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啰出行,你怎么可以三番五次的干这事呢?
出行 哈啰出行,你怎么可以三番五次的干这事呢? 出行 | 2022-10-12 11:37 哈啰出行,你怎么可以三番五次的干这事呢? 柴狗夫斯基

着急的哈啰,已经将不诚实的一面表现出来了……

离谱的事年年有,今年特别多。

尤其在消费者自认为自己在品牌眼里是上帝,实际上在品牌眼里是十足的韭菜这件事上。

大家都知道,这几年,两轮电动车需求旺盛,也成为大多数人短途出行的首选方式。

两轮电动车行业竞争也从过去的续航,逐渐向如今的智能化,以及换电等拓展服务多维度展开。

这样的竞争,是基于用户需求,所以对品牌来说,多维度布局也成为未来角逐的重点。

所以我们看到,在两轮电动车行业,智能化和后端服务成为品牌们发力的重点。

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有人实打实的搞创新,提升服务的广度与深度,但有人却把没得说成有的,玩起了骗人的把戏。

昨日,有条关于两轮电动车的新闻,再一次完美的诠释了一些品牌为了竞争是怎么扯谎骗人的。

据媒体报道,哈啰出行旗下品牌小哈换电的关联公司,在广告中宣传“目前小哈换电在电柜、电池、网络运营等方面已获取多项专利许可”。

大家也都知道,这几年,换电业务才开始发展,竞争也处于较为激烈的阶段,对于消费者来说,服务的稳定性,多样性、安全性和便捷性都是关键,也是企业重要的着力点。

在小哈换电的宣传中,给消费者传递的信息是,在电池、电柜和网络运营等方面的创新能力,以此来打消消费者的顾虑,获取信任。

离谱的是,这些居然是假的!也就是说,所谓的多项专利,哈啰在撒谎。

根据上海市闵行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的最新公告,哈啰小哈换电,因为广告中谎称取得专利权被立案调查,并重罚三万

据公告,哈啰小哈换电2022年2月在其公司网站的小哈换电上宣传“目前小哈换电在电柜、电池、网络运营等方面已获取多项专利许可”的广告用语,经查当事人能提供有关电柜、电池的实用新型专利证书各1份,但当事人案发时有关网络运营的两项专利仍在申请中。

也就是说,专利还没有拿到,小哈换电竟公然宣传期获得了相关专利,这不是骗人吗?

看到这事,有部分网友不淡定了。表示哈啰这是在欺骗消费者,无中生有。

还有用户表示:并不只有一种出行方式,不能欺骗消费者

当然,更多的用户对此见惯不怪,无力吐槽。

但小柴想说的是,一个消费品牌,连专利都能公然扯谎,欺骗消费者,那么它的产品真的还敢用吗?

尤其当它是惯犯的时候!

而哈啰通过广告欺骗消、误导费者不止一次了。

在今年6月,哈啰关联公司上海钧哈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因广告宣传误导消费者,被合肥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合肥市知识产权局)罚款4万元。

具体事由是,哈啰出行铺天盖地的广告宣传自己的电动车有4亿人推荐。

市场监管局给出的哈啰违法的理由是,该公司通过车行(电动车经营部)墙面、墙体灯箱以及店内销售的电动车附带使用说明书里宣传“哈啰超4亿粉丝推荐”等内容,将使用“哈啰出行”APP用户人数认定为推荐人数,并在特定场合进行宣传,误导购买哈啰电动车的消费者使其误认为哈啰电动车有超4亿人购买、使用并推荐。

在小柴的认知里,给人推荐一个东西,前提是自己用过这个东西,并觉得这个东西好。

在一家电动车的专卖店里,墙上醒目的广告写着超4亿人推荐,那么小柴的第一感觉,也就是这款车至少有超过4亿人买过。

毕竟没有十全十美的产品,也不是所有人在觉得某个东西好的时候会一定推荐给别人。

那么4亿人推荐是什么概念呢?根据7普数据,目前中国共有4.9亿户家庭,意味着每家都拥有一辆哈啰电动车。

但数据有现实,去年全年,国内两轮电动车大约销售了4000万辆,也就意味着过去十年所有的品牌加起来,销量也不会超过4亿。

话说回来,哈罗电动车业务自推出到广告被罚,也就一年多时间,卖了四亿多辆……

这牛可真是敢吹,当然,如果不存在误导消费者的情况你随便吹。

但哈罗从4亿人推荐,再到专利无中生有的广告宣传,目的是什么?

就是为了骗取消费者的信任,然后变成自己账面上的真金白银。

更可气的是,设计这些广告语的哈啰员工及领导们,是不是把消费者当成了不会思考的饭桶一样去糊弄。

但这还没完,哈啰出行在误导消费者这件事上是屡教不改。早在2020年5月哈啰运营主体上海钧正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就曾因侵害消费者权益被处罚款。

处罚文件显示,哈啰这次被处罚也是因为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宣传行为,扩大或隐瞒所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务的数量、质量、性能等与消费者有重大利害关系的消息误导消费者。

上海钧正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的历史行政处罚信息达100多条。天眼查App显示,上海钧正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共有154条历史行政处罚信息,罚款总金额为81.4385万元。

在今年的315晚会中,哈啰被重点点名,点名的原因是哈啰电动自行车被曝出违规提速。

据央视报道,哈啰电动自行车经“解码”后,仪表显示25公里/小时,但实则可“调速”至35-40公里/小时左右。

为了生意,真是啥事都能干!

那么就是这样一个三番五次通过欺骗换取销量和利润的品牌,我们到底能不能保证其提供的产品质量到底有没有问题。

在黑猫投诉平台,检索哈啰电动车关键词,信息量超过600条,其中质量和服务问题则是重灾区。

有消费者表示,自己购买的哈啰电动车,购买一周挡板螺丝刮破轮胎导致其摔跤,随后又出现漏电,不到两个月,电动车充不上电,客服却推诿责任。

还有消费者表示,自己买的哈啰电动车初夏经常无法开锁,或者关锁、APP页面显示的电量、路线出错以及单独购买的附加服务vkey无法工作的多种质量问题。向客服反应后,也是一直踢皮球。

这样的案例不胜枚举!尤其质量问题的同时,售后也成为消费者投诉的重灾区。

在黑猫投诉检索小哈换电,其投诉量也接近两百条。消费者投诉的点也是五花八门,比如虚标续航和电量、乱扣费、手机上显示的换电站,现实找不到等等。

扯谎的宣传,诱导消费者购买和使用其服务,花了钱买回来的产品质量问题频出,却得不到解决,哈啰出行这家公司,到底做的是什么生意?到底是什么的原因,又让其屡教不改呢?

从表面上看,哈啰是一家是一家有着野心足够大的平台型准巨头企业,其业务从共享两轮出行,到两轮电动车,再到换电业务,再到本地生活,啥都做,十足的巨头苗子。

但回到本质来看,啥都做的背后,是其一直没找到长久可持续赚钱的核心业务。

一来,共享两轮出行市场,目前上升空间有限,却被市场印证是一个低利高成本的行业,已经走到了想象空间的边界。

二来,拿了大量外部资金的哈啰,尚未上市,需要新的故事,给投资人交代,也需要给自己找到更多的后路,但四处扩张是需要成本的,更值得注意的是,哈啰除了两轮共享业务,其布局的其他业务,可以说均是刀口上舔血,是已经开始发黑的红海。

根据此前公开的财务数据,哈啰在2018年-2020年,三年累计亏损近50亿元。可以预见的是,随着其业务的多元化扩张,亏损规模短期内难以好转。

毕竟两轮电动车、本地生活等赛道,目前都处于烧钱阶段,所以也不难看出,哈如今的哈啰还非常缺钱。

尤其在上市折戟后,如果外部资金注入出现问题,哈啰是非常危险的。

更加悲观的是,如果窟窿越来越大,哈啰面临的会是什么?换电业务交了押金的消费者又会面临什么?以及购买了其产品的消费者又会面临什么?

着急的哈啰,已经将不诚实的一面表现出来了……

-END-

本文由柴狗夫斯基投稿一鸣网,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文章非经授权请勿转载,

向一鸣网投稿,请点击投稿按钮,详情请参阅《一鸣网投稿须知》。

互联网人都在关注的微信号

难道你还没有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