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力风暴盛森:被搅浑的教育机器人市场,优秀品牌应该如何自处?
AI 能力风暴盛森:被搅浑的教育机器人市场,优秀品牌应该如何自处? AI | 2018-08-28 10:39 能力风暴盛森:被搅浑的教育机器人市场,优秀品牌应该如何自处? 冬冬

目前教育机器人遍地开花,在可想象的领域场景,教育机器人无疑有着巨大的市场空间。但目前来说,行业仍处于起步阶段,如何深耕场景驱动产品创新也是行业的发展方向。

每一个风口,都充满着机会,但同样充满着“见不着光”的原罪……

在人工智能浪潮下,各类机器人遍地开花,教育这个最容易产生消费的领域,也被“机器人”盯上了,于是今年以来各大教育、少儿电视台频道,每天都被各种教育机器人广告轰炸,一问一答的机械式回答像极了当年叫卖广告,也在这样不间断的洗脑轰炸中,广大消费者普遍认为这就是教育机器人。但慢慢的,人们开始发现,“教育机器人”就是一个玩具,一场骗局。

从下半年开始,各大社交平台、媒体关于家长控诉被“教育机器人”骗了的吐槽和新闻正在成为真正的教育机器人发展的最大阻碍。在这样的背景下,关于教育机器人的“真相”,未来机会又是什么样的呢?在一鸣网百鸣计划深度报道专题中,专注教育机器人20余年的能力风暴,其首席品牌官盛森从自身对教育机器人的理解及行业现状做了深度的阐述。

教育机器人势不可挡:但投机者正在搅浑市场

近年来,互联网+教育快速发展,在人工智能浪潮下,AI+教育、教育机器人顺风而起,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教育机器人市场规模为6.1亿元,同比增长21.1%,预计2018年中国教育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达到7.6亿元,增长率为25.8%。


与此同时,机器人教育的实践应用越来越普遍,政府教育部门高度重视机器人教育对学生的社交技能、计算思维、编程创造等能力的促进。2017年7月国务院颁布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明确指出,在中小学阶段设置人工智能相关课程,逐步推广编程教育。

在行业趋势与政策两大利好推动下,众多教育机器人品牌破土而出,除了较早切入教育机器人市场的能力风暴与乐高,Wonder Workshop、Makeblock、哈工大机器人、科大讯飞的阿尔法大蛋机器人、ROBOO的布丁豆豆、格物斯坦机器人、狗尾草的Gowild公子小白、小米的米兔等诸多各类型机器人的出现,让这一行业显得热闹非凡。

在产品之外,走在教育机器人前面的还有铺天盖地的广告营销。在这些广告中,品牌方切中两个核心点,一个是教育,另一个便是人工智能,对于家长而言,这两者的结合充满诱惑力。于是打这两个概念的“玩具”摇身一变成为教育机器人,也成为投机者们“捞钱”的工具。

对此,盛森表示,这些产品严格意义上都不算是机器人,更多是属于陪伴玩具,没有教育的内核,在人工智能,教育机器人浪潮下,他们也是借着这样的旗号去做营销、销售。在形式上,也是对填鸭式教育的补充,将书本变成了语音而已。

盛森同时表示,目前这些倚重营销的伪机器人最多只是抄外壳,而教育机器人不是简单的玩具,也不是枯燥无味的教具,,而是具备项目设计空间,开发空间,多维度训练青少年成功能力的科学教育系统。虽然说大量的劣质产品在影响家长们的期待值,但只局限于在零售层面的影响,从学校实验室以及科协、电教组织的教育机器人比赛等B端层面来讲,这些产品是无法进入的。同时,在媒体的背书方面,它们也不具备这样的条件。

外形只是载体,教育机器人依然要回归教育本质

1996年,互联网技术才开始萌芽,人们讨论最多的话题是“Internet离我们还有多远”,就如同当下的区块链、人工智能浪潮一样。那时候,如今国内互联网的BAT们都尚未成立,能力风暴创始人恽为民从上海交大博士专业毕业,首次提出通用行为结构理论,并系统建构了教育机器人学的理论基础 ,同年,创立能力风暴品牌,也成为教育机器人领域的破壁者。

能力风暴之所以能二十余年在教育机器人行业深耕,也得益于对这一市场的前瞻性战略。盛森表示,从定位理论来说,往往消费者的心智当中只会记住一个品类的前2个品牌,比如凉茶-王老吉,可乐-可口可乐,百事可能,所以要做品牌就必须要做这个品类的第1品牌。而做第1品牌最好的方法,就是开创全新的品类,一直坚持不懈的做下去,把这个品类做大。对于能力风暴来说,一开始切入了一个空白的领域,经过多年的发展积淀,才有了足够的市场竞争力。

“经过20多年发展,我们从起初的服务学校业务的to B市场,慢慢转向to B加to C的模式。“to B业务主要是在大中小学建机器人实验室,给学校提供实验室配套的教材和器材。B端业务以“积木系列、模块系列、移动系列、飞行系列、类人系列等系列机器人”为平台,配备全新的课程内容、教学模式和评价体系,是基于技术教育的青少年创新能力培养的系统解决方案。

to C业务分为几个层面,其一是零售业务包括线上和线下,线上包括天猫、京东、苏宁易购等各大电商平台,线下包括电教渠道、数码渠道、玩具渠道等,其二是在全国各大城市开设能力风暴教育机器人活动中心。现拥有面向家庭用户的教育机器人积木系列氪、移动系列奥科流思、模块系列伯牙、飞行系列虹湾、类人系列珠穆朗玛等,同时活动中心主要面对4-18岁青少年,通过以教育机器人为平台的能力训练课程体系。

“目前,能力风暴共取得600多项专利技术,自主研发120余种教育机器人,并编写出50多套机器人教材(9种语言版本),全球已有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0,000多所学校与培训机构、1,200多个学校教育机器人实验室、300多家教育机器人活动中心(Abilix home)以能力风暴教育机器人为平台进行教学、竞赛以及科技活动。”盛森说。在营收方面,目前能力风暴C端与B端加起来已经达到了5亿的规模。

在业务的布局方面,能力风暴的所有产品都围绕教育去展开。同时,盛森重申了能力风暴对于机器人的定义,“我们的内核就是我们的教育体系,主要通过编程的形式来体现。无论是从飞行、模块、移动机积木等类型的产品来说,都是希望青少年通过实施编程项目来提升实践能力、分析能力及创新能力等,而外形只是通过不同的载体去激发儿童、青少年的兴趣。”盛森同时举例,能力风暴的积木型机器人,主要是通过组装、拼搭来实现一个产品,一套可以拼出数十种类型,这样的方式可以激活用户的想象空间。

同时,盛森也表示,目前来说,教育机器人市场并不存在同质化问题,若要说同质化,最多体现在外形,而真正能做到人工智能与教育结合的并不多,优秀的教育机器人企业,仍然专注于教育理念,不断优化自己的编程功能以及教育生态的搭建。盛森向一鸣网透露:“我们每年都在不断的进行产品研发和更新,在研发上的投入基本上超过了整个公司费用的30%”。

教育机器人市场空间巨大,但仍处于起步阶段

对于现阶段的教育机器人市场来说,除了能力风暴这样将软硬件结合融入到教学场景的机器人品牌并不多,更多的是人工智能深度学习技术的初步探索应用,但对于教育产业来说,什么才是教育机器人未来重要的发展方向呢?

从技术革命的角度来看,新技术到底有没有价值,核心在在于对原有产业链、场景的的改造能力,对于教育行业来说,无非就是改变原有的教学场景及满足学生与老师更多的诉求,所以对于教育机器人行业来说,朝着这个方向持续耕耘才是未来的趋势。

结合教育产业特性与人工智能等技术,目前教育机器人遍地开花,在可想象的领域场景,教育机器人无疑有着巨大的市场空间,从场景来说,包括个人、家庭、学校、培训到职场都有着充足的发展空间;在智能方面,从陪伴机器人到编程机器人,再到K12同样潜力巨大。在人群覆盖上,从儿童、学生到在职人员都可以实现全覆盖。但目前来说,行业处于起步阶段,如何深耕场景驱动产品创新也是行业的发展方向。

盛森表示,教育机器人产业目前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但市场非常大,预计未来将会会有3000多亿的市场规模,目前来说,教育机器人市场还有者诸多的难点,比如消费者的整体认知度不高。“你跟别人提到教育机器人,别人首先会去了解什么叫教育机器人?它还是一个处于慢慢接触的过程,比如得电视广告里有许多教育机器人,其实那个在我们看就是玩具,只不过它换了个名字。”但盛森也表示,任何一个新品类的出现,都需要一个领导者慢慢去培育市场,这个是不可或缺或者不可避免的。

盛森表示:“优秀的教育机器人企业,要树立起自己的品牌,要通过各种渠道去推广,或者利用公益活动的平台不断传播。”让优秀产品打响自身品牌,不仅避免了劣质产品造成的负面影响,困住自己发展,也有利于满足消费者对于机器人教育的需求。形成良币驱逐劣币的环境,能够让真正的智能教育机器人陪伴广大青少年成长,颠覆传统的填鸭式教育,促进科技教育的发展。

-END-

本文由冬冬投稿一鸣网,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文章非经授权请勿转载,

向一鸣网投稿,请点击投稿按钮,详情请参阅《一鸣网投稿须知》。

互联网人都在关注的微信号

难道你还没有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