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3种人格、抓出7个木马:后疫情时代小公司生存自查手册
创业笔记 协同3种人格、抓出7个木马:后疫情时代小公司生存自查手册 创业笔记 | 2021-02-01 08:47 协同3种人格、抓出7个木马:后疫情时代小公司生存自查手册 盒饭财经

创新、量化、精心策划,以及企业内部的三类机制设定,他们涵盖了企业发展规划的全部内容。

整编 / 龚向新

内容来源 / 《小公司怎么办》中文版

全文共6374字,需要28分钟阅读

1月27日,一名程序员在Reddit平台宣告自己创业失败,并将产品的代码开源,希望能供人所需。但蹊跷的是,他只字未提公司运营方面的教训与反思,甚至连一句感慨也未流出。创业失败后,为何只留下冷冷的代码和托管地址?

实际上,他恰是《小公司怎么办》所定义的那一类创业者:饱受创业冲动之灾的技术人员。格伯在书中说,创业者并非都是企业家,有时他只是租了一间办公室,就像理发师开了理发店、音乐家开了琴行。

格伯用自己37年运营公司的成功经验,以及对全世界数以千计、各个领域创业者的指导案例分析,指出能活过初创期的小公司,往往创始人要具备三种商业人格,而懂技术只是其中一种,同时格伯通过大量数据发现:对初创企业而言,五年内只有不到20%幸存率,同时在下一个五年中,这个概率保持不变。

所以无论是从0到1,还是从0.5到1,其生存考验都同样严苛。尤其在的后疫情时代,小公司还面临着比以往更具挑战的营商环境,比如现金流紧缺、业务量锐减、服务场景封锁,以及海内外合作伙伴的往来困难。

虽然有外部力量为小微企业纾困,比如贷款支持、延期缴税,甚至还倡导过减租,但更重要的还是小公司自己的造血能力,以及“抗疫型运营”的正确策略。

这些能为疫情下小公司续命,甚至立命的智慧,格伯都在《小公司怎么办》中层层进行了剖析,他用这本已畅销25年的商业经典,为你“溶解”创业初期的认知迷思和盲点,不仅包含三种商业人格,还有7大运营规划设计。

你能合理协同身上的3种商业人格吗?如何让你的公司血槽更深,防线更稳?创业者的认知局限是如何阻碍企业发展的?7个可供复制、屡经验证的发展规划怎么完成?

以下硬核分享内容,来自小企业教父迈克尔·格伯的力作《小公司怎么办》,面对变幻无间的疫情商业世界,我们是时候和他来一次思想碰撞了,听他讲讲如何让婴儿期的企业经受住考验,我们如何引其智慧的光,温暖自己的征途。

3种商业人格,如何均衡占比?

格伯曾与全世界数以千计的创业者对话,遍及145个国家、29种语言,以及118所大学。他自身也是“格伯企业发展公司”的创始人,他基于丰富的案例研究和创业经验,在《小公司怎么办》的第一部分就讲述了创业者必备的三重身份:企业家、经理人、技术人员。

格伯认为,要合理均衡三种角色在自己身上的占比,并根据企业发展阶段,调试他们的比重,让企业一直是内核良性的价值体。我们先来一睹他介绍的三类人格特质。

格伯这样定义企业家身份:“他远见卓识,是一位梦想家,是推动人类活动的动力之源,他是促成变革的催化剂。在科学领域,这种企业家人格会在最抽象、最不现实的领域有所作为,比如粒子物理学、基础数学、天文学等。在艺术领域,他常会在曲高和寡的先锋艺术圈有所作为。企业家就是新世界的缔造者,就像希尔斯·罗巴克、亨利·福特、IMB创始人汤姆·沃森一样,他们都懂得洞悉或创造新市场。”

经理人与企业家相比,明显发生了认知“降维”,但却是企业有机体的核心部件:“经理型人格务实肯干,更注重秩序和KPI。他就是那个把零散一地的工具,按顺序重新挂上墙的人。与企业家不同的是,前者疯狂求变,后者力求维系;前者总是发现机遇,后者总是洞察问题。经理人把一切治理得整齐有序,企业家则是创造了这一切。”

简言之,经理人是企业家的同行者,负责将零落四处的梦想碎片,仔细组合,拼装成一个完整的生命体。两者一个负责创造,一个负责整合。

最后是第三重身份:技术人员。这是很多小微创业者最容易误入的身份。格伯这样描述他们:“技术人员就是做事的人。他们认为,事情不能靠想象,要实打实做出来。对他们而言,思考不会带来太多效益,除非是思考手头的工作任务,这样下去的结果就是,他们对所有高瞻远瞩的理念或者抽象的概念,都心存怀疑。”

在格伯的语境中,技术人员只看眼前的三分地:“在他们心中,所有理念都应该去除浮夸,被归结为指导实践的方法论,不要做空想家。”

如果企业家活在未来,那么技术人员就是活在当下,在他们的思维方式中,异想天开比不上付诸行动,企业规模的壮大背后,都是一步步勤扒苦干得来的。

归纳完三种身份的特质不难发现,每个人都能切换不同的模式:企业家、经理人、技术人员。作为创业者或者任何一名有抱负的人,若将三种人格模式平衡应用,就会升级自己的品质与能力,用格伯的话说就是:“能力超群、卓越不凡的个体。”

但根据格伯过去多年对小微企业的考察,他发现“能平衡三种角色的创业者寥寥无几,只有10%的企业家、20%的经理人,其他70%的成分都是技术人员”,他进一步指出这种状况可能导致的后果:

“如果只存有企业家身份,没有经理人维持秩序、没有技术人员付诸实践,企业很可能功亏一篑。而由经理人思维主导的企业,若缺少其他两者发挥关键作用,就会反复把一切置于灰盒测试中,不断检测内部系统,错失市场良机。最后,如果企业由技术人员主导,没有企业家引领指路,没有经理人监督管理,技术人员会工作到最后一刻,直到倒下,第二天醒来更加努力、再倒下...等最终意识到问题时,为时已晚,别人早已经过他的商店跑出了一条高速公路”。

至此,我们已经认知到三个角色的特质与原理,但是作为创业者,应该如何审视自身,进而合理均衡不同人格的占比呢?

企业发展的三个阶段

格伯将企业发展分为三个时期:起步期、成长期、成熟期。作为创业者,他认为每个阶段都应调试自己的身份定位,在企业家、经理人、技术人员三个角色中,合理分配自己的时间与精力占比。

比如在企业起步期,格伯认为可以先从“技术人员”这个身份入手,去逐步抽离“履行职责”的认知惯性,继而再过度成企业家的身份与格局。

他在书中写道:“创业一开始,对于经营你没有太多要问的,你已经习惯履行职责。所以在起步阶段,你丝毫不吝啬自己的时间,企业总有做不完的工作,只要是必要的工作,你都不遗余力。”

甚至在你专业领域之外的事情,你也要应对有度:“你所从事的工作,除了你深谙其道的那些,还有一些是你根本不了解的。除了设计产品,你还要负责采购、销售和运输。在起步期间,你必须是一位杂耍高手,让所有的球都在空中不断运转。”

这样过了一阵子后,公司会来到走向“成长阶段”的过渡带,在需要冲破、变革的关键节点上,技术人员要转化成企业主,不要陷入“企业运作就是各种内部工作的总和”的误区中。

“之前你是从下向上看世界,现在你的视角要调整为从上至下。不要再被战术性的工作持续消耗,你要诱导出企业家人格,给予时间培育他,并开始打开战略与格局。此外你还要支持经理型人格,以便制定完善的秩序,把你的视野落到实处。”

做好以上人格孵化,企业将朝向下一个阶段进发,格伯还设定了一种用以判断的标识:当你决定寻求外界帮助时,企业的生命周期就进入了成长期。

这里提及的帮助指的就是“技术支持”。当创业者成功蜕变,界定了更长远的格局后,超负荷的内部工作需要释放,这些技术支持人员往往与创业者互补,也即“精通销售的企业主会寻找了解生产的人,精通生产的企业主会寻找销售人员。”

当你集齐了财务、销售、生产等各类人才后,自己的技术人员角色终于进入休眠,经理人或企业主的角色进一步强化。但是对一个新手创业者而言,格伯在此阶段额外有个忠告:当有一群人帮助你料理大小事务,会让你短暂进入一种舒适区,这时很容易发生弃权管理的现象,应避开舒适区的陷阱,做到赋权管理。

到了这一阶段,创业者既要是一名操盘者,负责资金或业务上的应急备案,也真正成为了一名掌舵人,因为在外界的变化无间面前,他需要不断塑造、设计、融合,用格伯的话说就是“形成独具特色的蓝图。”

如果企业能够合理走好每一步,验证出蓝图的可行性,最终得以幸存,就会迈向下一个具备荣光的阶段:成熟期。在这个段位的“俱乐部”中,到处可见麦当劳、联邦快递等巨头,对于这些成熟企业的成功原理,格伯结合IBM创始人的一次专访,总结了三个原因;

1.在企业创立之初,对于未来企业成型后的样子,就有清晰的构想。

2.有了构想后会不断自问:要达成目标需要做哪些事,并设计清晰的行动路线图。

3.马上行动起来。

总结而言就是:高瞻远瞩的同时,注重以终为始;很多大公司还是小公司时,就已经为自己铺设了足够远的想象力轨道,然后在不断调试的规划中,稳步实现目标。格伯在此章最后也总结道:“一家伟大企业的秘诀,就在于企业的形象、运作方式,以及实现目标时的行事规划。”

实际上,关于形象、运作,以及目标设定,恰是企业初创阶段就应想通的地方,这也是能步入成熟期的大前提。

排查7大创业思维中的“木马”

《小公司怎么办》的最后一部分,讲述了7条企业发展规划。对于成熟期的公司,面对这些规划也许更多是重温和复习,而对于“婴儿期”的创业者,可能将是一次思维“杀毒”,能够助其快速排查创业思考中的“木马”。

排查点一:首要目标的设定

在格伯的讲述中,设立首要目标就是像刚刚提及的IBM那样,从公司创立之初就有成熟期的美好蓝图,甚至要高度的具象化,知道为了达到目的需要做什么。他用连续反问的方式进行了提点,其实这些反问也适合于每个人的人生规划。

“如果不知道目标是什么,又如何采取行动?对于期待的结果没有清晰的构想,如果没有,那么如何能够实现改变?又如何知道第一步该做什么?又如何知道目前处于哪个阶段?没有首要目标,这些问题永远没有答案。”

格伯还进一步指出两种不同类型的创业者,以便阐释首要目标的重要性:“伟大的人和凡夫俗子的区别就是,前者积极地构建生活,而后者却为生活所框,被动地等待命运下一步的安排。前者用心主动地创造,后者则是在偶然性中生活。”

在以上这些机制策略中,创业者应该建立起清晰的“设计图纸”。

最后,我们来总结这7个发展规划,可以被理解为:创新、量化、精心策划,以及企业内部的三类机制设定,他们涵盖了企业发展规划的全部内容。

-END-

本文由盒饭财经投稿一鸣网,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文章非经授权请勿转载,

向一鸣网投稿,请点击投稿按钮,详情请参阅《一鸣网投稿须知》。

互联网人都在关注的微信号

难道你还没有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