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年狂赚40万,不到一年就倒闭,我做特产店电商的血泪史!
行业 半年狂赚40万,不到一年就倒闭,我做特产店电商的血泪史! 行业 | 2022-12-10 16:54 半年狂赚40万,不到一年就倒闭,我做特产店电商的血泪史! 螳螂观察

我辞职卖特产,上半年赚钱下半年亏,创了个寂寞?

文|螳螂观察

作者|图霖

地方土特产正在成为电商领域的香饽饽。

一个显著表现是,头部电商平台对土特产品的扶持力度正在持续加大。

今年9月,阿里巴巴在北京金秋消费季发布的丰收节“助农行动”显示,金秋消费季期间,阿里巴巴将上线1000余个县域60多万款特色农产品,发放5000万张丰收券给消费者带动农产品销售。

同月,京东也举办了首届“京东农特产购物节”,联合多地政府部门向消费者发放十亿“助农券”,上线30万款高品质农特产品,覆盖全国2336个农特产地及产业带,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超12万个。

和最近两年才入局的创业者相比,2014年就盯上特产电商的喵哥,虽然没等到平台的扶持,但眼光显然是颇具前瞻性的。原本在外企拿着高薪的他,在那个O2O尚处风口的年代,毅然决然辞职,要自己创业卖特产。

押准风口的喵哥,确实光速起飞了,就是没想到,陨落也来得这么快。

01.赶上风口,半年挣了40

从创业的风险性来考量的话,一般来说,前期投入越大的项目,风险性往往也越大,因为回本周期长。反之,如果前期投入资金小,只赚一点就能回本。在这个基础上,假如还能赶上一波行业风口,就能成为光速起飞的幸运儿。

喵哥就是这样一个幸运儿。

做好卖土特产的决定之后,他就开始寻觅一起做生意的伙伴了。由于常年混迹在创业圈子和互联网圈子,很快就让他找到了两位志同道合的朋友,还跟他一样,都来自湖南。

三个人都是第一次创业,满腔热血和真诚,从客服到打包发货再到链接资源,都被三个人承包了。两位小伙伴还同意只拿利润,不要求额外工资。这就为喵哥节省了一部分人力成本。

产品方面,作为湖南益阳人的喵哥,力推老家的南县酱板鸭。剩下两位作为湖南老乡,难顶酱板鸭的诱惑,最终三票通过。因为喵哥老家熟人多,所以他很快就定下了一家性价比高的酱板鸭加工工厂,货源的问题也就解决了。

更让其他创业者“眼红”的,是场地成本。

喵哥人缘好,在创业圈子里结识的大佬都相当慷慨,听说喵哥要创业,主动帮他们提供场地,还不收他们的房租。对喵哥来说,他不仅节省了场地成本,还节省了找场地的时间成本,算是妥妥的赢在起跑线了。

前面提到了风口,喵哥赶上的,是利用微信公众号做社群的风口。

2013-2014年前后,正是微信公众号的红利期。数据显示,2014年公众号突破了580万个,国内的主流企业几乎都开通了专属的官方公众号。与此同时,像喵哥这样小规模的草根号也迎来了爆发期。

喵哥原本是从节省成本的角度考虑,才不准备自己搭建平台,让顾客通过微信公众号跳转到第三方平台下单。没想到恰好撞上公众号的黄金时代,他发布的酱板鸭相关的公众号文章,在那些创业同僚的帮忙转发之下,阅读量蹭的一下就上去了。

在这种近乎0成本开局、还赶上了好风口的背景之下,仅仅半年时间,喵哥的特产店就赚了40万。当然,这也得益于喵哥同时在做的几件事:

第一,链接外部资源,扩大了名声。

喵哥找到的是当时很火的一档创投综艺《赢在中国》,那会包括马云在内的大佬都去当过节目评委。喵哥主动邀请节目的冠亚季军吃酱板鸭,在那个微商都还不太泛滥的年代,主动在各大社交平台宣传节目。更重要的,是给自己的南县酱板鸭刷存在感。

第二,触电社群经济,做起了分销。

酱板鸭几乎是开卖就火了,喵哥卖鸭子的线上渠道,主要就是朋友圈,做的是熟人经济。那阵子还有个词很火——社群经济。

喵哥就写了篇社群经济的文章,发布在公众号上,没想到很多人对喵哥的这个项目感兴趣,都找过来想一起做。就这样,喵哥又做起了分销。

第三,强化消费场景,玩起了仪式

无论身处何种赛道,差异化一定是创业者取胜的关键因素。

在那个餐饮行业都没建立起太多仪式感的年代,喵哥给自家的酱板鸭配齐了剪刀、手套、解辣糖、餐盘和牙签等七件套,强化了产品的消费场景——办公室可以和同事分享的鸭子,一下就把产品特色打出来了。

喵哥给酱板鸭的定价并不低,一只88元。但如前所述,他从产品到广告再到销售,都做了充足准备,不仅一上线就卖爆,销量还在持续激增。据喵哥回忆,订单最多的那天,卖了一千来只鸭子,一天就赚了8万。而这种异常火爆的现象,至少持续了10来天。

为了进一步扩大销量,喵哥还带着小团队去深圳做地推。他们带了一千只鸭子,跑去深圳的南山大道发传单,很快就引起了附近上班族的兴趣,他们主动过来加微信,甚至主动下单。

不得不说,喵哥在产品和服务的仪式感方面,算是天赋型选手。

消费者现在随便走进一家餐饮店,都能感受到满满的仪式感:服务员上菜时整齐划一的口号、店内有人过生日时必不可少的祝福歌等等。尴不尴尬另说,至少是有被尊重到的。

但那可是2014年,在没有任何人指点的前提下,喵哥甚至细节到要重视送鸭子的仪式感了。弯腰、双手奉上,让顾客接鸭子也能有接圣旨的神圣感。

没有哪个时代的年轻人不喜欢会整活的商家。喵哥设计的动作,最后的社交分享效果超出预期。看到的人都觉得有意思,自发地拍照、发朋友圈。

多重因素助推之下,喵哥的酱板鸭,越来越火了。

02.光速陨落,不能全怪时代

半年赚了40万,喵哥对自己的项目也有了更多信心,团队甚至定了个小目标。因为是初次创业,他们就连创业目标都定得没啥铜臭味——让北上广深的老乡都能吃上家乡味。

但就算是这么朴实的目标,喵哥最终也没实现。他的特产店没能撑到年底,就散伙了。

下半年开始,喵哥发现,前端流量开始下降了,老客的复购率也在下滑。半年40万的销量,初看觉得怎么都不像是个亏钱的项目,但稍微细看,就能发现不少问题。

首先,产品方面,过于依赖单一爆品。半年时间过去了,喵哥的特产店依然只卖酱板鸭一样产品,新客倒是吃得新鲜,但重复吃,显然就不那么香了。

实际上,早在下半年刚开始的时候,就有顾客主动反映过,酱板鸭吃腻了,你们还有其他产品吗?但喵哥忙着赚钱,根本没当回事。直到有一天,喵哥发现一天只卖出去20只鸭子的时候,才终于慌了。

小团队的三个人反应倒是快,马上就定了酱板鱼和麻辣肉两个新品,没多久就上线了。可惜的是,并没有什么人买单。因为早在大家对酱板鸭失去兴趣的时候,他们也同时对喵哥的店失去兴趣了。

再者,链路方面,没有及时开辟新流量。那会互联网电商的风其实已经吹起来了,淘宝京东等平台已经开始有了卖土特产的店,但喵哥并没有及时拓宽链路,依然死磕微信。那波老客早就吃腻了酱板鸭,复购率下滑其实在意料之中。

后来,三人团其实也尝试了其他营销手段。比如说,买酱板鸭送酱板鱼或者麻辣肉之类的,

但依旧没有什么人买账。

最后,用户方面,未建立用户反馈跟踪。对于只卖酱板鸭这个事,喵哥自己的团队没有意识到,但消费者其实是意识到了的,甚至主动提出了想购买新产品的需求。可惜的是,注意到仪式感的喵哥,却没有注意到用户需求的变更。

而且,因为上线匆忙,他们在酱板鱼和麻辣肉上也没有搭配“仪式感七件套”,失去产品特色,也就同步失去了顾客的心。东西实在卖不动,三个人互相都觉得在消耗,最后只得解散。

上半年赚了40万全部填了下半年的成本。喵哥熬了一年的夜,做梦都是在打包酱板鸭。最后哪里挣的哪里花,一分也没带回家。

03.总结

这段短短一年的创业经历,确实让不想打工只想创业的喵哥感慨颇多。他觉得,线上卖特产,虽然是个小事情,但他们从头到尾没把自己摆在创业者的位置上。连打包这种小事都要亲力亲为,看似是节省了人力成本,实际上没有把自己解放,去找路子把生意做大。

喵哥的反思,总结来说就在于创业的格局没打开:规模扩大的时候没有及时开拓新品,只知道忙着低头打包赚小钱;本来踩准了风口,却没有借着这个风口去占领更多流量池,消费者一旦对产品厌倦,流量流失也就成了必然。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问题不能忽视——产品思维。放到喵哥的这个故事里来看,其实就是爆品思维。一个产品要成为爆品,至少需要具备4个要素:消费需求多、消费频次高、教育门槛低和差异性明显。

酱板鸭作为特产,对打工人,尤其是北上广深的打工人来说,是有消费需求的,因为配上了七件套,所以也解决了大家吃酱板鸭容易碰到的痛点:太大了不好分、油太多不好啃、吃起来易脏手等等,甚至差异性的问题,也通过七件套解决了。

但唯一没有解决的,是消费频次的问题。

休闲零食的爆品和餐饮的爆品还存在差异,太二酸菜鱼作为大单品能火那么久是因为人总要吃饭,那酸菜鱼就有被选中的概率。但酱板鸭不一样,它是好吃,但却没那么必需,还容易吃腻。所以在酱板鸭卖爆的时候,趁着店铺还有流量,喵哥其实就需要考虑挖掘新品。

可惜的是,他没有建立起产品思维,也没有持续更新爆款,直接导致了后面的青黄不接,失败,其实是必然的。

*本文图片均来源于网络

此内容为【螳螂观察】原创,

仅代表个人观点,未经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且未核实版权归属,不作为商业用途,如有侵犯,请作者与我们联系。

•泛财经新媒体。

•微信十万+曝文《“维密秀”被谁杀死了?》等的创作者;

•重点关注:新商业(含直播、短视频等大文娱)、新营销、新消费(含新零售)、上市公司、新金融(含金融科技)、区块链等领域。

-END-

本文由螳螂观察投稿一鸣网,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文章非经授权请勿转载,

向一鸣网投稿,请点击投稿按钮,详情请参阅《一鸣网投稿须知》。

互联网人都在关注的微信号

难道你还没有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