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向之年,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不简单
金融 转向之年,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不简单 金融 | 2022-12-19 14:40 转向之年,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不简单 星图金融研究院

本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2023年经济工作的部署也愈发受到市场关注。

12月15-16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如期召开。鉴于11月各项经济数据进一步回落,且受疫情病例高增影响,12月预计也不理想,在此背景下,稳增长变得愈发重要和紧迫,本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2023年经济工作的部署也愈发受到市场关注。

本文主要框架如下:

1、经济增长:对2023年不妨乐观一些

2、政策:政策大年,全面转向积极进取

3、消费:扩大内需,消费先行

4、地产:化解风险,再度启航

5、投资:牛市开启,持股待涨才是上策

经济增长:对2023年不妨乐观一些

2022年充满挑战,正因如此,对于2023年,我们理应多持一份乐观。

对于2023年经济工作,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尤其提出要大力提振市场信心,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

就2023年的宏观经济来看,最大的“利好”或确定性来自2022年的低基数,主要挑战来自外需下滑,在此背景下,投资在2022年的高基数效应下很难再独挑大梁,所以,关键看点来自消费复苏。

会议提出,着力扩大国内需求,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支持住房改善、新能源汽车、养老服务等消费。

投资可以刺激,消费却不容易刺激。所谓“牵马到河易,强马饮水难”,刺激消费需要多措并举。疫情政策优化解除了对消费场景的限制,会议强调要突出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并提出要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有助于促进居民消费信心回暖。

此外,我国居民家庭财富主要集中于房地产,稳房价对于促消费也具有重要意义,促消费唱戏,离不开稳地产搭台。

就地产销售来看,现阶段政策效果仍不理想。刘鹤副总理近期发声,称“正在考虑新的举措,努力改善行业的资产负债状况,引导市场预期和信心回暖”。围绕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预计更多政策还在路上。结合市场预期来看,在政策持续推动和经济复苏、居民收入信心回暖的双重驱动下,地产销售大概率于2023年触底回升,在低基数效应下有望实现低个位数正增长。

就外需来看,随着全球经济步入衰退,我国出口已于2022年10月转为负增长,负增趋势大概率会延续至2023年。但就下滑幅度而言,市场仍存在分歧。就对冲因素来看,过去几年,受益于疫情之初的防控优势和全球通胀后的成本优势,我国出口份额持续提升。就2023年而言,全球通胀中枢依旧高企,国内通胀水平可控,我国制造业的成本优势依然存在,有望通过份额提升来对冲外需下滑影响。

没了疫情反复扰动,没了地产持续拉跨,虽然外需下滑,但内需有望深蹲起跳、快速发力,对于2023年的中国经济,我们还是可以更乐观一些。

政策:政策大年,全面转向积极进取

总量政策方面,2023年将是政策大年,疫情防控政策调整后,工作重心将转为经济建设,虽然不会通过“大水漫灌”式的政策来刺激经济的发展,但也不会出台对经济有收缩效应的政策。

财政政策方面,会议强调“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与政治局会议对财政政策的定调相比并无本质变化。同时,会议虽然继续强调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但也多次强调遏制地方政府的债务风险。同时,也需要看到当前地方财政面临土拍收入下降、防疫支出大幅度增长的困境,地方财政已经是勉力为之,地方政府加杠杆的空间已经不大,明年的财政支出力度虽有提高,但力度应并不会很大。因此,积极的财政政策未来或将主要通过中央政府加杠杆的方式实现,包括提高国债发行占比,强化政策性银行的支持力度等方式。

货币政策方面,会议强调政策要“精准有力,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延续政治局会议对货币政策的定调。从当前的经济形势看,虽然疫情防控政策调整,也加大了对于房地产融资的支持,但疫情感染人数的暴增对经济的短期冲击更大,为了维持企业的生产,更好的实行扩大内需战略,需要货币政策给予更强力的支持。同时,会议中强调的对于小微企业、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等领域的支持,表明未来货币政策支持虽然强力,但不会是“大水漫灌”式的宽松,仍然是对特定领域的定向宽松,结构性货币政策仍将持续且量加大。

产业政策方面,明确安全与发展并举,对于新型能源体系要重点提升战略物资的保障能力,保证新型产业的安全可控。对于传统产业,要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实现产业的改造升级和扩大。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对于房地产、平台经济等下行压力较大的重点行业,明确了支持发展的态度,相关行业的收缩性政策出台可能性较小,行业将迎来触底反弹后的修复。此外,鼓励企业抓住全球产业结构和布局调整过程中孕育的新机遇,勇于开辟新领域、制胜新赛道,尤其强调支持平台企业在引领发展、创造就业、国际竞争中大显身手。

消费:扩大内需,消费先行

会议指出,“着力扩大国内需求,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再度突出了消费的重要性。

作为经济活动的起点和落脚点,消费反映的是最终需求,对国民经济增长具有导向和拉动作用,而消费结构的升级还有助于推动经济增长动力转换和产业结构的优化,进而实现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短期来看,外需快速回落,扩大内需是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的必然要求。

从消费回升的条件看,一看疫情约束,二看收入提升。可能有人说还需要信心回升,其实只要前两个条件满足,信心自然会回升。

当前全国疫情防控放松的趋势愈发明朗,从其他各国的经验看,疫情放开后,会经历3个月左右的适应期,待病例高峰过后,消费场景一般会出现强力复苏,且前期压抑越大、反弹力度越高。所以,2023年2月份以后,疫情对场景性消费的压制便会大大减弱。

收入方面,会议提出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居民收入主要包括薪资收入、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支付收入等,其中,薪资收入是主要来源。会议提出的“多渠道”侧重点应该是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支付收入。我国居民财产性收入以地产为主、股票资产为辅,2022年房产和股票同时缩水导致居民财产性收入下滑,2023年会努力扭转局面,稳房价、稳股市,提升居民财产性收入。

转移支付也是一大看点。毕竟,直接受益于房价和股价回升的群体仍是少数,对多数人而言,转移支付更为直接有效。过去两年,不少学者呼吁学习西方国家直接向居民发钱刺激消费的模式,现在看,时机正越来越成熟。

此外,疫情期间积累的超额储蓄也有望在消费回暖中发挥重要作用。这两年,储蓄存款持续保持高增,部分是疫情期间减少消费的结余资金,从经验上看,一旦疫情约束消除,相当一部分资金还会以消费的形式重新释放出来。

中长期视角下,还应当加快破除抑制消费的一系列障碍,如切实提高中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缩小居民收入差距,并且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特别是要妥善处理居民的养老、医疗问题,以此来解决民众消费的后顾之忧。

地产:化解风险,再度启航

对于房地产,2022年的支持政策可谓“应出尽出”。尤其是近期,地产板块利好不断,信贷、债券、股权“三箭齐发”。“金融16条”向优质的地产企业提供了万亿级别的授信额度;政策支持民营企业发债融资,预计额度达到2500亿元;重启地产企业的股权融资,截至12月14日已有17家上市房企拟通过定增再融资。

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房地产相关表述纳入到“防范化解重大经济金融风险”项下,凸显了地产对经济发展牵一发动全身的影响。

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地产不稳,GDP增长也难以有效企稳。从今年的经济表现看,1-11月全国地产销售和投资分别下降23%和9.8%, 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拖累,拉低GDP增速约1.5个百分点。

前期地产政策更侧重保项目,近期以三支箭齐发为标志,政策开始适当向保主体倾斜。此次会议也提出要“满足行业合理融资需求,有效防范化解优质头部房企风险,改善资产负债状况”。

地产问题的症结在地产销售的持续疲弱,对应的是居民对地产发展信心不足。从当前的政策结题思路看,先是集中化解停工停贷衍生的相关风险,帮助地产开发商摆脱资金困境,保证地产行业“活起来”,达到“保项目+保优质主体”的目的,以此提振购房者的信心,打破地产销售疲软的困局,实现“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的政策目标。

在因城施策的大原则下,预计后续在项目及主体上政策端会继续提供更多支持,同时积极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包括但不限于进一步降低首付比例、放宽购房限制、引导调降房贷利率、认房不认贷或者增加多子女家庭的购房套数等等。

此外,会议再次重申“房住不炒”,不过顺序相对靠后,可理解为一种长期约束但短期优先级不高。同时,会议提到“推动房地产业向新发展模式平稳过渡”,这是继2021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针对房地产提出“探索新的发展模式”后再次将其作为关键词。在这个意义上,房地产发展模式转型已经迫在眉睫,城市更新和老旧改造、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地产代建等新业态、新模式的重要性将不断凸显。

随着疫情好转和政策发力,2023年房地产销售和投资有望见底回稳,对GDP增长的贡献也有望由负转正。

投资:牛市开启,持股待涨才是上策

展望2023年,随着疫情扰动大幅下降、地产政策不断升级,经济内生动能犹如被压制已久的弹簧,一旦压制因素消除,必将出现快速反弹。叠加政策层面对经济增长的诉求,投资者完全不必为2023年的经济增速担忧,如刘鹤副总理所说,“对于明年中国经济实现整体性好转,我们极有信心”。

与经济复苏相对应的是上市企业盈利将同步恢复增长。就当前来看,市场普遍预测2023年A股(非金融石油石化)盈利增速有望达到10%左右。

上市公司新一轮盈利周期对应着新一轮牛市周期。从牛市演绎节奏来看,通常分为预期驱动、业绩驱动和情绪驱动三个阶段,当前A股市场正处于牛市行情的第一阶段:政策拐点已现,市场预期全面好转,推动估值触底反转,完成熊牛切换。

牛市初期,市场信心不稳,行情难免反复,此时应加大仓位,然后耐心持股待涨。

从板块配置上看,预期驱动阶段应主要围绕市场预期焦点进行布局,现阶段市场焦点主要是疫情优化下的消费复苏和地产刺激下地产链回暖。投资者可关注,疫后消费复苏:医药医疗、航空旅游、免税、线下消费复苏等板块;地产链回暖:地产开发、建筑材料、建筑装饰、家具家电、银行、保险等板块。

2023年二季度之后,随着国内疫情高峰过去和美联储加息周期结束,市场有望进入牛市第二阶段。此时,市场热情已被点燃,投资者更愿意为长期成长空间付费,届时,以高端制造、数字经济、自主可控等为代表的成长板块有望成为再次成为市场主线。

总之,2023值得期待,持股待涨才是上策。

【注: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在任何情况下,本订阅号所载信息或所表述意见仅为观点交流,并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除专门备注外,本文研究数据由同花顺iFinD提供支持】

本文由“星图金融研究院”原创,作者为星图金融研究院研究员薛洪言、付一夫、黄大智、雒佑

-END-

本文由星图金融研究院投稿一鸣网,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文章非经授权请勿转载,

向一鸣网投稿,请点击投稿按钮,详情请参阅《一鸣网投稿须知》。

互联网人都在关注的微信号

难道你还没有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