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工之后怎样在疫情中活下去?我们整理了这25个方案
干货 复工之后怎样在疫情中活下去?我们整理了这25个方案 干货 | 2020-02-10 09:59 复工之后怎样在疫情中活下去?我们整理了这25个方案 盒饭财经

那些组织力不够强健、体系化管理及执行力不足的企业,即便疫情趋缓之后,也必将面临危机。

作者 / 陈春花、许小年、彭剑锋、于德翔等 / 盒饭财经(ID:daxiongfan)



自新型冠状病毒爆发以来,一时间所有注意力焦点都投向抗疫,不过,随着开工日期一拖再拖,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摆在眼前:你可能在疫情中安然无恙,你的公司可不一定。


近期,连锁餐饮企业首先表示挺不去了。“西贝莜面村贷款发工资也只能撑3月”的消息刷屏,西贝餐饮董事长贾国龙呼吁最后时刻国家一定要托底,老乡鸡董事长束从轩表示需要国家出台政策减免税收和房租,九毛九集团董事长管毅宏也希望政府能在税费上有减免政策,或者能有相关补贴补助,乐凯撒披萨CEO陈宁更是建议,对不裁员的企业,国家应发放稳岗补贴。


在这个罕见的经济“停摆期”中,倍感压力的何止是餐饮企业,任泽平领衔的恒大研究院于1月31日发布了《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分析以及政策建议》,该报告指出,短期来看,疫情导致餐饮、旅游、电影、交运、教育培训等行业受冲击最大。2020年春节档颗粒无收。零售和旅游相比2019年同期锐减。简单估算,电影票房70亿(市场预测)+餐饮零售5000亿(假设腰斩)+旅游市场5000亿(完全冻结),短短7天,仅这三个行业直接经济损失就超过1万亿,占2019年一季度GDP21.8万亿的4.6%,这还不包括其他行业。


这是一次典型的黑天鹅事件,过去中国企业非常看重现金流,不太看重现金储备,有现金流,就会持续增长,但没想到极端情况下,现金储备才能活下去


本次冲击,不但对高度依赖线下流量的公司影响极大,而且由于O2O蓬勃发展,线上与线下一体化程度大大加强,互联网公司也同样受波及。


怎样“活下去”?不妨听听这些企业家与专家的实用建议。

1

陈春花:挑战极限式地降低成本


新冠疫情给中国经济运行带来巨大影响,企业该如何面对经济下行的压力?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BiMBA商学院院长、曾任新希望六和股份有限公司联席董事长、首席执行官的陈春花教授提供五个对策建议,摘编自公众号“春暖花开”,有删减。


01 学会与疫情下的不确定性共处


虽然疫情已经发生了一段时间,但是从各种传播的信息来看,我们并未做好与疫情带来的不确定性共处的准备。人们总是期待着有一个明确的专业判断,有一个时间节点,有一个明确的解决方案。但事实上,疫情持续的时间和政策的对冲力度,都将带来不确定性。


疫情下的不确定性会持续发生,所以我们所需要的是需要有认知它的能力,与它共处的能力。如何做到这一点?核心是改变自己。亦即,我们需要开始要求自己接受疫情下的不确定性变为经营背景,我们已经不在一个原有的熟悉的经营环境下展开经营活动,要用新的方式和认知去理解当下的情况。


我非常推崇马克思的一句名言:“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在危机来临的时候,强调人的作用,重视人的主观努力,强调企业自身的能力,而非环境的约束。只有这样,才可以真正与不确定性相处,与动荡的世界相处。



02 坚定自我发展的信心


疫情带来的影响,的确让人焦虑,但是如果环境成为一种经营条件,我们需要面对的不仅是环境,还有企业自身的调整。


坚信企业发展才是最重要的,企业自我成长要不受环境的影响。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来临的时候,我写过一本书,叫做《冬天的作为》,在开篇中我写道:增长是一种理念,并以这样的理念来指导它们的行动。


我自己是做领先企业研究的,在对有着超过100年历史的公司研究中,发现这些企业的领导者及其领导的公司可能处在良性的环境中,也可能处在充满危机的环境中;可能处在一个高增长的领域,也可能处在增长已经陷入停滞的行业。但是,这些领导者及其领导的公司经过自身的艰苦努力,取得了同行无法比拟的增长,年复一年,不管经济是处在繁荣阶段,还是处在衰退时期,保持增长都是他们坚定不移的信念。


03 进化应对而非预测判断


这几天不断有企业界的朋友来微信问我,如何看待疫情对经济的影响?如何判断理解专家对疫情发展的判断?每每被问到这一类问题的时候,我也反问自己,我们力求可以得到答案,期待在明确的判断下做出选择,但是我知道,每个人的答案是会不同的,也无法给出明确的答案,因为给不出明确的答案,才是答案本身。


在一个持续变化的环境里,没有人能够预测并藉由预测做出判断和选择,在这种情况下,正确的做法,就是要朝着特定的方向,做好一次又一次调整自己的准备,并努力在前进过程中不断验证和改变,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现实。在太多的不确定性市场中,持续而灵活的适应性,是你必须要掌握的能力。


春节假期延长,复工后如何应对疫情,都需要企业动态去应对,很多企业已经采取灵活有效的工作方式,一些企业开启在线工作模式,一些企业让员工在虚拟小组中学习,我想,这些企业如果充分利用好这段特殊的工作时间,也许会带来不一样的能力提升效果。


04 挑战极限式地降低成本


今天的疫情之下,我们需要有更强的危机意识,更坚定地开展自我救赎之旅,缩减费用、剥离不良业务、杜绝亏损及没有质量的增长,确保现金流,同时要确保竞争力,而做到这一点的关键是,一定要挑战极限式地降低成本。


如何让企业具有真正的成本能力,如何让成本是一种对顾客价值的投入,而不是一种价值牺牲,这一次,我更强调挑战极限式地降低成本,尤其是对中小企业而言,其根本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期待中小企业保住现金流。



当然在危机中依然需要非常清晰的方向判断、足够强的勇气和抵抗风险的能力,以及理性的决策。我们需要承认的是,如果能在危机中找到一个明确的方向并增加投入,之后所获得的增长将是无法估量的。在危机的时候,对业务结构做加减法,从而使得公司具有更有效的动态应对不确定性的业务能力,一旦机会来临,这种更加合理的业务结构便能让企业有机会与其他企业拉开距离。


05 不确定的是环境,确定的是自己


在我写这篇文章的时候,疫情还在变化中,人们已经知道一季度的压力,也开始在准备第二季度的影响。人们开始关注春节复工带来的压力,也在准备复工之后如何恢复正常的工作运行。


疫情带来的这一切的确是太突然,冲击太大,而信息传播以及真伪难辨,又导致很多复杂性,这一切的确让我们觉得困顿和不安,我们在不断面对这一切的同时,也要清醒地告诉自己,不确定的是环境,确定的是自己。



其实,人生际遇并不是由环境决定,而是取决于思维的瞬间。所以,确定与不确定,在我看来是一个有机的组合,确定在我们自己的手上,不确定在环境上,如果我们把确定与不确定两者组合起来,我相信,这个不确定会是你的机遇,是你真正成长的来源。

2

彭剑锋:64字活命药方


疫情将延续多久?黑天鹅事件之后的蝴蝶效应是否会引发经济的系统性崩溃?如果全员无法正常上班,我们如何在家远程工作?如何有效管理在家工作?如何凝聚人心、安抚员工、激励员工?疫情后的业务机会在哪里?我们如何化危为机?中小企业如何闯过这道鬼门关,争取活下来?


以下为厦门大学EMBA名誉讲师、华夏基石管理咨询集团首席合伙人兼董事长彭剑锋教授撰文,摘编自公众号“华夏基石e洞察”,有删减。


彭剑锋教授整合各方经验,拟就8项建议,64个字,送给在疫情中奋力求生的中小企业,为他们闯过疫情鬼门关,祈福助力。



01坚定信心、自我防护


企业家与员工首先应该稳定情绪,不信谣、不传谣,坚信疫情防控战一定能取得胜利。在这样一个时刻,我们只有做好自己不给社会添乱,才是本份。为此,作为中小企业,在大疫面前,至少做好四点:


第一,强化疫情统一领导。第二,做好人,不发国难财。第三,不忘社会责任,为抗疫贡献绵薄之力。第四,做好自我防护不添乱。


02抱团取暖,共度时艰


对于中小企业在疫情中遇到的问题及困境,通过在网上、微信中吐槽、抱怨无济于事,不如集体发声,向政府、行业主管与社会集体发声求助,寻求理解;同时互相帮助与支持,抱团取暖,共度艰难时刻。


第一,呼吁政府对企业不能一刀切。在确保安全和健康前提下,在当地政府有关部门的指导下,有节奏、尽快分批恢复正常生产。


第二,对于短期内遇到困难的企业,如餐饮、零售、娱乐,这一时期生意凋零,现金流会出现危机,必须尽快与员工、出租方、银行、政府形成谅解,在控薪、减租、减息、减税等方面形成支持与谅解。


第三,呼吁政府对中小企业进一步降税减负。


第四,呼吁政府成立中小企业疫情脱困专项援助基金。


第五,国际贸易合同受疫情影响无法履行的,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可以出具不可抗力证明(中国贸促会商事认证中心开发了线上认证平台:http://www.rzccpit.com/ ,帮助企业线上办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不可抗力事实性证明)。


第六,抱团取暖,互相支持。企业上下游合作伙伴,积极沟通,共度时艰。生存能力强的企业,多关心、帮助自己的上下游客户,特别是很多产业链上游的企业,更要有生态共荣的思维,要肩负起产业价值链的经营责任。



03远程办公、弹性工作


疫情居家隔离期间,应积极推行远程办公、在家办公,在线上与同事或工作任务项目小组进行跨地域远程协作。老板可以通过远程办公系统快速地安排工作,员工的工作任务、遇到的问题随时与主管在线沟通和交流,通过微信召开临时电话会议,建立定期沟通制度。


在疫情警报没有解除之前,有条件的企业可以采取“双‘1-3-1’工作法”的方式,实行远程办公。“1-3-1”工作法是指:


“1”即周一碰头,布置当周的总体工作任务和各人的工作安排,同时明确当周、每天、每人的里程碑节点,确保目标和路径协调一致


“3”即周二至周四“3”天在家办公,在家办公期间,每天早上10分钟,部门或项目全员远程会议,再次明确当天各自工作任务;每天中午30分钟,进行例行沟通,确保需要多方协调互动的工作能够及时有效推进;每天晚上10分钟,进行总结复盘,汇报当天工作进展,提交工作成果,提出明日工作要求,做到“日事日清,日清日高”。


“1”即周五继续线上碰头,复盘当周工作完成情况,及时给予反馈,提出要求,总结经验,并形成新的“1-3-1”工作思路。


做好远程办公,要学会利用现有的即时通讯工具和办公协作工具。当然远程办公要想提高效率,还应该做好以下几点:


1、区分休息区和办公区,营造好的工作场景,避免“摸鱼”;


2、模拟真实办公状态,严格按照打卡时间,实行远程打卡;仪式感也很重要,只有营造了一种真实的工作氛围,才能实现高效的工作产出;


3、使用好在线沟通协作工具,上文分享了很多工具,都可以予以应用;


4、采取“双’1-3-1’工作法”,将目标任务合理分解,每周每日定期沟通和例会,提高协同性和目标一致性。


4任务细分,全面激励


无论线上还是线上,远程还是现场办公,都是围绕目标和工作任务来进行。因此,工作目标的设定、分解和任务细分、工作节点、工具路径同样重要。


分布式远程办公虽然有利于应对疫情,但天然对工作效率产生影响,这就需要通过“目标、任务、控制点、举措、计划、责任人、标准、资源和支持”等方面形成系统思考,落实到日常工作表,将任务逐步细分至人头,细化工作和时间节点标准要求,才能实现协同和对齐。


1目标包括多个维度,公司层面,可以将目标拆分为部门层面,部门可以将目标拆分为小组层面,小组可以将目标拆分到个人层面。责任人则要将任务明确到人头,明确主责人和配合人,确保“事事承接目标,事事落实人头”。


2任务细分之后,由于缺乏管理人员及时的反馈,所以要将工作任务的标准也明确出来,包括结果的标准、动作的标准、能力的标准等方面,要尽可能用量化的方式,将任务明确化,提高导向作用。远程办公,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反馈,员工的激励也是需要关注的核心问题。


①疫情期间,首先要做好关怀激励,保障好员工的人身和心理健康。

②薪酬激励既要关注员工的获得感,也要关注企业的人工成本可控性,要做好固定薪酬和浮动薪酬的搭配,确保“劳有所得,绩有所得”。

③绩效激励要关注结果,更要关注过程。

④在总体成本可控前提下,除了关怀激励、薪酬激励和绩效激励等物质激励外,还应关注非物质激励的手段和方式。

⑤文化激励则要在非常时期,强化使命和责任意识,让员工明白工作的价值和意义,从“要我干”成为“我要干”。

⑥认可激励。当然,员工是脆弱的,在工作的高标准、严要求下,还应给予一定的认可激励,让员工得到赏识和认可,顺心、开心、舒心的工作。


此外,缺乏社会归属感的远程办公,结合线上化手段,可以采取一些PK赛、排行榜、虚拟币、社群官的游戏化激励手段和方式,让工作变得更有趣味,让员工变得更有激情。



最后,要有爱。没有爱的激励,仅仅只是交易。有爱之后,才会从利益共同体,形成命运共同体,才可以共同应对危机,攻坚克难。


05节流开源、保障现金


保障经营现金流不断,是企业求活的根本,企业只要现金流不断,哪怕是暂时亏损也死不了。尤其是在大疫面前,要有可支配的经营性现金流,企业正常运营不缺钱,企业就死不了,就能够活下来。为此,企业要做好以下几点:



1认真审视疫情对企业现实业务的影响程度,预估疫情持续时限将给公司带来的困难程度,尤其对公司收入及现金流的影响要做出预判及预案。


2顺应天时,调整投资策略,重新评估已不具备快速发展条件的长期投资项目,必要时暂停长期投资项目支出。


3梳理企业的成本费用,把资源优先投入到经营活动上,关键价值活动上;减少一切不必要的成本投入,压缩成本和费用,尽量保障现金流安全。


4珍惜当前已有的业务和订单,尤其是赚钱的产品和业务,要盯紧不放松;已有的订单,特别是海外订单,要想法设法完成。


5筹划剥离可变现的非核心资产。该熬的熬,该扛的扛,该关停的则暂时关停。


6拓宽融资通道,与银行高层沟通。基于以往历史经营业绩好,但迫于疫情影响遭遇现金流困境的企业,争取其提供中长期的低息甚至无息贷款,并加大资本扶持力度。


7强化库存管理,短期要关注消费受阻带来的库存消化周期延长、财务费用相应增加及其对于现金流的压力。


8如果中小企业手里有好的项目,老板要舍得释放股权,尽可能引进资金,备足粮草弹药。


9苦练内功,减少浪费,提升效能,紧紧以“效能为中心”强化人均效率、单位时间效率、利润率、质量、事故率、增长率等,提升企业组织效能。


06维护客情、绑定大户


在大疫情时刻,稳定客户、稳定供应链,稳定外部合作伙伴的心非常重要。


1要建立正面、积极的面向员工、客户及供应商的信息沟通机制,形成标准的沟通文本,并及时与客户进行远程交流与沟通。


2针对短期内无法恢复生产带来的履约风险和客户关系风险制定解决方案。


3大疫当头,中小企业依附于大企业,要傍“大款”,加强与行业老大及大客户的沟通,求得大客户的谅解,让大客户及大供应商重视你的存在,对你有信心,视你为可靠的战略合作伙伴。



07灵活用工,和谐劳资


1企业对劳动制度进行适时调整。企业可以采取自有雇佣、业务外包、灵活用工等多种方式,工作效率更高,用工成本更低,更能减轻危机时期的用工风险。


2认真研究延长春节假期所引起的工资、加班费、五险一金、员工退出等问题,关注员工假期延长期的权利与义务及相关劳动法问题。


3职工未复工时间较长的,企业经与职工协商一致,可以安排职工待岗。具体待岗相关规定可查看当地通知。


4调岗调薪调工时。企业因受疫情影响导致生产经营困难的,可以通过与职工协商一致采取调整薪酬、轮岗轮休、缩短工时等方式稳定工作岗位,尽量不裁员或少裁员。


5停工停产。部分单位可能因生产经营出现困难而选择停工停产。


6疫情面前,更要努力维护和谐的劳资关系。


7企业做好员工心理疏导,尽快把员工心理调整到积极健康的工作状态。


08洞察变局、大疫大机


大疫大机,2003年非典时期,京东、淘宝崛起,犹在眼前;大疫之后,人们的消费观念与消费模式的变化,将带来全新的市场需求并催生新的业态。“线上方式”对“线下方式”的无情渗透与强力深度融合,将推进智能化、产业互联网化与商业模式的创新。



1疫情期间,企业家与高层线上研讨公司战略,洞察新机遇,重新审视自己的核心能力,推动企业与产业的转型升级,将要干的事业说清,将产品与服务做好,将一支干部队伍带好。


2商业模式创新求发展。如针对宅家隔离,美团推出“无接触配送”,春节档率先挑战和改变传统院线模式的徐峥。


3借此机会,用互联网思维彻底改造线下,推动线上线下高度融合。


4研讨疫后市场趋势,抓疫后新机遇。每次大事件背后都孕育全新的发展机会,如电商、短视频、游戏、线上教育、知识付费、线上办公与协同软件、家用娱乐设备等业务,将遇到空前的发展机遇,无人零售、无人餐饮、无人机配送等高科技行业将强势崛起。疫情过后,人们的饮食消费习惯的改变将推动农牧业、餐饮业、食品业的高质量、可持续性地发展。


5企业处理危机就是靠情商,尤其中小企业在当前的困难时期,领导人还是要把一件你想做的事情,用大家可以接受以及被鼓舞的方式说出来。所以,企业假期结束,领导人在所召开的第一场复工会、唤醒会上,还是要认真准备好一份开工致辞。

3

许小年:企业和金融机构要协商共渡难关


讨论疫情对GDP的影响没有太大的意义,我不怎么关心这些数字,真正应该关心的是众多中小微民营企业能不能挺过去。



如何看待疫情对宏观经济以及微观层面的企业的影响?宏观经济政策如何应对?如何救助受疫情影响的中小微企业?


以下为中国著名经济学家许小年的回答,文字摘编自新京报,有删减。


1新冠肺炎最多影响中国经济二三个季度


从短期来看,疫情对服务业的冲击非常大。现在第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远高于2003年的比重,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影响要超过2003年SARS的冲击。


疫情给经济带来的间接影响不亚于直接的冲击。为了防控疫情的蔓延,必须实行严格的隔离,这会导致企业周转速度放慢,特别是中小微民营企业的资金链紧张。一些中小微民企的处境恐怕会变得艰难,有可能出现较大面积的中小微企业关门歇业,而中小微企业事关城镇百分之七八十的就业,不能掉以轻心。


从中长期来看,疫情不会像有些自媒体说的那样“给中国经济带来毁灭性打击”。现在民间官方齐心协力防控疫情,参考SARS的前例,新冠肺炎最多影响中国经济两三个季度,不会改变中长期的趋势,经济中长期的发展主要是由内在的基本面决定的



从中长期看,许小年对中国经济还是有信心的。第一,经济形势越差,改革的希望越大,改革的力度也越大,很多改革都是被逼出来的。第二,从微观层面看,中国的民营企业生命力极强,用网络流行的话讲:给点阳光,它就灿烂。


2 短期内政府有必要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帮助民企纾缓困难


中国经济的未来和希望在民营企业,而不在只大不强的国企,多给民企一点阳光,相信它们能大有作为。在经济形势的倒逼下,很多的民营企业确实都在想办法转型和创新,越来越多的企业要学华为,到华为取经,谈论研发、数字化、互联网、创新的企业越来越多,这些现象令人鼓舞。


不善待民企无异于自毁长城,总书记2018年接见企业家,去年政府出台了支持民企“28条”,说明中央对民营经济是高度重视的。


在现实中,民企近年的生存环境艰难,疫情冲击下可能会进一步恶化,短期政府有必要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帮助民企纾缓困难,长期要解决的根本问题是产权保护和公平竞争。发几个行政性的文件、省长或者市长讲话是不够的,市长调走了,过去的承诺就不算数了,还是要靠法律保障的产权和公平竞争。


3 如何救助受疫情影响而陷入困境的企业?


许小年认为,财政政策仍有一定空间,通过缩减财政支出而不是提高赤字率来调整财政政策。建议参照2003年“非典”时政府采取的一系列减税降费政策,帮助企业渡过难关。


现在民企和国企还是待遇不同,民企融资难,国企很容易从银行获得贷款,一些国企充当资金的“二道贩子”,躺着赚优惠政策的钱,这公平吗?


除了保护产权和公平竞争,政府能做的还有放松管制,依靠民间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尽快实现产业的升级换代,尽快实现国家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


4 要让央行放的“水”流到中小企业的“田”里


在货币政策上,许小年认为,比政策宽松更重要的是解决货币政策传导不畅问题。如何解决?他建议此时要适当放松市场准入管制,提高监管效率,恢复或者重建金融体系的“毛细血管”。


为应对疫情冲击小微企业,银保监会等也出台了很多的政策,要求对受疫情影响企业银行不得盲目抽贷断贷等。对此许小年表示:


不要搞行政指令的一刀切,在对等的基础上,让企业和金融机构去协商解决,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唇亡齿寒的道理双方都明白,银行断贷,企业如果倒了就成了银行的坏账。反过来一样,企业不还贷,银行维持不下去,将来谁给你放款?



恢复或者重建为小微企业融资的“毛细血管”,此时要放松管制。只要没有违反市场规则,企业都可以做。不能以有序竞争为由,这也管那也管,把企业和行业管死了。


具体到当下的问题,建议定向给中小金融机构提供流动性,对于不能进入银行间市场的机构如村镇银行、小贷公司、保理、租赁公司,拓宽它们的融资渠道,提高杠杆率上限。政府可以考虑补贴小微贷款的保险费,但最好不要贴息,以避免扰乱市场信号。


为助贷业务正名。助贷平台相当于大银行和小微企业之间的二级承包商,这种业务信息成本低、效率高,可以有效地帮助大银行给小微企业放贷,起到毛细血管的作用。

4

于德翔:疫情期开工,这4件事尽早做


在变局之下,企业家该如何正确看待今年的形势?如何满足市场、客户的需求,从而转危为机?如何把失去的时间和机遇补回来?


以下为特锐德、特来电董事长于德翔口述,摘编自公众号“正和岛”,有删减。


我们企业原定正月初七上班,但突发的疫情使得我们不能按时复工。为了保障疫情过后,企业工作能够快速归位,我们立即提出了一个倡议:员工在做好居家防护的同时,进入战备状态,开启居家在线的“新开工模式”。


这次疫情对心理层面的影响比较大,可以总结为“先恐慌、后心慌”。


对企业家而言,心慌的原因有两方面:2018-2019年,整个中国经济形势下行,叠加中美贸易战,给中国企业家蒙上了一层阴影;到2020年初,又迎来疫情的当头一棒。


所以许多企业家开始心慌:我的企业能否活下来?在这样的情况下,企业家开始思考资金问题、市场问题、成本问题,问自己还能否再投入?该开源还是节流?


员工们也在这个过程中开始心慌:企业不景气了,还能不能持续发展?能不能为员工提供岗位?假设企业倒闭了,那么我们员工的房贷该怎么还?孩子高昂的学费、家庭生活又该怎么保障?


企业家就该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对于企业家而言,现在唯一的责任,就是想尽一切办法让企业活下来。在这一点上,要对国家有信心、对自己的企业有信心、对战胜疫情有信心。


任何一个危机,都是危险和机会并存。“危机”二字就是要求企业家在危险当中寻找机会。在此时,有智慧的企业家要提前做好起跑的动作,为新一年的开弓(工)放箭做好准备。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提出了特锐德、特来电的“新开工模式”。


我们提出了“新开工模式”,具体指的是“三在三补一研究一提升”:


三在:让员工“在家上班、在群上岗、在线培训”。


三补:补齐2019年还未来得及完善的总结分析;补充完善2020年战略落地的工作思考;补足平时没有时间做的反思和措施。


一研究:提前研究2020年战略落地的工作部署,把上半年的一些工作提前到现在来进行研究,把它研究透、作出安排,做出落地的措施,并作出一些具体的考核目标。


在这个过程中,一定要坚持两个原则:遵循“三个导向”(问题为导向、目标为导向、客户为导向)、灵活运用“336工作方法”。(我们自创的“336工作方法”:找出难点问题、关键问题、最需提升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制定可执行、可量化的目标和闭环落地措施)


一提升:利用这段时间,通过学习提升个人能力,研习专业课程,做到个人综合能力的提升。


我们还启动了“特锐德大学”的培训,提升企业管理干部的智慧,以期通过这样的学习达到下面6个目标:



1. 提高领导的智慧


所谓“领导”的智慧,就是凝练能人的能力、领导干部的洞察力和决策力。领导的智慧要通过学习,来让企业的领导干部提升站位、提高格局、打开心胸。在这样的基础上,才能凝聚比自己更“能”的人。


2.提高管理的智慧


什么是企业管理?我个人认为,高效实现企业目标就是企业管理。“两点之间,直线最短”,提高管理的智慧就是总能找到最近的路,高效实现目标。


3.提高创新的智慧


创新就是颠覆自我的能力,要颠覆自我、改变自己,从而实现一步领先和步步领先。对于每个企业家而言,创新和自我革命一直是个难题。但是我们必须接受这样的难题,勇于接受挑战。


4.提高营销的智慧


评价一个营销人员是否优秀,就看客户是不是尊重你,尊重你以后订单是不是跟着你。


5.提高产品的智慧


什么叫做好产品?就是让客户看上去就喜欢,越用越喜欢,就是爱不释手。如果一个产品连自己看完都不喜欢,用户怎么可能喜欢呢?“自己喜欢”是衡量一个好产品的标准。


6.提高团队的智慧


我最在意的是团队的智慧。什么是优秀的团队?我总结为一句话:就是大家在一起时,心不累。


多位创投人士:活下去最重要的是现金


特殊时期,企业面临生存压力。危机当头,与其坐而待毙,不如奋而出击,以尽量减低损失,保留实力,等待疫情过去重新出发。


那么,在今年的特殊情况下,企业应该怎么做?对此,多位投资人和创业者给出了具体建议,它们可以被归纳为四个方面,薪资发放、工作安排、远程协同和降本增效。以下内容来自公众号“深响”,有删减。


在投资人及创业者们看来,当前形势下的重中之重是严控成本、死卡现金。活下来最重要,挺过去等待春天来临。具体建议如下。


第一,如何核定和支付员工的工资?与员工坦诚沟通是基本。


经纬创投表示,如企业确实难以承受人力成本,建议通过部门负责人与员工坦诚沟通,此外可通过电子邮件或其他工作沟通软件明确说明薪资或调休计划,尽可能由员工明确表态如“收到,知悉并同意按照公司安排执行”等。如确有员工疑似患有或确诊患有新型肺炎的,尽最大可能给予关怀和帮助,根据员工所处阶段及时支付相应工资待遇。


第二,企业应当如何安排工作?确保安全是前提。


尽管多地复工时间已被推迟,但企业业务依然需要运行,在员工无法全员正常到岗的情况下如何保证工作正常运转?部分创业公司创始人结合实践给出了自己的建议。


在线教育公司艾上AI创始人邓亚建议,首先需保证员工安全。按照国家相关政策,做好员工状况摸底调查并协助员工做好防护措施;建议制定员工分批到岗计划,避免在交通高峰期返回办公地;公司内部测温、消毒、清洁等工作要到位,尽量为每个员工配备好手套、口罩等用品。


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薪人薪事创始人&CEO常兴龙,从人事的专业角度给出了具体的执行办法:


“一专”,由HR牵头,成立疫情专项小组,及时解决员工问题;


“两收”,对外收集各地疫情、当地安全情况、员工返岗等情报,对内利用调查问卷或其他便捷化工具收集信息;


“三管”,集中会议、远程管理及考核、明确管理协作方式既规避风险又因地制宜和合规。


第三,如何做好远程办公的协同?明晰目标、严格考核是方法。


艾上AI创始人邓亚奉行五条远程办公法则。


第一树立工作目标,设定相应工作方式、流程及管理措施,具体到员工每天工作量以及布置、反馈、沟通、检查和监督等细节。

第二通过总监级、总监-经理、总监-经理-员工三次会议,统一公司内部管理措施。

第三要严格考核,帮助员工进入工作状态。

第四要通过两次会议做到工作日清日毕,保证效率。

第五要采取非常的绩效考核标准,调动积极性。


薪人薪事创始人&CEO常兴龙也有自己四条落地的做法。


第一,细化任务颗粒度,由HR牵头把大任务拆解成具体的、明晰的限时任务;

第二,及时处理工作评价,早规划、晚复盘,鼓励主动发布协同风险;

第三,HR需要提前启动一些动作,减少团队迭代风险;

第四,建立线上合规完整流程。


第四,如何有效节流、降本增效?


红杉中国建议创业者们,保持对现金流变动的关注,做好企业自身发展和社会责任的统一。要测算现金流在销售短期递减,而租金、人力费用等固定的运营成本与管理费用不变的情况下,可能对公司业务产生的影响。


金沙江创投朱啸虎也表示,“03年非典的时候,我还在创业,那一年管理层都只拿基本生活费,到年底结余后才补发的工资。今年比非典还严峻,对很多创业企业是生死关。”他建议企业,一定要严控成本,死卡现金,最少要保持假设没有任何收入的情况下6个月的现金,最好有12个月,根据这个来倒算成本。




具体怎么做?艾上AI创始人邓亚的建议是:争取房租上的优惠、减少办公面积、降人力和降运营,比如广告、活动、差旅等预算至少要砍掉一半甚至三分之二,投放的考核标准也应以效果为主。


危机当前,共克时艰。挺住意味着一切,正如朱啸虎所说:“跪着也要活下去,熬过去就是春天!”



总之,那些组织力不够强健、体系化管理及执行力不足的企业,即便疫情趋缓之后,也必将面临危机。这次危机,是你更强大路上绕不过去的试炼。

-END-

本文由盒饭财经投稿一鸣网,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文章非经授权请勿转载,

向一鸣网投稿,请点击投稿按钮,详情请参阅《一鸣网投稿须知》。

互联网人都在关注的微信号

难道你还没有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