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票难求的演出市场狂掀退票潮,这一招让黄牛们急疯了……
文娱 一票难求的演出市场狂掀退票潮,这一招让黄牛们急疯了…… 文娱 | 2023-05-12 11:36 一票难求的演出市场狂掀退票潮,这一招让黄牛们急疯了…… 柴狗夫斯基

8万张票为什么秒没……

「谁抢到了五月天演唱会的票?」「8万张票为什么秒没……」

这一个月以来,演出市场可以说迎来了强劲的复苏,演唱会、热门音乐剧、话剧扎堆排队。

歌手们不是在开演唱会,就是在开演唱会的路上。随着演出市场的热火重燃,文旅市场算是彻底的活了。‍‍‍‍‍

但另一方面,活了的还有门票「倒爷和黄牛们」,歌迷、剧迷们抢不到的票,在某书、某鱼等平台上溢价几倍、甚至十倍出售。

黄牛们加价的离谱程度前所未有。‍‍‍‍‍‍‍‍‍

比如原价355元的看台票,在黄牛这里高达900元。再如原本价格统一为1855元的内场门票,则被按照座位远近定价3850元到8800元不等。

而前几天,有大V爆料,周杰伦在香港的第一场演唱会正式开唱,其找黄牛买票,花了原价的近十倍。‍‍

当然,涨价还只是黄牛们的常规操作,他们正在以更加专业化的视角在涨价之外大做文章,试图将门票的利润多元化。

在今年的演唱会中,「演唱会求婚」似乎成了标配,而背后的操刀者也正是黄牛。‍‍‍

比如近期较为热门的几场演唱会,被黄牛们纷纷打上了「求婚表白场」标签。

这个求婚表白场,首先是将一些特殊座位号包装进行高价售卖,比如13号和14号,同时,黄牛打出了一堆的承诺,比如现场求婚视频会投到公屏上,以及明星还会互动、送祝福。

这样一来,一张本来一千多的门票,就可以卖高达几万,比如在周杰伦太原演唱会的求婚坐,一张门票达到了17000元。‍‍

而值得注意的是,「求婚表白场」已经开始大面积渗透,并且一场演唱会,出现五六个求婚事件已经成为常态。

明明大家都是花钱去听偶像演唱会的,但谁知道,付了钱,还要看陌生人秀恩爱,这明显是在搅乱演唱会秩序。

有网友也对该类行为发出吐槽:「歌一响,身边跪下八个……」。

与此同时,歌手们似乎也被舆论绑架,黄牛们和演出方勾结,将现场求婚视频打在公屏上,如果歌手们不及时互动,还会背上不爱粉丝的骂名。‍‍

也至于,我们看到一场演唱会被这些频添的环节浪费了不少时间,也打乱了该有的节奏

黄牛为了赚钱自私,求婚的人,仗着有钱为所欲为,也很过分,演唱会明明是大家的,为何却成了少数人的秀场……

然而这样离谱的事情,正在真真实实发生着。‍‍‍‍‍

因为黄牛们太过于过分,网友们似乎达成了前所未有的共识,开始大面积抵制黄牛,甚至不少官媒下场,呼吁快速整治「黄牛卡脖子」问题。‍‍

比如前几天,微博上,有个话题冲上热搜第一——「宁可鸟巢门口站,钱也不让黄牛赚」‍‍‍‍

在此之外,人民文娱也对黄牛行为进行了点评,表示演出市场被黄牛卡脖子:这不仅是歌迷的战争。

「演出市场的复苏让歌迷们兴奋不已,但也让黄牛打起了精神。他们利用软件大量囤票,甚至破解了实名购票机制,抢票、收票、卖高价票,一气呵成。他们在演出市场的潜规则里钻空子,哄抬票价、扰乱市场,许多主办方,也要向大型黄牛团体服软。」

然而,从实际的角度出发,这样的抵制,最多也只是情绪的释放,毕竟你不买,不代表别人不买,毕竟这个世界,人太多,有钱人也很多。‍‍‍‍‍‍

而要解决黄牛问题,实际上是可以从根源上解决的,比如最近呼声很高的实名制购票,就和火车票一样,只要实名制,黄牛问题就解决了一大半。‍‍‍

如果在加上实名刷脸入场,等于是按下了黄牛的命门,可以能让黄牛直接傻眼。

比如,最近,在网友和官媒下场讨伐黄牛的舆论热潮下,有些演唱会场次开始重提实名刷脸入场,黄牛们为了退票,急得上蹿下跳。‍‍‍‍‍

在某投诉平台上,有好几个集体投诉话题,都是在歇斯底里的投诉票务网站不退票的霸王条款。

起初,小柴真以为是平台的霸王条款,看了一圈发现,叫嚣着退票,各种难听的声音骂票务网站的,原来都是「黄牛」「倒爷」们。‍‍‍

根据投诉的信息及投诉量来看,目前有大量声称是消费者的用户投诉票务网站不退票,离谱的是,对于退票的原因更是五花八门。‍‍‍‍‍‍‍‍‍

有人说,买票的时候身份证号填错了;还有人表示买票的时候因为抢的太激烈,没看清楚是谁的演唱会;还有人表示,抢的票和结婚日期撞了……‍‍‍‍‍‍

除此之外,比如还有人称买完票,公司搬家了,而且是跨省搬家,所以去不了了。

总之,什么样的理由都有,而他们的投诉理由除了不能退票,就是不能改观演人。‍‍‍‍

除了在黑猫投诉,在各大社交媒体,声讨票务网站不退票、不能更改观演人的声音也密集的出现了。‍‍‍‍‍‍‍‍

比如,迫于黄牛们投诉舆论的压力,有些演出,纷纷破例发公告开通退票通道:

往年,可是没有这种密集退票场景的,显然,这群退票的人到底是什么成分,看完这些投诉内容,可以说了解的七七八八了。‍‍‍‍

大家都知道,演唱会等演出门票是有时效性的票,一般按照正常的消费逻辑消费者都是处于对自己时间的规划才购票的。

而对于演出方和票务平台来说,临场退票造成的损失谁来承担?而要知道,放票一开始,黄牛们和一些用各种科技手段抢票,大多数真正的消费者都抢不到票。‍‍‍‍‍‍

事实上,这类即时性票务,平台也在购票前,也会明显的标注无法退改等字样;

而律师也表示,像演唱会这类时效性票种,不适用无理由退票,且目前法律在这类票务退票环节也没有明确的规定。‍

也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消费者没有正当的理由,以及票务平台事先声明此类票无法退改的前提下,消费者本应为自己的失误决策买单。‍‍‍‍

而退一万一步来讲,真正有需求的消费者,在这类票务购买时,出现事物决策的情况是非常少的。‍‍‍‍‍‍‍‍‍

那么显而易见,为何在某些演出场次开始要求实名刷脸入场后,为何掀起了退票潮,答案不言而喻。因为按上转增这个按钮,等于按下了黄牛们的名门。

咱们话又说回来,实际上,演出票实名、刷脸入场,本身技术难度不高,为何至今依然没有大面积普及?这或许才是问题最值得讨论的地方。

事实上,早在几年前,有些演出场次,就尝试过实名刷脸入场。

比如据媒体报道,在2019年,林俊杰的一场演唱会,推出刷脸入场规则,一举将黄牛拒之门外,保证了票价的稳定。‍‍‍‍‍

同样,2020年,也有部分演唱会采用了这类措施,让黄牛哭晕在测所。

那么为何至今,实名刷脸认证依然不能大面积普及呢?事实上,黄牛不止是被骂的那些黄牛。

因为在演出这一市场,各个环节都摆脱不了黄牛的嫌疑,比如演出方、票务方,因为这个市场的黄牛,利润真是太高了。

甚至在整个演出产业链上,存在很多看上去有头有脸平台网站,打着二手票务平台的旗号,囤积大量演出门票,当中间商加价售卖,本身充当黄牛的角色。

因为这类平台有着大量的流量,演出方不得不服软;因为二手票务巨大的利润,演出方也红着眼一起同流合污。

市场上对于售票平台与「黄牛」内部交易,恶意压票的质疑和争议也一直没有停过。

所以说,在演出市场,除了消费者和媒体,没人愿意打破就有的规则,让黄牛彻底的消失,所以,一些本身没门槛的技术,在演出市场就是这么难落地。

这场看上去离谱的游戏,里面受益的玩家实在太多了……

那么重现的实名刷脸认证入场,这一次会大面积落地吗?你觉得可能性有多高,欢迎评论区留言。

柴狗夫斯基©️ 

作者|小柴壹号

编辑|谭松

-END-

本文由柴狗夫斯基投稿一鸣网,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文章非经授权请勿转载,

向一鸣网投稿,请点击投稿按钮,详情请参阅《一鸣网投稿须知》。

互联网人都在关注的微信号

难道你还没有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