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电行业起风了
汽车 换电行业起风了 汽车 | 2021-09-01 13:09 换电行业起风了 韭菜财经

换电行业起风了

经过多年低调发展后,整个换电产业逐渐迎来了产业化风口。今年以来,央视多次报道了工业和信息化部与国家能源局的换电试点计划,这些计划的公布再次将换电行业的热度炒了起来。


事实上,作为充电补能的一种解决方案,换电模式能得到各方的认可的确有着现实的基础。但从整个国内换电行业的发展阶段和真实现状来看,当下的换电产业还存在着诸多待解的难题。


(配图来自Canva可画)


换电迎来产业风口


随着国家对新能源车行业扶持力度的不断加码,整个行业都进入了发展快车道。据相关行业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国内电动车销量仅在上半年销量就超过了去年全年,很多电动车品牌都实现了同比100%的增长;电动两轮车行业的表现同样不逊色,去年电动两轮车的销量就达到了4800万辆,并且还继续保持着高速增长态势。


电动车的大规模交付在提升行业渗透率的同时,也给滞后的补能产业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一方面,电动车销量持续上涨,带动了行业保持高景气;另一方面,补能产业的落后,已经成为了影响用户购买新能源车的现实障碍。在此背景下,各种基于补能的产业配套措施开始轮番出台,作为补能模式的一种—换电模式,也被列入其中并日益受到重视。


早在2020年两会期间,当时的相关部委领导就提出了加大换电基础设施建设,鼓励各类换电设施之间实现互联互通的倡议;同时,“增加充电桩、扩展换电站”更被写入了政府工作报告。这一系列举措标志着,补能换电产业正式被升级到了国家战略层面。在这一系列动作的助推之下,产业界参与换电基础设施建设的热情空前高涨。


先是蔚来汽车推出了BaaS的换电补能服务,随后小鹏、威马、哪吒等造车新势力纷纷宣布了自己的换电计划,此外吉利、北汽,甚至中石化等传统能源为主的巨头,也纷纷宣布入局换电产业。


根据蔚来汽车公布的数据显示,截止2021年6月份,蔚来在全国范围内已建成了280座换电站,预计全年将完成500座换电站的目标。以此来看,预计到年底蔚来换电站数量将近翻番。蔚来之外,北汽新能源也对外公告了数据,截止去年11月,北汽蓝谷已经在全国19座城市建立了225座换电站,已经运营换电车辆达到了2.2万辆。


除了两个先行者之外,上汽、吉利等品牌车企,也在通过合作、合资,以及推出新款换电车型等方式介入换电领域,中石化等老牌巨头也宣布将在其加油网点附近设置换电站。四轮车之外,两轮车的领头企业如雅迪、爱玛等电动车品牌,也在加紧布局换电产业。随着众多品牌纷纷入局电动车换电领域,换电产业也就此站上行业风口。


换电模式的优势


那么,行业补能方式那么多,为何换电模式备受追捧呢?要回答这个问题,还得从换电模式自身的优势说起。


通常来说,想要缓解整个新能源车带来的历程焦虑问题,无外乎以下几种解决方案。一是提高电池能量密度;二是提高充电便利性;三是给新能源车装上充电宝。从提升电池密度方面来说,目前市场上大规模应用的动力电池的能量密度一般都在130Wh/kg~160Wh/kg。虽然之后锂电池有望实现400Wh/kg的商用目标,但是其中的过程依然要持续很长时间。


从提升充电便利性的角度来说,意味着要建立更多充电桩和充电站。但考虑到城市昂贵的地价,整个充电桩的建设成本并不低;而对充电宝来说,汽车电池的巨大容量,意味着充电宝本身的功率需要非常大,拖着一个巨大的充电宝对于整个电动车而言,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负担。另外,从充电效率方面来看,受限于电池本身的耐受力,充电在很多情况下效率并不高。


相比充电模式存在的诸多痛点来说,以“车电分离”为特征的换电模式,则带来了多方面的良好效益。


一方面,车电分离降低了消费者的购置成本,让新能源车回归车辆的本质。众所周知,相比燃油车来说,新能源车的整体售价要贵很多,而导致新能源车贵的很重要原因,就在于新能源电池的成本很高。通常一个新能源车电池的成本,要占到整车成本的40%,这成了新能源车价格高企的重要原因。而通过车电分离,则可以大大降低新能源车的购置成本,车主只需要付很低的租赁费用就可以享有车用电池的使用权,这无疑对拉动新能源车消费、加速新能源车普及具有促进作用。


另一方面,车电分离模式下,供电方和电池运营方拥有电池的所有权,它们可以集中供电,对所有电池进行集中统一供电,从而最大化的延长电池使用寿命,提升电池安全管理水平;同时,极速换电往往只需要几分钟,这无疑会极大地缩短车辆补能时间,大大提升车辆补能效率。基于此,换电模式受追捧也就不难理解了。


换电模式的现实挑战


不过,从当前来看,换电模式仍处于论证和推广阶段,其离跑通整个商业化运营路径乃至全面铺开,尚存在很多现实卡点。


其一,是换电站建设成本高、盈亏平衡难。具体来说换电站的初始投资主要包括两块,一是设备投资,二是土地成本,按照12个直流桩+32个交流桩的配置,假设每个直流桩和交流桩的成本分别为2/0.2万元则初始投资366.4万元,运维成本总计50万/年,总共算下来一个换电站的建设成本在400-500万元。高投入之下,换电企业想要实现盈利就变得非常困难。


其二,是电池规格、接口不统一,导致换电站的利用效率不高。随着行业玩家的不断增多,换电站在电池规格、接口方面的差异也越来越大,这就导致同一种电池只能通过某一种换电站实现充换电,这自然影响了换电站的资源利用效率。


其三,用户体验并不完美。具体来说,换电的优势在于高效,但这仅限于无人排队的时候。一旦出现了大量的排队,即使预约了换电却依旧需要等很长的时间,这也是换电模式在现实实践当中的痛点。


其四,品牌附加值的影响。对于很多电动车车主来说,购买电动车不只是认可电动车绿色环保的理念,还意味着其对电动车厂商品牌价值的认可。而从换电行业目前的困局来看,电池标准化无疑是一个重要方向,但对于很多品牌车主来说,开50万新能源车的车主,未必愿意用10万块钱新能源车的同款电池,这也是很多品牌商家在推行换电时不能不考虑的因素。


换电模式的未来


综合来看,换电模式虽好,但真正要实现落地仍需要行业做出较大的改进。而从换电行业的现实外部条件来看,智能换电已经成了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从技术方面,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技术的进步,换电站正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比如,换电运营商可以通过大数据、物联网技术,来统计一段时间内换电站的充电情况,从而优化换电网点设置、提升换电站运营效率,从而达到降本增效的目的,这无疑对换电站的扩张具有现实意义。


从充换电角度来看,人工智能、物联网也能大大提升充电的便捷性。过去充换电只能通过打客服电话咨询来解决问题,而现在消费者只要通过手机端APP,就可以查到附近的充电站,甚至可以看到充换电站的使用状态(是否在排队、有无正常运行),这无疑会大大节省用户的时间,同时方便用户就近充换电。


更为重要的是,通过换电设施的智能化,还可以方便换电运营方提升换电站的安全运营能力、及时排除故障,这无疑对整个行业的进步具有重大意义。无论是降本增效的现实好处,还是安全管理的隐性好处,智能换电带来的改变都是显而易见的。因此从长远来看,智能换电必将成为换电行业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

-END-

本文由韭菜财经投稿一鸣网,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文章非经授权请勿转载,

向一鸣网投稿,请点击投稿按钮,详情请参阅《一鸣网投稿须知》。

互联网人都在关注的微信号

难道你还没有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