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健身来了!但这是真风口还是伪命题?
观点 共享健身来了!但这是真风口还是伪命题? 观点 | 2017-12-01 10:17 共享健身来了!但这是真风口还是伪命题? 刘超

健身这一生意,是否真的能共享?


提到共享经济这个词,对于当下的大众来说自然不会陌生,如同当年的O2O、直播这些概念一样,共享经济也正处于风口,成为了大量资本关注的焦点。而随着共享经济的愈演愈烈,市场上近期出现的“共享健身房”吸引了无数眼球。

 

所谓共享健身房,即迷你健身仓,健身仓与迷你KTV类似,自助门禁按时付费。目前市面上拥有跑步机、动感单车、椭圆机等主题仓。用户可以通过APP预约运动仓,扫码开门,自助运动。随着消费升级时代以及共享经济双重影响下,“共享健身房”一经出现便得到了热爱运动的消费者以及资本的追逐。

 

当前,国内涌现出诸如超级猩猩、乐刻运动、玩吧、公园盒子等共享健身仓,而近期发生的共享健身仓现首宗合并案——“觅跑”并购“达卡运动”更是将共享健身推上风口浪尖。然而,前途一片光明的背后,“共享健身房”真的是一门好生意吗?

 

 

健身这一生意,是否真的能共享?

 

共享经济之所以能够爆发,在于它提升了社会资源的利用效率。而时下号称以碎片化、社交化等概念为切入点,提倡用户在不同场景背景下都可以进行健身的“共享健身房”真的适合共享吗?

 

据了解,目前共享健身舱主要投放地点为社区,社区作为休息属性场景,是否拥有大量的碎片化场景尚且存疑。与此同时,在社区场景之下人们的时间又相对集中,一旦人群集中,仅能容纳少量人数的场地很容易出现排长队现象,在低峰时期也避免不了空置的尴尬,这与共享经济所提倡的概念大相径庭。

 

需要注意的是,即便健身的门槛可以很低,但是健身的时间场景能否被碎片化却是个疑问。从需求上判断,“共享健身房”是做了一件把健身房变得小型化的事,但是要创造出这个场景很难,在Mini KTV唱歌3-5分钟是可以成立的,但是锻炼不是3-5分钟就能完成的。

 

无法满足健身专业性的“共享健身房” 剩下难道仅是共享

 

健身这项活动相对专业,对于场地的要求尤为重要,健身场地能否让用户满意,直接影响了他的消费行为和再次消费的可能性。

 

与传统健身房相比,“共享健身房” 无论是从场地大小、器材配置、环境卫生以及教练指导等方面与传统健身房相比都没有优势。特别是安全问题,如何在封闭的环境下为用户的安全提供足够的保障?对于经常健身的用户而言,这些都是共享健身运营者当下所要解决的问题。

 

 

当然,“共享健身房” 的出现使得健身这项运动更加普及,对于普通用户而言,“共享健身房”的新鲜感驱使着用户体验。然而对于偶尔健身的人来说一个低频非刚需的产品并不能保证其使用粘性,多次体验后,新鲜感一过,用户的流失率也会大大增加。

 

而从盈利角度而言,“共享健身房” 需要负担社区租赁费、日常电费、运营推广费,加上制作成本,似乎仅靠用户靠单次健身付费很难实现盈利。专业性不强,用户粘性弱,成本回收慢,共享健身仓留下的难道仅仅只是共享?通过全面地推,以吸引资本的进入似乎成了当下共享健身房的共同属性。

 

共享健身仓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资本的追捧必然有其优势,总体来讲,还是有用户需求的,与传统健身房相比,虽然有更多的灵活性,但是从长期看,它不如传统健身房空间多、选择性多、社交范围大。这类健身房现在或许可以借助共享的风口获取一部分用户,但是用户是多变的,用户的忠实度也是问题。如何提升用户体验以及提高用户粘性则是后面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END-

本文由刘超投稿一鸣网,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文章非经授权请勿转载,

向一鸣网投稿,请点击投稿按钮,详情请参阅《一鸣网投稿须知》。

互联网人都在关注的微信号

难道你还没有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