尤其是立体变轨如何在1/3秒的时长内迅速完成飞舸从主动力轨的脱离。但考虑技术问题之前,方案的逻辑性有没有纰漏是赵毅要论证的第二个问题,在2年的论证时间里,他们将这套方案展示给行业和专家,从未有人将其否定。当然这中间总会有些质疑,但声音无非都集中在如何实现这个方面,一个在政府之外的创业团队不可能将其做成功。


  blob.png

  立体变轨运作模式

  

  除了唯一性和可能性之外,赵毅在项目实施之前还考虑了其替代性。“对于这样一个项目,你不能实施了四五年就被别的交通工具所替代,尤其是在当今技术不断发展的时代下。”赵毅对我们表示。对地铁的士构成可能性竞争的只有三种交通工具:管道交通、有轨飞行器和无人驾驶。

  

  赵毅分析认为,管道交通解决的是城际交通问题而非城市交通,这与我们的主要使命相区别,因此并不构成实质性竞争;而有轨飞行器归根结底还是基于传统交通的集运模式,它并不能让人们告别等待和实现一站直达;至于无人驾驶其实解决的是最后3-5公里,是“毛细血管”中的交通问题,与我们的交通方案并不构成冲突。基于这三点的分析论证,赵毅充满信心:我们行驶在一条正确的道路上。

  

  大交通时代的来临:彻底的变革一定是时代在推动

  

  地铁的士的核心团队除了赵毅之外,还有两名毕业不久的大学生——袁其杰和王勇。他们对于地铁的士的项目满怀憧憬,在被问到究竟何时才能够初步落地时,他们表示地铁的士目前就像是一个新生的婴儿,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呵护,但未来它的成长价值是非常巨大的,城市新轨交通建设可能会带动上百个产业的发展。


  blob.png

  地铁的士的创始人团队(从左至右分别是王勇、赵毅、袁其杰)

  

  赵毅拿出一本厚厚的文件夹,打开的页面被标注着密密麻麻的技术参数。项目的实施在他的脑海中变得非常清晰:我们一步步来完成这件事情,先是逻辑论证,然后再考证技术参数和洽谈各方资源,并且专利方面已经在全球布局。项目一旦实施,原有的交通设施并不需要彻底重建,通过动力改造和新设备安装便可以完成。

  

blob.png

  地铁的士在未来的出行场景

  

  “现在已经到来了新的时代,像滴滴出行和共享单车为什么在市场上会有如此大的推动力,归根结底是我们已经迎来了一个大交通时代,资本的嗅觉是敏锐的。所以地铁的士的出炉并在未来的落地,一定是这个时代在推动进行,并不是我赵毅一个人在做。”赵毅还对袁其杰和王勇表示感谢:“是他们给了我继续进行下去的动力,从方案的萌生到获得的一步步进展与他们的努力是密切且分不开的。”


-END-

本文由Johnny投稿一鸣网,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文章非经授权请勿转载,

向一鸣网投稿,请点击投稿按钮,详情请参阅《一鸣网投稿须知》。

互联网人都在关注的微信号

难道你还没有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