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振宇的电视脱口秀新物种,如何打破知识和生活的次元壁
互联网+ 罗振宇的电视脱口秀新物种,如何打破知识和生活的次元壁 互联网+ | 2018-08-04 21:43 罗振宇的电视脱口秀新物种,如何打破知识和生活的次元壁 吴怼怼

知识是你用来分析和观察自身的坐标系。

活跃在十六世纪末十七世纪初的英国哲学家培根,讲过“知识就是力量”,到现在小学生都能熟知这句话。多年来,人们始终未能准确找到培根这句名言的上下文,但这并没影响大家广泛地引用它。

那么,究竟什么是知识,知识又到底具备哪些力量呢?《知识的边界》一书作者戴维·温伯格说,如果书籍告诉我们,知识是从A到Z的漫长旅程,那么网络化的知识可能会告诉我们,世界并非是一个逻辑严密的论证,而更像是一个无定形的、相互交织的、不可掌控的大网。

放到中文互联网世界来看,网络对知识的改造这件事情发生得挺晚的。百度解决了信息服务,阿里做的是交易服务,腾讯是社交通讯服务,美团是本地生活服务,这些巨头到现在都有一定岁数了。而关于知识的服务是近两年才流行起来的,它是由一系列内容产品和代表性人物所推动的。

如果我们要论及这个推动过程,罗振宇和他所打造出的产品,一定是绕不开的。前知识服务时代,罗振宇的每天60秒语音和《罗辑思维》视频节目已经是现象级的内容产品。知识服务开始流行后,得到App开始了建设一所终身大学的长跑。

看起来,罗振宇是一个创业者,也像是个斜杠中年,但其实他做的事情,一直围绕知识展开。即便是这一次他与电视媒介做了一档《知识就是力量》硬派脱口秀,也仍然在知识这个框架之下,讨论人与自己、人与其社会关系如何相处的母题。

罗振宇讲了什么?

乍一看《知识就是力量》12期的主题,有点像是情感号心灵鸡汤化的标题。但我看了第一期《怎么把自己嫁出去》之后,就发现,这还是属于罗振宇的配方和味道。

传统的婚姻是人生必选项,但随着婚恋观念的急剧变迁和单身浪潮的兴起,现代婚姻成为一个自由选项。但如何做好这道选择题呢?在第一期红娘式的主题里,罗振宇讲到了三个知识点,这三个知识点又彼此串联成一个大的逻辑,来回答当下年轻人可能都有过的爱情和婚姻困惑。

第一个知识点是“协同进化”。过去传统的婚姻是为了用对方的长处来弥补自己的缺陷,也因此让你更不独立;而现在的婚姻是你本来就很独立,但为了让自己变得更好,你和另外一个独立的个体建立起了协作的关系。所以结婚,本质上是在邀请协同进化的伙伴。

第二个知识点是“Yes, and”。协同进化的知识原型并不来自于婚恋专家,也不来自心理学家,罗振宇团队查阅了大量资料和书籍后发现,即兴喜剧中有个核心理念—“Yes, And”,意思是,你先要学会接纳,才能应变。在和对方沟通时,先认可对方,再提出要求,请对方在未来的某个场合,以某种方式把生命交融在一起,这是最好的邀请。

第三个知识点是”驯养“。这个提法来自当圣埃克苏佩里的《小王子》一书。你在你的玫瑰花身上耗费的时间,使得你的玫瑰花变得很重要。懂得驯养是理解爱情的前提。一个女孩刚刚认识一个男孩的时候,对方就是一个普通男孩,就像其他千万个男孩一样。我不需要你,你也不需要我。一个人在另一个人身上投注心血和时间,然后互相驯养对方,协同进化,才使得双方变得不可缺少。

罗振宇从戏剧理论和小说里面提取的三个知识点,构成了第一期节目的宗旨:当你转变成一个可以和他人协同进化的人,就是把自己嫁出去了。因为Mr. Right 是你驯化出来的,不是你发现的。

之后的11期内容包括:怎么成为一个更有价值的人,怎样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怎样成为一个受欢迎的人,怎样让孩子爱学习等。从议题设置的现实性来看,覆盖了婚恋、家庭、亲自、职场和人际交往,从知识的解读维度来说,罗振宇可能会把历史学、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甚至是互联网圈的智慧拿来剖析。

这种处理手法,其实既兼顾了说理,也兼顾了具体的生活场景,让观众有强烈的代入感。

为什么说知识就是力量?

知识最终要落地的是人之本身,也就是每个人都要面对的人类母题:如何与自己相处,如何与自身的社交关系相处。

罗振宇认为,“当你在时间和空间上累积了足够的知识,你就有了理解这个世界、包括理解自己的足够大的框架。把自己客体化,你就获得了理性的视角。”他也曾表示,真正的学习,是把新的知识像缝扣子一样缝接到原有的知识结构中,逼迫原有的知识结构对新知识做出反应。

长期以来,不少人都认为读书无用,知识局限在理论中,这其实是一种误解,是把知识当成了一种死记硬背,并且以为学习知识就是为了获得某个证书或者实操技能。但实际上,知识获取,更重要的是对人的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进行系统化的训练。

每个人都是一个有机整体,但这个有机体又是“未完成性”的,只有通过不断的活动、修复和重建,才能获得其个性和健全人格。罗振宇在得到App直播的例会里谈到这个节目初心的时候说了这样一句话,把知识落地在生活实处,用全球人类资源解决实际问题。

那些全球人类资源分布在各个学科各个历史的细节里,对当下的个体有何裨益呢?这就涉及由“知”到“识”的过程。当你学会用这些资源,内化成自己的格局和能力,知识的力量就会彰显出来。

电视节目新物种有哪些想象空间?

早在节目开播之前,罗振宇就说:“都说电视的方向是娱乐,但是这次我们和江苏卫视就是想试试看,一个严肃的、深度的知识类节目,能不能在电视上站得住。”

内容上我们前面已经谈了不少,从视觉上来看,《知识就是力量》的效果就是让观众“像看电影一样看节目“:首次全部采用电影设备,用分镜拍摄方法、以及蒙太奇的电影剪辑方式制作电视节目。

《知识就是力量》的舞美是国内顶尖戏剧舞美设计师冯磊操刀,1600㎡的演播厅,台上是由100%真书填充的“超级图书馆”,复古的书柜和不断变化的大屏幕背景形成了古与今、冷与暖的对比,这其实是运用戏剧思维打造的现代图书馆。如果你看了第一期节目,就会发现沉浸感十足。

罗振宇在得到App例会上谈到,打造《知识就是力量》这样一个高密度知识输出脱口秀,投入了极重的时间成本和极大的人力、资金成本。在他看来,电视节目市场与电影、知识服务市场是一样的,只有用高投入抢占市场,同时输出高于行业标准的产品,才有可能持续运营并升级。

如罗振宇举例的英国BBC电视台,高水准、强内容输出的知识类节目应该成为主流媒体平台提升价值的方式之一。对于江苏卫视、爱奇艺和深圳卫视来说,目前看来这个电视节目新物种是一个商业尝试,其后续反应还有待观察。

罗振宇还开了个“小脑洞“,《爸爸去哪儿》等节目可以做成电影,以后说不定“得到App”也能和和电视台等一起推出大型的知识电影。毕竟,既然想做长久公司,就得考虑十年后市场往哪儿演化。对罗振宇来说,死磕知识就是演化路径。


写在最后

人生的历练和打游戏的道理是一样的,起初置身于野蛮的生长环境中,要靠刷野怪清兵线攒经济买装备,除了要个人操作熟练以外,还要有大局观也就是游戏意识,要处理好和队友的分工和关系,才能取得胜利。

我很喜欢的一个影评人杨时旸说过这样一段话,人成长或者说衰老的过程,就是一个可能性不断减少的过程,你总需要在年轻的时候,在可能性接近于无限的时候,去尝试尚未经历的一些东西。

而《知识就是力量》这个节目最大的价值就在于,让你尝试可能性的时候,尽可能去掉一些错误答案,让自己不拧巴,让人生的选择更高效。它摆脱了因循守旧和刻板僵化的思维方式,打破知识和生活的“次元壁”,以接地气的方式告诉我们:知识是你用来分析和观察自身的坐标系,它能提供系统性的解决方案。

-END-

本文由吴怼怼投稿一鸣网,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文章非经授权请勿转载,

向一鸣网投稿,请点击投稿按钮,详情请参阅《一鸣网投稿须知》。

互联网人都在关注的微信号

难道你还没有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