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啰因「吹牛」被重罚!它吹的牛到底有多离谱?
出行 哈啰因「吹牛」被重罚!它吹的牛到底有多离谱? 出行 | 2022-06-28 15:27 哈啰因「吹牛」被重罚!它吹的牛到底有多离谱? 柴狗夫斯基

显然这是哈啰在吹牛、在营销广告上擦边球擦到了球心、在通过虚构数据,误导消费者购买其电动车产品。

小柴一直以来是一个喜欢看广告、研究广告的人,所以进入正题前,我们先看几张广告图。

这是一家从共享单车入局,干了电单车、顺风车,换电、本地生活后,又开始干两轮电动车业务后打出的广告。

这些广告普遍出现在他们的发布会、营销视频、门店灯箱广告,甚至说明书上。

这几张图有个共同点,网友看了直呼:哈哈哈哈哈。

为什么会有发出“哈哈哈……”的感慨,因为这事足够的离谱。

特定的场合,特定的产品,配上“超4亿粉丝推荐”看到这句文案,小柴首先想到的是:“WC,真牛……”

如果这样的广告文案在消费者误认为这款电动车有超过4亿人推荐的情况下,是不是会认为,至少超4亿人买了这款电动车。

一来,按照常理,只有买了才有资格去给别人推荐、安利;二来,按照正常的逻辑,自己买了也不一定会推荐给别人,除非那东西好用到不行。

这样的销售数据意味着什么呢?根据七普数据,中国现有家庭户4.9亿户,也就是哈啰电动车差不多在中国每家一辆,也就是说只要出门,路上全是哈啰。

根据两轮电动车相关销售数据,2021年全年共计销售为四千多万辆,按最大值计算,过去十年所有两轮电动车品牌,不管是活着的还是倒闭了的,加在一起的销量也不会达到四亿辆。

而距第一次有消息称哈啰布局两轮电动车业务仅过去了一年两个月零11天,就在这掰指头可数的430多天里,哈啰卖了超过4亿辆两轮电动车,一天销量接近100万台。

显然这是哈啰在吹牛、在营销广告上擦边球擦到了球心、在通过虚构数据,误导消费者购买其电动车产品。

因为4亿粉丝推荐这个数据,仔细研究发现,是哈啰出行的2021年的累积用户数。

但是显然,这超4亿的粉丝,可能只是扫过哈啰的共享单车、共享电单车或者约过哈啰顺风车,就算一次也被算进去了,并且还被动的推荐了哈啰的两轮电动车……

作为骑过几次哈啰单车的小柴只想说,谁让你代表我推荐了?我TM没买过,也没骑过你家电动车,我给别人推荐个锤子……

不过再仔细一想,这句文案似乎有点熟悉:“超4亿粉丝推荐”、“3亿人都在拼的拼多多”。

可是当年人家拼多多指不定就真的有3亿人在拼,但是哈啰电动车有没有卖超过4亿辆,像小柴这样的“大聪明”也算得出来啊!

大聪明的哈啰还把这样的广告文案印在了说明书,真的是***到家了!

不过,这样的行为,必将会付出代价。一是像糊弄傻子一样糊弄消费者的这种行为,本来想买的,也会敬而远之;二是监管层面的处罚迟早回来。

当然,小柴不理解的是,这样的广告词,因为大家稍有留神就会发现是虚假、误导消费者,只能徒增消费者反感,甚至还会吃处罚,但是他们为何还会上这样的广告呢?

是不是在他们眼里,满世界都是傻子!我们也很难想象,一个能把消费者当傻子的品牌,怎么会诚心诚意地为消费者服务呢?

这样的广告文案被曝光后,在社交媒体上大量的用户除了吐槽,关于哈啰其他各项业务的服务问题,也被再一次推上台讨论。

有吐槽哈啰单车贵的。

也有吐槽哈啰放贷的。

还有吐槽使用不方便,还是贵的。

另一方面,因为这一广告,哈啰也成功的收获罚单一张,网友表示:这是典型的吹牛逼吹爆了……

近日,哈啰关联公司上海钧哈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因广告宣传误导消费者,被合肥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合肥市知识产权局)罚款4万元。

文件显示,哈啰通过车行(电动车经营部)墙面、墙体灯箱以及店内销售的电动车附带使用说明书里宣传“哈啰超4亿粉丝推荐”等内容。

将使用“哈啰出行”APP用户人数认定为推荐人数,并在特定场合进行宣传,使消费者误认为哈啰电动车有超4亿人购买、使用并推荐。

这一行为被相关监管机构认定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当竞争法》,并处以了罚款。

公开信息显示,上海钧哈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由上海钧丰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持股100%,而后者又由江苏哈啰普惠科技有限公司持股100%。

当然,这也不是哈啰第一次因为误导消费者被罚。

据媒体报道,早在2020年5月,哈啰运营主体上海钧正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就曾因侵害消费者权益被处罚款。

值得注意的是,上海钧正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的历史行政处罚信息达100多条。天眼查App显示,上海钧正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共有154条历史行政处罚信息,罚款总金额为81.4385万元

此外,哈啰还被今年央视“315”晚会点名,据315晚会,哈啰电动自行车被曝出违规提速。据悉,电动自行车经“解码”后,仪表显示25公里/小时,但实则可“调速”至35-40公里/小时左右。

事实上,共享单车经过前几年的血战,摩拜、ofo等品牌早已退场,退场的背后是,这一赛道作为一个细分需求,以及明显的本地化属性,也逐渐发展成为依附于平台的模式。

另一方面,共享单车生意作为一个高成本低利赛道,商业模式本来并不是那么理想,单一的业务很难支撑起一家公司的正常发展。

也因此,市场也早已被美团及滴滴等平台型企业锁定。也因行业属性和商业模式问题,哈啰出行这些年来也一直在不断地试图破局。

从两轮共享出行,到从顺风车切入网约车赛道,再到换电业务、布局本地生活,以及如今大力推进的两轮电动车业务,哈啰一直在艰难求生。

但我们将视角放到其布局的各项业务都会发现,没有一项业务是轻松的,甚至,每一个赛道都已经是一片血海,甚至包括本地生活、网约车巨头们还深陷在烧钱模式中。

哈啰想要在这些细分领域赚钱,显然也非常困难,尽管其不断的拓展多元化业务,但根据其之前公布的财务数据,直到2020年,其共享两轮业务营收占比仍在90%以上。

而其如今主推的两轮电动车,作为典型的实体产业,市场格局已经足够的稳定,且整个产业体系都已经相当成熟。哈啰要想去撬动这一市场的格局并非易事。

如两轮电动车领域早早登陆资本市场的明星企业小牛,各方面实力都已经足够强了,但其如今仍然深陷亏损泥潭,比如今年一季度,小牛营收为5.755亿元净亏损2960万元,而上年同期净亏损540万元,同比扩大448%。

所以不管用什么样的方式,哈啰的未来都是相当吃力的。但对于资本来说,单纯的共享单车故事早已不再性感,不断的试错,不断的给自己的故事写出可以持续的续集,成为哈啰目前可以持续经营的无奈之举。

除了自身需要可持续之外,那些曾经拿出真金白银的投资者也是需要交代的,他们的钱,自然不会让打水漂的。

公开资料显示,哈啰出行共经历了14轮融资,背后资方包括蚂蚁集团、阿里巴巴、复星集团、春华资本、大湾区基金等。

此外,哈啰曾于2021年准备在美股上市。不过,随后不久,公司表示“经管理层慎重考虑,已向美国证券交易所委员会发出声明,要求撤回此前提交的IPO申请。”

哈罗的上市招股书显示,2018年、2019年、2020年哈啰的营收分别为21.136亿元、48.233亿元、60.443亿元;亏损分别为22.075亿元、15.046亿元、11.335亿元,三年累计亏损近50亿元。

而如今,在其赚钱能力尚不足的情况下,又进入了烧钱的两轮电动车行业,如果没有外部的输血,哈啰的故事还可以讲多久呢?

业务面,从造血能力不足到巨额亏损,从能干则干到少有业务出彩,在产品层面,从被吐槽的价格和用户体验,到电动车违规调速,误导、糊弄消费者……

资本堆砌出来的故事,从来都是光鲜的外表,里面实则千仓百孔

柴狗夫斯基©️ 

作者|小柴伍号

编辑|谭松

-END-

本文由柴狗夫斯基投稿一鸣网,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文章非经授权请勿转载,

向一鸣网投稿,请点击投稿按钮,详情请参阅《一鸣网投稿须知》。

互联网人都在关注的微信号

难道你还没有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