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后,STEM 教育的三个方向性预测
教育 「双减」后,STEM 教育的三个方向性预测 教育 | 2021-12-27 22:00 「双减」后,STEM 教育的三个方向性预测 多鲸资本

展望未来,STEM 教育赛道会有哪些变化?斯坦星球 CEO 崔显耿接受多鲸采访,大胆给出三个方向性预测。


「双减」后,STEM 教育成教培机构转型热门方向。STEM 教育是包括 Science(科学)、Technology(技术)、Engineering(工程)、Mathematic(数学) 等在内的综合性基础学科,适应我国教育部所提倡的「科学素养」,成为诸多教育机构的发力点。


从头部机构入局情况来看,多家教育机构均有重点布局。5 月,瑞思英语宣布更名为「瑞思教育」,并推出全新 STEM 教育品牌然点科学馆;7 月,猿辅导推出科学启蒙品牌「南瓜科学」;9 月,新东方成立素质教育品牌「东方创科」……


在学科教育培训被按下暂停键后,作为素质教育领域重要细分赛道之一的 STEM 教育能否扛起转型大旗?赖于创新与个性的 STEM 教育如何不被「应试化」?扎堆转型的 STEM 教育市场是否会跑出头部机构?


近日,斯坦星球(原昂立 STEM)CEO 崔显耿在接受多鲸采访时,分享了他对 STEM 教育赛道发展的看法。他认为,STEM 教育一旦标准化,就容易往应试教育方向靠拢,与个性、创新发展的教育目标相背离。对此,企业需要在课程研发和促进孩子发展路径多元化方向格外着力,以图寻找平衡。



「双减」之后,很多头部教育机构都开始重点布局 STEM 教育赛道。面对教育机构的扎堆进场,崔显耿并不紧张。斯坦星球是最早在 STEM 教育摸索的企业之一,目前已在线下拥有 120 多家学校,整体付费学员规模在五万名左右,2021 年预计营收达到 5 亿元。


2021 年 7 月,「双减」之前,昂立 STEM 线上线下业务全部更名为斯坦星球,同时推出两大新业务,分别是「ideaLab 创新实验室」和「星球研学」。


「ideaLab 创新实验室」的灵感源自风靡全球创客圈的麻省理工-FabLab 实验室,以创新科技赛事为实践窗口,鼓励学员充分发挥创新潜力,培养创新型人才。


「星球研学」则是 STEM 知识在现实场景中的应用延伸,目前已经推出周周好奇营、假期科考营、国际公民营三大板块,涵盖万物科学、大国重器、困境求生、匠人工程、自然王国、新潮运动、少年机长、历史人文、私人定制等九个主题,通过融合STEM课堂内外的知识进行深化和升华。


对于更名与新业务的改变,崔显耿认为,这是在原有 STEM 业务基础上的提升和延伸,目标是打造个性化、多元化的全场景 STEM 教育生态。之所以会坚定不移推出新的业务方向,与崔显耿对 STEM 教育的人才走势与发展走势的判断息息相关。


其一,个性化符合国家对未来创新人才的发展期待。当前,发展应用数理思维、动手能力、判断与解决问题的相关技能,符合在未来世界工作的人才所需竞争力的培养要求。STEM 教育注重培养孩子的创造力、想象力以及实践能力,通过兴趣引导孩子向专业领域发展,在过程中学习各种学科以及跨学科知识。以「ideaLab 创新实验室」为例,要求学生具备多样化知识储备和跨学科能力,倡导学生积极参与发明、试验以及参加高层次比赛。


其二,多元化方向符合社会对于孩子全面发展的期待。崔显耿表示,「『双减』之后,家长们希望孩子不只是学习好,而是各方面能力都要均衡发展。」他认为,在学科类培训基本退出市场后,学生、家长将会有更多时间投入到利于孩子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方向。而斯坦星球的多元化课程体系,给孩子提供更多STEM领域的发展可能,更有助于孩子的全面发展。



很多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拥有全面的才能,同时在某一方面拥有超出众人的一技之长。这便对教育机构提出新的要求,既要有系统化全面学习的课程体系、又要符合孩子个性化发展的需求。但对于机构而言,个性化又与可以迅速复制得规模化、标准化发展相悖。如何平衡 STEM 教育里的标准化与个性化?


崔显耿认为,目前来看,想要做到这种平衡还是比较难的,教育机构要在课程研发的体系化标准化和促进孩子发展路径多元化方向同时着力。


在课程研发方面,目前斯坦星球有 120 多个教学中心,已经在课程内容、教学服务和教学质量层面达成相当的连锁经营标准化。为了保障课程的系统化、标准化,斯坦星球已经将将近 2000 种教具融入到课程当中并做到了全国中心的教学质量可监控有保障。


在促进孩子发展路径个性化方向,崔显耿以斯坦星球的课程为例,每个学生到了三年级以后,就会分成三个不同方向,一是对于天马行空热爱发明的孩子,培养其参与 ideaLab 创新实验实验室的发明类项目;二是对于动手能力、竞争意识、团队协作比较强的孩子,培养其参加高端机器人比赛;三是对于热爱编程的孩子,引导其利用编程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以及鼓励其学习更高阶的 Python AI 课程。公司还提供系统化的信息奥林匹克竞赛集训营和常规课程。


关于标准化,崔显耿给出一个强烈的观点是,「STEM 教育就不应该追求所谓的整个行业的课程标准化,因为一旦标准化,就容易往应试教育方向靠拢,与以个性、创新发展的教育目标相背离。」关于个性化,崔显耿则认为,「一个教育机构不可能满足用户的所有需求,但需要尽量提供综合全面,覆盖全场景的课程内容供学生和家长选择。」



随着 K12 校外学科培训监管政策趋严,众多 K12 教培机构面临转型,STEM 教育成为转型方向之一。当前,转型 STEM 教育的机构越来越多,STEM 教育市场是否会有越来越多的巨头跑出?新玩家转型后能否成功突围与原头部玩家抗衡?


崔显耿认为,一来,STEM 教育行业经过近十年的发展,已经有较为成熟的头部玩家,呈现出较为明显的头部效应。目前的头部公司,如斯坦星球、童程童美、乐博教育、小码王等,均为起步较早、有明显先发优势、扩张快速的专注 STEM 教育赛道的公司。很多企业均花了数年时间,研发沉淀出来了一套内容和品牌溢价。即便是转型过来的新玩家,进入到 STEM 教育赛道后,头部玩家格局依然不会轻易发生改变。


二来,目前 STEM 教育赛道虽然涌入很多企业,但大多数新入机构的课程体系都很平庸。「坦白讲,大部分学科类机构转型成功的可能性比较小,毕竟他们提供的单一、碎片化的课程并不能称得上是真正的 STEM 教育,那只是一时的应急之需,并不是长久的解决方案。同时,学科类机构的应试基因,可能也成为它们底层的转型障碍。」


不过,要论转型成功概率,此前学科培训少数几个顶级巨头的转型成功概率会大一些,这些机构已经在之前的学科培训业务上形成了成熟的运营模式、人才储备和资金实力,较有可能与原来的 STEM 头部玩家抗衡。


从长远角度看,崔显耿提到,「大型学科培训机构进入 STEM 教育赛道,实际上是利大于弊。教育的本质是让孩子们享受优质的教育服务,而非享受单一品牌的教育服务。更多玩家涌入如果是提供更好的课程与服务,那对家长和孩子而言,是多了一种选择。任何机构都要面对这样的市场竞争,必须以孩子的成长为最高追求。任何公司如果不能获得家长的认可,被淘汰也是自然的结局。」


展望未来,STEM 教育赛道会有哪些变化?崔显耿大胆给出三个方向性预测:一是行业趋于规范化,准入门槛会越来越高;二是中小型机构会变少,未来 1-2 年内,大概会有 30%-50% 的机构被淘汰,头部效应会越来越明显;三是行业内不会出现大规模并购事件,市场将持续分散化和碎片化,毕竟资本在短期间内不会重仓这个市场。


而苛刻的行业规则以及激烈的竞争,将会倒逼企业注重健康度,注重可持续发展和抗风险能力。「未来,教育机构需要回归教育本质,找到健康的商业模式,绝不能盲目扩张。」崔显耿说道。

-END-

本文由多鲸资本投稿一鸣网,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文章非经授权请勿转载,

向一鸣网投稿,请点击投稿按钮,详情请参阅《一鸣网投稿须知》。

互联网人都在关注的微信号

难道你还没有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