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万没想到,德国、美国、日本居然都曾是超级山寨大国……
看点 万万没想到,德国、美国、日本居然都曾是超级山寨大国…… 看点 | 2019-10-11 09:50 万万没想到,德国、美国、日本居然都曾是超级山寨大国…… 刘润

很多人还是看不起中国。看不起中国做的东西。

很多人还是看不起中国。看不起中国做的东西。

德国人说我们的产品品质不好;美国人说我们知识产权保护不利;日本人说连马桶盖都要跑到那边买……


不服。是中国不行吗?不是。


但争论不会停止,一时半会也吵不出结果,因为他们有一个“根深蒂固”的印象:

中国是一个山寨大国。

我们曾经跟随别人,或者说,山寨别人。这是不对的。

现在,我们逐渐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

但也要说,几乎每个国家都会经历这个阶段,都会“抄来抄去”。这是发展“趋势”和“规律”。

世界的发展史,可能就是一部山寨史……

你知道吗?那些骂过我们的国家,自己也曾是山寨大国……





 1 

“天下苦德国久矣”


德国,是品质的代表。看见印有“Made in Germany”的商标,放心。

可是“Made in Germany”,曾经是德国的耻辱,是品质烂的标签。

大概在18世纪左右,英国的谢菲尔德刀剪公司,状告德国山寨刀剪,因为做的实在是太像了。

英国人特别生气,斥责德国人,你们要不要脸!

德国人呵呵一笑。谁说我山寨你了,谁说我只山寨你了,全欧洲都被我抄了一遍。


英国的刀具、意大利的皮鞋、法国的服装,我全抄了一遍,想不到吧。

德国在18世纪,就是一个赤裸裸的“流氓国家”,制造能力很强,创新能力很差,到处剽窃,“天下苦德国久矣”。

怎么办?

聪明的英国人,决定专门为德国立一项法案,提供超级VIP服务:

1887年4月23日,英国通过《商品法》,德国产品进入英国,必须打上“德国制造”的标签。

所以在当时,“Made in Germany”不是代表品质好,而是告诉英国国民,这个东西差。你们都认清楚,这是山寨货,我提醒你了,你要是敢买你就买哦。


这一天,阴差阳错成为德国制造的诞生日。后来这也成为全世界统一的范式,Made in Japan , Made in China,Made in America……

Made in Germany,曾经在历史上臭名昭著。




 2 

原来美国也偷别人的科技


今天科技实力超强的美国,在当年也是小偷。

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英国发明了许多“黑科技”,比如纺纱机、蒸汽机,大大提升工作效率,通过巨大的创新优势成为当之无愧的世界老大。

还是小弟的美国,看着眼红,一心想着偷老大哥英国的东西。

这些大杀器,英国当然对其技术十分保密。有工人要到美国去,英国军队会在船上全拦下来,打开行李搜查所有东西,确认没有带任何相关的技术资料才放行。

但世界就是这样,技术越保密,外人越想要。美国太眼红了,太想要了,于是剑走偏锋。

出重金,让人把技术给我偷过来!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一个叫斯莱特的英国人决定铤而走险,横渡大西洋。

这个人特别聪明,为了绕过英国军队的安检,决定什么也不带。他把纺纱机大卸八块,每个部分的结构、每个零件长什么样子都记在脑子里,然后登船。


上船之后,斯莱特赶紧拿出纸疯狂“默写”,复原了纺纱机的样子……

这个像神一样的斯莱特,到了美国之后受到顶礼膜拜,简直就是美国的英雄。但英国人把他骂惨了,说他是卖国贼,是叛徒。

美国就用这样的方法,大量山寨欧洲的产品和科技,甚至出钱雇人去偷产品和科技。

现在无比正义,到处谴责世界的美国,以前竟然也是人见人恨的小偷。




 3 

日本几乎无所不抄


这,就结束了?

当然没有。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德国、美国抄了那么多东西,你们发展起来了,就以为没人抄你们的东西吗?

又一个国家开始崛起,日本。日本简直是疯狂的、大规模的、肆无忌惮的山寨别人。

这个牌子你认识吗?


熟悉日本品牌的人,可能认得出来这是不二家。

真的吗??

好吧,右边的才是不二家,1959年创立。而左边的本尊,是1949年欧洲的一个牌子,叫Merry Birds Eye。

长得实在有点像啊……日本说没有山寨,这是我自己想出来的!

好吧,好吧,你说得对,是你想出来的。


那这个牌子呢?

这是美国著名的超级英雄形象,Superman。


美国的超人,叫Superman。日本的超人,叫Rocketman。

Rocketman长什么样子呢?

嗯……这两个超人,好像孪生兄弟啊……

哥哥于1938年出生于美国,弟弟1958年出生于日本。

日本说我没有抄,是我自己想出来的!

好吧,好吧,雷同是一种巧合,是你想出来的。


那再看看这个。

这是Hello kitty,这个品牌是日本的,这总该是原创吧。


真的吗??

还真是真假难辨,雌雄难分……

右边才是真正的日本Hello kitty,左边是美国品牌Musti。Musti早在1945年就有了,Hello kitty要等到1974年才创立。

Hello kitty在全世界注册了许多商标和知识产权,但是没想到,它自己都是山寨的。

当我们说日本的设计一流,原创能力很强时,万万没想到,它曾经也无所不抄。

整个世界的发展史,真的好像一部抄来抄去的山寨史……




 4 

中国屈辱的“跟随者红利”

为什么几乎所有国家的发展历史,都会经历山寨和抄袭的阶段?

因为抄别人是容易的,创新是不容易的。你辛辛苦苦吭哧吭哧地研发,我拿过来直接用就好了。

这是一种“红利”,但这是一种“屈辱的追随者红利”。

中国还没完全走出这个阶段。中国也曾山寨别人。

记得在很久之前,我在电视看过一则广告,发自内心的难受。

当苹果手机出来后,中国有很多公司去抄苹果,甚至做得一模一样,图标一样,外壳一样……然后公然在店里售卖,甚至公然在某卫视打广告。

这部手机长得和苹果4一模一样,而且从语言和宣传上,说这是“4代鑫苹果手机”,想尽一切办法迷惑诱骗消费者相信这就是“4代新苹果手机”。

这也有人信?这居然也有人信?

他会想方设法让你信的。

再聪明,也聪明不过骗子。

一个明明是假的东西,在电视上做广告,居然还能讲出这句话,“假的怎么可能在电视上做广告呢?”


这是在卫视上公然行骗。可笑。可悲。可耻。

现在,中国绝不能再走这条路。

尤其在今天的大环境下,我们需要从粗放走向精细,从山寨走向创造。

否则,会死掉一批企业,也会坏掉一众口碑。


---

过去40年,我们的GDP高速增长,每年平均增速8.5%左右,甚至一段时间10%以上。在那个时代,企业之间的竞争,是“谁抢得快”之争。

抢得快的,多拿一些;抢得慢的,少拿一些。满地黄金,不是你的就是我的。

高速增长时,我们的核心竞争力不是“工匠精神”,也不是“创新体验”,而是“规模优势”。

不管一二线,还是三四线,还是七八线十五线城市,拿下,全部拿下。有规模才有议价能力,才能压低成本,带来利润。

那个时候,谁说工匠精神和创新体验,估计被当成傻子。因为这意味着付出10倍努力,才可能有1倍的增长,不划算啊,不如抢来得快。

现在中国经济开始放缓,GDP增速只有6.5%左右,我们已经心慌了,假如未来平稳到6%甚至更低,怎么办?

可你知道德国、美国、日本的GDP增幅吗?

德国2016年的GDP,只比2015年大约涨了1.6%,2015年比2014年,涨了大约0.4%,也就是说德国的GDP,大概只有1%左右的增长。

美国呢,大约是2%,特朗普上台后,曾经有一个季度达到3%的GDP增长,举国欢庆。

而日本,几乎是不涨了。

这就是为什么大家觉得生意越来越难做,因为过去都是增量生意,没有关心存量。

地上没金子了,大家自然的反应,就是把目光看向了彼此。大家开始计较起来了。大家开始想怎么吸引你的客户到我这里了。

所以必须说服消费者,我比其他人,更好。

这种差异化,就是体验,就是个性。

到了这个阶段,抄是不行的,而且抄无可抄,只能靠自己。

这是为了发展,被倒逼出来的转型升级。





 5 

怎么办?


怎样摆脱屈辱的“追随者红利”,真正走上创新和品质之路?

也许每个层面,都应该努力做点什么。

第一,国家转变思路,不是中国制造,而是中国创造。    

很多人相信机器人可以拯救中国制造,我个人是存疑的。过去大家把原材料大老远运到中国来加工,然后再运回去卖掉,就是因为中国人工便宜。

现在中国劳动力成本越来越贵,他们可以去越南,去印度等等其他地方,为什么要来中国呢?等到机器人大规模使用,大家都能在自己国家制造东西,还需要你中国吗?

真正能拯救中国的,是创造,而不是更高效的制造。


创新带来的溢价空间,是往上的,往上的空间是无限的。人工成本低带来的溢价空间,是向下的,向下是很快见底的。

这也是为什么国家要大力发展科技创新,发展高精尖技术,深化供给侧改革的原因。

这一步走好了,不仅是战术上的成功,更是战略上的胜利。

第二,企业要转变视角,真正以客户为中心,提供个性化服务。

这个时代的所有东西,都值得被重做一遍。

有一家西装工厂,叫红领西服。我去买西服时,一个小姑娘在我身上19个部位量了22个数据,开始制作。西装领口向上斜还是向下斜;袖口扣子是4颗还是5颗,都可以选。

我问创始人,和工业化制作相比,这样不是降低了效率吗?

但她告诉我,通过反向定制的模式,公司消灭了“库存”这个顽疾。因为完全没有库存,一件衣服的综合成本,只有成衣的一半,甚至三分之一。

红领西服的模式,是把西服拆解成很多模块,领口、袖口、口袋……

在模块化的基础上,是柔性化的技术升级。通过改造生产线,实现小批次,甚至是单件的生产,缩短生产周期,比如7天,甚至1天。

模块化和柔性化,也许是未来企业研究和发展的方向。

用技术创新提升产品品质,用模式创新提升商业效率。

第三,个人、小个体户转变思维,从关注产品功能,走向关注产品体验和个性。

在消费升级和生产升级的过程中,消费者的口味越来越难被满足,要求越来越高。

哪怕是小商小贩,是个体户,都要关注这种变化。

看看那些卖西瓜的,有人从文案下功夫,“甜过初恋”,“甜到舍不得卖”,看到的时候,会心一笑。这一笑,可能就是购买冲动。

有人从消费场景上做优化,天气太热了,现在就想吃怎么办?配个勺子给你,即买即食。

有人大开脑洞,把卖西瓜变得像卖花一样,做成心形的形状。

劳动人民的智慧,是难以想象的。这一刀简简单单,但是有这一刀,没这一刀,差别巨大。


这说明路边卖西瓜的,都开始思考消费者喜欢什么。

所以哪怕是卖西瓜,都要让人受欢迎,都要卖到成为扛把子的。



最后的话


世界的发展史,可能就是一部山寨史。

但是发展到一定阶段,一定会走向自主创新的道路,一定会注重品质,一定是抄无可抄。

在过去遍地黄金的时代,我们享受着“屈辱的跟随者红利”。用户从来都不是上帝,他们只是被善待的“取款机”,对你好,只是因为你吐钱。

现在,当我们发掘真正的“创新红利”,用户掌握真正的选择权,动动指头就能对企业生杀予夺时,他们才是真正的上帝。

发展的新要求,倒逼着我们转型升级,但这也说明,我们更强大了。

可以预见,未来的中国不会再是“山寨大国”,而是“创新强国”。

Made in China,不仅代表中国制造,更是中国品质、中国创造。

-End-

刘润,“刘润”公众号主理人,互联网转型专家,前微软战略合作总监。任海尔、中远、恒基、百度等多家知名企业战略顾问,他总能将复杂的问题,抽丝剥茧地探寻出商业本质,发布在他的公众号“刘润”(ID:runliu-pub)上。


-END-

本文由刘润投稿一鸣网,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文章非经授权请勿转载,

向一鸣网投稿,请点击投稿按钮,详情请参阅《一鸣网投稿须知》。

互联网人都在关注的微信号

难道你还没有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