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打学科培训「游击队」
教育 严打学科培训「游击队」 教育 | 2021-09-08 18:41 严打学科培训「游击队」 多鲸资本

《通知》对学科培训隐形变异形态的列举足有七类,违规原因或是主体,或是人员,或是时间,或是地点,或是内容,或是方式。背后之意,即在大力严打「游击队」。




7 月 8 日,教育部办公厅发布《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坚决查处变相违规开展学科类校外培训问题的通知》。通知明确,开展学科类校外培训须在培训主体、培训人员、培训时间、培训地点、培训内容、培训方式等方面同时符合国家相关规定。针对一些地方出现学科类培训转入「地下」,换个「马甲」逃避监管等隐形变异问题,划定 7 类违规行为。

 

通知表示,对于明显违反相关规定的,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旗帜鲜明严肃查处。根据学科类校外培训隐形变异行为的隐蔽性、多变性特点,以及实践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可以成立专家委员会或指定专业机构,对隐形变异培训行为进行科学辨别。


此外,针对上述隐形变异违规培训行为,教育部要求各地要加大执法力度,发现一起、查处一起、通报一起。各地要创新监管方式,推进「互联网+监管」,会同相关部门,探索将违规培训的机构和个人信息,纳入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实施联合惩戒,坚决防止隐形变异违规培训行为蔓延。



自 7 月「双减」政策落地以来,随着国家对教培行业的整治力度加大、监管趋严,K12 行业的「正规军」,即合规的中大型学科培训机构,成为政策监管限制的重点,众多课外辅导机构在监管压力下或关停或转型。

 

不合规的「游击队」反而游离于监管的边缘。何为「游击队」?换言之,即大量无合规证照的私人培训机构或个人家教老师,典型表现形式包括以名师为主的工作坊、在职教师有偿上门补课、个体独立老师上门补课。

 

此外,除以上形式,另有难查处的「隐形」家教多种,包括:家长请大学生家教,大学生勤工助学;家长请亲戚家教或者家长间开展「自助家教」;家长请退休老师家教;家长搞「私人订制」,高薪聘请「住家老师」。且为规避「家教」一词带来的风险,「住家老师」会以「高端家政」模糊替代。

 

因难查处,乃至「双减」落地后的这个暑假,美团、58 同城等电商平台上,大大小小的教育培训机构提供的小初高全科上门家教课程仍旧不断扎堆上架。诸如「清北高校毕业生当住家家教」、「海归硕士做高级保姆」等新闻更引发了不小的社会热议。

 

但如今,《通知》一出,对学科培训隐形变异形态的列举足有七类,违规原因或是主体,或是人员,或是时间,或是地点,或是内容,或是方式。背后之意,即在大力严打「游击队」。

 

为何要严打?因为「游击队」蔓延之际,则意味着「双减」的实际减负效果并不理想,家长无法通过合法的渠道送孩子上学科培训班,培训转到地下,孩子的负担难以得到减轻。

 

有投资人对多鲸表示,在漫长的教育改革进程中,教育培训的需求还是会持续高涨,家教或许可以充当政策桎梏和应试需求之间的缓冲带

 

「游击队」能否在拿到合规证照的「护命符」后转为「正规军」?该投资人表示,在「双减」政策对学科培训机构「限数量」的前提之下,办证会变得越来越难。一位 K12 行业的创业者也对多鲸表示,不仅机构直接申请证照的难度变大,通过收购的方式来获取合规证照也难上加难。「以前只要机构有证、合规,都可以进行转让、收购。但政府也知道一些机构会通过收购获得证照,所以虽然没有公开文件,但成立一年之内的机构转让时会遇到困难。」

 

教育行业乃「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当 K12 学科辅导机构收缩业务,曾经在政策监管的夹缝中野蛮生长的学科培训「游击队」,也终迎来了致命的强监管。


附《通知》原文: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坚决查处变相违规开展学科类校外培训问题的通知》

 

教监管厅函〔2021〕8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印发以来,各地大力推进校外培训治理,取得初步成效。但一些地方出现了学科类培训转入「地下」,换个「马甲」逃避监管等隐形变异问题,影响政策实施,造成不良影响。为指导各地坚决查处学科类校外培训隐形变异问题,现就有关工作通知如下。


一、明确合规要求。开展学科类校外培训须在培训主体、培训人员、培训时间、培训地点、培训内容、培训方式等方面同时符合国家相关规定。合规性学科类校外培训一般是指证照齐全的校外培训机构,在登记的培训场所和规定的培训时间,由其所聘请的具有教师资格的培训人员,按照规定的培训方式,面向中小学生提供的符合培训内容要求的学科类培训服务。


二、把准变异形态。对不符合上述合规性要求,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学科类培训行为,应依法依规予以查处:


1.违反培训主体有关规定,证照不全的机构或个人,以咨询、文化传播、「家政服务」「住家教师」「众筹私教」等名义违规开展学科类培训。


2.违反培训人员有关规定,不具备教师资格的人员违规开展学科类培训,在职中小学教师违规开展有偿补课。


3.违反培训时间有关规定,通过「直播变录播」等方式违规开展学科类培训。


4.违反培训地点有关规定,组织异地培训,在居民楼、酒店、咖啡厅等场所,化整为零在登记场所之外开展「一对一」「一对多」等学科类培训。


5.违反培训内容有关规定,以游学、研学、夏令营、思维素养、国学素养等名义,或者在科技、体育、文化艺术等非学科类培训中,违规开展学科类培训。


6.违反培训方式有关规定,线下机构通过即时通讯、网络会议、直播平台等方式违规开展线上学科类培训。


7.其他违反相关规定的隐形变异学科类培训。


三、建立辨别机制。对于明显违反相关规定的,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旗帜鲜明严肃查处。根据学科类校外培训隐形变异行为的隐蔽性、多变性特点,以及实践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可以成立专家委员会或指定专业机构,对隐形变异培训行为进行科学辨别。


四、落实属地管理。各地要按照「谁审批、谁负责」的原则,对学科类培训的隐形变异问题进行查处。对于证照不全的机构和个人,根据国务院《无证无照经营查处办法》的规定予以查处。对跨区域违规行为,由培训机构审批地、违规行为发生地相关部门共同查处。


五、强化监管执法。各地要充分发挥「双减」工作专门协调机制作用,强化部门协同、条块联动,压实责任。要将学科类培训隐形变异问题查处工作纳入省、市、县和乡镇(街道)网格化综合治理体系,充分发挥社区综合治理功能,开展区域巡查执法。要畅通投诉举报渠道,拓展问题线索来源,强化社会监督。对隐形变异违规培训行为,要加大执法力度,发现一起、查处一起、通报一起。要创新监管方式,推进「互联网+监管」,会同相关部门,探索将违规培训的机构和个人信息,纳入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实施联合惩戒,坚决防止隐形变异违规培训行为蔓延。

 

教育部办公厅

2021 年 9 月 3 日


附:教育部校外教育培训监管司负责人就《通知》有关问题答记者问


问:请介绍一下《通知》出台的背景和过程。


答:规范校外培训事关青少年全面发展、健康成长,事关人民群众的小康生活成色。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中小学生减负工作,中央领导同志多次就校外培训治理作出重要指示批示,提出明确要求。


《双减意见》印发以来,各地大力推进校外培训治理,取得初步成效。但是,一些地方出现了培训机构由「地上」转入「地下」,改头换面,以「高端家政」「众筹私教」「游学研学」等名义违规开展学科类校外培训的隐形变异问题,严重干扰政策执行,给改革推进造成阻碍。


为进一步规范学科类校外培训行为,坚决查处变相违规开展学科类校外培训问题,教育部组织有关高校和专家开展深入调研,广泛听取地方教育部门和有关专家的意见建议,对治理变相违规学科类培训进行充分论证,究提出治理举措。在此基础上,教育部研制起草了《通知》。


问:如何界定变相违规开展学科类培训行为?


答:《通知》明确合规标准,列举违规形态,从正反两个方面划清合规培训行为与变相违规开展学科类培训行为的界限。


首先,《通知》强调开展学科类校外培训须在培训主体、培训人员、培训时间、培训地点、培训内容、培训方式等方面同时符合国家相关规定。


其次,《通知》对照上述合规标准,逐项列举出 7 种隐形变异形态,包括:证照不全的机构或个人,以咨询、文化传播、「家政服务」「住家教师」「众筹私教」等名义违规开展学科类培训;不具备教师资格的人员违规开展学科类培训,在职中小学教师违规开展有偿补课;通过「直播变录播」等方式违规开展学科类培训;组织异地培训,在居民楼、酒店、咖啡厅等场所,化整为零在登记场所之外开展「一对一」「一对多」等学科类培训;以游学、研学、夏令营、思维素养、国学素养等名义,或者在科技、体育、文化艺术等非学科类培训中,违规开展学科类培训;线下机构通过即时通讯、网络会议、直播平台等方式违规开展线上学科类培训,线上培训机构违规开展线下学科类培训;以及其他违反相关规定的隐形变异学科类培训,这是上述6种形态之外兜底的情形。


问:变相违规开展学科类培训问题的治理重点和难点是什么?


答:通过分析研判发现,隐形变异学科类校外培训治理的重点是查处对象、查处主体和如何查处,难点集中在认定、查处和监管环节。


第一,隐形变异学科类培训行为隐蔽性强、多变性强,存在「认定难」问题,需要明确违规行为的认定机制。


第二,隐形变异学科类培训行为证据难以保存、涉及多个管理部门,存在「查处难」问题,需要明确查处的责任主体。第三,隐形变异学科类培训分散、无序,线索来源有限,存在「监管难」问题,需要明确有效监管的措施手段。

问:变相违规开展学科类培训问题的治理有什么举措?


答:教育部坚持治标与治本相结合,坚持系统治理和依法治理,组织严肃查处变相违规开展学科类培训行为,同时注重建立健全长效工作机制,推动校外培训机构治理落地见效。


对有关变相违规开展学科类培训行为的问题线索,教育部第一时间协调、督促有关地方开展核查,并及时上报核查和处理结果;要求各地对隐形变异培训行为,发现一起、查处一起、通报一起。


针对隐形变异违规培训问题,《通知》注重建立健全长效机制,提出了三项具体措施。


一是建立辨别机制,着力解决「查处什么」的问题。规定地方可以成立专家委员会或指定专业机构,对隐形变异培训行为进行科学辨别。


二是落实属地管理,着力解决「谁来查处」的问题。压实主体责任,按照「谁审批、谁负责」的原则,对学科类培训的隐形变异问题进行查处。对于证照不全的机构和个人,根据国务院《无证无照经营查处办法》和《民办教育促进法》的规定予以查处。对跨区域违规行为,由培训机构审批地、违规行为发生地相关部门共同查处。


三是强化监管执法,着力解决「怎么查处」的问题。强调要压实管理责任,充分利用网格化综治体系开展巡查执法,畅通投诉举报渠道,加大执法力度,推进「互联网+监管」,探索信用惩戒等多种监管方式。

-END-

本文由多鲸资本投稿一鸣网,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文章非经授权请勿转载,

向一鸣网投稿,请点击投稿按钮,详情请参阅《一鸣网投稿须知》。

互联网人都在关注的微信号

难道你还没有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