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摊、搞机、PPT:那年造富风起两极,他们乘风而上!
互联网+ 练摊、搞机、PPT:那年造富风起两极,他们乘风而上! 互联网+ | 2021-09-09 15:16 练摊、搞机、PPT:那年造富风起两极,他们乘风而上! 柴狗夫斯基

如题



作者 | 阿政

© | 柴狗夫斯基

专题 | 网事


哈喽大家好,我是宇宙第二反套路、防忽悠、揭秘商业和资本真相的镰刀粉碎机小柴~(点击下方关注)

互联网激荡三十年,他们的故事足够精彩,小柴全新专题栏目「网事」上一期讲述了「两面教父柳传志 ,和家族的起落沉浮!」及「联想少帅往事:能干的孙宏斌 救火的郭为 沉默的杨元庆」深度复盘了柳传志及联想的过往,那么在他们那个时代又有着什么样的社会背景呢?「一个人的命运啊,当然要靠自我奋斗,但也要考虑到历史的进程……」,那个时代的底色托起了弄潮儿的梦想,这一期我们将视线放在起风的地方,中关村、华强北这一北一南梦想沃土之地……





1949年初,中央机关进驻北京。党和国家领导人十分注重科技发展,在新中国成立后的一个月,即11月1日成立中国科学院。


两年后的1951 年,北京市政府批准在清华以南,海淀以东,京绥铁路以西地带,南沿大泥湾以北为中科院用地,总占地约为 4 500 亩。在此涵盖的区域中,有一地为明朝时宦官养老的庄园。由于明代称宦官为“中官”,于是也被称为“中官屯”。随着历史的变迁,这块地方被现在的人们称为“中关村”。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科院地球物理研究所、化学研究所、文学研究所、哲学研究所、地理研究所等二十余家直属研究机构陆续迁入中关村,诞生了新中国的火箭、卫星、现代航空、计算机等一系列高科技……那时候,提到中关村,便想到中科院。可以说,当年的中关村,是中科院的中关村。


1978年,《光明日报》头版刊登《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改革的春风吹向了神州大地。自然,也吹到了中关村。





从这一年起,在中科院物理所工作的陈春先有机会访问美国,应邀进行核聚变技术的专项考察。在硅谷,陈春先看到了英特尔、苹果等科技公司,密集得环绕在哈佛、麻省理工、斯坦福等一流学府周围,实验室里的科研成果以极快的速度转为产品研发,这一景象把陈春先震撼到了。



通过调研,陈春先认为自己发现了美国科技水平强大的奥秘——美国高速度发展的原因在于技术转化为产品特别快,科学家和工程师总是急于把自己的发明、专有技术和知识变成产品,自己去借钱,合股开工厂。


这位核物理学家竟是个行动派,回国便宣布,要在中关村建立“中国的硅谷”。


科学家要经商?没睡醒吧。果然,没有多少人给予支持。


陈春先急了,于是主动提出了“二不四自”的原则:不要国家拨款,不占国家编制,自由组合,自筹资金,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将科研的力量下放到群众和企业中去。


最终,北京科协给予支持与批准,并借了100块钱。


1980年,陈春先借用中科院物理所一间十几平方米的仓库,打扫完蜘蛛网与灰尘,将杂物堆在一角,拿塑料布隔开小半间屋子,摆上桌子,中国首家民营科技公司“北京等离子体学会先进技术发展服务部”正式成立。


陈春先的服务部一开始自制核聚变电源开关,头一年就倒卖赚了三万块,搅动了中关村往日的平静。不少科研人员在陈春先影响下跃跃欲试,然而,也有不同声音响起,有人举报陈春先成投机倒把,说他“损公肥私,吃里扒外”、 给员工多发的7-15元津贴,变成了“腐化了科技队伍”。于是上级部门对服务部封账、查账、立案……


幸好,有记者将陈春先的遭遇写成内刊并摆在了中央领导桌上。有关领导鼓励陈春先,称其“将科技转化为直接生产力”,并请科级领导小组研究出必要的管理办法和方针政策。


在批示的下达下,中关村的火苗就此燃起。





视线来到南方。建国初期,在广东、广西、湖南三省交界的清远县的大山之中,粤北兵工厂成立了。工厂主要生产军用无线电半导体,躲在大山里30年。


改革开放后,人们眼界大开,军用无线电半导体技术也随之不断升级。潮湿的大山已经不能满足高精尖的生产环境了。


兵工厂领导罗鸣楷拍板:“不搬厂等于慢性自杀!”


通过分析,兵工厂领导决定效仿小岗村包产到户的方式,向上级领导写了“万言书”,申请搬厂。


正值1979年,在那年的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


受此影响,“万言书”上去不到三天,就被批复了——粤北兵工厂搬往深圳福田。


当时的福田还不叫福田,正确的叫法应该是宝安县,放眼望去,基本都是农田、荒地和麻雀。


没有水,兵工厂职工自己打井;没有电,兵工厂职工自己用柴油机发电,而居住的屋子、厂房,也自然由职工们自己建造。


水电有了,房子也盖好了,公司也该成立了,为了彰显“中华强大”的寓意,公司就定为“华强”集团。市政府在厂房边修了条路,叫做“华强路”。


由于厂房在华强路以北,老百姓约定俗成将那片区域称为“华强北”。


1981年1月,华强北的第一个标志性建筑“深圳电子大厦”破土动工。8个月后,共20层、69.9米的大厦竣工。



深圳河对岸的香港人民,不时观察着电子大厦的工程进度,以此评估“改革开放”的决心。


而电子大厦的落成如同一颗定心丸,让所有人对特区未来发展都有了信心。一年后,50多家企业在华强北新建工厂。


当时的华强北,采取来料加工、来样加工、来件装配和补偿贸易的“三来一补”加工制造模式。具体商业行为有:倒卖电子元器件,穿表链,组装收录机、录像机、彩电等,啥赚钱做啥。逐渐形成了从元器件的采购到开模定型、研发、生产、组装的制造完整的产业链……





20世纪80年代初期,中关村地区出现第一家电子市场——四海电子市场。其中以“两通两海”最为出名。“两通两海”,指的是四通公司、信通公司、京海公司、科海公司。其中“四通”和“京海”是民营企业,而“信通”和“科海”是原国有单位出资但按照民营方式管理的“国有民营”。



1982年底中科院计算所出身的王洪德辞职成立了京海,他思来想去,终于决定做开始做中国第一个能够防静电、防尘、适合计算机的环境场所!


估计有人会问,这不就是造计算机机房么?!不错,就是造机房。首个项目就是给北大一个计算机房进行改造。


类似的还有在中科院物理所管档案的陈庆振,志存高远,觉得“科技成果仅存在档案里太可惜”!于是下海,出任由中科院计划局和海淀区公私合办的“科海”集团一把手。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当年科海利润仅4.8万。


1984年5月16日,“四通”在四季青乡会议室宣告成立,乡里出资2万,由著名经济学家于光远担当名誉董事长。“四通”,可以理解为“四通八达,无所不能”,主营业务是打字机,市场反响很好,年入3000万……


1984年11月14日,信通公司成立!至此,“两通两海”已集齐。信通是由中科院计算所、科仪厂、海淀区各投100万,这是中关村第一家股份制企业。信通将中科院计算所的抗干扰稳压电源产业化,赚了不少钱。


“两通两海”的成功,催动了一位“教父”级别的人入场。1984年,中关村科学院计算所的传达室内,柳传志等十一名员工成立了“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新技术发展公司”,后改名为“联想”。


1988年5月,北京市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获批,“中关村电子一条街”正式诞生。





1984年,小平同志赴深圳视察,认同了“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口号,并对深圳特区的发展予以认可。



第二年,电子工业部在深圳成立办事处,整合了分散的小型电子企业,成立了深圳电子集团公司,将华强、康佳等117家电子企业合众为一。


当时,摆在华强北电子企业们面前的困境是,电子元器件生产不能配套。有些电容、电阻,需要合适的元器件要去北京或者上海购买,囿于运力限制,急用必须坐飞机去。如果想要从国外购买,需要上方层层审批,等进货到手,可能已经被市场淘汰了。


1988年3月28日,深圳电子集团更名为赛格电子集团,并整合了来自深圳本地和内地的160多家厂商和10家港商,在华强北开辟一个1400平米的电子配套市场。


赛格电子市场上,每一个柜台1.2米见宽,每一个柜台就是一家商铺。


“中国电子第一街”就此在华强北诞生,全国乃至全亚洲最齐全的电子元器件,这边都有,国内外客户都能在这买到所需产品。无数创业极客都聚集在此,寻找商机与灵感;不少企业在此发家,因为一米柜台减少了运输成本,且便于寻求生产资料,整合了产业链……


与此同时,华强北的柜台承载着无数人的造富梦想:有的人年入数百万,有的人在这里挖到了人生第一桶金,也有人练摊后资产上亿,当然,也有人一夜返贫、欠债逃离、身陷囹圄……


1996年,因为生意火爆,一米柜台供不应求,赛格集团推平旧的赛格工业大厦,在原址上建了一座总高355.8米摩天大楼“赛格大厦”。



而华强集团也参照赛格,建起了一个6万多平米的“华强电子世界”。


华强电子市场发盘当天,当地派出所出动了所有警力维持秩序;6万平方米的商铺招商,在3个小时内一抢而空;一个铺位的申请登记表,转眼间能炒到5万块。



财富令人痴迷,财富也让人癫狂……而这,也是时代发展的一个缩影。





1985年至1987年,倪光南的汉卡为联想创造了1200多万元利润,在中关村创造了神话。


浙江小伙求伯君在1986年的时候来到中关村给人看了看自己写的打印机驱动程序,被四通各种挽留。“中国第一程序员”在编程能力方面渐露端倪。


十年后,求伯君以一人之力写出的WPS对抗微软200人的团队,期间还招募了一个名为雷军的小伙子,一起创造金山传奇。


1992年,中关村的北京微宏软件研究所于滨推出的软件,被中国科学院远望技术公司黑马软件部盗版,于是于滨状告黑马软件部盗版,这成了中国大陆首家软件知识产权侵权案。最终黑马软件部败诉,赔偿微宏所4.6万元,罚金1万元。


1995年,中关村竖起了瀛海威的“中国人离信息高速公路还有多远,向北1500米”的广告牌,这一场景后来被各种文章描述,标志着互联网正式降临中关村。



将在中国互联网弄潮的那些人开始崭露头角……


这一年,浙江人马云来到北京,想为中国黄页做宣传。马云通过介绍认识了《北京青年报》一名司机,塞完五百块钱,司机神通广大,发了5个媒体,还上了《中国贸易报》头版。


几年后,受挫的马云痛苦地喃喃自语:“北京!你为何这样对我!”然后回到了杭州捣鼓阿里巴巴的传说。


1996年,在北京住地下室的湖北棒小伙子周鸿祎通过BBS结识了女朋友胡欢。去女友闺蜜张彤家里作客的时候,还主动给男主人雷军烧了顿饭一起品尝……


同年的一天,患有小儿麻痹症、38岁起才开始学电脑的王江民打了一辆黄色的“面的”来到中关村,开始了他的创业之路。从此,中国杀毒软件历史上留下了一代传奇……


王志东创办了新浪前身——四通利方,在美国有别墅菜园的李彦宏则是每年回国考察一次;数年后,宿迁来的刘强东,在中关村租下了4平方米的摊位,开创了京东的前身——京东多媒体。


而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回来的高材生张朝阳在中关村注册了公司,然后在不断寻求融资与给公司改名,当时不只睡四小时的他洋气十足,为本土化的中关村互联网的吹入了时髦气息。


正如后来称为“中国IT第一记者”的刘韧夜晚走在中关村心潮澎湃:“每个人的眼睛都是亮的,都觉得明天会更好。连搬箱子和送盒饭的业务都在成倍增长。没有人会失望和叹气,因为根本没功夫。每件事情都挺容易的,没有什么门槛。而且我们都穷得叮当响,有什么可以失去的呢?”


同样令人激动的情绪也弥漫在华强北的空气之中。与北京中关村“知识英雄”传奇不同的是,华强北更多的是普通人的成功故事。


一位江苏小伙,在华强北练摊。1995年他预测电脑市场会爆发,就把香港大供应商的硬盘库存全买了下来。春节过后,国内几乎所有的电脑硬盘都在他的手上。


采购人员踏破了他的门槛,只为购买存货。更有人表示:“什么价你说,不给我和你拼命。”当时怒赚了两千万的小伙子是后来的神舟电脑创始人吴海军。


还有一位在华强北早出晚归摆摊,名叫赵建军的小伙子,摆了几年摊后萌生了打破国外公司对于中国路由器的垄断的想法,于是开始研发了名为TP-LINK路由器……


当时的华强北,装一台计算机可以赚50块钱,抵得上不少人半个月工资。于是大学刚毕业的马化腾也有了过去华强北攒电脑的冲动,但后来作罢:“因为我发现,在华强北装机的都是从农村来的初中生,他们对配件的行情比你熟得多,手脚也勤快,‘打’不过他们。”


1998年,在华强北赛格科技园一间30多平米的房子里,马化腾创业了,他曾畅想:三年后,腾讯的员工将达到18人。



华强北的无数人,用行动来实现那位画圈老人的寄语:“你们要搞快一点!”





时间的脚步迈过千禧年,张朝阳开始追求年轻姑娘,向着每天只睡四小时方向发展,那时候的他,招募过李彦宏(未果)、拒绝求职的马云,还给北上前来的马化腾演讲上过课……


2000年,由四通利方发展成的新浪率先在纳斯达克上市,张朝阳的搜狐也争取到上市资格。


然而,互联网寒冬到来,诸多先行者股价暴跌,互联网泡沫破灭并飞扬起来。


一年后,王志东从新浪离职,北大青鸟收购搜狐未遂,中关村日益成熟的商业模式下,资本的力量成为不可忽视的一环。


时代悄悄变了,后浪兴起。之前已试水商业模式成功的李彦宏在中关村创立了百度。


2003年非典来临时期,大强子生意没着落,试着在论坛卖光盘。在网上,收到了这些评价:“京东多媒体我知道,中关村唯一不卖假盘的商家。”第二年,京东线上商城正式推出。


2007年,金山上市后的雷军选择了离职,开启了投资人生涯,投资了孙陶然的拉卡拉、投资了李学凌的YY、投资了俞永福入主后的UC、投资了陈年的凡客诚品……怀揣数十亿的他常感到苦闷不已,“总是觉得落寞,和个退休老干部似的。”


给他做过饭的周鸿祎,跟老搭档齐向东成立了奇虎,2008年的某一天,周鸿祎惊奇地发现,公司旗下产品360安全卫士的装机量超过1亿了,公司转型做杀毒。


在资本助推下BAT的说法渐渐登上了历史舞台,并开始成为当时的互联网企业无法逾越的标杆但也是模仿超越的对象。在广大商业大佬的加成下,中关村也成为“中国的硅谷”而名声大噪。


而华强北腾飞的机会,和一家呆湾企业捆绑在一起。2004年前手机对于国民而言,是家庭奢侈品。当时,诺基亚、摩托罗拉、爱立信等品牌占据了国内手机市场份额的80%左右,价格高昂。


而呆湾的联发科提出一套方案:把手机中的芯片、软件平台和设计全部完成,手机制造商只需购买摄像头、键盘、屏幕等组装就能凑成手机了。


巧的是,这些零件,似乎在“中国电子第一街”华强北都能找到!


从此以后,华强北成了全亚洲最大的手机交易中心。各手机制造商还进行个性化创新,设计出了例如双卡双待、四卡四待、加装五个喇叭的大音量语音王甚至全身发光的炫彩机型。价格只有品牌手机的1/3,甚至更低。



但生产这种手机毕竟是上不得台面的事情,生产商不敢在手机上署地名,只能印上深圳的首字母缩写“SZ”,后来约定俗成被人称为“山寨”,山寨机由此而来。


有报道称,山寨机曾养活了三百万人。至今华强北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有一个少年,网传叫陈金凌(淩?陵?),姓名待考的他在16岁的时候踏上了华强北这片土地。


凭借自己的努力整合了当地的山寨机市场,成为当地知名的山寨机代理商,三年之后,身价过亿万,但是事业在一夕之间倾塌,这位本该春风得意的少年被命运的手重重摔下,负债千万,老婆也跟别人跑了,遭遇了如此大起大落的他最终流落街头,变得神志不清,偶尔在华强北街头转着圈跳舞,坊间传闻这是他最辉煌腾达的时候,常去华强的DJ的士高跳的圆圈舞。


2011年,深圳市场监管局福田分局会同公安等部门打击侵犯知识产权、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商品,2000多家手机商户相继退场。


而随着来自北京中关村的雷军开始做手机后,在互联网售卖压缩成本的背景下,千元以下的智能机都应运而生,对华强北的手机从业者堪称灭顶之灾。雷军还曾笑称:“在小米的推动下,中国的山寨机已经彻底被消灭了。”


而不少华强北做手机的贸易商、渠道商,转行去做了美妆,售卖洗面奶、沐浴露等等……





在中关村的成功大佬示范下,滑雪、游艇、融资、敲钟,成为北京无数互联网从业者追求的梦想。时代呼唤成功,人们需要财富。


2015年,这一现象到达顶峰,李克强总理来到中关村创业大街,和年轻人边喝咖啡边聊创业。



从此以后,无数追求梦想的人涌入了中关村创业大街,O2O、大技术、匹2p、人工智能、直播,无数的风口催生了无尽的创意,伴随着京片子声音响起的,是PPT频繁的翻动。


潮起潮落下,无数成功与失败相互交织。但最终,从当年的汉卡、打字机,到互联网时代新浪、搜狐、百度,再到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美团点评、滴滴出行、今日头条,中关村诞生了无数的明星企业,促进着互联网产业乃至科技的发展。


而华强北在2013 年被封街改造,四年后的2017年,挡板被拆除,华强北步行街再次开放,然而,街还是那条街,人已经不是那群人了,并没有恢复往日辉煌。


虽然后续有矿机等热潮,但由于币价狂跌,狠狠地割了囤货的商家一大把韭菜,华强北再次恢复平静。



2021年五月,华强北赛格大厦毫无征兆的开始晃动,吸引了全网的目光。各路砖家学者分析晃动的原因。


段子手也纷纷加入其中:“华强北大佬们挖chia币,几十万硬盘同时高速顺时针旋转加上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向右,造成了共振。”


热议背后,昔日繁华的华强北在大楼的晃动中再次回到了人们的视野中。空铺渐多的华强北似乎走向了衰落。有老人感慨:“华强北的龙脉断了!”


然而,同样从华强北出来的马化腾却说过这样一句话:“可能你什么错都没有,错就错在自己太老了!”


无论是龙脉还是主观能动性,无论成功还是失败。从南到北,从中关村到华强北,无数勤劳中国人的创业故事还在继续上演……



END



主笔 | 阿政

编辑 | 四少

柴狗夫斯基:字节跳动旗下视频平台独家签约创作人。曾获得网易号“最具影响力”称号;并且荣获上海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颁发的“最佳组织奖”;获得一点资讯“一点号年度黑马作者”称号,其文章在各大平台频频斩获10W+。

-END-

本文由柴狗夫斯基投稿一鸣网,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文章非经授权请勿转载,

向一鸣网投稿,请点击投稿按钮,详情请参阅《一鸣网投稿须知》。

互联网人都在关注的微信号

难道你还没有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