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靠大树众安保险仍难翻身:保险的互联网化为何这么难?
金融 背靠大树众安保险仍难翻身:保险的互联网化为何这么难? 金融 | 2020-04-10 14:30 背靠大树众安保险仍难翻身:保险的互联网化为何这么难? 他石

从估值超千亿的“神话”到陷入盈利难的“泡沫”,众安保险似乎走过了”七年之痒“。

在人口老龄化以及人们风险意识逐渐增强的当下,保险行业无疑展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以BAT为代表的巨头们嗅到了互联网保险的“春天”,而且丝毫不掩其野心,在以技术为底层逻辑,玩转大数据动态分析、个性化应用、场景适配的互联网保险行业中不断开疆拓土。

这也让近年来的“互联网+保险”赛道显得异常热闹,但互联网保险看似一片红火的背后,实则深陷困顿与迷茫。这其中,互联网保险第一股的曲折故事屡屡被人提起。

53da0b9b-d7fe-4edf-9da4-2ff0f373772a.jpg

从估值超千亿的“神话”到陷入盈利难的“泡沫”,众安保险似乎走过了”七年之痒“,保险业务首度盈利,为专业互联网保险公司的暗淡打开了一道光,但众安保险要真正实现翻盘,似乎还有很长路要走。

众安保险

利润与股价折戟成沙

背靠阿里、腾讯、中国平安这三座大山,众安保险不仅坐享流量资源,深受资本市场热捧,还在2013年顺利获得保监会财险牌照,成为中国首家专业互联网保险公司,其业务流程全程在线,不设分支机构,完全通过互联网进行承保和理赔的模式也被视为保险行业的未来。然而,这只独角兽的荣光并没有持续多久,2017年以来,净利润累年亏损,千亿市值直线萎缩。

1f3a2b5479f4392fb3e5da2c7a012ea.png

3月23日,众安保险发布了2019年全年业绩报告,报告显示,2019年其净亏损收窄至4.5亿元,保险业务实现760万元的首度盈利。这份报告传递出了两个重要信号,一是公司保险业务扭亏为盈,二是承保亏损收窄,投资收益大幅上升。尽管这已经是众安保险上市以来最优秀的成绩单,但资本市场的反应并是不太乐观。截止4月9日,众安保险报收26.6港元,总市值390亿元,股价较2017年上市初期的高位97.80港元下跌72%,市值萎缩60%以上。

除了股价“跌跌不休”,众安保险的净利润自2015年以来一直处于下行区间,最近三年更是录得大幅亏损,直到2019年亏损收窄至4.5亿元。顶着C位光环“出道”的众安保险,被寄予了用“互联网+”思维来颠覆传统保险行业的期望,但在股价和盈利上却屡次折戟,还需要我们进一步深思。

众安保险有增收无盈利首要原因是囿于不断拓展业务线带来的成本高企难下。数据显示,众安保险2014—2017年综合成本率均超过100%,成本大于收入意味着就算增加新业务会给众安保险带来新的营收,但短期内它在成本高企难以控制。另外,虽然众安在线不设分支机构,完全通过互联网开展业务,可以降低线下成本,但其所依赖的渠道费却远超支付给保险代理人的成本。

雪上加霜的是,众安保险接二连三的被监管部门点名批评,其理赔内控管理存在诸多问题,保险行业的信任被负面消息消耗,叠加用户对于互联网保险理赔服务的的不信赖,也很难让众安保险在大保额、长期保障的险种上很难获得更多用户。众安保险本质上仍是个互联网保险公司,不设立线下机构必然会导致它在保险售后服务上做不到传统保险机构能提供的服务保障。

专业互联网保险

赛道拥挤、信任危机、创新不足

随着互联网和传统行业频繁接轨,助力了金融业和互联网的融合,互联网保险这种全新的保险经营方式应运而生。目前,我国互联网保险大致分为两类:一是以是以众安保险、泰康在线为代表的专业互联网保险公司,二是以大特保、蚂蚁保险为代表的互联网保险代理平台,以及针对固定场景模式的代理平台。在传统保险的资源与信任压制,叠加互联网巨头加持的保险代理平台加速布局的背景下,互联网保险红利殆尽,以众安保险为代表的专业互联网保险身陷囹圄。

w700h350z1l10t1045b.jpg

首先,以BATJ为代表的互联网巨头悉数入场让互联网保险的赛道更加拥挤,巨头们独立做互联网保险的野心也在不断暴露。资料显示,阿里健康携手中国太平、太平人寿等企业发起阿里健康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蚂蚁金服通过收购完全控股国泰产险,与中国太平、太平人寿等企业发起阿里健康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无独有偶,腾讯也与富邦金控合作推出微信销售保险产品的互联网保险模式,还控股了微民保代、参股和泰人寿和英杰华人寿。目前,巨头们受限于牌照尚未上施展开拳脚,但随着政策的放开,缺乏自身渠道、被高额业务费承压的专业互联网保险面对“亲儿子”与“养子”之争,地位可谓是岌岌可危。

其次,囿于全流程在线模式,与传统保险公司相比,专业互联网公司还深陷信任危机。一方面,我国传统保险实行的是代理人模式,即以代理人的为中心,圈层式的向外辐射人群,本质上走的是“社交+信任”引流。但专业互联网保险的全线上模式,难寻“信任牌照”,数据显示,2019年上半年,4家专业互联网保险公司全部进入保费投诉量前10名。理赔机制不完善、责任边界模糊、保险捆绑销售、未经同意自动扣费等问题层出不穷,使消费者对其敬而远之。另一方面,传统保险也在频频借机转型,通过嫁接互联网,开拓线上平台,凭借自身的品牌背书,也更容易被消费者青睐,从而进一步遏制了专业互联网保险的发展。

再者,专业互联网保险创新力度远远不足,自身羽翼尚未丰满。“互联网+”的思路为所有传统行业转型提供了一个风向标,希望借助“互联网思维”进行创新升级以及大谈替代和颠覆传统行业的创业者比比皆是,但成功者却是寥寥无几。许多专业互联网保险缺乏技术支撑仅实现了渠道创新,仍停留在用互联网卖保险的表面,产品本身的升级发力远远不够。相比于以技术为底层逻辑的代理型平台保险公司更是难以望其项背,以腾讯微保为例,产品上线和迭代速度是以天为单位,其中“医护保·新冠肺炎特别版”产品从最初想法到上线,仅24小时。

互联网保险下半场

高速发展转向高质量 技术仍是底层逻辑

2020伊始的这场疫情如同“催化剂”,使得专业互联网保险行业短期内出现明显增幅。“重拾健身,购买保险”成为大家的共鸣。1月,众安保险的保费收入总额为14.85亿元,同比增长 62.30%。这一高速增长是昙花一现吗?

就需求端而言,随着人们健康安全保障意识的提升,保险需求得到释放,叠加80、90 后主力用户群体的崛起,成为了互联网保险购买力的中坚力量。他们习惯于线上消费,且有能力通过线上渠道了解、购买保险。就供给端而言,依托技术加持,整个保险行业的互联网化的进度加快,大量创新企业进入赛道、各类创新型保险产品应接不暇。

c6848c5a0dc44350ab974a2a59cb06fe.jpeg

由此看来,疫情催生下,互联网保险行业高速增长其实是必然趋势,中国保险行业经历了长期的粗放式发展,这个过程中沉积了大量的行业痛点。这其中,专业互联网保险公司如何从把握这次高速增长的风口向高质量发展迈进,还是要从技术创新来谈。

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等技术在保险价值链中落地,专业互联网保险仍需紧抓技术的赋能,从规模扩张转向技术引领,一方面,要构建保险场景多元化,积极探索适用的可持续的商业模式。另一方面,专业互联网保险要想在夹缝中生存,还需强化自身独立性,探寻自身发展的不可替代性,主打差异牌。

目前,专业互联网保险公司更多还是走合作与融合的路子,包括与互联网巨头和传统保险公司的合作,但随着保险行业的高速发展,保险产品、价格以及场景应用将会越来越趋同,一场战役在所难免,如何依托技术加持,玩转产品建设,构建强大的护城河还得看各家巨头。

-END-

本文由他石投稿一鸣网,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文章非经授权请勿转载,

向一鸣网投稿,请点击投稿按钮,详情请参阅《一鸣网投稿须知》。

互联网人都在关注的微信号

难道你还没有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