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7月30日是国际友谊日,回顾过去,从「前互联网时期」,到如今的社交媒体时代,友谊的表现形式、实现方法发生巨大的变化。
这种持续的演变,既是社会文化和心理需求变化的反映,也有科学技术的进步在背后驱动。
鲁迅先生曾赠送挚友瞿秋白一句话:「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在过去,受限于种种原因,想找到与自己志同道合的「灵魂好友」,可能只能靠机缘,然而伴随着时移势易,我们发现,在「找到灵魂好友」这件事上,存在一个可能性逐渐递增的过程……
前互联网时期
没有奶茶、没有MBTI,一切「随缘」的友谊
1992年,人类学家罗宾·邓巴提出「邓巴数」的概念——一个人一生能够维持稳定社会关系的最大人数约为150人。想找到「灵魂好友」?你只能寄希望于这区区150人。
在过去,友谊的建立常常受到地理空间和血缘关系的制约。那时的交友逻辑与今天大相径庭:人们首先在现实世界中相遇,如学校、工作场所或家族聚会,然后才有机会发展成为朋友。换言之,物理上的接近和直接的社会联系是友谊形成的先决条件。
在前互联网时代的传统社交模式中,人际关系的构建始于线下的直接互动。饭局和酒局不仅是社交活动的主要场景,更是社交货币的重要组成部分。在KFC还被视为新奇事物的年代,参与这些聚会本身就是一种社交资本,能够引发话题和讨论。
而如今,饭局酒局虽然依然保留了「社交场景」的功能,但社交货币的形式已经随着时代的变迁而更新。现代聚会上,人们讨论的是MBTI性格类型、星座、动漫等更符合当代潮流的“社交货币”。
web1.0到web2.0前期
友谊的维系...得看电脑电量
在web1.0-2.0前期,BBS社区等网络平台的兴起,改变了人们的社交方式。见面互加好友、网上相互发电子名片,逐渐成了流行的社交模式。此时,网络ID、互联网昵称便成了彼此建立关系、拉近双方距离的新载体,可谓那个时代新的社交货币。
当时最典型的互联网产品是天涯社区,该社区以「匿名社交」为核心卖点。聚集了中国网络文化的先驱,精英大V和草根用户在这里交流,家长里短、国家大事和国际风云在这里碰撞,天涯也成为那个时代年轻人聚集的网络社区,被称为「80后的时代回忆」。
BBS社区的兴起,可以让网友主动发起友谊,相比过去依赖线下社交、书信等沟通方式,已经有很大进步。
但是传统的互联网社交模式,依然难以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因此无论是社交效率、还是社交体验,都有明显的局限性。例如,在移动互联网兴起之前,电脑是需要在固定地点才能联网,是否在线也要看和对方的「缘分」。
web2.0后期
移动网络普及,但普通人找到灵魂好友依然不容易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线上社交也逐渐成为了主流。
从微博到微信到今日头条,人们开始在互联网打造个人IP,并通过内容输出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且不再受时空的限制。
只是,这只适合少数有内容输出能力的自媒体博主。而对于大多数普通网友,由于中心化的流量分发机制,依然会让完全同频的灵魂好友失之交臂,丧失相识相知的可能。
对于普通人而言,这是属于大V,属于「意见领袖」的时代,社交网络的金光暂时还没普照到他们。
因此,以Soul为代表的新型社交模式的到来,具有一定的历史必然性。
很多互联网社交媒体平台,虽然用户数据庞大,但是由于兼顾的需求过多,依然存在平台运营规则过于粗放、难以对社交关系实现精细化匹配的局限性,而Soul的创新之处在于,它突破了这些局限,提供了一种更为个性化、精细化的社交体验。
因为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交需求的变化,如上所述,以往的社交模式,都有着明显的局限性。
Soul通过深度学习算法和大数据分析,能够更准确地理解用户的兴趣和偏好,实现人与人、人与内容之间的高效匹配。这种以兴趣图谱和推荐算法为核心的社交模式,让用户在多元化的社交场景中,更容易找到与自己兴趣相投的伙伴。
能让找到灵魂好友的可能性大大提高,Soul具体用了什么法子?
开启一段关系
AI和MBTI,是「术」也是「道」
在Z世代之前,社交关系往往建立在地缘、血缘、业缘等传统因素之上,这些关系与个体的地理位置和现实生活紧密相连。
然而,对于作为数字时代「原住民」的Z世代来说,他们更倾向于建立基于兴趣和共同爱好的社交关系,这种关系被称为趣缘。
Z世代利用网络平台跨越地理和物理空间的限制,寻找和他们兴趣相投的人,形成具有共同文化特征和价值观的社群。
这些社群不仅为他们提供了表达自我、分享经验和价值观的空间,而且也成为他们塑造个人身份和寻求归属感的重要场所。通过这种基于趣缘的社交方式,Z世代构建了一种新型的社交网络,这种网络不依赖于传统的社会结构,而是基于共同的兴趣和爱好。
拆卡、潮玩、城市运动、吃谷,都是当下Z世代年轻人开启兴趣话题的「社交货币」,当然,还有最广为人知的MBTI——
2022年,谷爱凌在冬奥夺冠后自曝MBTI类型是INTJ,这让很多网友觉得,与谷爱凌在赛场上激情四射的表现判若两人,彼时,谷爱凌凭一己之力将MBTI推上了热搜榜第一。MBTI近年的热度,堪称新型社交货币,「为I做E」、「JP之分」等话题频上热搜。
图源:微博热搜榜
年轻人见面第一句话,不再是互换名片、互加好友,而是先问MBTI类型——MBTI本身作为话题点,能助力关系开启、破冰,这是MBTI之「术」。
而MBTI理论本身,同时也能作为关系匹配的科学依据,这是MBTI之「道」。
在Soul上,每位用户在使用之初都需要回答6道基于mbti的「灵魂测试」,继而定位到不同星球,并基于定位计算出与其他用户的匹配度。系统通过MBTI完成第一步初筛,保证遇到的每个人都拥有更亲近的灵魂,在这样的「好友池」中,遇到「灵魂好友」的概率更是大大提升。
AI的「术」与「道」则与MBTI遵循不同逻辑,不是将AI作为话题像MBTI一样讨论,而是Soul的AI功能为一段关系的开启提供助力。
Soul的AI聊天助理,能根据兴趣图谱自动生成聊天内容,辅助关系破冰。用户可以自由选择聊天语句,无需打字。此举有效地降低了沟通成本,避免陷入「尬聊」的境地。
从目前站内情况来看,AI聊天助理的上线能让回复率提升10%。这是AI在“术”上的功能性,而AI之「道」,则埋藏在场景化/游戏化社交的底层逻辑中,这牵扯到关系破冰后的沉淀环节……
沉淀一段关系
与AI一起创造回忆
近日,在ChinaJoy 同期举办的产业权威高端会议——中国国际数字娱乐产业大会(CDEC)上,Soul App副总裁及产品负责人车斌,对于AI落地社交场景如此论述:
「年轻人不会只满足于聊天,交到新朋友后,我们会很自然的想和朋友一起玩游戏、看电影,创造更多的体验和回忆,简单的聊天不是社交的本质。」
年轻人需要在更趣味的活动中沉淀关系、创造回忆。Soul很早便开始尝试在产品里与游戏化玩法结合,狼人魅影、幻想星球、爆弹喵这些游戏化场景都在通过AI重构用户体验。
例如在狼人魅影场景中,AI有不同音色,能扮演不同角色,推理能力几乎与真人玩家无异,人们能在在非常fancy的场景中,借助AI的帮助,一起创造美妙的回忆。
「Soul的重点在于让AI介入社交关系的发现、破冰,沉淀环节,提升关系构建的效率和质量,但现阶段,我们在辅助社交的思路外,也在进一步探索人与AI互动的可能,如拟人型聊天机器人‘AI苟蛋’,它可实现个性化、有温度的AI交互。」
换句话说,AI不止是结交灵魂好友的「术」与「道」,它甚至可以就是「灵魂好友」本身。
你的下一个灵魂好友
何必非得是碳基生物?
从Just So Soul研究院发布的《2024 Z世代AIGC态度报告》中,可以看到一个新趋势——年轻人正重新理解「人机关系」。超六成年轻人认为AIGC产品有可能帮助解决或一定程度上帮助解决孤独感问题,此外,32.8%的年轻人愿意并且非常期待与AI做朋友。
在Soul看来,相比「智商」,社交领域更需要有「情商」的AI,给予情绪价值和陪伴感。AI苟蛋能够识别用户的情绪和场景,例如通过图片识别和时间感知能力,「猜到」用户可能在庆祝生日,并主动送上祝福,展现出情感化和人性化的交互,从而增强用户的互动体验。
当然了,如果你在交友上是一个「古典主义者」,期待结交到真人好友,那在soul上依然有更大的可能,因为...
更普惠的流量分发机制,让普通人看见普通人。
Soul的流量分发机制以其普惠性和去中心化为特点,致力于为用户提供平等的社交机会。该机制不依赖于用户的颜值或地理位置等物理因素,而是通过兴趣图谱和算法推荐,确保每个用户都能被推荐给可能与自己观念相通或兴趣相投的人。
这种流量普惠机制还体现在其内容分发上。用户创建的内容帖子或参与的群组都能获得公平的浏览率和参与度,确保「每一种小想法小情绪都被看见」,这种机制有助于降低用户的社交压力,让他们能够在一个开放和包容的环境中自在地表达自我,结识志同道合的伙伴。
通过这种方式,Soul成功地打造了一个以兴趣和精神共鸣为核心的社交网络,让每个用户的声音都能被听到,每个用户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社交圈子。
图源:Soul平台用户匹配界面
结语
国际友谊日的存在,说明全球人们都有强烈的社交需求,有追求文化趋同,找到志同道合友谊的潜在需求。而纵观目前的各种社交产品,能够帮助人们实现这一夙愿的产品并不很多。
通过种种实践,Soul将虚无缥缈的灵魂社交「变虚为实」,成为AIGC等新技术应用落地的经典案例,将情怀与商业融为一体,大大增加结交「灵魂好友」的可能,
这离不开Soul在「AI+社交」领域探索,也离不开「Soul」以灵魂为名的初心,相信在新型智能科技的加持下,像Soul这样新型社交平台,会为我们带来更多惊喜。
柴狗夫斯基©️
作者|小柴叁号
编辑|谭松