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气总是偏爱坚持的人
观点 运气总是偏爱坚持的人 观点 | 2022-08-26 14:21 运气总是偏爱坚持的人 刘润

业绩不会从天而降,但运气总是偏爱坚持的人。

观点 / 刘润 主笔 /钟卉 责编 / 莹莹

这是刘润公众号的第1625篇原创文章

业绩不会从天而降,但运气总是偏爱坚持的人。

每个人的努力,都是从原点开始的,一步一个脚印。

每一个伟大卓越的公司,也都是从一个人、一摊业务开始,慢慢成长的。

为什么他们能从初创走向卓越?他们是如何一步步做到的?

这件事情,吉姆·柯林斯研究了三十年。

他把自己毕生精力,都花在了找到“卓越”的公司,研究他们,分析他们,寻找背后的普遍规律,然后把这些普遍规律写成书。

早在2002年时,《福布斯》曾经评选了20世纪最佳商业畅销书。

总共才评选出20本,吉姆·柯林斯就有2本书入选,它们是1994年出的《基业长青》,和2001年的《从优秀到卓越》。

后来,他又出版了《再造卓越》(2008年)和《选择卓越》(2011年)。

这些书毫无疑问是管理学的经典,全球销量超过了1000万册。

柯林斯的管理思想,也深深影响了可能好几代企业家、创业者和管理者。

今年,我收到出版社寄来的柯林斯《卓越基因》的“审读版”,这是他在1992年写的第一本书,和他的导师比尔·拉齐尔合著的。神奇的是,一直没出过中文版。

出版社告诉我,柯林斯对他这本30年前的处女作,做了很多的修订升级,加入了这些年积累的新认识。于是出版社希望把这个升级版,带给中国读者。

为了写推荐序,我抱着一 种考古的心态快速阅读,读完之后我发现,书里的观点依然很受用,给了我很多启发。

比如,运气偏爱坚持,比如,从优秀到卓越的路径图,比如持续改进,等等。

今天,和你分享。

运气偏爱坚持

柯林斯在书里给出了打造企业卓越基因的七个维度,它们是:

用人决策、领导风格、愿景确立、战略、创新、战术、和运气。

这里我想先重点聊聊运气。

如何正确看待运气?

柯林斯说,“运气事件”需要满足三个条件:

“第一,事件不是你引发的;第二,事件具有潜在的重大结果(好的或坏的);第三,事件具有不可预测的要素。

问题的关键不在于你会不会遇上运气,因为你当然会,无论是好运还是霉运。

关键在于,你如何利用这些运气。

我已经开始相信,领导力是否卓越,一半以上取决于你如何应对意料之外的事情。”

也就是说,成为卓越企业,其他6件事具有不到一半的重要性。另外一半多源于你如何处理“运气事件”。

那该怎么处理呢?

柯林斯给我们讲了乔布斯的故事。

乔布斯曾经在一场激烈的董事会斗争中,被自己一手创建的苹果公司“扫地出门”了。那是在1985年,乔布斯30岁,正值奋斗的大好年华。

有人不看好他,有人嘲笑他过时了。

但是,他没有把手里的苹果股票(当时价值几百万美元)换成现金,去享受退休生活,而是接着创办了NeXT软件公司。

每天照常起床,工作,日复一日,月复一月,年复一年。就这样过了12年。

终于,乔布斯的好运来了。

到了1997年,乔布斯心爱的苹果公司,几乎走到了破产边缘,找了很多家企业来谈收购,但却没有找到合适的买家。

当时,苹果急需一套新的操作系统,而NeXT公司刚好有这种系统,就这样,乔布斯带着操作系统回归苹果。

这才有了后面的故事,有了iPhone、iPad。

如果苹果公司在1997年没有出问题,那乔布斯也就没有回归的机会了。

如果苹果把自己卖给了另一家公司,那苹果可能也不是今天的苹果了。

如果苹果需要的不是NeXT开发的操作系统,那乔布斯也无法胜利重返了。

而如果当年乔布斯被赶走,从此失去工作热情、一蹶不振,那么这一切,又会怎样?

所以,为什么说运气总是偏爱坚持的人?

因为人的一生很长,难免会经历挫折意外,摔倒在地,这些事情我们无法控制和预料。

但是,我们只有选择站起来,每次都选择站起来,才能在好运和机会来临时,抓住它们。

也因为人的一生太短,只要锁定了自己的热爱和目标,定下了成为卓越公司的愿景,就必须不偏离、不放弃。

永远、永远、永远不放弃。

坚持一个方向:持续改进

理解了“运气”之后,具体有哪些做法呢?

柯林斯讲过一个故事。

60多年前,日本有一家东京通讯工业公司,当时公司还很小,员工不到1千人,而且在日本以外,没人知道这家公司。

它的创始人做了个决定,改名。不惜一切代价改名。

这个决定遭到了和公司往来的银行反对,说:

“你们公司成立后,花了10年时间才使东京通讯工业的名号在这个行业里广为人知,经过这么久之后,你们打算做这种毫无意义的改变,到底是什么意思?”

所以,到底为什么要改名呢?

创始人说,有两个原因,一是想拓展海外市场,旧的名字外国人不容易念出来;

二是因为“我们希望改变日本产品(在世界各地)品质低劣的形象”。

故事讲到这儿,你可能觉得有点颠覆认知了。

日本产品不是一直以追求品质,坚守匠人精神著称吗?

其实,柯林斯说,在50年代,“日本制造”代表“廉价、低劣、品质差”。没想到吧,曾几何时,“日本制造”竟然是“质量拙劣”的代名词。

不过那样的时代早已一去不复返了,如今的日本以卓越的质量闻名全球。

他们是怎样做到的?日本人是怎样完成华丽转身的?

就是靠坚持,坚持持续改进。

柯林斯说,部分原因在于爱德华兹·戴明博士的影响,他向日本人传授了质量控制技术的管理之道。日本有一个质量管理的最高奖,叫戴明奖,就是以戴明博士的名字命名的。

在戴明的著作《转危为安》中,他提出的核心要义是持续改进。

我们常用的PDCA循环,Plan(计划)-Do(行动)-Check(检查)-Act(处理),有一个响当当的大名,就叫戴明循环。

我在公司最重视的会,就是周例会。为什么?

就是要以周为单位,盯着目标,直面偏差,快速纠偏,然后调整行为,做到持续改进。

这就像一枚拦截导弹。导弹打出去后,直飞肯定打不中目标。怎么办?

不断把目标当前位置,和自己当前位置,传送给计算单元,瞬间计算新轨道,然后调整航线。

然后再看偏差,再调整。再看偏差,再调整。

“把目标刻在钢板上,计划写在沙滩上”,是我们润米咨询这家小公司所坚持的管理原则。

每次周例会上,我们都要做“年目标、周差距、细计划、强执行”的循环,每周严格执行。

从初创到卓越,是一条没有尽头的道路。

这条道路只有一个方向,那就是:持续改进。

柯林斯也说,改进和提高并不是一时之功,它的要义是衡量你今天的成果,评估你可以改进的地方,制订一个改进计划,实施它,再次衡量,如此循环下去,永无止境。

最重要的是永不止步,永不自满。

本年度的优异会在5年后的成果面前变得平淡无奇,而5年后的卓著又会在10年后的成果面前显得不值一提,如此这般,直到永远。

没有结束,也没有“功德圆满”的一天。

对了。故事里改名的这位创始人,叫盛田昭夫,公司新名字,叫索尼。

遵守极致纪律:日行20英里

在这条持续改进的路上,有一种特别强大的极致纪律原则:日行20英里。

什么意思?

柯林斯讲了个故事。

假设你将开始一段长达3000英里的行程,从加利福尼亚州圣迭戈附近的太平洋上,向内陆走,一直走到东北角的缅因州。

从西南到东北,徒步穿越整个美国。

第一天,你前行20英里,走到乡下地区。第二天,你前行20英里。而第三天,你又前行20英里,进入酷热的沙漠地带。那里烈日炎炎,气温超过100华氏度(约38℃),你希望在你的帐篷里休息、乘凉。但你不能,你必须起来,继续前行。

你要保持速度,每天前行20英里(约32公里)。

然后,天气变得凉爽起来。在舒适的环境下,迎着微风,你可以走得更远。但你并没有贸然前进,而是对自己的状况进行了调整。你一如既往,前行了20英里。

然后,你进入到风雪交加的科罗拉多高山区,这里的气温低于零度,而你唯一想要做的就是待在帐篷里。但你必须起来,准备好一切,前行20英里。

你一直保持着这样一种速度——20英里、20英里、20英里。

然后进入平原区。这里一片大好春光,你完全可以每天走四五十英里。但你没有,你继续保持以前的步伐,每天行进20英里。

最终,你抵达了目的地,缅因州。

现在,假设有另一个人与你同一天从圣迭戈出发。他很激动,很兴奋,第一天就走了40英里。

结果,第一天的长途跋涉,他已经筋疲力尽了,而第二天醒来之后又遇上38℃的高温。他决定先在这里逗留一段时间,等到天气凉爽起来再走。他想:“在天气好起来之后,我会赶上的。”

于是,他就一直保持着这种行进模式,天气好的时候多走一点,天气不好的时候,躲在帐篷里抱怨、等待。

在进入到科罗拉多高山区之前,他遇上了大好的天气;这期间,他全力以赴,每天前行四五十公里,用来弥补先前落下的行程。

但之后,他在筋疲力尽时却遭遇了严冬的暴风雪。恶劣的天气几乎让他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他蜷缩在帐篷里,等待着春天的到来。

在春天最终到来时,身体虚弱的他再次踏上行程,踉踉跄跄地朝着缅因州方向跋涉而去。

在他进入堪萨斯城的时候,你已经靠着每天20英里的行程抵达了缅因州。你获得了胜利,而且是遥遥领先的胜利。

这就是吉姆·柯林斯和莫滕·汉森发现的极致纪律原则。

这项原则意味着,设定一个业绩标准并坚持不懈地执行下去。

它就像徒步穿越一个地域广阔的国家,每天至少行进20英里。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天气,无论有多疲劳,或者多么精力充沛,也无论周遭的环境多么令人不适,你都要始终保持行进的步伐。

在日行20英里时,你会问自己:“我们需要准备什么,我们需要避免什么,才能成功地完成这20英里的征程?”

而且,他们的研究发现,外界环境越动荡,日行20英里的胜利果实越大。

有些公司连续40多年完成“日行20英里”,没有一次失败。

当你几乎不会中断征程时,会同时促进短期业绩的纪律性和长期建设。

因为,你不仅要完成好这一轮征程,还要完成好后面每一轮征程,短则几年,长则几十年。

试着把这条纪律牢牢地扎根在公司文化中,让它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从优秀到卓越的路径图

有了方向和根植于心中的文化,积蓄力量之后,如何实现跨越?如何从优秀到卓越?

柯林斯给出了一条路径图,有四个重要阶段:

1)训练有素的人,也就是人员;

2)训练有素的思想,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战略;

3)训练有素的行为,可以说是动力系统;

4)基业长青。

每个阶段都分别对应着一些基本原则,我给你举四个关键词:

第5级经理人,刺猬理念,飞轮效应,和“造钟,不是报时”。

我们一个一个来看。

1)第5级经理人。

柯林斯把经理人分为了五个等级,从1到5级,能力越来越强。

“第5级经理人”,也就是位于能力顶层的领导者。

这样的经理人其实是一个矛盾的混合体,他们不爱抛头露面、沉默寡言、内向甚至害羞,个性谦逊。

但是,他们却又个个都有雄心壮志,表现专业,把公司的,而不是自己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谦逊的个性+坚定的意志=第5级经理人。

他们还有哪些特质呢?

比如,他们常表现出一种工人式的勤劳,柯林斯说,比起表演的马,他们更像拉犁的马。

比如,他们经常朝窗外看,表现出一种“窗口—镜子”模式。

什么是“窗口—镜子”模式?

当一切顺风顺水时,他们会看向窗外, 把工作成果归功于其他因素,而不是自己。

他们把功劳归于为成功做出贡献的其他人,不抢风头、不摘果子。

当工作出现差错时,业绩不佳时,他们会看着镜子里的自己,说“我来负责”,责备自己,承担所有的责任。

有些人还会对着镜子问自己:“我本来哪里可以做得更好?我疏漏了什么?”

这样的人,会一直不断地进步。

而那些看着镜子里居功自傲,业绩不佳时则向窗外看,总是指着窗外、推脱责任、转嫁问题的人,永远不可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柯林斯发现,在转变的关键时期,每个实现跨越的公司都拥有第5级经理人。

2)刺猬理念。

古希腊有一则寓言:狐狸知道很多事情,但是刺猬知道一件大事。

狐狸的招数再多,总有山穷水尽的时候,而刺猬虽然就只会一招,但却没谁能奈何得了它。

柯林斯发现,实现跨越的公司更像刺猬——简单而不引人注目的动物,只知道“一件大事”,并且坚持不懈。

对比其他公司,他们则更像狐狸——狡猾而诡诈的动物,知道很多事情,但是缺乏一致性。

那么,什么是柯林斯提出的刺猬理念呢?

第一环,思考你能够在什么方面成为世界上最优秀的。

同样重要的是,还要思考你不能在什么方面成为世界上最优秀的。

第二环,是什么驱动你的经济引擎。

也就是为你创造持久的利润、现金流。

第三环,思考你对什么充满热情。

注意,这里不是去刺激热情,而是发现什么使你热情洋溢。因为实现跨越的公司,会对引发它们热情的活动全力以赴。

(柯林斯:刺猬理念的三环图)

如果对照个人的话,这三环就是你擅长做什么,什么会给你带来报酬,以及你热爱什么。

把这三环相交,可以用来指导你的人生选择,得到一个属于自己的刺猬理念。

要想完成从优秀到卓越的转变,就必须对三环的相交有深刻理解。

然后,基于理解自己,去确立目标并制定战略。

要真正理解自己,获得刺猬理念,这是一个反复的过程。

实现跨越的公司获得刺猬理念,一般需要4年时间。慢慢来。

3)飞轮效应。

我们想象有一个又大又重的飞轮,一个直径有10米,厚1米,重10吨的轮子,安装在轮轴上。

你的任务是,让轮子在车轴上旋转,速度要尽可能地快,时间要尽可能地长。怎么办?

你使劲推,它不动你也坚持继续推,终于你发现几个小时后,轮子转完了一圈。

这时你继续努力,沿着同一方向推,轮子慢慢地,2圈,3圈,4圈,5圈......100圈。

直到100圈后,你找到了一个突破点。

你忽然发现,之前积累起来的动量越来越大,转速越来越快,你花的力气越来越小,轮子凭借自身的重量、惯性在飞速运转。

这就是柯林斯说的飞轮效应。

从优秀公司向卓越公司的转变,从来不会突然降临,从来都不是一蹴而就的。

在这一过程中,根本没有单一明确的行动、宏伟的计划、一劳永逸的创新,也绝对不存在侥幸的突破和从天而降的奇迹。

巨大的动力,来自于持续改进,日行20英里,和不断地积累成果。

要想推动一个庞大而又沉重的飞轮旋转,得花很大的力气。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坚持不懈地朝着同一个方向推动飞轮旋转,一圈又一圈,积蓄势能,最后实现突破,完成飞跃。

当很多公司在做难而正确的事情时,一开始可能也不见成效,但久而久之,它们会帮助你形成飞轮效应。

看似一夜成名的故事,其实背后都是千锤百炼。

4)造钟,不是报时。

柯林斯说,1个天才加1000个助手,公司所有决定都要他一个人来做,这样的领导是报时。

而打造一种文化,让它能超越任何单一的一个领导者所能带来的繁荣,这是造钟。

找到单一的伟大创意,然后在这个基础上实现成功,是报时。

建立一个组织,让它能产生无数的伟大创意,这是造钟。

基业长青的卓越企业,它们的领导者,会完成从报时到造钟的转变。

做个有魅力、有远见的领导者。

柯林斯从优秀到卓越的路径图,还提出了很多需要遵循的原则,像先人后事、“先子弹,后炮弹”,避免“衰落五阶段”等等,都值得你仔细阅读,好好学习。

(柯林斯:从优秀到卓越的路径图)

最后的话

如果说每位大师在中国人心目中都有一个标签,那么,克莱顿·克里斯坦森的标签是“创新”,尤瓦尔·赫拉利的标签是“简史”,瑞·达利欧的标签是“原则”。

那么吉姆·柯林斯,他的标签就是:卓越。

什么是卓越?

吉姆·柯林斯自己说:

“卓越的门槛至少是,在过去15年里,一个公司的累计股票收益率超过股市平均水平至少三倍。”

如果说,卓越是持久的超级盈利能力,想要拥有这种能力,你需要:

1)坚持一个方向,持续改进;

2)遵守极致纪律,日行20英里;

3)经历四个阶段,训练有素的人,训练有素的思想,训练有素的行为,和基业长青。

4)坚持。永远,永远,永远不放弃。

从初创到卓越是一条没有尽头的道路,但是运气偏爱坚持的人。

一生很长,一生又太短。

我们只有咬定青山不放松,才能柳暗花明。

祝,走向一流的业绩,拥有卓尔不群的影响力,和永续经营的能力。

让我们一起,变得更卓越。

-END-

本文由刘润投稿一鸣网,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文章非经授权请勿转载,

向一鸣网投稿,请点击投稿按钮,详情请参阅《一鸣网投稿须知》。

互联网人都在关注的微信号

难道你还没有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