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上班,谁来养老板?
文娱 不上班,谁来养老板? 文娱 | 2021-09-02 10:20 不上班,谁来养老板? 娱乐硬糖

如今的年轻人,人均“寡人有疾”。

作者|谢明宏

编辑|李春晖

“被刚入职的新人叫小X,有点不爽”、“感觉男朋友不会谈恋爱,我也不会”、“周围的同龄女生都很漂亮,自己很不会打扮怎么办”……

不管是婚恋、职场还是心理健康,如今的年轻人,人均“寡人有疾”。“上班这件事”、“亲密关系修复互助会”、“同辈压力研究中心”,在层出不穷的豆瓣小组讨论和微博话题热议里,想找出个自认身体倍儿棒、心灵健康的年轻人,恐怕并不是那么容易了。

前浪审视后浪,或许会觉得“这届年轻人不行”。但真实情况或许是,当代年轻人面临着高压环境,并且缺乏可以排遣解忧的方式。他们在网络上吐槽调侃,更多是在寻找共鸣和集体认同。

有的话题,闭着眼睛都能知道年轻人怎么答。比如《脱口秀大会》第四季第4期的主题“不上班,行不行”。相信不少打工人都是心里说着“行”,但身体和钱包说“不行”。窃·格瓦拉是怎么指引我们的?打工是不可能打工的,这辈子都不可能打工的。

杨蒙恩挖掘了新的角度,老板上MBA等于是员工在供养,拿着员工交的“学费”去KTV唱歌搞交际,简直就像拿着父母钱不好好学习的孩子;呼兰的段子也有异曲同工之妙,老板花钱养员工,员工帮老板积功德。这不是员工的福报,而是老板的。



角度清奇,直抒胸臆,谁听了不喊一声妙!《脱口秀大会》第四季的回归,实现了小众娱乐到大众共鸣的强势转变。在探讨社会议题帮助观众释放压力的同时,完成了对现代性的反思与解构,建立起一种“用幽默镇痛”的全新表达范式。

从“我有病”到“怼老板”

年轻人怎么了?



“你说他懂编程吧,他给你一句改出5个bug。你说他不懂吧,他居然能给你改进去5个bug。”邱瑞的辛辣吐槽,将职场上老板对下属工作的“无效干预”调侃得体无完肤。



从“心理健康”到“吐槽职场”,《脱口秀大会》第四季不仅是在挖掘生活里的幽默,更在总结年轻人烦恼的共性。“我不用再去对比,因为我和他是平级。我当上了经理,在我最好的年纪。今年我38,可他好像27。”王勉的作品,展露出满满的年轻人同辈压力。

“月薪才3000多怎么活得下去的?”基德的视角,则从代际沟通言说年轻人的无奈。当提问老阿姨遇上话痨的士司机,可谓用魔法打败魔法。请理解年轻人有不那么体面的阶段、有不想热情社交的时刻吧。

明知道不应该处处对比,但同辈的优秀总会让自己感到压力。月薪3000怎么了?又不会永远都是。这些问题都是青年日常有所察觉,但又无法准确表达的微妙小情绪,借助脱口秀演员们的敏锐洞察和巧妙表达,完成了对生活痛点、痒点的精准打击。


脱口秀的优势正在于四两拨千斤,小话题承载大共鸣。反映的问题或许是略显沉重的,但由于表达方式的幽默轻松,反而成了一场心灵马杀鸡。既可以释放压力,又能get看问题的新角度。当一个问题能被笑着表达出来,困难至少解决了一半。


郭展豪吐槽工作群的废话极多,领导发话同事跟一堆表情。点赞、拥抱、玫瑰、嘿哈,甚至盲目到了不看领导所发内容的程度。有病?病得可能还不轻呢,但也恰恰是职场人或多或少犯过的。

邱瑞吐槽老板抠得“丧心病狂”,不仅想AA团建还想蹭隔壁公司WiFi。茅台倒得太少,敬酒都怕中途蒸发啰!公司只有3个人,还搞末位淘汰不是形式主义跟风是什么?

呼兰支持先做事再去想意义,并举反例如果别人问为什么说脱口秀,他会回答:“那是为了把欢乐带给人间啊!”但真相原因,是最开始想听脱口秀不用抢票。当我们在职场里过度追求“意义”,实际上是对“务实”的伤害;张灏喆说年会能提高凝聚力,因为一起“丢过人”。没有才艺却硬整的尴尬,谁没遇到过?相信观众能提供比“大老爷们跳孔雀舞”更惊心动魄的故事。

勇于表达,是实现脱敏解压的第一步。职场压力的与日俱增,或许正在于“习见”和刻板印象的约束。大家都附和领导,年会必须有才艺,996是一种福报……从来如此便是对的吗?

用幽默破局,以达观镇痛



自我困顿,不如求助群体,说不定能收获“俺也一样”的宽慰。《脱口秀大会4》讽刺戏谑的现实风格,既指向外部世界又指向自我,体现了当代年轻人独立思考的能量。幽默背后是达观的态度,解构性的表达让人忽然洞明——看明白了,就想开了;想开了,就又能再战了。

作为青年喜剧文化的典型文本,每段作品背后都能窥见脱口秀演员对社会议题的价值传递。“感觉一个女人打扮是肤浅,不打扮是没礼貌。许知远不打扮,是没礼貌且深刻。”颜怡颜悦吐槽女性职场偏见的段子,最后立足于“事业才是力量”。百变小樱和美少女战士虽然“打人之前都要变美”,但真正变成英雄的点,还是因为能惩恶扬善会“打人”嘛。



张灏喆吐槽公司旅游同事含量太高导致无法放松,呼吁职场对个性空间的尊重。“没想到在一个酒吧里,居然还有PowerPoint这种脏东西!”明明是放松休闲的假期,互相内卷比赛做PPT太扫兴,可以“工贼”视之了。工作还不是最难,难的是工作周遭的人情世故。以前放飞自我的多元人格被消灭了,取而代之的是统一的表情包和萌萌哒回复。

杨蒙恩的赞美请教表态手势,让人遐思某些职场状态是否健康合理。领导说不会剥小龙虾,员工说太好了我也不会。“您这个爱好可真这个(赞美),是谁把你惯成这样的呢(请教),要是我都没脸说出来(表态)。”赞美请教表态的背后,是人们对领导无条件迎合的麻木。

呼兰指出职场生态问题,当狼把羊吃光了狼就是羊,应少“骗”一些年轻人。亲戚家的孩子去创业公司不发工资发股份,“上个月迟到10分钟亏了3000多万,你是抢银行迟到了吗?”面对润物细无声的老板洗脑,希望诸君擦亮双眼。

《脱口秀大会4》以一种充满智性风格的情感力量,满足了年轻一代的认知逻辑和情感需要。对社会议题的解构,无疑是把幽默当成了精神的镇痛剂。在描摹青年生活百态的同时,又提供了一本生活指南。

邱瑞老板把他认成王涛,圣人说人不知而不愠,所以邱瑞没解释。“我也没纠正他,跟我也没什么关系嘛。”职场背锅的状况并不少见,但邱瑞的心态可谓旷达;面对996是福报的说法,呼兰干脆转向另一个极端。员工光拿钱不办事也是老板的缘,你遇到我不是我的问题,是你作为老板要渡的劫。



说破无毒,不怕痛便能镇痛。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脱口秀的文本也涵盖了可以舒缓焦虑的意义。邱瑞和呼兰,均以一种“极限推演”的方式化解了职场矛盾。错认不委屈,反正不是我。996如果是员工的福报,那么懒员工也是老板的命中注定喽。

主题赛创作

脱口秀的类型化生产



正如传播学家麦克卢汉所说:“我们的时代把研究对象最后转向语言媒介本身,去研究语言如何塑造日常生活。”脱口秀正是这样成为兼具幽默和价值的媒介,为青年症候把脉并加以镇痛疗愈。

主题赛的内容设置,让《脱口秀大会》第四季进入了内容的类型化生产时代。心理健康、职场等小切口,引发的是观众的“大共鸣”。在公共话语空间中,当观众发现自己并不孤单,便多了一分笑对的勇气。



文化产品所反映的社会现象,在观众的笑声和投票中得以及时回馈,反过来又帮助脱口秀演员调整创作。第3期“没关系,我也有‘病’”,选择色盲话题的庞博和徐志胜获得成功,剖析自身抑郁的Rock,则没能将观众从沉重情绪里调动起来。

因为大众对色盲的好奇是共性的,而Rock的抑郁则是相对个性的。庞博和徐志胜选取的角度是“内部视角+外部视角”。外部视角,大众最好奇的不就是色盲过红绿灯吗?内部视角,我们虽然是色盲但不是傻子也不会面临悲苦的人生。内外视角的交互之下,爆梗更多共鸣也更多。

Rock更多选取了内部视角:“对抑郁症来说,脑子内部就像住了一个易立竞。”你觉得你的生活有意义吗?你觉得你是个有价值的人吗?对于普罗大众,这种心绪很难深度共鸣。出于道德感,或许也无法尽情地释放笑声。但是Rock的勇敢值得鼓舞,毕竟在大众面前剖开自己的伤疤,是一件颇需心理建设的事。

颜怡颜悦对高跟鞋执念的吐槽,引起了玲花的高度共鸣。当她们清楚总结出那些暧昧不明的女性偏见,也就取得了绝佳的文本优势。“感觉第一个登月的宇航员是一个女人,她都得穿高跟鞋。她宣布这是我个人的一小步,却是红底鞋市场拓展的一大步。”何其辛辣,何其讽刺!

《脱口秀大会》在不断打破传统二元对立的同时,也在解构两性视角。站在“被凝视”的女性的角度去感悟真相,并用喜剧精神来表述观点。从杨笠和颜怡颜悦反对凝视的视角中,观众还能看到作为新时代女性对传统性别观的挑战和略带戏谑的反叛;而由男性自身来调侃“男性凝视”或许是从内部攻破堡垒的另一种“兵法”。张骏说:“不可能有‘女性凝视’,我可以告诉大家‘女性凝视’会怎么样。你看一个男生时间久一点,我们只会觉得你喜欢我。”这简直和杨笠上一季的“明普却信”形成梦幻联动了。

用幽默直击痛点,用喜剧与生活和解,是《脱口秀大会》常青的关键。我们看到,脱口秀不再局限于一种喜剧表演形式,而是更多的和大众文化之间搭建起桥梁,给予观众有价值有意义的引导。在笑声中求索思考深度,节目在消解当下社会工具理性的同时也拥抱着人文理性。

司马迁在《史记》中称赞秦代的歌舞艺人优旃:“善为笑言,然合于大道。”这句话借来形容《脱口秀大会》第四季,也算恰如其分。节目本身所传达的理念,不是为了吐槽而吐槽,而是为年轻人排忧解纷去翻新语言技巧。在吐槽中传递关怀,在笑声里消除挂碍。

-END-

本文由娱乐硬糖投稿一鸣网,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文章非经授权请勿转载,

向一鸣网投稿,请点击投稿按钮,详情请参阅《一鸣网投稿须知》。

互联网人都在关注的微信号

难道你还没有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