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结数字货币的死守,区块链的新征途开启
区块链 终结数字货币的死守,区块链的新征途开启 区块链 | 2019-07-31 09:49 终结数字货币的死守,区块链的新征途开启 孟永辉

区块链的发展不再仅仅只是一个概念和噱头,而是变成了一个独立、多元且有机的存在。

文|孟永辉


对于很多区块链玩家来讲,有关未来的笃信让他们可以抵御一次又一次的寒冬侵袭。


而投机者和跟风者对数字货币的孤注一掷却一次又一次地将区块链行业的发展带到了危险边缘,即使Facebook这样的头部科技公司也未能幸免。


急功近利地进行发币,忽略了对于区块链技术的精益求精,所谓的区块链的应用始终都没有逃出数字货币的枷锁。


当区块链无法跳出数字货币的怪圈,数字货币又不被主流市场承认的时刻,一味地将区块链的应用落地到数字货币身上,势必会将区块链行业的发展带入到全新的困境之中。


寻找区块链技术新的落地和应用方式,成为未来决定它究竟可以走多远的关键所在。


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玩家开始将区块链技术应用到食品溯源、版权保护、法律公证等诸多领域当中,区块链技术对于这些行业的深度改造不仅让我们看到了区块链本身强大的潜能,同样让我们看到区块链作为一种底层技术应用的广泛性。


因此,数字货币并非区块链的全部,作为一种底层技术,区块链可以应用到更多其他的领域里。




01

盲目死守数字货币,

区块链正在失去发展机会


人们之所以会将区块链应用的目光牢牢死守在数字货币身上,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区块链在数字货币上的应用较为简单且成熟,可以以很小的投入获得很大产出。


当数字货币并未被主流市场监管的时候,这种方式是有效的。


一旦主流市场对于数字货币的监管加剧,所谓的区块链在数字货币上的应用或许成为区块链应用的“紧箍咒”。


数字货币缺少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联系,最终让它仅仅只是一个“独立王国”。


人们对于数字货币的所谓的“误解”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数字货币本身与实体经济缺少深度联系所导致的,正是因为如此,人们在很多时候仅仅只是将数字货币看成是一个“独立王国”。


它游离于主流社会之外,除了投资和收藏之外,并未任何实质性的价值。


虽然区块链的母体是数字货币,但是,如果我们将区块链的所有应用都局限在数字货币身上的话,那么,所谓的区块链的应用同样会变成一个相对独立、小众的存在,无法形成一个体系。


对于一个底层技术来讲,如果区块链无法形成一个生态体系的话,那么,区块链必然仅仅只是一个“孤岛”,无法与外界建立一种深度且多元化的联系。


当人们将区块链应用的目光局限在数字货币身上的时候,虽然可以减少不必要的投入,甚至可以通过收割韭菜的方式来实现盈利。


但是,如果仅仅只是所谓的概念,缺少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联系,所谓的区块链的发展或许同样将会陷入到“独立王国”的怪圈当中。


在实体行业需要新技术进行深度改造的时候,当产业互联网的风潮不断涌现,对于数字货币的孤注一掷,正在将区块链行业的发展带入到死胡同。


数字货币的去中心化,最终让它难以挑战现已形成的秩序和体系。


无可否认的是,互联网时代形成的一个又一个的中心的确将人们的生活从线下转移到了线上,但是,正是这些中心的存在造就了资源过多地集中在某些平台上。


数字货币的出现给我们带来了一种全新的方式,即游离于中心化的平台之外,依然可以高效运转。


区块链技术正是基于这种逻辑出现的,通过共识机制、加密技术、信任机制等流程和环节,最终让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不需要中心化的平台便可以获得优质的产品和服务。


然而,实际情况却是,区块链技术试图通过绕开互联网体系来建构一个属于自己的体系,这个体系不依赖于互联网技术,而是一个依靠区块链技术建构起来的全新存在。


当区块链技术不再将互联网行业看成是一个土壤,而是将互联网看成是一个竞争对手的时候,所谓的区块链技术无疑正在失去一次绝佳的发展机会。


因为现在互联网行业庞大的市场可以为区块链行业的发展提供丰沃的土壤,如果我们一味地用数字货币的去中间化来规制区块链的发展和应用,那么,尚未发展成熟的区块链或许正在陷入一片“沙漠”当中。


它仅仅只是会通过数字货币获得养分,而无法从水草丰茂的互联网行业当中汲取营养,最终必然难以改造和挑战业已形成的秩序和体系。


数字货币的封闭,最终让它成为逃避监管和滋生犯罪的沃土。


我们都知道,无论哪一种数字货币都有一套处于自己的运行体系,这个运行体系是依靠这个体制下的用户的“共识”建构起来的。


数字货币的这一特征让它可以在独立于现行的体制之外,不被监管,独立运行。


尽管数字货币的这一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保证其高效运行,但是,它游离于现实体制的实际却又让它成为逃避监管和滋生犯罪的沃土。


对于一些投机的区块链玩家来讲,他们之所以会对数字货币不断加持,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数字货币可以逃避主流体制的监管。


这显然与现行的体制有些相悖,同样是数字货币不被主流市场所接受的根本原因所在。


如果人们仅仅只是一味地去依赖数字货币,势必会与主流的体制形成对立,当这种对立无法调和的时候,主流市场会选择一种较为稳妥的方式,将区块链的所谓的应用定义为非主流的存在。


我们看到的Facebook的Libra遭遇困境,其实正是这种现象的直接体现。


对于数字货币的死守最终将区块链行业的发展带到了一种非主流的境地里,虽然人们坚信区块链可以改变现有的行业,并且可以将现有行业的效率提升到一个全新的水平。


但是,如果我们缺少了落地,缺少了与实体行业的联系,所谓的对于数字货币的死守或许仅仅只是投机心理在作怪,必然会失去很多的发展机会。


当区块链行业的发展从浮夸与狂热回归理性与客观,逃离数字货币,或许是开启区块链行业新发展的开始。




02

击碎数字货币的迷梦,

区块链或许并不止于技术


在数字货币领域无法掘金的区块链玩家们开始将发展的目光聚焦在了技术身上,并且试图通过产业互联网的风口来找到的新的变现可能性。


然而,区块链技术研发的投入和产出比又是不对等的,这让区块链行业的发展同样陷入到了新的困境里。


所以,想要击碎数字货币的迷梦,仅仅只是一味地去加持技术或许还远远不够。


回归主流依然是关键,区块链依然受困于非主流的陷阱。


虽然区块链开始回归技术,但是,它依然是一个非常小众的存在。


区块链技术对于普通的受众来讲依然是非常陌生的存在,我们看到的区块链的论坛以及技术分享会其实都是非常小众的,这种现象的存在最终让区块链行业的发展始终都受困于非主流的陷阱里。


技术的晦涩难懂,落地和应用的小众都在让区块链行业的发展依然处于非常狭隘地位,如何让区块链回归主流,对于区块链行业来讲依然重要。


因此,区块链不一定要一味地保持高冷,而是要回归主流,回归到大众的视野当中。


只有这样,区块链行业才不会仅仅只是一个小众的存在,而是变成了被广大民众和各个行业接受的存在。


从这个角度来看,区块链不仅要回归到技术本身,而且还要回归到主流。


只有这样,区块链行业的发展才能真正跳出对数字货币的依赖,找到与更多新的行业结合的可能性,从而可以把区块链行业的发展带入到一个全新的时代。


当区块链开始回归主流,它的发展或许将会打开一个新时代。


寻找适合自身的盈利模式,区块链需要摆脱对资本和数字货币的依赖。


对于区块链行业来讲,现在真正缺少的是一个适合自己的盈利模式,只有这样,才能让区块链有精力和资本去做相关的技术研发。


对于处于调整期的区块链行业来讲,找到一个合适且有效的盈利模式无疑可以让区块链摆脱对资本和数字货币的依赖,真正将自身的发展带入到一个全新阶段。


从现在区块链行业的发展情况来看,它的主要盈利模式依然是靠资本(主打概念)和靠数字货币(收割韭菜)的方式来实现盈利的。


这种盈利模式从长远来看是难以持续的。


如果我们想要跳出数字货币的怪圈,其中一个最为关键的就是要找到适合自身的盈利模式,从而真正把区块链行业的发展从靠输血转变成为靠造血,这样区块链行业的发展才能更加长远。


当下,我们看到的将区块链技术看成是赋能的一种方式仅仅只是众多盈利模式的一个方面。除此之外,区块链的盈利模式还包括对于行业效能的提升,对于行业功能的拓展等诸多方面。


只有找到了区块链的全新盈利模式,它的发展才能摆脱对资本和数字货币的依赖,进入到以自我造血为代表的新时代。


构建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生态体系,形成规模效应。


虽然现在的区块链行业已经开始从概念发展落地的阶段,但是,现在有关区块链的应用依然小众,仅仅只是停留在几个有限的领域里。


由于这些领域缺少一个相对有效的变现渠道,所以在很大程度上,这些领域的区块链的应用依然在依靠互联网物种的供血才得以生存。


在这个时候,构建一个基于区块链技术为底层逻辑的技术显得尤为重要。


只有真正将区块链技术落地到更多的行业当中,才能找到更多变现的可能性,而不仅仅只是一味地靠其他方面来进行输血。对标互联网行业的发展,我们同样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


我们看到当区块链形成了完全属于自己的生态体系,所谓的发展才能够具有真正的意义。


试想一下,如果我们仅仅只是将区块链局限在技术本身,而忽略了打造一个基于区块链技术为底层逻辑的全新的运营体系,所谓区块链或许依然仅仅只是一个小众的存在。


对于数字货币的笃信最终让区块链玩家陷入到一个全新的怪圈当中,并且失去了很多的发展机会。


告别对于数字货币的依赖,仅仅只是将区块链落地到技术上还远远不够,我们还需要从多个角度来进行布局,才能让区块链行业的发展带入到一个全新的阶段。


这时,区块链的发展不再仅仅只是一个概念和噱头,而是变成了一个独立、多元且有机的存在。

-END-

本文由孟永辉投稿一鸣网,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文章非经授权请勿转载,

向一鸣网投稿,请点击投稿按钮,详情请参阅《一鸣网投稿须知》。

互联网人都在关注的微信号

难道你还没有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