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未来,什么样的人,永远抓不住机遇?
资本 在未来,什么样的人,永远抓不住机遇? 资本 | 2020-05-25 11:37 在未来,什么样的人,永远抓不住机遇? 刘润

辅导了一天,感触颇深。


有一次,受邀参加一家千亿集团的战略会,辅导他们梳理核心战略,找到增强回路,确定发展规划。

我非常敬佩这家公司,从集团董事长往下,深深敬畏系统,懂得用系统性思维管理公司。这或许是为什么他们能做到千亿规模的原因吧。

辅导了一天,感触颇深。





1.看到的人并不一定做到,做到的人并不一定坚持做


说比听重要,写比说重要,画比写重要。

听完,我们恍然大悟。

然后你问:那你复述一遍。一句都说不出来。 

为什么? 

因为听完的收获,通常只是“你说的没错”。

但“你说的”,依然不是“我懂的”。 

说,一定要说。能说出来了,然后写。

写,一定要写。你会一身冷汗。

这身冷汗,就是把“你说的”变成“我懂的”过程。 

只有懂了,才能“说出来,写下来”。 

但是,这还不够。

画张图看看。 

一旦画图,就会涉及到“说出来,写下来”遇不到的问题: 

这两个变量是什么关系?谁是因谁是果?先A后B,还是先B后A? 

稍微有点逻辑不完备,就过不去。 

听能获得1分,说能获得10分,写能获得20分,画能获得100分。 

任何一个行业,你别看竞争似乎异常激烈,你每天比别人稍微努力一点点,往上游走两步,就会刷下去一大波人。 

说知道的人,并非真正懂了,看到有困难阻拦,就放弃了。 

说懂了的人,其实没有真正的懂,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说真正懂的人,懂了也没有真正的去做,做了也没有认真坚持下去。 

那些没听明白的人,那些说不出来的人,那些写不出来的人,那些画不出来的人,自己就把自己淘汰了。 

看到的人并不一定去做到, 做到的人并不一定坚持做。 

这,就是机会。




2.争辩对错毫无意义,关键在于把事情做到极致

产品好,才能卖得好。

那么,产品能力是因,销售能力是果吗?

听上去有道理。

产品越好,销售越好。但实际上,产品能力,和销售能力,没有因果关系。

产品能力越好,业绩越高;销售能力越高,业绩也越高。

产品能力,销售能力,都是业绩的因。

但是,他们之间没有关系(至少关系不大)。

很多销售估计就不同意了,烂产品,怎么可能卖得好?

如果只有好产品才能卖得好,那还需要你销售做什么?

好产品卖得好,那是产品的功劳。

只有把“烂”产品也能卖好,才是销售的功劳。

只会教好学生的老师,不是好老师。

清晰地理解这一点,才能导致管理中,不会有因为“把先后当因果”而造成的互相推诿。

画图非常重要。

一身冷汗画完,你会对自己的生意,有前所未有的洞察。

做很多事情,不在于争辩谁对谁错,也不在于你有没有赶上红利期。

而是,你有没有把事情做到极致,是不是真的洞悉了行业本质。




3.什么才是核心存量?

什么样的存量,可以叫做“核心存量”?

值得坚持10年、20年,不断地推动?

核心存量,要符合几个条件:

第一,它必须在增强回路上。比如声誉。

声誉带来更多好的合作机会;好的合作机会带来更好的声誉。如此循环。

这样你越推到后面,需要的力气越小。

不在增强回路上的存量,你需要永远推下去。

第二,它必须能形成护城河。比如专利。

专利墙一旦形成,就会带来巨大的利益。而且,这个利益是有护城河的。

这样,城墙外的对手,会对你久攻不下。

护城河有四种:无形资产,成本优势,网络效应,迁移成本。

第三,它必须是属于组织的。比如品牌。

品牌属于组织,产品属于用户。产品,永远不是你的核心存量。

生产产品的能力,下蛋的鹅才是。那些才是属于组织的。

---

在进化岛社群,我曾经和同学们分享过这么一件事。

我曾经问一家公司:你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

他说:是产品。

我们有这个产品,那个产品,都很不错。

我说,不,产品,从来都不会是一家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为什么?

你有一只鹅,它每天下一只蛋。你把鹅蛋卖了,每天能赚不少钱。

那么,你的鹅每天下的那只蛋,是你的核心竞争力吗?当然不是。

鹅蛋从来不是核心竞争力,那只鹅才是。

你的一个个产品,就是一只只鹅蛋。他们只是结果。

它们不是核心竞争力,你为什么能做出这些产品,才是你的核心竞争力。

比如,你有一个打磨了无数次的做产品的独特流程?你创造了一种员工极度负责、眼睛里容不下一个bug的文化?你有一支投入了5年,一直研究底层技术的团队?你的设计师团队,每年去20个国家采风?


这些,才是你的核心竞争力。

是这些东西,让你源源不断下蛋,产生新产品。

找到这些东西,然后把它们提炼出来,当做珍宝一样保护起来,不断的训练它们,直到别人无法超越,然后复制到每件产品上去。

下蛋,是鹅的工作;养鹅,是你的工作。关注鹅,而不是鹅蛋。

而如果核心存量属于员工,属于环境,属于政策呢?那你就会很脆弱。

找到自己的核心存量,需要敏锐的商业洞察力。

洞察力,不是知识(Knowledge),而是技能(Skill)。

就像骑自行车一样。

看说明书,是学不会骑车的,你需要练习。

越练习,越精湛。

企业到了一定的规模,所有曾经耍的小聪明,抖过的小机灵,都没用了。

过往的成功经验和思维,

反而可能会变成未来发展最大的绊脚石。




最后的话


企业家精神的本质是创新,创新一定源于实践。

把东西做好很重要。 

是的。每个人都知道。 

但是当你自己活下去都很困难的时候。 

就会在消费者获益和自己获益之间,无比纠结,难以取舍。 

明知道可持续发展的企业,才是好企业。

知道努力坚持就有进步,为什么还是不努力? 

因为,大部分人不是不知道,而是做不到。 

在未来,什么样的人,永远抓不住机遇?

看到不断涌现的趋势,知道却不去做到。

第一反应永远是怀疑,不看好,意识到机会,也不行动。

身上“包袱”特别重,特别在意外界眼光和评价的人。

知道新机会很好,却始终无法下定决心放弃存量业务,真心投入的人。

永远停留在观望阶段,别人唱衰也跟着唱衰,别人说红利期过了,自己也跟风认同的人。 

这些人,只好眼睁睁看着,永远一次次与机遇擦肩而过。 

当你说,一切商业的起点,都是消费者获益时。 

他们会问:我都要死了,还管消费者? 

能在产品原材料上,偷工减料,就立刻克扣。 

能多赚一分,绝不少赚一分。哪个行业能赚快钱,就快速涌进。 

但是,如果你心中装着更远大的目标,就需要克制当下的欲望,放弃眼前的诱惑。 

当你把注意力放在创造价值上,然后欢喜地接受因此带来的收益,就会淡定;

当你把注意力放在目标收益上,然后艰难地决定为此做出的牺牲,就会焦虑。 

企业家天生就是风险和不确定性的承担者,风霜雨雪本就是环境的常态,成长的能力往往是逼出来的。

决定其成败的,不在于知道,懂得,而在于脚踏实地,扎扎实实的做到。


-------

推荐阅读:


在北上广深,有房有车的中年男女最好“欺负”

刘润,“刘润”公众号主理人,互联网转型专家,前微软战略合作总监。任海尔、中远、恒基、百度等多家知名企业战略顾问,他总能将复杂的问题,抽丝剥茧地探寻出商业本质,发布在他的公众号“刘润”(ID:runliu-pub)上。

-END-

本文由刘润投稿一鸣网,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文章非经授权请勿转载,

向一鸣网投稿,请点击投稿按钮,详情请参阅《一鸣网投稿须知》。

互联网人都在关注的微信号

难道你还没有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