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计算之战:根基、生长和壁垒
前沿 云计算之战:根基、生长和壁垒 前沿 | 2020-07-29 09:44 云计算之战:根基、生长和壁垒 字母榜

阿里云三座超级数据中心同步建成陆续开服,新增服务器规模超百万台。未来还将在全国建立10座以上的超级数据中心,支持新基建发展。


没有一家巨头会想错过定义未来世界的机会。这是不可逆的时间流里不再打开第二次的机会窗口。


2020年初,阿里云宣布在未来3年再投2000亿元,加码核心基础技术和面向未来的数据中心建设。今天,这一巨量投资的阶段性成果终于被披露:阿里云三座超级数据中心同步建成陆续开服,新增服务器规模超百万台。未来还将在全国建立10座以上的超级数据中心,支持新基建发展。



不仅是阿里,全球巨头都在加码。亚马逊、微软都集中在疫情之后急速扩张基础设施,一时间热钱涌动。资本也在押注,高盛将阿里云估值调高至近千亿美金,让人隐约看到AWS之于万亿美元帝国亚马逊的推动作用。


云计算不仅是巨头之战,更是未来基础设施之战,但如果仅仅是盖数据中心的生意,聪明的热钱也绝不会将目光聚焦于此。十多年前,当云的先驱者在服务器之上写下第一行虚拟化代码时,早已预示着,这是一种超越硬件的比拼、以一种全新形态为世界提供生产力的新物种。


云计算的未来之战,它的根基、生长和壁垒,必然是源于数据中心,又高于数据中心。



在杭州、南通和乌兰察布,三座超级数据中心拔地而起,与位于张北、河源的另外两座超级数据中心、以及阿里云在全球21个地域部署的上百个云数据中心,共同构成了庞大而密集的数据中心网络。


据研究机构Canalys数据,阿里云在中国云计算市场排名第一,份额达到46.4%,其后追随者份额均在十多个百分点或者几个百分点徘徊,有如“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后来者众,但规模相距甚远。


阿里云建设的超级数据中心是这个庞大份额的根基。据介绍,这些超级数据中心应用达摩院、平头哥等最新研究成果,在规模、算力、节能、智能化方面都是一次全面升级。阿里云还将在全国建立10座以上的超级数据中心,支持新基建发展。


阿里巴巴IDC研发事业部总经理高山渊在采访中介绍,阿里云五大超级数据中心均部署了自研架构的神龙云服务器。同时,阿里巴巴自研的AI芯片含光800也在上述超级数据中心大规模部署。



言外之意是,云计算已经将力量的天平从硬件厂商转移到了云服务商,让自己成为科技产业的供应链中心。十年前,数据中心是基于IBM小型机、Oracle传统商业数据库和EMC存储设备的集中式架构。阿里自研云操作系统飞天,以阿里云“去IOE”是中国云计算的起点,是云计算对于传统数据中心的第一记“反杀”。


在此之后的10年里,阿里云和中国互联网的发展一体两面,几乎所有超级App都是诞生在云计算这样的平台上。数据显示,超过80%的中国科技企业在使用阿里云。任何企业和个人通过一根网线就能获取即开即用的计算能力,就像互联网时代的“电网”。


云计算对传统数据中心的第二记“反杀”是对数据中心的基础架构深入定义,用市场规模和技术能力来颠覆硬件厂商的话语权。资料显示,2016年起,阿里云开始在各类公开场合谈论自研服务器、网络、交换机等关键词,作为最大的硬件应用方,他们开始指导或者直接定义硬件。


其中一个拳头产品是神龙架构,直接研发一款自带智能芯片、专门用于虚拟化调度的板卡,装置在服务器上,让硬件释放更大的计算能力。这间接颠覆了摩尔定律统治的科技周期,计算能力的释放不再与晶体管的数量必然相关。




无独有偶,神龙服务器发布一个月后,在亚马逊的Reinvent大会上,这家全球云计算老大也发布了一款类似的软硬一体化产品,Nitro。


亚马逊还在近期发布了Graviton2 ARM CPU,媒体发现它提供的价格性能几乎是在售X86 CPU的两倍。


科技行业的胜利通常是用标准和规模来赢得,云厂商在获取了计算力市场的绝大部分份额之后,开始了制定标准的行动,从而更加巩固自己的根基。


人们应该更新自己对数据中心的认知,因为对云厂商而言,这些超级数据中心里面,服务器、网络、存储等每一个设备,都被云重新更新过。也只有这样重新定义的能力,才能支撑一家云服务商的规模扩张。



数据中心的根基之上,云厂商构建了一个繁荣的市场。亚马逊AWS、微软Azure、阿里云共占全球云计算六成市场份额。由于云计算赢家通吃的头部效应显著,阿里云与亚马逊、微软的份额之战日益明显,但三者生长方向又各自不同。


过去,阿里云身上有不少亚马逊的影子,这两家同样源于电商场景而长成的云计算公司,以最低廉的价格为世界提供计算能力。两者在中国和美国市场也都占据先发优势,分别占据了两个市场的近半份额。


此外,阿里云和亚马逊都具有商业基因,自家原生的技术天然具备企业级的复杂程度、金融级的准确性和互联网的规模。这样在阿里云智能总裁张建锋的口中,归纳为阿里云是最佳实践的云、数据智能的云、达摩院加持的云和被集成的云。



去年双11,阿里巴巴宣布核心系统100%迁移至阿里云公共云,成为了这四个词的最好例证。截至目前,还没有同等规模的科技公司将如此规模的交易放在公共云上,即使亚马逊也还在核心系统中大量使用着死对头Oracle的数据库。


阿里云的蓬勃生长,还得益于国内政务云、金融云的政策性红利。中央国家机关政府采购中心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3月31日,阿里云位列中央国家机关云计算采购市场第一,份额超过50%。


2016年7月原银监会发布指导意见,要求到“十三五”末期(即2020年),银行业面向互联网场景的重要信息系统全部迁移至云计算架构平台,其他系统迁移比例不低于60%。除了私有云的搭建,还鼓励开展面向银行业的公共云平台规划和建设。



IDC发布的报告显示,在金融云基础设施(公有云+私有云)市场上,2019年阿里云以19.4%的份额位居市场第一,其中在金融公有云市场上,阿里云市场份额高达54%。公开信息显示,阿里云上金融行业客户达到上万家,覆盖60%保险企业,50%证券公司,以及上百家银行客户。


微软的发力点也在政企市场,依托Windows操作系统和Office365的广泛企业触达,纳德拉在“云优先”战略下成功实现了这个老牌IT厂商的转型。纳德拉将云基础设施Azure定义为世界计算机,为企业输出算力;在此之上把Office365称作云时代的操作系统,让企业更容易使用Azure这样的基础设施。


华尔街分析师眼中,排除掉Office365和Windows之外的Azure绝对不是亚马逊的对手,但两者叠加就能够让微软市值重回巅峰,因为它的手中有撬动千万企业的钥匙,跟亚马逊走出了截然不同的两条道路。



如果云的根基是在数据中心,那么市场显然更看重如何让企业能够用得起来这个网线另一端的基础设施,这是云厂商安身立命的核心壁垒。


阿里云智能总裁张建锋把云基础设施比喻做PC,在此之上的中台比喻做一个操作系统。这与微软的话语体系更加接近,两者解决的都是从数据中心到企业用起来之间的鸿沟。


阿里云早期主要的客户是互联网企业,过去十年,所有超级App都是诞生在云计算这样的平台上。他们对云计算的认知和迁移能力都很强。


但随着云计算不断侵入传统IT的领地,阿里云需要面对越来越多较为传统的企业,这些企业的IT服务往往依赖ISV服务商,对云计算的应用既缺乏能力;而中小企业则对成本、操作难度、响应速度等有着更多考量。



“云钉一体”是阿里云提出的解决方案,形似微软的“Azure+Office365”,但钉钉的应用场景比Office365更加广阔,也更容易将弥合传统企业和数据中心直接的鸿沟。以工作场景的即时通讯为基础,再结合办公所需的各类应用服务——钉钉在推进组织变革、数字化管理上的效果立竿见影。


同时,得益于钉钉移动操作的易用性和完善的服务拓展能力,也极大地降低了数字化的认知和使用门槛。


例如,浙江100多万政府工作人员在钉钉上办公,并在平台上开发了1000多个应用,各类事务处理都在钉钉上完成。再加上此前建设的云基础设施,让政务系统内各部门在数据层面实现底层共享后台的统一来打通信息孤岛。两者叠加就实现了老百姓办事“最多跑一次”或者“一次都不跑”

这一模式也在制造企业落地,例如浙江一家轮胎企业,通过钉钉优化了传统的生产模式,通过服务拓展实现了在钉钉APP中查阅生产进度、资源分配、销售情况、组织管理等一系列数字化应用。


政务、金融、乃至零售和制造业,“云钉一体”的模式正在各个产业中逐渐成型,形成一套套从硬件、软件及至生态的解决方案。同时也将阿里云的客户漏斗由原来的300多万企业激增到1500万应用了钉钉的企业组织,让他们更容易将自己安装到先进的云基础设施之上。


当今科技的所有趋势都朝着“物理机”的消亡发展,云厂商的演进也不断在用更方便的方法让企业迁移到云基础设施之上。过去的十年,基础设施的战争是云战争的关键。今后的十年,云之战不单是烧钱的数据中心之战,更是新型操作系统之战,在数据中心之上不断向上生长,直至云层。


-END-

本文由字母榜投稿一鸣网,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文章非经授权请勿转载,

向一鸣网投稿,请点击投稿按钮,详情请参阅《一鸣网投稿须知》。

互联网人都在关注的微信号

难道你还没有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