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观察:科技新生代的梦与痛 (上)
看点 非洲观察:科技新生代的梦与痛 (上) 看点 | 2018-01-22 09:31 非洲观察:科技新生代的梦与痛 (上) 脑极体

在不远的将来,肯尼亚政府为世人描绘的宏伟蓝图,定将吸引更多的外国投资者和本国创业者来到这里;而这里,也极有可能成为不断壮大着的非洲科技新生代的梦想绽放之地。

当我们在谈论非洲时,我们会谈些什么?


我们当然会先谈到非洲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明,我们也会谈到非洲壮美的山川、丰富的资源。但是,我们更常谈到的应该是非洲的贫穷落后、瘟疫疾病和冲突战争。凯文·卡特(Kevin Carter)的那张让人难以释怀的摄影作品《饥饿的苏丹》(The Starving Sudan)只是这块大陆苦难深重的一个剪影;而发生在1994年的卢旺达种族大屠杀至今仍让人心有余悸。



我们是带着一种优越感与侥幸感来审视非洲的。当我们谈论起非洲时,我们经常会忘了谈论一个非常重要的范畴:未来。似乎非洲一直躺在冷清荒凉的世界边缘,似乎这片具有得天独厚优势的大陆注定与前卫的科技新潮流无缘。


然而,改变已悄然到来:开始崛起的非洲科技新生代正在源源不断地为这片古老的土地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


两个创业者的故事


(1)卡利乌基(Peter Kariuki)和 SafeMotos




2010年,刚满18岁的“极客”卡利乌基从肯尼亚来到了卢旺达的首都基加利(Kigali),他在这里找到的第一份工作是给城市公交系统设计一套自动售票系统。大屠杀后涅槃重生的基加利虽是非洲最整洁漂亮、犯罪率最低的城市之一,但它的公共交通系统和非洲其他城市一样糟糕:上班族们宁愿去搭乘私人“摩的”(Motorcycle-taxi),也不愿选择狭小、拥挤且缓慢的公交车通勤。事实上,整个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因交通事故而导致的死亡人数仅次于艾滋病和疟疾;而据卡利乌基从当地警局看到的统计数据,基加利80%左右的交通事故都与摩托车有关。


眼光敏锐的他很快就从中发现了商机,并开始认真思考:如何才能为基加利提供安全、高效且廉价的、类似于 Uber 一样的“摩的”服务呢?后来,他借助风投资金将自己的想法付诸实践,于2015年创立了 SafeMotos 公司,专注于提供优质的共享“摩的”服务。到今天,SafeMotos是非洲第一家也是目前最大的一家共享“摩的”公司,旗下现有400余位经过严格培训的“摩的”司机,一年大概可接80万单,根据公司提供的财报,其2017年的总收入有望达到110万美元。这个从肯尼亚农村走出来的小伙儿最近在接受《国际地理》杂志专访时表示:“我希望将基加利作为大本营,接下来再将SafeMotos 至少推广到十个周边城市去。”


(2)柏赛儿(Peris Bosire)和FarmDrive




FarmDrive 是位于肯尼亚首都内罗毕的一家专门为非洲农民建立信用记录,以助其从银行申请小额贷款的公司。这家公司的创立者柏赛儿和卡利乌基有着相似的背景,同样来自肯尼亚的偏远农村,同样相信技术可以改善现状、改变未来。与卡利乌基不同,今年刚满25岁的柏赛儿创业的动机主要来源于她的个人经验:自己的父母当了一辈子农民,却从未从银行贷过一分钱,来提高生产效率、扩大生产规模。在肯尼亚,有三分之二的劳动力在从事着农业或与农业相关的活动,但每年只有百分之一左右的银行贷款流入到农民的手中。2015年5月份上线的 FarmDrive 现如今已基于其庞大的用户群,建立了一个相对完善的数据库,现在肯尼亚的银行为了精准地定位潜在的客户群体,反过来需要向 FarmDrive 支付一定的信息使用费用。FarmDrive的目标受众远不止是肯尼亚农民,在其长期的愿景里,它试图为非洲乃至亚洲的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农民提供贷款解决方案。 


知识经济和“草原硅谷”

(Silicon Savanah)


在今天的非洲,以卡利乌基和柏赛儿为代表的科技新生代已然锋芒出露,他们正在凭借自己的头脑和双手,在植根于本土经验的基础上,致力于用科技创新来改善他们的非洲同胞们的生活。这一代的诞生并不是偶然的现象,他们的快速成长受惠于非洲互联网的高度发展和廉价智能手机的广泛使用。进入新世纪以来,非洲诸国不论是在政策制定,还是在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都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和精力,为现在正在发生的变革、以及未来可能到来的变革提供了必要的土壤与环境。


卡利乌基的 SafeMotos 所在的卢旺达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九四年的种族大屠杀过后,整个国家都满目疮痍,百废待兴。2000年,保罗·卡加梅(Paul Kagame,1957-)当选为卢旺达总统,在当选之初的施政纲领中,他提出要用20年的时间在卢旺达发展出知识型经济(Knowledge-Based Economy),如此眼光在当时不可不谓超前。500元卢郎(RWF)的背面,就印着四位非洲学生使用笔记本电脑的图案,显示了卢旺达以知识立国的坚定决心。在卡加梅的带领下,到了2010年,通信网络已基本覆盖全国,主要的无线通信运营商有MTN,TIGO和AIRTEL三家,在他们良性的竞争与互动下,目前卢旺达的手机普及率已达42%,卢旺达还是非洲第一个用上4G网络的国家。除了重视基础设施建设外,卢旺达还大力发展教育。2005年底起,卢旺达政府开始实行小学和初中免费教育,教育经费占政府总支出的16%左右;根据官方提供的数据,卢旺达2000年全国在校大学生人数尚不足四千,而现在已达到九万人左右。近五年来,卢旺达的年均GDP增长达到了7%,曾多次被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列入“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改革步伐最快的国家”。




卡利乌基和柏赛儿的祖国肯尼亚也同样雄心勃勃。受到美国硅谷(Silicon Valley)集群化效应的启发,肯尼亚政府于2008年批准立项、2013年开始动工在首都内罗毕附近建设“孔扎科技城”(Konza Technopolis),希图将这座城市打造成非洲第一座集科技企业、投资公司、高校科研机构以及购物娱乐为一体的“智慧之城”(Smart City),期待它能成为非洲的“草原硅谷”,预计整个工程的造价将达145亿美元左右。“孔扎科技城”是肯尼亚国家长期发展规划“肯尼亚:2030年愿景”(Kenya Vision 2030)的关键组成部分,在这一计划里,肯尼亚希望在2030年成为一个“具有全球竞争力、繁荣而有高质量生活水平的国家”。凭借着国内较为稳定的政治局势,肯尼亚近年来成为了东非最大的经济体,科技巨头们,如谷歌、微软、英特尔和 IBM 等,纷纷在内罗毕设立了办公室和研究所,科技发展大步前进,最明显的一个例子就是肯尼亚2007年推出的名为“M-Pesa”的移动支付业务在实际生活中广泛应用。可以预计,在不远的将来,肯尼亚政府为世人描绘的宏伟蓝图,定将吸引更多的外国投资者和本国创业者来到这里;而这里,也极有可能成为不断壮大着的非洲科技新生代的梦想绽放之地。

-END-

本文由脑极体投稿一鸣网,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文章非经授权请勿转载,

向一鸣网投稿,请点击投稿按钮,详情请参阅《一鸣网投稿须知》。

互联网人都在关注的微信号

难道你还没有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