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指教的结果是这样,那我一百个赞成
文娱 如果指教的结果是这样,那我一百个赞成 文娱 | 2021-08-03 11:49 如果指教的结果是这样,那我一百个赞成 第一导演

作为想看好作品、期待好导演的我们,为什么不接受这样一档节目?

撰文/杜迁

最近老琢磨,如果没有导演请指教这个节目,我们影视圈会怎么样?

大约是网友少了许多骂战,微信少了一些10w+吐槽。

与之对应的是,没人相信蔡康永能拍好京剧短片,没人突然讨论起德格娜、曾赠、钱宁黄三个名字,没人在豆瓣微博为了一个创作观点、评价标准吵出几千几万字,也不会有那么多普通观众突然间把目光聚焦在导演这个职业上。

这节目的价值,我觉得挺一目了然的。

结果第一期就挨了大骂。好奇,是行业群像不好看呢?还是创作过程不够跌宕起伏呢?如果把《导演请指教》当个行业剧看,摸着良心说,这难道不是中国近几年最好看的行业剧?还是纪实风格、真人出演的。

我不屈服观众错位的愤怒,也不盲从那个评分,今天就想心平气和讲讲这个节目。



01

来到这,就得让你长点本事回去

这周,节目已经正式进入第二阶段,几个导演都进了不同的制片人工作室。

跟第一阶段不同,这一阶段有制片人盯预算,导演得拉单子,用多少人、找什么景、租几天机器都得算明白,预算批不下来还得老老实实回去改。

制片人也盯创作,剧本方向、影像风格都得把关。方励甚至还客串表演了一下,帮德格娜省了份演员的钱。



有人搭伙,导演们的进步很明显。

德格娜依然选了蒙古题材,第一个短片,实话说不咸不淡,第二个短片情感浓烈、意蕴悠长,题材优势一下就彰显出来了。

韩雪第一阶段拍“外卖小哥”,那么落地的题材,拍得有点飘。第二阶段,有幻想,幻想里有谋杀、狗血家庭剧、出轨,结果挺可信、挺好看,最后的落点还挺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当然最让我欣慰的还是钱宁黄,第一阶段他拍了个调侃影视圈的短片,结果差点被淘汰,我挺不忿的。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他的剧,叫蛋黄人,偏R级的科幻剧,还融合了轻喜剧风格,在国内非常少见。



钱宁黄之前还拍过一部让人会心一笑的纪录片——《为什么中国男生泡不到美国妞》

你别看这个人好像没什么精神头,话也不敢说,其实他骨子有劲儿、反叛,还很聪明。

第一阶段,别人都老老实实改IP,他剑走偏锋,一方面选“伪纪录片”的形式,一方面想把“节目组邀请自己参加综艺”的事拍成喜剧。在相声里,这叫“现挂”,就地取材,凭的是艺高人胆大。

可惜他太紧张,没法自己表演,破了“伪纪录片”的形式,仓促之中调整剧本和拍摄,导致成片低于预期。





到了第二阶段,钱宁黄进步非常大。

流程上,他是被赞助商“复活”回来的,所以没制片人,整个剧组班子都得靠自己想办法搞定,跟别的导演起跑线都不一样。

经过了第一阶段的坎坷,有了经验,第二阶段他目标特别明确。筹备上,没再错误评估,每一步都走准了。果断选“脑洞大开”,拍熟悉的科幻片。

找人帮忙的时候,迅速决定找陈祉希。陈祉希担任过《动物世界》等特效电影的制片人,专业对口。请陈祉希帮忙的时候,他给的需求也很明确,专门要的是电影级别的美术指导,美术决定视觉,视觉很大程度上决定影片的可信度。

而且他当时就已经想好要什么风格的场景,对美术指导有清晰要求——懂中国文化、电影审美强。







创作上,上一部《奥斯卡最佳短片》中,角色的事业线和恋爱线混杂,人物不可信。这一部《观察者》上升到外星人,看似更宏大,其实做得更细腻。就俩场景,一个餐厅,集齐三位主角;一个电视采访,科学家的话做世界观补充。非常简洁。

人物在单一场景、固定时间段内,反而更立体丰富了一些,各种小细节前后呼应,看到最后有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四两拨千斤,就讲完了“外星文明保护人类”的宏大主题。



王晶对这个短片很满意:“难的是很克制,如果你想弄一些大东西,可能反而不好,现在刚刚好……你找到自己的风格跟题材了”。

郝蕾觉得特成功,在小篇幅里,还做了一条有点动人的情感线,非常难得。

我觉得他能舒展开,拍一部擅长的科幻片,也是因为他在这个过程里缓解了社恐。

最初的先导片里,导演们寻找合作演员,钱宁黄是最紧张的,别的导演都讲讲自己拍过什么、来这的目标是什么,他就说了下自己的名字。紧张到主持人柯蓝问他问题,都先扇两下风,帮他去去额头的汗。



第一支短片放映前,自我介绍他起了三次头,才终于说出来。

你仔细看的话,会发现他的句子都是断的,每说一句之前都偷偷吸一大口气。最后他想解释一下“伪纪录片”没拍成,简直是满头大汗,头发都湿了……



拍摄的时候,他也很羞涩,妥协了好几次。工作人员想知道为什么调整、具体改哪块,他想得很清楚,也磕磕绊绊说出来了,但总有一种不好意思的感觉,就放弃了。

















第一阶段几个导演被淘汰,大家都很成熟地录了一下感想。到了钱宁黄,他垂着眼想了一会儿,说“我还是回去吧”。

很明显他掩饰不了失望和伤心,我觉得他挺怪自己的,怪自己没把握好机会、没实现预想。



后来工作人员骗他说补录个东西,他都跟别的导演告完别了,突然发现自己被“复活”了,笑得很开心,作为社恐达人还调侃工作人员太“坏”了。

他自己一个人要对抗其他四个制片人工作室,一点没怕,还挺开心。



他非常珍惜这个机会,他想继续拍电影,几乎是为了这个短片背水一战。之前连话都不敢说,现在主动给陈祉希、包贝尔打电话求帮忙。预算超支,自己刷爆信用卡,贴了四万块钱。

拍摄的时候,跟仨演员讲戏,连比划带说,看不出一点社恐的痕迹。




录制现场他赢了蔡康永,选制片人之前,还跟大家分享自己在节目里交了仨朋友。这可能是他参加节目以来说话最多的一次。虽然还是有点紧张,但已经进步巨大了。

我很欣慰有天使制片人给了他再来一次的机会。

包贝尔看完《观察者》的时候跟旁边人说:“是不是挺嗨的一个导演?他想法跟别人不一样。”方励评价钱宁黄:“你不传统……你能走得挺远的。

就连一向要求苛刻的李诚儒老师也很看好钱宁黄,还当即决定自掏腰包给他补贴了6w块钱,以资鼓励。

其实《蛋黄人》之后,我一直等着这个导演还会拍点啥,因为他不一样。

可惜《蛋黄人》播出三年了,他还没有新的作品。如果没有《导演请指教》,我不知道他这会儿正在干嘛,在当下比较冷的市场里,他这种剑走偏锋导演,是不是还有机会拍片?

这就涉及到了《导演请指教》这档节目的价值。

02

这就是“吵架”和拍短片的意义

确实,第一阶段导演们短片质量不一,说白了,有的确实不太行。时间、资金上挑战不小,感觉有点难为人。现场讨论环节太长,老“吵架”。

但不正是这些环节,才逼着导演们成长起来吗?如果我是个新导演,也愿意上去练练,有团队、有资金,还能合作好演员。

作为一个观众,我觉得《导演请指教》比之前的演员竞技节目,走得更远。

中国缺好演员吗?真不缺,前几年只是“流量化”导致了一些乱象,所以演技类节目应运而生。

中国缺好导演、缺好作品吗?好像是真缺。

演员演得再好,他们扭转不了这个局面。现在出一档导演竞技类综艺,正是时候。因为它追溯到了创作的源头、追溯到了表演诞生之前的源头。

它通过“拍”这件事,呈现了行业的群像和生态,制片人、导演、演员、影评人、观众,全部在场。第二阶段中,甚至加了出品方、赞助商,让观众看到广告是怎么跟创作结合的,结合成了什么样。

这个节目很有野心。



而最重要的是,它让钱宁黄这样的导演被看到了,让他们获得了重回主战场的机会。

另一个让我很感慨的导演是德格娜,她挺年轻的,在国际上也拿过奖,可是好几年没拍过片了。

来《导演请指教》拍第一支短片的时候,她都不知道看哪个监视器。




如果没这档节目,她的下一个拍摄机会不知道什么时候来临。如果没这档节目,全中国14亿观众,没有几个人会知道有个女导演叫德格娜。

关锦鹏这期退赛了,但留下了很重要的话:“这个节目搞不好会让观众真有机会,看到很多年轻导演拍得非常好的作品,参加过这个项目以后,也让这些年轻导演得奖了,更容易去接触到资金、投资的平台,这不光是一个娱乐性。”

我觉得说得很对,导演们能在这获得展示机会,也能获得进步。

就像德格娜,俩短片延续同一主题,都是讲现在对传统的冲击,但第二部作品就获得了质的飞跃。

因为短片拍摄周期短,就是可以让导演迅速知道不足在哪,迅速改正。现场还设置了专业鉴影组、大众观影组和制片人,高效利用资源拍摄、迅速投入市场、立刻收到反馈,在一个写实又微观的行业生态里,练手、试错、进步。

比如德格娜第一个短片《回到伯勒根河》,大众观影组说“技法非常单一”,郝蕾说“第五代就已经这么拍了”。

专业鉴影组的孟中认为,用了两段《黑骏马》的片段,占比太高,剧作上也不完整。

德格娜很快在《巴德玛》里改掉了这些。

首先技法很好,“拉片达人”杨超老师现场表扬,长焦镜头抓住了人物表演。




我最喜欢的是结尾,巴德玛穿着丈夫送的新皮衣走上舞台,一群穿着亮片短裙的女孩围着她跳舞。她是黑色的,女孩们是闪光的。她站在中心,女孩们围着她转,镜头也以她为中心进行圆圈运动,然后巴德玛说“我自己来吧”,她要唱真正的长调,不再附和摇滚。

于是画面定了下来,灯光打亮了巴德玛的身体,镜头慢慢向前推动,她隐隐的泪光、她的深情,一览无余。

光影、运镜、表演、主题合一,这就是好的技法。




然后,人物相比《回到伯勒根河》也更完整,那一部的主角只是不想在城里住,情感和叙事很单一。而《巴德玛》中,以年迈骆驼是否要淘汰、长调歌手是否要改变唱法、牧民是否要放弃游牧生活来撑起大主题,台词写得好,细节也饱满。

我觉得在这个节目上,对于创作者来说,拍失败了甚至比拍成功了更宝贵,因为每暴露出一个问题,就有一大群人发现这个问题,并努力帮你解决。

从传播角度、影响力角度来说,它对青年导演的帮助,可能比某些电影节的短片竞赛和创投更大。

那么,作为想看好作品、期待好导演的我们,为什么不接受这样一档节目?

我希望它赶紧续两季,找出更多的曾赠、德格娜、钱宁黄。这些年轻人,才是中国影视行业的未来。

*文中图片均来源网络,如有疑问请联系本号。


-END-

本文由第一导演投稿一鸣网,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文章非经授权请勿转载,

向一鸣网投稿,请点击投稿按钮,详情请参阅《一鸣网投稿须知》。

互联网人都在关注的微信号

难道你还没有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