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派刑侦剧《三叉戟》靠什么收割年轻观众?
文娱 老派刑侦剧《三叉戟》靠什么收割年轻观众? 文娱 | 2020-06-15 17:48 老派刑侦剧《三叉戟》靠什么收割年轻观众? 壹娱观察

各大视频平台、上星卫视齐发力,让悬疑剧战场硝烟弥漫。



文/杜威



国产剧市场,在经历了4月历史剧的沉闷洗礼,5月甜宠剧的高甜时刻,行进至6月,迎来警匪犯罪题材的“绞尽脑汁”。各大视频平台、上星卫视齐发力,让悬疑剧战场硝烟弥漫。


爱奇艺的“迷雾剧场”、优酷的“悬疑剧场”分别播出了自己首发作品,《十日游戏》以及《失踪人口》,上星卫视作品《燃烧》也正在各台播出。


然而,谁都没想到,相较以上年轻、时尚、新颖的剧集作品,由三位年龄总和超过150岁的“叔叔”演员,以及用“老气横秋”的表演效果,诞生的一部“老派十足”的公安刑侦剧,出乎意料地,在6月警匪悬疑剧口碑中拔得头筹。


它就是陈建斌、董勇、郝平主演的《三叉戟》。


“看惯了流量小生的脂粉红颜,猛然看到几位中年大叔的沧桑岁月很是舒心。也看腻了英美日韩那惊世骇俗的悬疑反转、速食快餐,更厌烦了国内故弄玄虚的悬疑网剧,在看到《三叉戟》这样接地气,代入感极强的‘老派公安刑侦剧’,感到无比亲切。”该评论说出众多网友心声。


▲  《三叉戟》豆瓣短评


曾在21世纪初,火爆大江南北,深埋在中青年观众儿时经典记忆的“老派刑侦剧”,被《三叉戟》给激活了。


难得可贵的是,《三叉戟》本该聚焦在中老年男频向受众,但这样一部“老年热血番”成功吸引到很多青年观众以及女性观众的目光。这类群体也在为《三叉戟》加油助威,打出:“每日一问,三叉戟为什么好看不火?”的口号。


一部“老派十足的刑侦剧”为何能吸引年轻观众?在被“故弄玄虚”包围的悬疑剧市场,年轻观众在《三叉戟》中看到了怎样的闪光?请走进这部“老派刑侦剧”的创作独白。


 刑侦剧的命运坎坷  



纵观《三叉戟》整体创作,似乎在同期播出的作品里没有任何优势,无流量助阵,无大IP加持,无大资金制作,也无过多吸睛的营销宣传,公安刑侦题材也绝非新颖角度,且制作上显得“老派十足”。


退休在即的三位警界传奇,再遇新型金融犯罪集团,他们用“传统手段”、“落伍思想”、“残老身躯”破获此案,续写“三叉戟”传说。单看剧情简介毫无新意,甚至俗不可耐。与目前“百花齐放”的警匪悬疑内容相比,无论在剧情故事的创新,叙事手法的翻新上都很难有竞争力。


而播至中期的《三叉戟》却取得不俗成绩,据CMS59城收视率数据,《三叉戟》自播出之后,收视率均位列前三,并曾多日超过黄景瑜、迪丽热巴主演的爱情剧《幸福,触手可及!》跑到首位,最高单日收视率达到2.39%。


▲  6月9日CMS59城收视率


口碑方面,豆瓣评分8.1开局,最高上升至8.4分,四五星用户超过84%,且还在平稳发展。该成绩在6月播出的同题材作品中稳居首位,另随着《我才不要和你做朋友呢》口碑下降,《三叉戟》暂列2020年豆瓣评分最高的国产剧。


但《三叉戟》的网络热度并不理想,甚至也敌不过纯网剧《十日游戏》,#三叉戟#是该剧的微博最高热搜话题,仅有4亿阅读。


然而这并不妨碍《三叉戟》顺利引起的“老派公安刑侦剧”回忆浪潮。


如今能提起纯正、老派的公安刑侦剧的观众,多少会有些暴露年龄,在21世纪初期,是此类刑侦剧的黄金期。2003、2004年,刑侦剧的数量连续两年占据全年国产剧集总量的30%。


《黑洞》《红蜘蛛》《征服》《重案六组》等一众经典作品在此期间诞生,让刑侦剧成为当年最炙手可热的剧集题材。聂明宇、刘华强、季洁、大曾、江汉等众多深入人心的角色,成为了现今主力观剧群体(19~40岁)儿时的重要回忆。


可好景不长,到了2004年,由于刑侦剧里过度渲染犯罪过程,也影响到现实社会,不少效仿的不正之风随之诞生,于是广电总局发布了《关于加强涉案剧审查和播出管理的通知》,指出不仅要严控涉案剧数量,而且所有电视台及下属频道,在正播和备播的涉案剧及相关节目,不得进入黄金时段,均安排至23:00以后播放。


这一记重拳,导致了刑侦剧从创作沸点降低至冰点,也让观众对刑侦剧的追捧和兴趣逐渐丧失,“禁播”期间虽还有《重案六组》续集、《沉默的证人》等经典作品产出,并再度带来口碑高峰,却也无法阻挡刑侦剧的颓势。


▲  《重案六组3》剧照


涉案剧在黄金档的“禁播令”一发布就是十年,直到2014年《湄公河大案》在央视一套黄金档播出才有所缓和。


2015年开始,在电视台黄金档的“解禁”后,网剧市场的兴起再一次给刑侦剧提供了丰厚的创作土壤。但近10年的创作低谷期,以及更加严苛的审查标准和数量把控,让刑侦剧在重振道路上也是阻碍连连。


而且,随着播出渠道的改变,观众审美口味也出现巨大转变,刑侦剧开始以网络属性的标准来创作。


类型上,刑侦剧开始更多元化,不再仅强调“刑侦”属性,为了力求突破固定受众圈层,大量作品极力迎合女性、青少年口味,相继融入爱情、治愈、奇幻等元素。甚至,部分作品为博眼球,生硬地加入一些“故弄玄虚”的内容。演员选择上,角色也更加低龄化和流量化,而非强调人物专业性和贴合度。


至此刑侦剧已变了味道,“刑侦元素”仅以辅助内容出现,不再广泛被剧迷提及,取而代之的是“惊悚悬疑”和“警匪犯罪”。这一系列的举动,虽然使得刑侦剧的类型更加丰富、观感更加提升、话题噱头更加高涨,却也逐步丧失了“老派刑侦剧”中的“现实主义”和“公安职业剧”的属性。


“刑侦”元素的剧集在网生内容暴涨的阶段,都会有大量作品产出,如爆款的《白夜追凶》《余罪》,热播的《破冰行动》《法医秦明》等,但观众很少能看到“儿时内味”的作品。


▲  《白夜追凶》剧照


此时,一部老派十足、口味纯正、人物形象丰满、刑侦属性强烈的《三叉戟》出现在观众面前时,久违的亲切感油然而生,并与当下主力观众产生了强烈共鸣。


值得一提的是,《三叉戟》虽显“老派”,但相较21世纪初的“刑侦剧”还是有所不同,其“公安职业剧属性”虽得以充分体现,但整体内容深度和尺度还是有所保守。剧集为迎合市场,融入了几条观众十分不感冒的爱情线,也是后期口碑有所走低的原因。


《三叉戟》用“老派刑侦剧”属性,在国内剧集市场长期被历史古装、甜宠爱情、家庭伦理、惊悚悬疑等题材霸占时,应势调和了内容口味,并成功引起主流观众的儿时情怀。


但主打“老派刑侦剧”的作品,《三叉戟》绝不是首例,每年上星剧里也有着大批相似的题材作品,而《三叉戟》此次能突出重围,核心在于他创造了对青年观众和女性观众的吸引力。


 《三叉戟》靠什么赢得年轻观众? 



据骨朵影视数据显示,《三叉戟》女性用户已经超过了朱亚文、金晨等当红明星主演的《十日游戏》,前者女性受众41.9%,后者为38.6%。而在受众年龄分布方面,《三叉戟》19~24岁为最高年龄段,占比41.14%,第二年龄段为24~34岁占比37.31%。


“老派”的《三叉戟》能够获得78.4%34岁以下受众,实属不易。


▲  《三叉戟》受众分析    数据来源:骨朵影视数据


细品创作端,会发现《三叉戟》自有其取胜法宝。


剧集由近年深耕公安题材的刘海波执导,马珂是出品人,也亲自担任总制片人。剧本根据知名刑侦作家吕铮“自传”同名小说改编,吕铮也深入参与到编剧创作,他的伙伴沈嵘是《余罪》的创作者,前者把关台词和场景设置等细节,后者完善剧本走向。


就此组成了一个公安刑侦题材“四叉戟”的精英内容团队。


但正如上文所说《三叉戟》没有曲折离奇案件,没有惊悚诡谲的场面,没有令人惊呼的高能预警,更没有过多敏感话题、影射现实的尺度内容。究其原因,真正能够将一个老派的故事取悦年轻观众是人设塑造的成功和整体生活喜剧风格的把控。


在一次“你最喜欢《三叉戟》的什么?”网络投票中,“这是部喜剧”和“三叉戟人物”两个选项总共占据88%。


壹娱观察(ID:yiyuguancha曾多次阐述,对于当下剧集观众而言,需要更精准的人设、更清晰的人物性格脉络去让他们找到代入感。


导演刘海波多次强调:“我们想把重点放在三叉戟这三个人物身上。”吕铮也在采访中透露:“与其吸引眼球,不如感动人心,与其描写猎奇,不如踏踏实实地写好几个中国警察的故事。”


《三叉戟》中,刑侦思维一流的“大背头”崔铁军,靠脑子吃饭,他机敏又腹黑,且不拘小节,甚至为了案件有时不择手段行。行动经验丰富的“大棍子”徐国柱,凭手腕吃饭,爆脾气,认死理,有些闷骚。提审大拿“大喷子”潘江海,用嘴皮子吃饭,头脑灵活,务实,爱耍滑头。


▲  《三叉戟》剧照


三位老同志个性鲜明、性格迥异,并在三位资深演员的演绎下代入感极强,彼此之间充满了磕绊与默契,三人常常捧哏甩包袱,也成为全剧最受关注的地方。不仅主角人设,配角创作上,一句“楚呱嗒”就将一个满腹牢骚、倔强古板、势利眼却心地善良的政委形象建立起来。


细品《三叉戟》的人设魅力在于,现如今鲜肉横行、流量当道的年代,中老年演员让年轻观众们深刻认知到如何靠“有戏”演技散发出的独特魅力,也让年轻观众从单纯的形象欣赏,上升到对表演艺术的重新认知。


另外一点,青年观众能被吸引,还在于创作者融入大量生活喜剧元素。《三叉戟》在观众群体中有一个共同认知:这是部喜剧!微博热搜下,“太好笑了”的评论占据主要篇幅。


喜剧元素已经不再是《三叉戟》调味品,甚至上升至主要创作环节,几乎每一场戏、每一段对话、每一个举手投足之间,都在极力营造喜剧效果,且这些喜剧元素并不是单纯摘抄于“网络段子”,而是对生活智慧和人物性格的高度提炼。


一直唱红脸的徐国柱,在老夏墓前来了一句,“你要是那边办案紧张,(稍有停顿)就把他俩也带走吧”。幽默之余,也体现出角色内心那稍有的闷骚性格和彼此间的浓浓情谊。


崔铁军在警局接到“鱼饵上钩”的电话,怕声杂露馅,立马撅起屁股,将头埋在桌子底下低声细语,仿佛在教室里偷吃零食的你。不拘小节,市井小民却又专业十足的形象得以刻画。


台词方面更是金句频出,令人忍俊不禁,也顺势成为近期网络上热议段子,例如“去你大爷”变成了“去他个大脚趾豆”;潘江海提审犯人:“ 你老板叫什么?屁三。百家姓有姓屁的吗?大伙都这么叫他。你们客户都是傻子吧,把成百上千万交给一个姓屁的,也不怕一阵风把屁吹走喽?”


《三叉戟》在依托“老派刑侦剧”的题材情怀优势,塑造了三个生动人设,并在整体喜剧氛围的营造下,让故事的观感极强,且吸引住年轻观众持续关注。


▲  《三叉戟》剧照


导演刘海波谈到:“《三叉戟》没有特别刻意去琢磨什么样的观众会喜欢,只是想把那三个老警察感人事迹拍出来,《三叉戟》的高口碑反映了年轻观众对题材的宽容度,可能比我们想象的要高。”


相反地,在悬疑剧集盛行的时代,“警匪犯罪”成为网剧创作者的热门首选题材。而除了几部头部作品,观众对于国产悬疑网剧更多的印象就是一一“故弄玄虚”。


为了破圈和迎合大众口味,太多只靠噱头的作品被批量生产,刻意制造猎奇、惊悚、血腥重口味等内容,“骗取”观众眼球,这已成为悬疑剧的顽疾。


而这次更具生活化的《三叉戟》,也验证了只要依托认真的内容创作,就算是“老派的刑侦剧”,也能拥抱现在的创作市场,并被年轻观众所接受。



-END-

本文由壹娱观察投稿一鸣网,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文章非经授权请勿转载,

向一鸣网投稿,请点击投稿按钮,详情请参阅《一鸣网投稿须知》。

互联网人都在关注的微信号

难道你还没有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