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默」拍了拍伊能静
文娱 「沉默」拍了拍伊能静 文娱 | 2020-06-29 09:46 「沉默」拍了拍伊能静 壹娱观察

似乎仅仅是一夕之间,网上关于伊能静的风向就有了“翻天覆地”的改变。



文/王心怡



似乎仅仅是一夕之间,网上关于伊能静的风向就有了“翻天覆地”的改变。


这个改变直接反应在最新一期《乘风破浪的姐姐》的观众弹幕和热点话题上,节目刚播完,#伊能静黄圣依张萌一组##黄圣依看伊能静的表情#的话题就冲到了热搜榜前列,而“依物降伊物”的评论也被千万名网友刷起。伊能静连原本槽点满满的黄圣依都给拯救了。


伊能静的风评转变并不“冤”。


前有《婆婆和妈妈》中与婆婆的相处模式收获不少好评,后有《乘风破浪的姐姐》前两期表现也可圈可点,加上与因《隐秘的角落》爆红的秦昊所附带的夫妻效应,一时间,伊能静俨然是6月话题度最高的“姐姐”之一。


▲  《乘风破浪的姐姐》伊能静初舞台表演


在厨房拿着大葱跳《无价之姐》也能引起讨论,甚至与秦昊的直播就有四个相关话题登上微博热搜。

然而,“改变”突然而至。


社交账号对网友评论的回复,《定义》采访中关于梅艳芳,以及教王丽坤、王智唱歌的言论,引起了不尊敬、拉踩的评论。随后资深经纪人陈孝志、曾共事过的工作人员的喊话又持续发酵。


仅仅两三天之前,伊能静登上热搜的话题还是#伊能静一开口就想哭#。口碑“跌落”,反差巨大。


“危机”来临,伊能静及其团队的反应也算得上迅速。6月30日,伊能静通过自己的微博发布视频,回应了给粉丝回复、有关梅艳芳的言论等争议点,却是新一轮吐槽的开始。

▲  伊能静微博回应争议

如果从危机公关的角度来看,本人回应存在着必要性,可对于伊能静的回应来说,形式似乎是大问题之一。“自己回应没有什么问题”,壹娱观察(ID:yiyuguancha)就此次回应中的危机公关等相关问题咨询了品牌与讲述资深顾问James,他表示:“但是当你试图用露脸的、视频的方式来进行回应的时候,你要让大家感受到真实。视频的方式有很多要素可能会被摘出来,比如微表情、拍摄的方法等等。如果在此之下让人感受不到真实,还不如用文字形式。”


《婆婆和妈妈》在继续更新的脚步,《乘风破浪的姐姐》也依然在有条不紊的进行,集中曝光让伊能静持续地出现在大众视野,或许对于目前的她来说,保持相对的沉默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一场因“表达”带来的危机? 


如果说社交网络对粉丝的回复是导火索之一,那么在《定义》采访中的部分表达算得上助燃剂。


争议来自于哪里?


对粉丝关于《乘风破浪的姐姐》中两个“静姐”评价的回复:没事,我后面的集数可抢镜了;前脚节目中刚刚呈现出耐心教同组的王丽坤、王智唱歌的画面,兢兢业业地变身“小妈”,却在后面采访中吐槽二人专业性、音准等问题;以及关于评价梅艳芳事业与爱情的言论。


▲  伊能静在《定义》中评价王智与王丽坤


随之而来的是更多的质疑:反复提及的母亲身份、讲述自己做母亲的不易;不想提及过去的辉煌,却经常提及自己过往的演艺成绩,甚至在第一次公演的拉票环节,也以“我”为主语进行一部分发言……


事实上,如果回到那个现在被当作吐槽素材的采访本身,或许会发现问题在于,当你试图或正要点下赞同的头,她又开始用新的话语硬生生将你的脖子掰回原位。


在“吐槽”完王丽坤、王智,也会有“我也有过五音不全的年代,我也有过不认输的状态。我就得从心理战的角度去带她们唱这首歌,不是从乐理、发音。我得平复她对自己的信心,找到信心之后我得让她们学会驾驭,放出那个情感,忘掉那个失败。”、“不能说不在状态,其实很在状态里,但是还没有这个能力吧,能力没被开启”等的描述。


“导唱是很会唱的人,所以才能那么唱”就已经足以解释歌和教、学的难度,何苦再加一句“各种乱转音”、“音都不准还在滑音什么的。”


争议或许也与表达方式有关。在这场采访中,伊能静诠释了“举例论证”的用法:除了关于梅艳芳的表达,还有论证尊重女性的选择时,“有的人这一辈子就不想证明自己”提到的李子柒,以及李健的老婆与李健琴棋书画的也很好,为什么一定要出来上《妻子的浪漫旅行》。

▲  伊能静在《定义》中评价梅艳芳

过犹不及、轻易别提及他人,爱表达的伊能静即使出道36年似乎也依旧没能学会。


而这些“举例论证”也让诸如“我们活着不是来服务任何人,我们不是嫁了男人才有价值,我们的价值是这一生在寻找我是谁”、“不要让女人掉入我30+了,我就必须当一个姐姐”等一度成为网友赞同的关于女性价值的表述,被覆盖光芒。


不过,这场超过三十分钟的采访视频目前已经在芒果TV找不到踪影,微博等平台也大多流传的是话题度高的几个片段。可见,或许是团队瞄到舆论发酵有大面积爆发的趋势,及时强势去做了处理,但是丢失完整视频内容,也让不少理性观众失去语境参照源。最后,确有其表述,还是歧义或是断章取义,确认都需要花些精力去寻找。


至于反复提及“妈妈”这个身份,实际上是符合伊能静一贯的“人设”。如果在伊能静的微博搜索关键词“米粒”,相关搜索微博有12页,有关“儿子”的微博也不在少数。不止生活分享,在综艺节目中,“米粒妈”、与儿子的相关也成为她的标签和主要内容。


▲  伊能静微博搜索「米粒」


不过,一以贯之的“人设”放在《乘风破浪的姐姐》中就显得过分强调。毕竟,节目中的不少姐姐都已为人母,且也有不少姐姐的孩子也处在需要母亲照顾的年龄。这就会产生刻意的观感。


一夕的口碑反转让爱表达的伊能静“坐不住了”,“小作文”+视频方式几乎是第一时间作出回应。然而,这个回应视频却更多的是提供了新的吐槽素材。


 “沉默”或许是最好的应对之法  


6月30日14:41,349个文字加一个9分44秒的视频,是伊能静对于争议的回应。


如果仅从时间上来看,这个回应算得上及时。如James所说,在出现争议或危机时,艺人本人出来回应是没有问题的,而且原则、最佳的反应时间是24小时之内。“24小时以后作出的反应容易被解读成比较虚假的反应。”


然而,方式和内容呈现出的效果却并不尽如人意。


文字部分大意是解释了给粉丝的争议回复为闺蜜所为;对梅艳芳的争议表达“词不达意加上片段呈现,我自己造成的结果深深致歉,我对她充满敬意感恩”;最后“许多话有前因后果,有心人散播,造成可能看到的只是片段”并接受所有指责。

而视频则呈现出内容简单却整体耐人寻味之感。


整个视频呈现方式是伊能静与闺蜜——其社交网络管理者的语音对话,内容主要是回应回复粉丝评论引起的争议。视频的前半段是解释和质问闺蜜为何不执行暂停用她本来口吻回复的计划,后半段则安慰闺蜜,表示这不是她的错。


当然,如果没有临近结尾时音似“又超时了”的画外音,或许群嘲会稍微减弱。毕竟,“又”字似乎意味着视频录制了不止一次,紧接着就是不可避免的“读稿”、“演戏”等真实感的怀疑。


从后续的反馈和效果来看,这个回应并没有有效地缓解危机,却更似“火上浇油”。


相同事件在采访与节目中呈现出的不同评价和观感等,让不少网友开始质疑伊能静“戏精”上身。


James从危机公关的角度进行观察,表示:“目前的危机中,我个人认为她最大的硬伤是她的‘人设’,或者说是性格。同时将引起争议的回复解释为社交账号归他人管理,也是不可取的做法。这是,也会导致她的回应显得不真实,会出现越描越黑的情况。”


对于伊能静此次的“危机”,源头和后续发酵的大部分比例是与表达不当,或引起的各种解读有关,严重程度似乎也并没有达到最高等级。


“她首先要自我隔离,要明白自己现在的这个所谓的‘人设’会让她的回应、反应变得有那么一点点不够真诚。”


▲  网友评论伊能静的视频回应


或许保持沉默是伊能静接下来应该做的事情。


在James看来,做危机公关很重要的一件事是止损,并懂得保持沉默。“但保持沉默并不是说从头到尾不做任何举动,而是要做诚恳的反应,不去讲太多出格、补充、越描越黑的话,保持尽量的平和。”


不过,“沉默”对于伊能静来说似乎有些“困难”,她也在《定义》的采访中表示:“我是有表现欲的人,我是有表达欲望的人,希望跟这个世界沟通,但这个媒介是什么,无所谓。”事实上,表达本身并无大问题,常挂在嘴边的成绩也确实是自己的经历和经验的积累。


然而,也如同上文所说,伊能静参与的两档综艺仍在更新,其中《乘风破浪的姐姐》持续保持着高热度和高关注度。再加上近期的风波,伊能静势必会成为大众关注的焦点之一。


在此情况之下,或许适当的保持一段时间的“沉默”是好的选择。毕竟两档综艺集中曝光之下,好口碑的积累花掉了近半个月的时间,反转却只用了近乎一夕。



伊能静背后还有等了多年靠《隐秘的角落》爆出圈的秦昊,“伊能静事件”后续发酵会不会“反噬”秦昊口碑,一切都不好说。


-END-

本文由壹娱观察投稿一鸣网,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文章非经授权请勿转载,

向一鸣网投稿,请点击投稿按钮,详情请参阅《一鸣网投稿须知》。

互联网人都在关注的微信号

难道你还没有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