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所有人都在“玩生态”,漠视生态的资本是什么?
文娱 当所有人都在“玩生态”,漠视生态的资本是什么? 文娱 | 2016-05-27 11:09 当所有人都在“玩生态”,漠视生态的资本是什么? 李北辰

不少人对生态模式几乎怀有对等的热情与疑虑。究其原因,或许不外乎一个核心逻辑:那就是资本力量无法吞噬每个具体用户对内容的价值期许。

当我们谈论客厅经济时,“规模超万亿”几乎是个固定不变的前缀,商家们兵分几路,抢滩登陆,试图将多数家庭中最大的屏幕变成互联网入口。而你知道,对于硬件利润的轻视——甚至“蔑视”,几乎是互联网电视品牌抢占客厅时的竞争标配。

在这种背景下,脱胎于创维的互联网品牌酷开将5月24日发布会定调为“非生态,大内容”显得颇具攻势含义,除了发布新机,最惹眼和敏感的项目无疑是宣布与爱奇艺的多层次合作:不同于乐视的自包自揽以及小米的传统内容引入,此次酷开押宝30亿与爱奇艺的合作,不仅是在内容和产品端,而是从最底层的技术研发开始,谋求深度共赢。

在不少人眼中,酷开与爱奇艺的“拥抱”是对生态模式一次直言不讳地的回击,而在我看来,其背后也许涉及一个更具意义的问题:“内容”的边界是什么?以及,到底什么才是“生态”的真正要义。

 

30亿合作背后

先说酷开。公开资料显示,截至目前,酷开电视操作系统已拥有超过1700万个可运营终端,月活跃用户超800万,那么最合理的策略当然是建立自己的玩法,用内容吸引用户,获取更多市场份额。而酷开选择的玩法是平台策略:以从2011年就开始深耕的操作系统为依托,与内容供应商一起构建内容体系,并整合了影视,教育,商城,游戏,音乐和应用等大板块。

其中最重磅的内容供应商自然是爱奇艺。根据公开报道:双方成立IC(iQIYI+coocaa)联合实验室,重点聚焦在4K,HDR,全景等编解码技术趋势研究,共同为用户完善OTT电视大屏体验;并签下OTT“史上最大合作订单”,共同推出100万台“VIP电视”,包含2年VIP合作内容(包含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江苏广播电视总台,爱奇艺,电影网等VIP高清正版内容),软硬件总收入规模将达30亿。

嗯,直觉便知,身为中国最大的综合视频服务平台,拥有海量内容和最大规模视频会员用户的爱奇艺,无疑是硬件厂商在内容领域绝佳的嫁接长板。根据艾瑞今年3月调查数据显示,爱奇艺PC端日均覆盖人数超6700万,月度覆盖人数3.4亿,移动端日均覆盖人数超1亿,月度覆盖人数2.8亿,PC端和移动端各项指标均位列视频行业第一。而任何合作都是双赢,酷开1700万个可运营终端亦被爱奇艺所看重。

那么问题来了,这次价值30亿合作带来的不确定性,是否会加速电视市场的洗牌?

这得先从生态说起。

 

内容和生态的边界

几乎从诞生伊始,酷开对标的对象即是以乐视为代表的“生态爱好者”,而拆解生态内核——至少从用户而非资本一端,足够丰满的内容永远是核心。事实上,内容的确是乐视生态的基石,但如你所知,不少人对生态模式几乎怀有对等的热情与疑虑。究其原因,或许不外乎一个核心逻辑:那就是资本力量无法吞噬每个具体用户对内容的价值期许。

很好理解,内容更多站在需求而非供给一端,而所谓“内容”其实是个没有边界的概念,虽然各大视频公司无一不在用版权手段抢占制高点(从这个角度,视频行业同质化无疑会日趋严重),但从需求上看,内容永远不会形成“垄断”。因为,从某种更接近“生态”生物学本质的视角,每个物种实际上都在以“自我为中心”呈放射状还原这个世界。凭一己之力构筑生态圈,宏愿值得尊重,但似乎多少有些无力。

于是也许就像FT中文网一篇文章所言:“乐视的生态圈概念,复制了苹果的‘平台+内容+终端+应用’组合。不同在于,苹果自己不做内容,而乐视有自己的视频网站。以乐视网为内容基础,乐视先后切入影视制作和电视、手机、电商、自行车、智能汽车等众多领域。但与苹果相比,乐视生态圈的要素配置过于离散,看不出能量和价值传递的脉络,生态构架和软硬件能力也没有到位,并没有真正形成一个生态圈。”

而将“自我为中心”折射在内容行业,即是精确的重要性,毕竟与智能手机一样,电视也是不同用户不同需求的满足窗口,从这个角度,酷开所谓“大内容”也许是更聪明的做法:引入爱奇艺这种顶级内容生产商(还包括影视之外的合作方,如义方教育,环球购物,携程旅游和腾讯游戏等),在海量内容基础上通过以大数据为基础的精细筛选(譬如观看次数,观看时长),再次对内容进行遴选,实现不同内容的精准推送。

换句话说,酷开对自己的定位是以用户为中心的内容运营平台。而受益于创维深耕多年的硬件研发能力,以及对供应链的掌控,也让内容有了专业的输出平台。在我个人看来,这种长板与长板的横向连接,无疑有利于双方更好获取用户。

某种意义上,酷开与爱奇艺的共赢,也是对企业之间“积木式”合作的一次阐释。你知道,传统意义上的“木桶理论”(一只水桶能装多少水取决于最短那块木板)逐渐失效,不同企业悉心打磨自己的最长板——然后想办法与其他企业的最长版嫁接,瞬间形成合力,迅速占领市场,才是新时代最高效的做法。

进一步讲,在这样一个企业相互依存度越来越高的时代,就像张瑞敏对于“整个世界都是我的研发部”的趋势判断,所谓“生态”的尺度无疑需要更为宽广。话句话说,将“生态”的中心放权给每个具体用户。

当然了,无论“生态模式”还是“非生态,大内容”,一切尚无定论,这也正是这个时代商业最有趣的地方,前方模糊,各自突围。而最终的选择权仍然属于用户。

李北辰/文(知名科技自媒体,致力于为您提供文字优雅的原创科技文章;微信公号:李北辰)

-END-

本文由李北辰投稿一鸣网,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文章非经授权请勿转载,

向一鸣网投稿,请点击投稿按钮,详情请参阅《一鸣网投稿须知》。

互联网人都在关注的微信号

难道你还没有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