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码之外,教你三种解锁手机的“新姿势”
行业 密码之外,教你三种解锁手机的“新姿势” 行业 | 2017-04-10 16:44 密码之外,教你三种解锁手机的“新姿势” 李北辰

身份识别的下一幕将由指纹,人脸和虹膜等生物识别技术替代,从而将人类与机器之间的“信任关系”升高一个维度。

数千年来,梳理科技进化树与人类的关系,“延伸人类身体”也许是最核心的脉络,就好比电视延伸了双眼,电话延伸了双耳,汽车延伸了双腿,工业文明几乎延伸了人类所有外在器官,而当人类跃迁至信息文明,最欲求不满的器官——大脑,也终于在人类分身虚拟世界时得以延伸。

无论以何种角度,当今智能手机的角色定位都无异于一个“外挂大脑”,在这大约五六英寸的掌上空间,潜匿着每个现代人的社会关系,性格,隐私,甚至是一份真实且完整的虚拟人格,它们是每个人在现实世界的镜像——正因如此,人们对于这颗“外挂大脑”安全性的忧虑也日趋显著。

记得之前看过一份中国中产阶级(也许是对不安全感最有体会的群体)调查报告,在“不安全感”清单中,72.8%的中产阶级认为“食品安全”没有保障,第二位的就是54.6%的受访者认为缺乏“个人信息,隐私安全”——从这个角度,直觉便知,当你与手机共享“秘密”越多,让它正确解锁的方式就愈加关键。

事实上,信息文明诞生伊始,人类便已知晓精准身份识别的重要,也不断发明新的身份认证方式,譬如三星在纽约发布的Galaxy S8同时配有指纹识别,虹膜识别和人脸识别,这三种技术进展最快的生物识别技术。在不少业内人士眼中,除了可以预期的提升安全指数,三位一体的识别方式,也能让解锁手机的姿势变得迅捷和有趣一些。

这当然也是对未来趋势的的迎合。受过科学训练的人都知道,理论上,不管多么复杂,随着计算能力的指数级提升,密码都不再高枕无忧(6位密码和10位密码在电脑眼中处于同一难度数量级),人们必须在系统层面增加安全性。目前看来,最大可能性就是生物识别的大范围普及。

所以说,拆解上述不同的智能手机解锁方式,也许可以窥见人机交互的未来一隅。

 

指纹识别与人脸识别

先来看普及度最高的指纹识别。

最近一段时间,产业界似乎达成了某种共识:用户对智能手机的要求正趋向于“机身可以小一点,屏幕尽量大一些”,颇具视觉冲击力的高屏占比成为价值光环。于是我们看到,三星Galaxy S8后置了指纹识别模块,以此换得正面一块抛弃了Logo,“返回”和“多任务”键,屏占比高达84%的惊艳外观。此外与前代产品相比,技术进步也让S8拥有了更快的指纹识别速度。

不过关于识别模块位置,也有人担心会误触和弄脏镜头,其实S8的指纹识别与Galaxy S7 edge的心率识别传感器位置相似,稍加习惯之后基本就不会有误触的可能。

事实上,值得一提的是,Galaxy S8屏幕正面底部虽采用虚拟按键,但导航栏部分的屏幕支持压力感应,这种震动反馈充当了实体 Home 键功能,这样的话,尽管已深入人心,但指纹识别其实不是“必须”的,用户按压底部屏幕,亮起后可以通过虹膜识别进行解锁,此外Galaxy S8 还增加了通过前置摄像头的人脸识别功能,解锁速度甚至比指纹还快。

这就得说到三星S8第二种解锁方式:人脸识别。如上所述,长按熄屏或锁屏状态下的虚拟 Home 键,就可启动前置彩色虹膜摄像头来进行面部识别并解锁。

要知道,不同于一般的图像识别,人脸识别并非易事。常识是,人类脸部结构存在极大的相似性,且表情易变(人类自己觉得容易,是因为由于祖先族群内原始的协作需求,大脑从上百万年前就演化出了识别人脸的能力),但机器必须将人类的直觉转化为数据分析。简单来说,它要实现人脸检测——根据眼睛,眉毛,嘴巴,鼻子等器官特征和几何位置关系检测人脸,以及将待识别的人脸特征与已得到的人脸特征模板进行比较,从而用来认证。

三星Galaxy S8就具备这种能力,而这只是通往主屏的一种比“滑动解锁”更迅捷和有未来感的路径。换句话说,这种更快更有趣的解锁方式,是一次让概念落地的过程,就好像某位网友所言:“用户一直在为iPhone制作概念机,而三星则一次次将概念变为现实。”

 

技术的进化

最后来看更具科幻感的虹膜识别。

当然,虹膜识别的理论认证可以追溯到上世纪30年代,并于90年代起实现商业化落地,目前在不少机构都已小范围应用,如今遵循着与计算机和互联网等颠覆性技术的相似步伐,虹膜识别也正在从特定领域推广至普通消费人群之中——而可以肯定,作为目前人类最重要的计算平台,智能手机是普及虹膜识别最好的载体。

简单来说,虹膜识别基于红外线反射原理,三星Galaxy S8正面屏幕上面最左边的那个点就是用来产生近红外线的LED,最右边的那个点是配有特殊过滤器的相机,前者放出的红外线穿透在虹膜表面的正下方,反射回红外线相机,相机就可基于红外线反射产生高度对比的虹膜扫描。

那么问题是:将虹膜信息特征作为密码的意义何在?

事实上,在你知道的这些生物识别方式(包括指纹,人脸,声音等)中,由于虹膜的精准性,防伪性,唯一性,稳定性,让其成为一种更高级的识别方式——从结果上看,相比于指纹0.8%,人脸2%左右的误识率,虹膜识别低至百万分之一的误识率看起来几乎没有任何蛊惑性。

相互错杂的细丝,斑点和条纹,合力构筑了虹膜独一无二的信息特征,让其具备天然的不可复制性,这些动态特性让伪造虹膜这件事几乎不太可能。此外虹膜具有超强的稳定性,人类在胎儿发育阶段形成后,虹膜便终生保持不变,且几乎不会受到外部环境的干扰。于是各种优越性的相加,让虹膜识别成为不少科幻电影的标配,而欣喜的是,在三星这种科技巨头的带动下,这些技术正在迎来大范围的落地。

颇值一提的是,它自己也在进行技术迭代。Galaxy S8强化了虹膜识别技术,且有评测者指出,就算佩戴眼镜甚至墨镜也能通过虹膜解锁。而在识别路径上,Galaxy S8只需点亮屏幕并“看”一眼屏幕上方就可完成解锁。

毫无疑问,三种生物识别方式,合力构建了三星Galaxy S8的安全体系,并让解锁这件事变得迅捷有趣。

嗯,追溯历史,就像凯文·凯利所言,技术正以“进托邦”方式发展——今天身处的世界总要比昨天美好一些,但麻烦也同样多。尤其是事关信息安全的麻烦,看看吧,在用户身份识别这件事上,我们经历了各种密码和数字证书等方式,有理由相信,身份识别的下一幕将由指纹,人脸和虹膜等生物识别技术替代,从而将人类与机器之间的“信任关系”升高一个维度。

不过,最后想说,若真有那么一天,未来的黑客们掌握了模仿人类生物特征的方法,也大可不必慌张,因为那意味着:将脑电波和基因组用于身份认证的时代已经不远了。毕竟相似的故事告诉我们,技术为人们带来的困惑,唯有靠技术本身去解决。

李北辰/文(知名科技自媒体,致力于用文字优雅的文章,为您提供谈资与见识;微信公号:李北辰)

-END-

本文由李北辰投稿一鸣网,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文章非经授权请勿转载,

向一鸣网投稿,请点击投稿按钮,详情请参阅《一鸣网投稿须知》。

互联网人都在关注的微信号

难道你还没有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