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届年轻人,不再“太长不看”
区块链 这届年轻人,不再“太长不看” 区块链 | 2021-10-27 10:16 这届年轻人,不再“太长不看” 字母榜

《沙丘》在中国火了,但又没完全火。



《沙丘》在中国火了,但又没完全火。


10月22日,这部由经典科幻小说改编的大片国内上映,票房三天破亿。不过,《沙丘》电影的热映,似乎并没有促使更多人翻开原著小说。在“太长不看”的阅读氛围下,许多人并没有耐心读完长达40万字的六卷小说。


与此同时,有人在B站发布了《沙丘》小说系列视频,介绍故事梗概和主要人物,全部看完仅需80分钟。如果仍然嫌慢,还可以开启二倍速播放。


面对渴望得到认知快感,却不愿意投入时间精力的受众,这套玩法早已被证明有效。三四年前,有人做了“84分钟速读《三体》”的视频,至今播放量已接近1200万。


用一部电影的时间,看完几十万、上百万字的小说,只能囫囵吞枣,不求甚解。但这还不是最离谱的。


抖音上,有人带着观众,“5分钟读完”《战争与和平》《罪与罚》《复活》等名著。甚至有账号卷了起来,宣称“一分钟看遍四大名著”。而这些违背常识的短视频,点赞评论多达数百条,拥趸不少。





“速读”视频的泛滥,反映了快节奏社会中,阅读功利化的不良倾向。


阅读是构建人的精神世界的重要手段,特别是读名著,阅读历程往往漫长而艰辛,并不提供快餐式的精神愉悦。但在只争朝夕的内容消费环境下,许多人不耐烦自己看书,更喜欢经由他人之口,记住几段情节、几个人名和几句名言,便可在茶余饭后侃侃而谈。


为了迎合口味,之前有五花八门的名著“缩写版”大行其道,如今又有各类短视频“带你读书”。没有营养的内容大肆收割流量和金钱,真正的精神食粮却在书店角落里吃灰。


过去几年间,社会各界针对这一情况的批评声不绝于耳,呼吁克服“太长不看”的懒惰思维、回归深度阅读,并得到许多人的响应。


变化之一是,越来越多的95后年轻人,正在重新捧起纸质书。


近日,北京师范大学发布《2021新青年阅读报告》。报告显示,在纸质图书阅读数据中,95后的新青年占比43.6%。


此外,过去一年间,95后人均阅读纸质图书5.3本,比2019年有所增长,高于全国平均水平4.7本。


这表明,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读书并没有沦为旧时代的消遣。读者人群的整体年龄并未老化,年轻人甚至比上一代人更加喜欢读书。





这届年轻人格外热爱买书屯书。


豆瓣有一个“买书如山倒 读书如抽丝”小组,简称“山倒组”,是爱书的年轻人的聚集地。自2005年诞生以来,它已经吸引了超过56万名组员。


“山倒组”成员最喜欢晒的,是满满一书架的大部头。在这里,一口气买下十几本书,只是普通操作;拥有一整面墙的书也不过是小打小闹。真正的大佬,会为了藏书专门买下一整套房子,站在“山倒组”的金字塔尖俯瞰众生。


组员Jacqueline是一名英语老师,也是一位初出茅庐的藏书家。她屯了三四千本书,占满了两面墙壁,想要再塞入一本薄薄的地图册都十分困难。




(图片来源:豆瓣用户Jacqueline)


Jacqueline在一则晒书帖子里说,“我还想过再多囤点书,成立个私人图书馆,找个爱书之人来做管理员,让不怕麻烦的人帮着数一数。”


与多年前相比,买书已经便宜了许多,让不少人的私人图书馆梦想更近一步。尤其是电商兴起后,打折成为日常,书虫们的消费压力缓解不少。


国内图书电商行业风云变幻,前有当当、亚马逊,后有京东、天猫,如今又有拼多多加入战局。熟记电商促销节点和优惠玩法,是每一位“山倒组”成员的基本修养。尤其是在各平台大促期间,如何在平台设置的规则丛林中自由穿行、直奔目标,以最快手速抢下最高优惠,是组员们津津乐道的热门话题。


刚刚过去的开学季,是以95后、00后为主的“山倒组”成员的购书高峰期。恰逢拼多多在9月举行第二季多多读书月,覆盖上千款书目,补贴出版社官旗优质书目,折扣力度惊人,组员纷纷抓住机会果断出手。


组员安吉可在读书月期间买了16本书,平均折扣2.8折。检查一番后,她发贴说“全部安全”(即均为正版、书籍没有瑕疵),并表示接下来要开始“抽丝”了。




(图片来源:豆瓣用户安吉可)


书买的太多,“抽丝”却缓慢无比,根本看不过来,最终长时间成为书架上的摆设,是“山倒组”成员的普遍难题。有人调侃,自打进了本组,砌墙的手艺是愈发纯熟了。


但只要慢慢读,书总有读完的一天。即使看不完,仅仅是置身书海,也能感受到书籍本身宁静而厚重的力量;古今中外的一本本经典著作伴随身侧、触手可得,随时可与古今中外的大贤神交一番,也能在潜移默化中洗涤人的灵魂。


正如“山倒组”在创组说明中所言,年轻人通过买书屯书,可以收获书店风景与打折惊喜,寻书的苦、得书的乐以及舍不得买的酸,房间里书放不下的无奈,以及看着满架的书的幸福。至于“看与不看,再说吧”。





年轻人拒绝文字快餐,回归书籍的怀抱,折射出拓宽眼界、提升认知的渴求。而从95后的书单中,可以窥见当代新青年的精神世界。


从社交媒体的晒书帖子来看,小说仍是95后最喜欢的书籍类别。特别是《檀香刑》《三体》《嫌疑人X的献身》等畅销书,是年轻人书架上的常客。


此外,根据北师大最新发布的新青年阅读报告,大部分95后正处于升学、求职等关键节点,对技能类、教辅类图书,以及自我实现类书籍的需求也十分旺盛。


报告显示,85后的中青年人群喜欢购买童书和中小学教辅,家庭消费特征明显;在95后年轻人中,励志、成功学类的书籍销量增长迅猛,显露出新青年初入社会的茫然和冲劲;00后更偏爱计算机编程、考试教材和外语类书籍,显然是以学习为导向。


电商平台的数据也证明了这一点。


今年9月底,拼多多在第二季多多读书月结束后,发布了最受读者欢迎的10本好书榜单。除了《万历十五年》《人生海海》等畅销书外,有三本“教你做事”类型的书籍入选,分别是《穷查理宝典》《怪诞行为学》和《自私的基因》。


细究起来,这三本书并非一般意义的成功学读物,而是金融、社会学等领域的科普著作;但这类浅显易读、看似能够即学即用的书籍的畅销,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年轻读者初入社会、面对复杂问题时,试图从经典中寻求万能答案的迫切心情。





另一方面,不同地区年轻人的阅读习惯也有所不同。整体来看,一线城市新青年的看书时间更长,但低线城市新青年的购买量和时长增速更快一些。


根据北师大报告,2020年,每周一线城市的新青年要比三四线城市新青年多看30分钟的书,但后者的阅读时长增速更快,超过一线城市的阅读时长的24%。


此外,下沉市场是国内图书消费增长最快的区域,尤其是三四线以下城市和乡镇的新青年群体。其中,县乡镇以下区域新青年用户增长比例,比一线城市高20%以上。


这些地方的年轻人对于读书的热爱,进一步消弭了知识阅读的城乡鸿沟。拼多多此前发布的《2020多多阅读报告》显示,2020年农村地区收货地址的图书订单量和交易额增速达180%,其中乡村中小学增速为152%。


低线城市和农村一直是短视频等新兴内容消费方式的重点市场,小镇青年们捧着手机,刷视频、看直播,几乎形成了一种刻板印象。但在报告中,他们展现出完全不同的面貌,比大城市的人们更加热爱阅读。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喜欢读书,蕴藏着巨大的商机。各大电商平台早已闻风而动。


以拼多多为例,仅2020年就有超过4亿消费者在平台上“拼书”。今年以来,拼多多继续加码图书电商,分别在4月和8月举行两季多多读书月。


据拼多多相关负责人介绍,拼多多的“多多读书月”除了将数百万册图书纳入百亿补贴外,还在每季分别投入5000万元读书基金,与国内出版社一起推广平价好书,推动知识普惠。





此外,针对新青年爱看名著的特点,“多多读书月”在书目选择上颇费工夫。它组建了由十多位资深编辑组成的图书挑选组,从国内外各大图书奖项及畅销榜单中,遴选出上千款优质书目,并结合出版社库存、读者需求等即时数据,持续滚动补贴。


上述负责人透露,两季多多读书月均受到读者好评,效果超过预期,每季均吸引上千万消费者参与活动。值得一提的是,活动期间,来自乡镇农村的订单占比超过两成,城乡“阅读平权”初见成效。


除了电商平台外,出版社也从年轻人的读书热情中受益匪浅。


多多读书月期间,许多读者养成了“发现式买书”的习惯,在购买一本书后,沿着平台推荐的脉络,持续购买整个系列丛书。据统计,30%消费者购书5本以上。


新的消费习惯,显著拉升了平台上各大出版社的销量。其中,商务印书馆官旗店的图书拼单量已超6万件,上海世纪出版官旗店的拼单量超7万件,两者分别积累1~2万店铺粉丝。


此外,图书C2M(反向定制)模式也开始加速发展。


多多读书月期间,天地出版社的《浮生六记》单月销量达到四万册,数次紧急加印。天地出版社相关负责人表示,出版社以最低价格直接向读者供货,期间多次加印,具备去库存、去中间商、以量定产的特点,使各方价值最大化。“我认为,这可以视作图书界的C2M模式雏形。”


对于95后的年轻人而言,电商平台的大力补贴,再加上出版社推出更多经典书目,都有助于实现纸质书自由。三者形成良性互动,共同创造社会价值。


在人们的注意力被各种应用切割成碎片后,书籍和沉浸式阅读的魅力并未稍减,反而在内容消费的大浪淘沙中愈发闪光,不断吸引年轻人投身其中。一本真正的好书,不仅让年轻人心甘情愿掏腰包,还会促使读者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


这也意味着,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太长不看”只是抱怨和吐槽,而非年轻人衡量内容优劣、判断是否读下去的标准。95后年轻人正在重新定义内容消费的新时尚,他们重新发现了阅读价值,并借此锻造精神盔甲。在充满不确定性的年代中,历久弥新的书籍正成为年轻人的思想港湾。

-END-

本文由字母榜投稿一鸣网,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文章非经授权请勿转载,

向一鸣网投稿,请点击投稿按钮,详情请参阅《一鸣网投稿须知》。

互联网人都在关注的微信号

难道你还没有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